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被貶惠州途中所作一首詞,詞中稱讚好友才華堪比劉禹錫!

2020-12-11 最美詩畫

紹興元年(1094)七月,蘇軾在赴惠州貶所途中,與老朋友蘇堅相會於九江,兩人相互唱和,蘇軾做一首《歸朝歡》,這是一首「客中送客」的送別詞,但卻寫的氣勢磅礴,樂觀豪邁。

我夢扁舟浮震澤。雪浪搖空千頃白。覺來滿眼是廬山,倚天無數開青壁。此生長接淅。與君同是江南客。夢中遊,覺來清賞,同作飛梭擲。

明日西風還掛席。唱我新詞淚沾臆。靈均去後楚山空,澧陽蘭芷無顏色。君才如夢的。武陵更在西南極。《竹枝詞》,莫傜新唱,誰謂古今隔。

開篇四句寫夢中之境與眼前之景,雄奇而大氣。「震澤」,即是今天的太湖,在江浙交界處。「廬山」,在江西九江市南,北臨長江,東南傍鄱陽湖。這幾句的大意為:夢中在太湖泛舟,驚濤駭浪;醒來所見卻是峰巒疊嶂的廬山。景雖壯觀,但兩地截然不同的景象,恰似自己的一貶再在貶,萍飄蓬轉,讓人不由生出無限感慨。

「此生長接淅。與君同是江南客。」兩句,合寫二人相似的境遇。「接淅」,意為匆匆忙忙。這裡指的是兩人宦海漂泊,居無定所。「江南客」,東坡是四川眉山人,蘇堅為吳縣人,此時二人皆因貶謫路經九江,故曰:「與君同是江南客」。

「夢中遊,覺來清賞,同作飛梭擲。」時光易逝,人生如夢,今天的見面也轉瞬即逝,不能挽留,明天你就要揚帆遠航了,我也要去向他方,不由得生出依依不捨的傷感之情,讓人一唱三嘆、唏噓不已。但蘇軾就是蘇軾,他永遠不會沉浸在悲哀之中,永遠都會有解脫困境的辦法。緊接著作者就掉轉筆鋒,用蘇堅去的湖南名人事跡來勉勵友人,也激勵自己。

「靈均去後楚山空,澧陽蘭芷無顏色。」「靈均」是大詩人屈原的字,「蘭」和「芷」均為屈原作品中常見的香草。「澧陽」就是今天的湖南澧縣,這裡是屈原當年被放逐的地方。屈原忠君愛國,獨立不遷,曾在沅、湘一帶作《九歌》。但屈原去後,當地無人再賦楚辭,香草似乎都為之失色,令人惋惜。

「君才如夢得。武陵更在西南極。」「夢得」,是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的字。劉禹錫剛毅自信,堅強樂觀,曾貶官朗州司馬十年之久而不改其志。「《竹枝詞》,莫傜新唱,誰謂古今隔。」劉禹錫貶謫巴山楚水之時,曾學習當地民謠,作《竹枝詞》十幾首,自然清新,極受時人與後人讚譽。蘇軾說:你蘇堅有劉禹錫之才華,假如你也以騷人之旨創作新詞,讓當地人們傳唱,誰能說你不能成為劉禹錫的異代同調呢?

在這裡,蘇軾把才能當作患難中保持自信自豪的支撐,與朋友互相勉勵。雖不為時用,報國無門,但我們絕不氣餒,我們懷抱一身的才學,在任何條件下,都可以為百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也會獲得精神上的寄託。屈原和劉禹錫不是已經給我們做出表率了嗎?

相關焦點

  • 蘇軾被貶海南,作一首描寫春光的絕美之詞,詞中含有七個「春」字
    宋哲宗紹聖四年(公元1097年),六十二歲的蘇軾被好友章惇打壓,貶至海南島。進入人生中的最後幾年,蘇軾垂老投荒,布衣蔬食,生活條件變得十分惡劣。再加上愛人王朝雲於上一年去世,身處瘴煙蠻雨之中,面對絕境之時,蘇軾內心卻十分坦然。他用極短的時間就接受並愛上了海南島,在三年之間,創作詩詞文章共306篇。
  • 蘇軾被貶偏遠的惠州,寫下一首有趣的詩,現在成了惠州的一張名片
    而當時被貶的一些人則沒有辦法,只要皇上一道聖旨下來,不去也得去,這也使得當時很多人都被貶到這個地方,那其中大家最為熟悉的自然是蘇軾,自從」烏臺詩案「之後,他就一直被貶,先是湖北的黃州,也就是今天的黃岡,後來又是惠州,他來到這個地方之後,內心雖然很痛苦,但是他積極地治理當地,從而令這個地方更是煥然一新。
  • 蘇東坡被貶黃州,途中遇雨,寫下人生最曠達的一首詞,常人難及!
    蘇東坡被貶黃州,途中遇雨,寫下人生最曠達的一首詞,常人難及!蘇軾被貶黃州,寫下人生最孤獨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句!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
  • 蘇軾被貶惠州時,寫了一首詞,少了幾分豪邁,多了一絲無奈
    此時的蘇軾沒有俸祿,還要受人監視,生活非常不如意。1094,蘇軾又因為新黨執政被貶到惠州;1097又因為黨爭之故牽連被貶謫到了今天的海南之地,此時的蘇軾已經六十二歲。雖然只會因為蘇軾年老,蘇軾被調回到了江南之地安置,頤養天年,但是僅僅過了一年,蘇軾便去世了,時年六十五歲。
  • 一首蘇軾的《歸朝歡》,強化了對友人的期許,又增添了全詞的氣勢
    夢中遊,覺來清賞,同作飛梭擲。明日西風還掛席。唱我新詞淚沾臆。靈均去後楚山空,澧陽蘭芷無顏色。君才如夢得。武陵更在西南極。《竹枝詞》,莫傜新唱,誰謂古今隔。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年),蘇軾偶遇闊別已久的老朋友蘇堅,作本詞與之唱和。
  • 蘇軾專門寫了一首詞,教你怎麼做,大智慧
    蘇軾專門寫了一首詞,教你怎麼做,大智慧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在澡堂子搓澡的經歷,其中也有時會發生一點不愉快。特別是,當搓澡工問你,需不需要加一點油時,你要是說不加,可能他的手就會習慣性地加重。 其實,也可能不是故意的,但人家要加快速度,給你搓完了,好找下一個可能打油、打鹽、做大保健的客戶。
  • 黃州惠州儋州,三次被貶依然笑對人生,蘇軾的旅遊日記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這首詩是蘇軾在臨死前寫的最後一首詩,他在病榻上總結了自己一生的故事,從意氣風發的大宋少年郎,到垂垂老矣的耄耋老人,他的眼中一次次浮現著自己的歲月。縱馬汴京城,彎弓西北望,赤壁臨江賦,烏臺起風雲,荔枝三百顆。我的心就像已經燃燒殆盡的木頭,身體就如同未被系在碼頭的小舟。
  • 蘇軾被貶黃州,心情低落遊歷赤壁,隨手寫下一首詞,卻傳誦至今
    提到唐詩,我們肯定繞不開李白和杜甫,而提到宋詞也一樣繞不開一些名字,比如蘇軾、辛棄疾、李清照、柳永等。但如果要評價說唐詩宋詞中的巔峰之作是哪一首?今天史官就要和你好好談談。不得不提起蘇軾的詞作《赤壁懷古》,它絕對屬於宋詞的詞作巔峰之一。不止我認為,很多文學大家認為確實是宋詞的巔峰之作。
  • 蘇軾灑脫的一首詞,最後兩句成千古名篇,林語堂稱讚不已
    「烏臺詩案」是蘇軾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打擊,在王安石、歐陽修等人的勸諫下,蘇軾才得以保住性命,最終被貶到黃州。在黃州,蘇軾在東邊開墾出一塊土地,並且自號「東坡居士」,在耕種中,蘇軾變得更加灑脫。顧名思義,這是一首送別老友的詩詞,公元1091年,蘇軾的好友錢勰要赴瀛洲上任,臨別前,蘇軾通過這首詞贈別。「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這句說的是兩人一別有三年之久,而這次又要奔赴瀛洲,既表明了兩人離別之久,又暗示了好友仕途的坎坷。
  •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最後兩句千古流傳,林語堂稱讚不已
    「烏臺詩案」是蘇軾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打擊,在王安石、歐陽修等人的勸諫下,蘇軾才得以保住性命,最終被貶到黃州。在黃州,蘇軾在東邊開墾出一塊土地,並且自號「東坡居士」,在耕種中,蘇軾變得更加灑脫。顧名思義,這是一首送別老友的詩詞,公元1091年,蘇軾的好友錢勰要赴瀛洲上任,臨別前,蘇軾通過這首詞贈別。「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這句說的是兩人一別有三年之久,而這次又要奔赴瀛洲,既表明了兩人離別之久,又暗示了好友仕途的坎坷。
  • 被貶的劉禹錫
    正是陽春三月,桃花盛開,久違了長安,久違了長安的朋友們,久違了長安的桃花……朝廷可以辜負我的才華和赤子之心,我卻不可辜負春天!劉禹錫應邀到玄都觀賞桃花。詩人遊春豈可不作詩呢?於是,千古名作誕生了。這首詩在劉禹錫的作品裡,頂多算中等作品。之所以是千古名作,不是因為這首詩有多麼了得,而是它引發的後果了得。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 由一首《定風波》,尋覓蘇軾的嶺南足跡!
    於是,蘇東坡根據自己治理杭州的經驗,寫信給好友、被排斥謫降廣州的太守王古,提議在蒲澗的滴水巖下鑿石槽蓄水,再用五管並排的大竹筒拼接成管道,順著地勢將泉水分引到城內各個小石槽給居民就近取用。宋朝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蘇軾被貶海南奉詔北歸,再次途經廣州,慕名到淨慧寺內一遊。淨慧寺主持道琮久仰蘇軾大名,抓住這個機會,向他求墨寶,以作紀念。
  • 蘇軾名作「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究竟表達了什麼?
    這兩句詩出自蘇軾的作品《惠州一絕》,這首詩是蘇軾被貶惠州期間所作,是一首讚美荔枝美味可口的詩歌。惠州地處嶺南地區,而荔枝是惠州的特產之一,蘇軾將荔枝讚譽為惠州的頂級美食之一,故而得名。為什麼要這麼寫呢?接下來和各位看官一起來探討下。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寫下一首詞,只是開篇14字便扣人心弦!
    翻開蘇軾與蘇轍的詩詞文集,有很大一部分是兩人的互答之作。蘇軾幾乎每到一處任所就要給弟弟蘇轍寄去詩詞,晚年被貶謫時更頻繁。蘇軾的經典詞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便是蘇軾差知密州時,思念弟弟所作。烏臺詩案發生後,蘇軾更是在獄中寫下了「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人間未了因」的感人名句。
  • 蘇軾贈別好友的一首詞,豪邁抒懷,短短六句寫出自己豁達的人生觀
    我們都知道蘇軾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他留下的作品到現在依然被廣為傳頌,通過蘇軾的作品我們不難知道,他是一個無比熱愛生活並且很用心生活的人。蘇軾的一生其實過得十分坎坷,他的一生就是被貶的一生,艱難困苦不斷,但是他卻並沒有因為生活待他如此不溫柔就討厭生活,縱然前一秒水深火熱,下一秒他卻依然能夠談笑風生,蘇軾一直用一種樂觀豁達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一切。
  • 蘇軾在惠州寫的一首絕句,描寫生動,後兩句更顯幽默
    蘇軾是北宋傑出的文學家,一生創作了無數膾炙人口的作品。可是天妒英才,蘇軾不僅仕途曲折,而且生活上也歷盡千辛萬苦。不過東坡先生天性豁達,從來都能隨遇而安。宋哲宗紹聖四年,蘇軾從定州遷謫到英州,當時蘇軾已快六旬,千裡迢迢地趕赴貶所,途中艱難困苦應該不難想像。
  • 蘇軾一首送別詞,表達了慰問,讚美了友人,還留下了哲理
    雖然蘇軾很厲害,但咱今天要說的不是他,而是他的一首詞:《臨江仙送錢穆父》蘇軾和錢勰的關係可不一般,是無話不說、盡可委託的摯友,蘇軾發明了一道新菜,不敢獨享,還寫信邀他錢勰過來同食,兩人交情之深可見一斑。所以啊,錢勰途徑杭州,作為摯友的蘇軾怎麼不置酒相送呢!
  • 蘇軾被貶黃州,寫下最悽涼的一首詞,尾句卻流傳千年,被當座右銘
    人遭遇挫折,特別是重大挫折後,會倍感孤獨無助,蘇軾也不例外。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蘇軾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挫折。被貶到黃州的蘇軾,官職低微,沒有實權不說,還要受到當地官員的監視。
  • 蘇軾晚年被貶海南,酒後寫下一首4句短詩,彰顯他的幽默與豁達
    蘇軾用他一生的經歷給出答案。作為宋代首屈一指的文人,蘇軾的才華超凡脫俗,二十出頭就進士及第,可謂是天之驕子。當時的文壇領袖歐陽修,對蘇軾非常賞識,並且毫不掩飾地說:「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蘇軾本身就很優秀,再加上歐陽修的器重,很快成為備受追捧的才子,大好前程仿佛在向他招手。
  • 蘇軾很有韻味的一首詞,一開篇看似很普通,最後幾句又充滿哲理
    蘇軾是天才,而且是那種千的難得一遇的天才,雖然北宋時期人才濟濟,但是蘇軾的才華和才情,那是無人能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我個人是非常的喜歡蘇軾,很多人一直問我,為什麼蘇軾會如此受歡迎?我個人認為蘇軾的成功,除了文學之外,還有就是他身上所傳遞出來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