搓澡工下手太重怎麼辦?蘇軾專門寫了一首詞,教你怎麼做,大智慧

2020-12-17 明說文史故事

搓澡工下手太重怎麼辦?蘇軾專門寫了一首詞,教你怎麼做,大智慧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在澡堂子搓澡的經歷,其中也有時會發生一點不愉快。特別是,當搓澡工問你,需不需要加一點油時,你要是說不加,可能他的手就會習慣性地加重。 其實,也可能不是故意的,但人家要加快速度,給你搓完了,好找下一個可能打油、打鹽、做大保健的客戶。所以,難免可能會下手重一點。 遇到這種情況,你該怎麼辦呢?很多時候,顧客一時上頭,就可能與搓澡工理論起來。 其實,完全不必如此,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要學習一下古人的智慧。不信你看,蘇軾是怎麼辦的?

蘇軾曾經寫下一首關於水垢的詞《如夢令水垢何曾相受》,下面我們欣賞一下: 如夢令水垢何曾相受 水垢何曾相受。細看兩俱無有。寄語揩背人,盡日勞君揮肘。輕手,輕手。居士本來無垢。 對於這首趣詞,蘇軾還是比較滿意的,所以他還專門寫了一個序: 元豐七年十二月十八日,浴泗州雍熙塔下,戲作如夢令闋。此曲本唐莊宗制,名憶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為如夢令。蓋莊宗作此詞,卒章云:「如夢如夢,和淚出門相送。」因取以為名雲。 什麼意思?這首詞直接翻譯過來就是,水和汙垢在什麼時候共存?仔細看這兩個東西在我身上一丁點都沒有。 因此,我告訴擦背的人(搓澡工),你整天揮手動肘夠疲勞的了。希望能輕點、輕點、再輕點,我的身上本來也沒有什麼汙垢。

這其實就是告訴我們,對待別人要客氣,要婉轉。這是一種生活的氣度和笑看人生的大智慧。要知道,蘇軾曾經是大學士,風流才子。而他對面的卻是一個庶民,幹著最卑微的職業。蘇軾都能夠和顏悅色。這不正是一種氣度、一種大智慧麼? 回到文章開頭的討論。試想,如果我們像蘇軾這樣對待搓澡工,能夠產生矛盾麼? 事實上,這首《如夢令水垢何曾相受》不僅反映出蘇軾的氣度和智慧,更折射出他淡然的生活態度。 這首詞表面上是寫,蘇軾因身上沒有汙垢,卻受到擦背人的重揩而不滿,實則是反映自己秉性高潔,卻蒙冤受貶的不甘。

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自此他開啟了持續的被貶模式,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 從杭州、潁州、揚州、定州,到惠州、儋州,蘇軾簡直把全國各地跑了個遍。 現在我們看杭州、揚州、惠州很好,但是在當時,卻沒有那麼繁華。所以這一路下來,蘇軾受盡委屈。有時甚至是借酒消愁。

因此,本詞中他採用佛家的術語「無垢」,比喻自己本身的乾淨。「無垢」這個詞雖然出淤泥,但意出禪偈,展現了極高的思想價值和意義。 最近看古龍的《小李飛刀》,同樣是一把飛刀,與普通人手中用於雕刻的刀,沒什麼兩樣。但是在李尋歡手中,它就是兵器榜排名第三的利器。

同樣,阿飛的劍最普通不過,甚至還長著鏽。但是一旦在他手中,他能用最實用的手法,割破你的喉嚨。 是李尋歡的刀,或者是阿飛的劍厲害麼?不是!其實厲害的是,他們本人! 在詩壇何嘗不是如此!搓澡怎麼寫?一個看似最差的選題,蘇軾都能將它寫到一個無可企及的高度,這就是大師才華最直觀、最現實的投射!

相關焦點

  • 蘇軾在浴池搓澡,師傅下手太重,蘇軾寫下一首千古趣詞,笑傲千年
    只要蘇子瞻來了興致,不論多麼俗氣的事兒,他都能給你寫進高雅的詩詞中去。宋神宗元豐七年,時年49歲的蘇軾歷經大風大浪,終於再度被朝廷啟用,他的人生即將走向高峰。上任途中,蘇軾經過江蘇泗州,決定順便遊覽一下當地名勝雍熙塔,感受一番風土人情。於是,蘇軾就被安排到雍熙塔旁的浴池搓澡去了。
  • 太皮了,三首詼諧詩詞,讀懂大文豪蘇軾的真實可愛
    博學多才的蘇軾,生性率真豁達,詼諧幽默。雖然遭受種種不公待遇,幾盡窮途末路,但是在他的眼中生活依舊是處處美好。每每一時興起,隨時隨地都可以,信手拈來寫上一首詩詞。竹與肉肉皆不可辜負蘇軾不光是詩人、藝術家,而且是位美食家。蘇軾貶謫黃州的時候,那裡不像如今豬肉升值。
  • 小和尚在牆上寫了一首詩,蘇軾也仿寫一首,相比之下,蘇軾敗了
    讓蘇軾模仿「翻車」的詩,是來自寺廟的以為小和尚寫的。你一天晚上,月朗風清,小和尚在寺廟裡守山,一抬頭,看見了天上的月亮實在是漂亮,突然感覺自己文思泉湧,於是,便隨手在寺院的圍牆上寫下了一首非常厲害的詩句。
  • 蘇軾寫的最悽美的一首詞:灑落的不是花,而是伊人離別之淚
    文/孟浪蘇軾寫的最悽美的一首詞:灑落的不是花,而是伊人離別之淚說到蘇東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他人生過得很是大氣,他的詩很多都大氣磅礴,廣為流傳。在筆者的中學時代就學過了不少蘇軾的詩,但我們今天說的這首詩卻是蘇軾平生少有的悽婉的詞,這首詞非常經典,堪稱蘇軾寫的最悽美的一首詞,但蘇軾當年卻藏著不讓別人看,所以這首詞到底是什麼樣的,就讓小編來帶您一起來看看吧。
  • 蘇軾的調皮你永遠不懂——這一次他替一女子寫了一首詞寄給自己
    這一次,蘇軾腦袋的某根筋又抽了一下,就寫了一首《少年遊》寄給自己。還是替一個女人寫的。詞不長,可是意趣多。序中講得很清:潤州作,代人寄遠——這首詞是在潤州寫的,是代別人寫的,寄給遠方的人。上來就是深情款款地回憶:去年相送,餘杭門外,飛雪似楊花。記得去年冬天嗎?
  • 蘇軾水平很高的一首詞,看似是在寫春景,實則寫男女之情!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詞《浣溪沙·春情》,便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筆下的一首情景交融的上乘之作。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四月,蘇軾自杭州返回朝廷,途經揚州時,目睹了「珠簾十裡卷香風」,便有感而發作了這首詞。在這首詞中,我們既能夠看到蘇軾對揚州溪邊的畫輪、啼叫的鷓鴣、黃昏的落日,以及水、草、月、雲等景物的描寫。也能看到景物背後,一對情人約會時的場景和心理活動。
  • 慶賀友人生子,蘇軾寫了一首非常幽默的詞,讀之令人解頤
    ——宋代:蘇軾《減字木蘭花·維熊佳夢》作詞背景一次,蘇軾路過吳興,適逢其友人李公擇得了一個兒子,到了第三天,開始宴請親友以慶賀。李公擇請求蘇軾為自己得子的喜事作一首歌辭。蘇軾想到《笑林》上的一個笑話,說的是晉元帝得了一個兒子,大宴百官,給每個官員賞賜一束帛。
  • 蘇軾平生最得意的一首詞,一個狂字貫穿全篇,專門寫信向朋友炫耀
    累了的時候,就吃上一碗東坡肉,讀上一首蘇軾的詞吧!作為宋代詞壇的一哥,他的詞充滿了魅力,讓人愛不釋手。用「人見人愛,花見花開」,來形容一個男子總覺得有些不妥,但事實卻又當真是如此!於是後世總希望用一些標籤,給他的詞定個義,但卻發現太難了。
  • 蘇軾與小妾王朝雲一同過端午,詩興大發了寫了一首極為深情的詞!
    其實蘇軾除了寫給自己的弟弟,妻子和朋友外,他還寫過很多詞給他的小妾王朝雲,自從他的妻子逝世後,蘇軾便是結識了王朝雲,於是兩人很快生活在了一起,應當說蘇軾的後半生,那都是由王朝雲陪伴,蘇軾對於她的情感,也是非常的深厚,為此他還寫過一首非常深情的詞作《浣溪沙·端午》。
  • 新婚之夜,蘇軾、李清照各自寫了一首詞,「肉麻」程度難分高下
    當年蘇軾迎娶王弗,李清照嫁給趙明誠的時候,兩個人都曾經寫過一首「洞房詞」,「肉麻」的程度簡直難分高下。這首詞寫的非常有特點,因為其中的大多數句子,都不是蘇軾原創的,蘇軾通過借鑑前人們的手筆,自己重新排版出了一篇新作,在古時候,這樣的創作手法被稱作「集句」。
  • 蘇軾「接地氣」的一首詞,或許藏著高級的人生哲學,人間有味是清歡
    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蘇軾有一首非常"接地氣"的一首詩,讀了他,感覺一陣香氣撲來,即美味,也蘊含著豐富的人生智慧。我們都知道蘇軾又名蘇東坡,你知道蘇東坡的名字是從何而來的嗎?這個名字源於蘇軾最"接地氣"的一首詞,通過對這首詞的了解,我們不僅能夠知道他"蘇東坡"的來歷,還能知道東坡肉的來歷,同時還能學到裡面所藏著的高級人生哲學。這首詞就是《豬肉鬆》。
  • 蘇軾最霸氣的一首詞,寶刀未老,建功立業
    宋代大文豪蘇軾寫過一首詞《江城子·密州出獵》,在詞中他抒發了為國殺敵、建功立業的願望,即使「鬢微霜」也毫不在意,可以說是蘇軾最霸氣的一首詞了。這首詞是熙寧七年(1074)冬蘇軾在密州太守任上與同僚出城打獵時所作,當時蘇軾已經三十七歲了,白髮染霜,縱馬打獵,寶刀未老,一腔豪情油然而生:看我騎馬射虎,英氣逼人,三國英雄孫權也不過如此!
  • 每天一首古詩詞:蘇軾最走心的一首詞
    我一直避免推薦那些人盡皆知的古詩詞,但是,今天還是要推薦蘇軾這首無人不曉的悼亡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因為這首詞寫得實在是太令人感動了,讓人忍不住一讀再讀。蘇軾這首詞,是悼念逝去的第一任妻子王弗的,王弗十六歲嫁給蘇軾,二十七歲去逝,十年之後,蘇軾夢見王弗,於是寫下了這首名垂千古的悼亡詞。
  • 蘇軾弟子寫得最美一首詞:細雨清寒,獨上小樓,下闕堪稱神來之筆
    而在宋詞當中,最為厲害的詞人,當屬蘇軾、辛棄疾等人。今天我們要講的這首詩,便是蘇軾的弟子秦觀所寫的。雖然秦觀的名氣,比不上他的師父蘇軾。這首詞的創作背景,眼下已經很難考證,但聯繫他的坎坷身世,此詞也寄託了他的憂愁悲春之情。馮煦稱讚這首詞說:"他人之詞,詞才也;少遊,詞心也。得之於內,不可以傳。"
  • 蘇軾寫閨怨最巧的一首詞,只有22字,放到鏡子前才能看懂
    詩詞是中國唐宋歷史上的文化瑰寶,短短幾十個字,就能寫景、寫情、寫趣、寫志,不但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非常有內涵,有時候可能還有幾層意思,確實不可思議。許多外國學者窮其一生都在研究中國的詩詞,這就是魅力。宋代詞人極多,諸如李清照、辛棄疾、歐陽修、範成大等等都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 蘇軾刁難友人小妾,小妾的回答,讓蘇軾感動,寫下一首詞流傳至今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這一句「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我們不去分析這句話的意思,單單讀起來就感覺身心舒暢,很多人都知道這個句子很美,卻不知道這句話其實出自蘇軾的一首詞。我們今天就來說說這首詞背後的故事:蘇軾寫下這首詞的時候已經四十多歲了,當時因為寫了一首詩被捲入「烏臺詩案」,所以被貶到黃州。
  • 蘇軾的一首詞,將一位緋聞纏身的女子寫得如同仙女,你知道嗎?
    這首詞前面的小序已經告訴了我們這首詞的來源,蘇軾說他七歲的時候,在眉州有一個老尼姑,姓朱,蘇軾常常去找這個老尼姑玩,老尼姑告訴蘇軾她年輕的時候曾經跟著師父去過蜀主孟昶的宮中,有一天天氣很熱,孟昶晚上醒來就和花蕊夫人在摩訶池避暑,孟昶還給這花蕊夫人作了一首詞,碰巧讓這個老尼姑聽見了,多年過去了,這老尼姑還記得當年那首詞。
  • 蘇軾這首詞太香豔了,寫盡了西廂風月,有人懷疑這並非是蘇軾的詞
    豪放派的詞人,其實有時候也會寫婉約派的詞作。蘇軾也曾經將一首婉約風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寫成了千古名篇。甚至於,蘇軾還曾經寫過一首頗為香豔的詞,這首詞以《會真記》為藍本,寫盡了當年西廂的風月——雨中花慢邃院重簾何處,惹得多情,愁對風光。
  • 李煜常被忽視的一首詞,蘇軾連寫了4首同類型的,都不敵他這一首
    但李煜不同,李煜是最早開始專門填詞的文人之一。他的詞幹淨、純粹,正是無招勝有招。他寫《虞美人》,不彎彎繞繞,只輕輕一筆「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就已經足夠驚豔;他寫《相見歡》,也一樣明白如話,只淡淡的一句「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就美得令人陶醉。這就是李煜詞的魅力。
  • 蘇軾水平很高的一首詞,既寫花又寫人,開篇11字便令人讚嘆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減字木蘭花·花》,便是一首以花和美女相互比喻的經典詞作。它出自於北宋大文豪蘇軾之手,約是蘇軾任職徐州知州期間所作。結合詞意,我們可以得知蘇軾的這首《減字木蘭花·花》與李白的《清平調》一樣,亦是以牡丹和美人相互比喻,通過文採豔麗的筆法、新穎纖巧的構思,表現出獨特的藝術風採。在這首詞中,花即是人,人即是花,人與花渾融為一體,極具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