23歲的蘇軾已經鋒芒畢露,寫下一首詞,最後7字大家風範!

2020-12-25 慶餘說詩詞

蘇軾二十一歲進京應試那年,他的才氣便已經鋒芒畢露。他清新豪健的文風,震動了當時的主考官和小試官,即身為文壇領袖的歐陽修和詩壇宿將梅堯臣。歐陽修更是對蘇軾一再稱讚,說他「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蘇軾一時聲名大噪,每有新作,就會傳遍京師。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詞《浣溪沙·山色橫侵蘸暈霞》,便是當時蘇軾的新作之一。嘉祐四年(1059年)十一月,也就是蘇軾二十三歲那年,他守喪期滿,從家鄉四川眉山一路沿長江回京,快到荊州的時候,因見到了長江兩岸的深秋景色,便觸景生情寫下這首詞。全詞即景抒情,如行雲流水,一經傳開,便引起了很多人的稱道。尤其是最後7字,意境開闊,盡顯大家風範。

《浣溪沙·山色橫侵蘸暈霞》

山色橫侵蘸暈霞,湘川風靜吐寒花。遠林屋散尚啼鴉。

夢到故園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裡照平沙。

詞的開篇兩句「山色橫侵蘸暈霞,湘川風靜吐寒花」,蘇軾便以清新、凝練的語言,淋漓盡致地描寫了深秋的景色。大概意思是說:縱橫擴展的蒼翠山色,沾染著長空中的斑斕晚霞,長江上風平浪靜,岸邊的菊花正在綻苞開放。這裡的「湘川」,指湖北古荊州地區的那段長江,不是湖南湘水。「寒花」,泛指在寒冷天氣裡開的花,古詩詞中多指菊花。

緊接著一句「遠林屋散尚啼鴉」,依然是對深秋景色的描寫,不過從視覺角度轉到了聽覺角度上。意思是說:極目遠望,遠處的村舍散落在茂盛的樹林中,忽然傳來了晚鴉的陣陣啼叫聲。同是寫景,這句的氣氛已經有了一種秋天蕭瑟寂寥的感覺。加上到了傍晚時分,又是晚鴉飛歸故巢的時間,此情此景,自然會勾起蘇軾的無限思鄉情感。

「夢到故園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下片開始,蘇軾便直接抒寫了心中離別家鄉的依依不捨之情。意思是說:已經不知道離開家鄉有多少裡程了,只記得在夢中走遍了家鄉的條條小路,酒醒後向南望才知道有天涯隔阻。「天涯」一詞在古詩詞中經常會提及,比喻距離很遠。而蘇軾距離家鄉越遠,心中的那份思鄉之情便越濃。

最後一句「月明千裡照平沙」,即明月照耀著千裡廣衰的沙原。這一句可以說是這首詞的點睛之筆,它不僅意境開闊,還表達出了蘇軾將心中的思鄉之情寄託到了明月之中的豁達。大有一種「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意境,似乎在說我與家鄉同處一片月,即便相隔天涯,也仿佛就在眼前。詞到了這裡便戛然而止,但很明顯它具有著耐人尋味的藝術效果。

綜觀蘇軾的這首詞,一個「望」字貫穿了整首詞,從開始他遠望山色,到仰望空中晚霞,再到近望地上寒花,進而平望遠林村舍,以及最後的南望故園。可以說是思鄉之情,在層層遞進,最終變得悠悠綿長。即便單從寫景來看,這首詞也是美得令人心醉。你會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產生思鄉之情?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蘇軾一生起起落落,醒悟後寫下宋詞名句,雖只有7字,但寓意深刻
    蘇軾以其過人的才華,不僅徵服了朝中眾位大臣,甚至連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大宋三朝皇帝都成了他的粉絲。蘇軾是一個重情重義之人,他與妻子王弗的感情令人動容。他曾為妻子做過一首詞,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蘇軾仕途烏臺詩案的餘波之後,死裡逃生的蘇軾被貶來到黃州。也正是在這個時候,他突然醒悟了,自己一生雖然起起落落。醒悟後的他寫下宋詞名句,雖僅有7個字最讓人深刻,但裡頭的每個字都寓意深刻,不妨跟著我來了解理解。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千古名句
    後來還是王安石向宋神宗求情才赦免了蘇軾,但是我們都知道「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於是蘇軾就被貶到了黃州。蘇軾夜半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弟弟,開頭7字就是千古名句雖然仕途坎坷,但好在蘇軾生性樂觀豁達,善於苦中作樂。
  • 蘇軾讚美紅梅的品質,寫下一首詞,最後7個字令人嘖嘖稱讚
    蘇軾讚美紅梅的品質,寫下一首詞,最後7個字令人嘖嘖稱讚。定風波·紅梅宋代:蘇軾好睡慵開莫厭遲,自憐冰臉不時宜。偶作小紅桃杏色,閒雅,尚餘孤瘦雪霜姿。休把閒心隨物態,何事,酒生微暈沁瑤肌。宋神宗元豐五年蘇軾貶官在黃州,因讀北宋詩人石延年《紅梅》詩引起感觸,遂作詩三首。稍後,作者把其中一首改制成詞,即取調名《定風波紅梅》。相比較而言,總體上變化不大,為了符合詞的格式,蘇軾增加了很多兩個字的短語,也讓全文更加抑揚頓挫。作者通過讚美紅梅傲然挺立的性格,抒寫遷謫後的艱難處境和複雜心情,表現了一種達觀灑脫的品格。
  • 蘇軾最狂傲的一首詞,開篇7個字大氣磅礴,最後一句霸道無比
    比李白小三百多歲的蘇軾,雖然沒有李白身上的俠者風範,但內心的堅強與狂傲,絲毫不遜於李白,可謂伯仲之間。蘇軾曾寫下一首最狂傲的詞,開篇7個字大氣磅礴,最後一句霸道無比。《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名句!
    蘇軾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林語堂說蘇軾大家都不陌生,宋代著名的文學家,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和辛棄疾並稱為「蘇辛」,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蘇軾20歲的時候進京趕考,當年考試的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歐陽修,他讀完蘇軾的考卷,讚嘆不已。
  • 蘇軾寫下一首詞思念亡妻,成悼亡詞巔峰之作,如今已入中學生教材
    蘇軾寫下一首詞思念亡妻,成悼亡詞巔峰之作,如今已入中學生教材在中國文學史上,從《詩經》開始,就已經出現「悼亡詩」。而用詞寫悼亡,是蘇軾的首創。蘇軾寫過一首悼亡詞,而且成了史上公認的最好的一首,並且還因文筆之妙、感人之深,被收錄進了中學生教材。金庸還在《神鵰俠侶》裡面寫道,楊過為小龍女跳崖,最重要的引子就是蘇軾這首詞。
  • 小妾給蘇軾敬酒,蘇軾問了個尷尬問題,寫下一首詞安慰世人多年
    但是,蘇軾到了43歲的時候,因為受到官場黨派鬥爭的牽連,捲入了「烏臺詩案」,這一巨大的打擊成了蘇軾人生的轉折點。正是在此次詩案中,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就是在這個時候,他結交了一位朋友,叫王鞏。小妾先是停頓了一會,後來說了8個字,讓蘇軾都由心敬佩!她表示此:此心安處,便是吾鄉。意思是說,只要能夠讓我心安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了。蘇軾聽完之後,就覺得這個女子真的是非常有情義,也被她的勇氣給感染到了。
  •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流傳千古的宋詞,雖只有7字,卻飽含哲理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流傳千古的宋詞,雖只有7字,卻飽含哲理大文豪蘇軾,年少成名,才華橫溢,一出道便以一篇應試策論,徵服了文壇領袖歐陽修,令其感嘆:「有蘇軾這樣厲害人物,我這個文壇領袖的位子要早早讓出來才好啊!」
  • 蘇軾刁難友人小妾,小妾的回答,讓蘇軾感動,寫下一首詞流傳至今
    我們不去分析這句話的意思,單單讀起來就感覺身心舒暢,很多人都知道這個句子很美,卻不知道這句話其實出自蘇軾的一首詞。這首詞中還有另外一句「網紅金句」,就是「此心安處是吾鄉」,這句話比上面這句更有水平,意境更高了一個層次。
  • 蘇軾一生歷經坎坷,大徹大悟後寫下宋詞,雖僅有7字,但寓意深刻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他大徹大悟後寫下宋詞名句,雖僅有7個字最讓人深刻,但裡頭的每個字都寓意深刻,不妨跟著我來了解理解。《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一首千古名作,開篇驚豔,最後一句模仿不來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一首千古名作,開篇驚豔,最後一句模仿不來蘇軾作為我國宋代的大文豪,憑藉其出眾的才華,年少時就已經出名。蘇軾被貶黃州,大徹大悟後,寫出一首千古名作,最後一句飽含哲理由於「烏臺詩案」,蘇軾鋃鐺入獄,最後死裡逃生,貶官來到黃州。來到黃州後,他並沒有選擇自甘墮落,相反的,他將更多的時間,放到了參悟自己的內心上。
  • 蘇軾夜半驚醒寫下一首詞,突然頓悟!
    蘇軾夜半驚醒寫下一首詞,突然頓悟,此後風風雨雨他都無所畏懼浮沉宦海,歷盡風波,任誰都會有驚恐而孤的心理。深受老莊思想影響的蘇軾,多麼希冀能擺脫這種動蕩不安的生活呵!蘇軾的故事,是一盞淡茶,是一盅苦酒。他可在人生逆境苦中作樂,也可發出痛徹人心的悲傷。一支筆,一袖風,他寫下的,是你所熟識的詞,是你感同身受的一往情深。
  • 蘇軾因後悔而寫下一首詞,託物言志生動傳神,最後5個字千古流傳
    蘇軾,號東坡居士,北宋詞壇最耀眼的明星,豪放派最具代表性的詞人,其知名度和影響力,可與有詩仙之美譽的李白媲美。或許很多人不知道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也不了解亡國之君趙佶,但肯定對蘇軾的大名如雷貫耳,對他的詞作信手拈來,毫不誇張地說,蘇軾比兩宋任何一位皇帝都有名。
  • 蘇軾酒後寫下一首詞,說透中年男人的無奈,最後10字成千古名句
    作為宋代最著名詞人,蘇軾也喜歡喝酒,儘管跟詩仙李白相比,他的酒量和嗜酒程度稍遜一籌,但在蘇軾的諸多作品裡,與酒有關的屢見不鮮。有一年的中秋佳節,蘇軾想念遠方的弟弟蘇轍,立即給他寫封信,信中是他的代表作《水調歌頭》,開頭寫道:「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 蘇軾攜妓拜訪高僧,高僧大怒,急中生智寫下一首詞,對方啞口無言
    有一天,他帶著一名歌妓去拜訪大通禪師,大通禪師非常生氣,於是,蘇東坡就急中生智寫下一首詞,令這個歌妓唱給大通禪師聽。那麼,這究竟是一首什麼詞呢?大通禪師聽後,又有什麼反應呢?根據《苕溪漁隱叢話》記載,蘇軾的另一好友仲殊和尚聽聞了這首詞後,也寫下一首《西江月》和之,「不向春風一笑,待何時」。根據仲殊的和詞來看,大通早年也是個混跡風月之人。想必蘇軾也是知道他的底細,所以才會如此嘲諷。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寫下一首詞,只是開篇14字便扣人心弦!
    翻開蘇軾與蘇轍的詩詞文集,有很大一部分是兩人的互答之作。蘇軾幾乎每到一處任所就要給弟弟蘇轍寄去詩詞,晚年被貶謫時更頻繁。蘇軾的經典詞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便是蘇軾差知密州時,思念弟弟所作。烏臺詩案發生後,蘇軾更是在獄中寫下了「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人間未了因」的感人名句。
  • 蘇軾被貶黃州,心情低落遊歷赤壁,隨手寫下一首詞,卻傳誦至今
    提到唐詩,我們肯定繞不開李白和杜甫,而提到宋詞也一樣繞不開一些名字,比如蘇軾、辛棄疾、李清照、柳永等。但如果要評價說唐詩宋詞中的巔峰之作是哪一首?今天史官就要和你好好談談。不得不提起蘇軾的詞作《赤壁懷古》,它絕對屬於宋詞的詞作巔峰之一。不止我認為,很多文學大家認為確實是宋詞的巔峰之作。
  • 杜牧失意後寫下一首詩,成為千古經典,最後七字令人深思!
    小編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初冬夜飲》,便是杜牧失意後寫下的一首千古經典。《初冬夜飲》是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主要描寫了杜牧在初冬寒夜中自斟自飲的情形,勾勒了一個幽獨苦悶的詩人形象,抒發了杜牧官場失意後的惆悵。全詩格調悽婉,深沉感人,短短二十八字,美到讓人心碎。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杜牧的這首《初冬夜飲》:淮陽多病偶求歡,客袖侵霜與燭盤。
  • 蘇軾人生最後一首詩,三個地名,開頭兩句嚇死人
    更何況是人生坎坷的蘇軾呢。錢穆說:蘇東坡詩之偉大,因他一輩子沒有在政治上得意過。他一生奔走潦倒,波瀾曲折都在詩裡見。今天,小編要跟大家推薦的是蘇軾人生中的最後一首詩,寫下此詩時,是公元1101年6月,兩個月後,蘇軾便與世長辭,這首詩可以看作是蘇軾的絕筆詩。這首詩就是《自題金山畫像》,詩開頭兩句嚇死人,只讀這首詩的開頭兩句,你一定不會想到會是蘇軾的作品。
  • 秦觀在旅館隨手寫下一首詞,不想師傅蘇軾愛不釋手,還寫在扇子上
    蘇軾對秦觀都是非常喜歡的,秦觀的一首詞,蘇軾曾將它寫在扇子上。這首詞就是秦觀被貶郴州時,寫下的名作《踏莎行·郴州旅舍》。最後的這句「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是所有悲情的集中爆發。人生的某些境遇,如同洪流,它總是把人帶到深不可測的遠方。蘇軾最鍾愛這兩句。為何蘇軾對秦觀的這兩句詞情有獨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