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攜妓拜訪高僧,高僧大怒,急中生智寫下一首詞,對方啞口無言

2020-12-13 歷史研習室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雖然這是一句玩笑話,仔細品味一下,感覺非常有道理。古代才子多風流,況且他們有風流的資本,僅憑才華就能博取芳心,撩妹技術相當高超。

一代文豪蘇軾,歷經宦海沉浮,幾乎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處事態度,其心態令人佩服,被貶黃州期間,閒來無事在城東開墾荒地種菜,並給自己起個「東坡居士」的綽號。

有些文人比較古板,整日不苟言笑,蘇軾卻與眾不同,具有極強的幽默細胞,作詩不拘小節,不太在乎他人的眼光和看法。

除了仕途略微坎坷,蘇軾其他方面都比較如意,朋友遍布五湖四海,不僅包括文學界的同行,還有道士、和尚、歌姬等,偶爾發一個朋友圈,都會引來上百人點讚,堪稱宋朝文壇上的大V。

坦率真誠是蘇軾的標籤,坦坦蕩蕩作為,明明白白做事,非常討厭虛偽之人,關於他的趣事有很多。

據《冷齋夜話》中記載:東坡鎮錢塘,無日不在西湖。嘗攜妓遏大通禪師,師慍形於色。東坡作長短句,令妓歌之曰……

這段記載,講述了蘇東坡曾經做過的一件事,他在鎮守錢塘的時候,天天都在西湖遊玩。

有一天,他帶著一名歌妓去拜訪大通禪師,大通禪師非常生氣,於是,蘇東坡就急中生智寫下一首詞,令這個歌妓唱給大通禪師聽。

那麼,這究竟是一首什麼詞呢?大通禪師聽後,又有什麼反應呢?

南歌子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借君拍板與門槌,我也逢場作戲,莫相疑。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眨眉。卻愁彌勒下生遲。不見老婆三五,少年時。

這首詞很有意思,開頭兩句便反問大通禪師:您唱的是哪家的曲子?您繼承的是哪派的門風?

佛門本是清淨之地,而歌妓在古代歷來為人所輕賤,而蘇軾攜妓登佛門,原本是他理虧在先,高僧大怒也是在情理之中。

可是蘇軾卻反問高僧:你修的是哪門子的禪?

根據《苕溪漁隱叢話》記載,蘇軾的另一好友仲殊和尚聽聞了這首詞後,也寫下一首《西江月》和之,「不向春風一笑,待何時」。

根據仲殊的和詞來看,大通早年也是個混跡風月之人。想必蘇軾也是知道他的底細,所以才會如此嘲諷。

接下來蘇軾的兩句詩看似勸誡大通莫要生氣,其實也是充滿反諷之意。

「拍板」有兩層含義,既是僧人平常誦經講道所用的工具,也是唱戲說書人的道具。

蘇軾這裡用「借」,表面是說借用佛門之物唱唱戲,實際是說你從前也沒少混風月,我如今不過是照你以前的樣子,何必動怒呢?

且不說大通從前之事如何,單就他喜怒形於色,就說明修煉不到家,就夠蘇軾反諷他了。

接著的下半闕更是直言不諱地揭大通的老底了。剛剛歌妓偷瞄了你一眼,你就皺眉不快。你年輕時妻妾成群,別以為我不知道,只是寺廟裡的小和尚出生太晚,不清楚你以前的所作所為。

其實蘇軾也不是有意和大通過不去,只是這些僧人嘴上說著「眾生平等」,可實際還是將人視為三六九等,蘇軾自是看不過去,就忍不住出言嘲諷。

而大通聽了這首詞後也是啞口無言,滿臉羞愧,一來也是他未出家前卻是也曾風流過;二來以慈悲為懷著稱的他卻戴著有色眼鏡看人,確實不應該。

最後他向蘇軾致歉,此事也傳為詞壇佳話。

讀蘇軾的詞,可以醫心;品蘇軾的人生,讓人奮發。

這本《蘇軾詞傳》中不但收集了蘇軾的詩,還讓我真正了解他的一生,讀懂了他的豁達。

當我走近這位「性情中人」,再讀「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樣的詩句,便有了一種「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的感懷、豁然與洞明。

我讀的這本《蘇軾詞傳》中選取了蘇軾一生中所作的詞和詩。

難得的是,這本書還以蘇軾的詞為主題,從當時的社會觀念與時代背景出發,對蘇軾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現了蘇軾以文傳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文筆華麗而不浮誇,如此心靜方能品人間至味。

書中用唯美深情的妙筆將蘇軾的一生娓娓道來,既豐富了文章內容,又能從東坡的生平中體會到他作詞時的心情,從而更加了解這位詩詞大家的超脫心境。

這一套書中還有一本《辛棄疾詞傳》

東坡仙才,史無二例;稼軒雄才,如鯨吞海。

辛棄疾是亂世中的抗金英雄,他以武起身,卻終成文業,與蘇軾並稱為"蘇辛",被譽為"詞中之龍"。正所謂「劍有殺氣 詞有柔情」。

這本書也以同樣的手筆,在參考大量史料的基礎上,再現了辛棄疾傳奇的一生。

除此之外,還有《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六本書活動價僅需79元,也就是一包煙的價錢,就能讀懂6位詩人的名作,並能從中感悟到大家風範的人生哲理,實在是個機會呀!

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

相關焦點

  • 蘇軾攜歌妓拜訪高僧,眾僧大怒,他淡定寫一首詞,令對方啞口無言
    況且我認為能寫出「十年生死兩茫茫」的全民偶像蘇軾應該不會是那種人。不過呢,蘇軾雖不至荒唐,但風流不羈卻是真的,比如他有一次突發奇想,就想玩點刺激的,於是帶著一位貌美如花的歌妓帶進了杭州淨慈寺,說是要拜訪大通禪師。
  • 蘇軾攜妓進寺惹僧人慍怒,幸好急中生智寫下一首詞,這才沒被群毆
    更確切地說,當時的歌妓就像是街頭藝人,當然這不包括一些想做「特殊服務」的歌妓,不過,我認為能寫出「十年生死兩茫茫」的全民偶像蘇軾應該不會是那種人。不過呢,蘇軾雖不至荒唐,但風流不羈卻是真的,他有一次突發奇想,想玩點刺激的,竟然把一位貌美如花的歌妓帶進了杭州淨慈寺,說是要拜訪大通禪師。
  • 高僧被歌女不斷撩撥,笑著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彰顯大師風範
    但是,通過艱苦修行的高僧,有著極為堅定的信仰,自控力非常人能比,他們早已看透一切,經得起任何誘惑,功名利祿也好,傾國傾城的女子也罷,都不能讓高僧內心蕩起漣漪。北宋高僧道潛,自幼剃度出家,精通佛法經文。另外,道潛還是一位才子,除了念經誦佛之外,他喜歡研究詩詞,所以與蘇軾的關係不錯。
  • 宋朝得道高僧晚年寫下一首愛情詞,每一句都很深情,愛得很深沉
    所以有一些僧人,他們還是有過愛情,也創作了很多的愛情詩,以及愛情詞。宋朝得道高僧惠洪就寫過一首很感人的愛情詞《青玉案·綠槐煙柳長亭路》,這首詞寫於晚年,當時惠州已經是出家為僧,但是他回想起了少年時代的愛情,可謂是感慨萬千,所以即興創作了這麼一首感傷之作。
  • 「偷得浮生半日閒」盛讚高僧,高手顛倒下詩句順序,卻令高僧羞怒
    蘇軾在《行香子》中有一段考量人生的話,千年來獲得了無數人的點讚:「幾時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這是很多人靈魂深處心馳神往卻又不敢輕易觸及的那片白月光,想要歸去卻又擔心被世俗所累。然細細品來,這種「閒人」生涯其實與古代高僧的生活相類似,只不過是無酒罷了。唐代詩人李涉曾以「偷得浮生半日閒」來讚譽一位得道高僧,於紛擾塵世之間偷取片刻的安寧,這與蘇軾的境界頗為相致。《題鶴林寺僧舍》唐·李涉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
  • 行蹤不定的一代高僧,平生只這一首詞傳世,實力詮釋什麼是真灑脫
    蘇軾《行香子。述懷》算得上第一層境界,詞中「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雖灑脫,但卻仍然要依賴於琴、酒等物。張志和《漁歌子》算是第二層境界,其中「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的漁夫生活,令人嚮往。而最高的第三層境界,則是唐代詩人司空曙的《江村即事》,在詩中他寫道:「釣罷歸來不繫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 130歲高僧問路,路人卻不理,於是高僧寫下一首詩傳頌千古!
    這首詩來自宋代的一位高僧,他是一位狂僧,有著一百三十歲的高齡,不過,他究竟有沒有這麼大的年歲,還無從考證,不過,這位大師行為怪誕,是一位性情中人,做事不講章法,瀟灑肆意,這首詩的背景就是他在詢問路人下面的路怎麼走的時候,路人並沒有回應,結果,就創作了這首詩。
  • 蘇軾被好友妻子趕出門,他憤然寫下一首詞,衍生出一成語流傳至今
    蘇軾,北宋著名詞人,這是人們對他最直觀的一個印象,從小我們就熟知蘇軾的詞,例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他的詞多為氣勢恢宏、豪放自如。可有那麼一首詞,令人啼笑皆非,作這首詞的原因竟然是因為拜訪好友時被友妻趕出家門,氣憤之下寫下的一首詞,後來經過漫長的歲月竟然衍生出一成語,流傳至今、火了千年!事情是這樣的,蘇軾有一好友名叫陳慥,字季常,我們就稱呼他為陳季常。
  • 蘇軾刁難友人小妾,小妾的回答,讓蘇軾感動,寫下一首詞流傳至今
    我們不去分析這句話的意思,單單讀起來就感覺身心舒暢,很多人都知道這個句子很美,卻不知道這句話其實出自蘇軾的一首詞。這首詞中還有另外一句「網紅金句」,就是「此心安處是吾鄉」,這句話比上面這句更有水平,意境更高了一個層次。
  • 蘇軾臨終前頓悟寫下一首詞,僅2句話,道盡生死哲學,林語堂稱讚
    全詩化用的是禪宗史書《五燈會元》中的禪語,這是杭州靈隱寺高僧普濟編寫的一本禪集。在詩中高僧將人生分成三大境界:第一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第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其三,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詩人將如此高深的禪語,用通俗易懂的詩句描述出來。
  • 蘇軾夜半驚醒寫下一首詞,突然頓悟!
    蘇軾夜半驚醒寫下一首詞,突然頓悟,此後風風雨雨他都無所畏懼浮沉宦海,歷盡風波,任誰都會有驚恐而孤的心理。深受老莊思想影響的蘇軾,多麼希冀能擺脫這種動蕩不安的生活呵!蘇軾的故事,是一盞淡茶,是一盅苦酒。他可在人生逆境苦中作樂,也可發出痛徹人心的悲傷。一支筆,一袖風,他寫下的,是你所熟識的詞,是你感同身受的一往情深。
  • 蘇軾: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和尚一字未說,卻讓蘇軾啞口無言
    這一職務也暗示著蘇軾已經失去了皇帝的信賴,對於朝廷來說成為了一個可有可無的人。不僅如此,這個職位既沒實權,俸祿又少,可以說是個很雞肋的差使。在去往黃州的途中,蘇軾路過鎮江金山寺,結識了高僧佛印大師,二人一見如故,很快就成了一對相逢恨晚的忘年交。
  • 明代高僧的一首禪詩,初看令人費解,細讀充滿禪意
    傳說一位高僧喜歡收集陶壺,經常不顧路途遙遠前往鑑賞。有一次一位好友前來拜訪,高僧拿出一隻珍藏很久的龍頭壺,然後熱心地泡茶招待。朋友讚不絕口,卻不小心將茶壺摔碎。高僧默默地收拾完茶壺碎片,又拿出另一隻茶壺繼續泡茶,依然談笑風生。很多時候事情無法挽回,就不要太在意;而對身邊理所當然的事情,卻應該深思。
  • 從「色」中領悟「空」:高僧大德們的綺麗禪詩
    然而,深悉禪宗的色空概念的高僧大德們,卻給我們留下了語言綺麗的禪詩,內中有深深的禪意。第一首,法演禪師所作。高僧法演是北宋中後期臨濟宗——楊歧禪派的著名禪師,門下人材眾多,極一時之盛。他有一首詩,綺麗香豔,卻使弟子克勤得到開悟。一段風光畫不成,洞房深處惱予情。
  • 一個人有否真本事,要先看這一點,難怪高僧嘲笑蘇軾,寫詩如放屁
    比如蘇軾!一提蘇軾,必先談其詩詞雄奇,是百年難遇的大才子,然後這才會說,蘇軾的人生如何等等。但若筆者說,蘇軾科考時做過假,後來,又被一位高僧嘲弄,寫詩如放屁,您會信嗎?信也好,不信也罷,其實都不會動搖蘇軾的地位。甚至更會讓蘇軾有人緣。畢竟,對太過完美的東西,人們都習慣於敬而遠之,若有些瑕疵或缺點,反而會讓人親近。
  • 和尚找名妓求歡不成反殺之,蘇軾親自審判還寫下一詞,成罵人典範
    往往只有能夠做到秉持禪心、坐懷不亂之人,才能夠成為得道高僧,從而獲得世人的讚嘆。然而,這樣的人終究還是比較少的,在中國歷史上就存在一些即使出了家,卻依舊難斷男女之情的「花和尚」,比如文中要介紹的北宋這位瞭然和尚。故事發生在宋朝時期的杭州,此時有一間非常有名的寺廟——靈隱寺。
  • 高僧被藝妓各種調戲撩撥,他即興回敬一首詩,卻狂成了千古名作
    但是古代也有很多念透了紅塵的得道高僧,他們在面對誘惑時不僅不會淪陷,而且憑藉過人的機智,還會為後世留下一段不朽的佳話。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宋代和尚道潛,別看他名字叫「道淺」,可面對藝妓的挑逗撩撥,他的道行深著呢!道潛與蘇軾是好友,因而也學上了蘇軾的「壞毛病」,喜歡在詩中暗藏譏諷,道潛還曾因此被勒令還俗過一段時間。
  • 小妾給蘇軾敬酒,蘇軾問了個尷尬問題,寫下一首詞安慰世人多年
    於是,他揮毫寫下了這首《定風波. 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蘇軾的詞就是這樣,每一首詞的背後都有不同尋常的人生故事,也是蘇軾經歷了風雨,看到一些場景後,即興寫下的,但是每一首,都能讓後人加以讚嘆!人的一生,輾轉各處,像什麼呢?正像到處飛的鳥類。
  • 蘇軾的一首五言詩,恬淡安然,讀完令人讚不絕口
    北宋大文豪蘇軾可謂一生坎坷,可是他卻胸襟開闊,從而讓他的詩文也盡顯氣勢雄渾。下面介紹蘇軾的一首五言詩,恬淡安然,讀完令人讚不絕口。答徑山琳長老宋代:蘇軾與君皆丙子,各已三萬日。一日一千偈,電往那容詰。高僧能詩能文,蘇軾任杭州知州時,喜歡與僧道交往,幾次切磋之後,便感到維琳高僧道行很深,於是就請他住持徑山寺。東坡先生晚年被貶惠州、儋州,生活艱苦,他卻隨遇而安,總算安然度過了那段艱難歲月。蘇軾在宋徽宗時獲赦北還,在途中卻生了重病,最後於常州病逝。
  • 蘇軾臨死前一首詩,短短28字,道盡人生3境界,不少人卡在第2層
    在眾多的文學家中,蘇軾是集大成者,他不僅是詞中高手,而且詩也寫得很出彩,再加上書法、繪畫,似乎就沒有他不精通的。這樣頂尖的天才,在晚年留下了一首詩,也是他一生的智慧總結。就有網友戲稱:蘇軾的一生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蘇軾的逝世可以說是一代時代的結束,而他在晚年也依舊是筆耕不輟。彌留之際,還為小兒子蘇過寫下一首七言絕句,這也是他生前的最後一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