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重逢家人時寫下一首千古詩詞,中秋之夜斷舍離,道盡人生悲歡

2020-12-15 作家雲冗霧

中秋將至,思念漸濃,無論是每逢佳節倍思親,還是獨在異鄉為異客,都想著能夠和家人在一起共享天倫之樂,可是總有人兒不能回家團聚,蘇軾也曾道出的那句「但願人長久」寫進了心中。今天我們要來品讀是蘇軾的另外一首詩詞,中秋之夜蘇軾和弟弟蘇轍短暫相聚,望著一輪明月,訴說著心中三兩事,感慨人生風雨。這首詩詞有著怎樣的感慨,蘇軾在中秋之夜抒發了怎樣的感想,一起來品讀。

中秋

這首詞名為《陽關曲·中秋作》,為北宋文學家蘇軾所作,詩詞原文如下:

暮雲收盡溢清寒 ,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初讀這首詞或許會認為這是一首詩,看起來既是詩又是詞,其實這是一首小詞,蘇軾中秋之夜有感而作。整首詞富有音律美,讀起來郎朗上口,寫景上用詞精湛,將中秋之夜的美景刻畫得生動而精緻,抒情上有著豪放的氣勢,頗有蘇軾的寫作風格,我們將逐句對這首詞進行品讀。

中秋

先看第一句,這句說的是時至晚上,黃昏時候的雲彩都已散去,天空中顯得有著清晰而寒冷。這句點名了詞的寫作時間,也將中秋之夜的天氣描繪出來,秋夜裡微涼,天空明澈,就等著明月出來。

再看第二句,這句說的是天空中的銀河靜悄悄的,無聲無息地出現了一輪明月,好似一輪玉盤掛在天邊。這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明月比作玉盤,表現出中秋之夜月光的皎潔和圓月的唯美。這首詞的前兩句烘託出中秋之夜的清冷而又唯美的氛圍,仿佛是一幅畫卷映入眼帘。

中秋

接著讀第三句,這句要和最後一句連在一起解讀,這兩句說的是中秋之夜的美好並不會一直持續,明年今日的人們又將在何處相見以及觀賞中秋月圓呢。這兩句對仗十分工整,同一句中運用重複的字來遞進式地表達心中的感慨。

結合這首詞的寫作背景,蘇軾和弟弟短暫相聚,一同觀賞中秋圓月,在如此美妙的時光能夠和家人一起共享天倫之樂,可惜好景不長,又將匆匆離別。正所謂好夢易醒,聚少離多,人生大抵不過如此。中秋之夜蘇軾想著明年今日會在何地,身邊是否還能有家人作伴,還是孤身一人漂泊天涯,這些都不可知,讓人沉思。

中秋

中秋佳節,無論身在何方,哪怕相隔千裡,明月升起,天涯共此時,人間的美好感悟在心中。能回家的便和家人團聚,不能回家的一個電話道聲祝福便是快樂,但願每個人都能感受到家人的溫暖,領悟到人生的美好,對生活充滿希望和信心,勇敢而努力地向前邁去!最後,祝願每個人中秋快樂,闔家團圓。(文/雲冗霧)

相關焦點

  • 李商隱在中秋之夜寫下一首詩,看似寫嫦娥,其實是表達內心的無奈
    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也是人們團圓之時,然而這一時期很多人由於獨自漂泊在外,更是難以實現這一理想,也正是這個原因,古人的詩詞裡也有很多描寫中秋的詩作中,大部分都表達了這樣的一種遺憾,以及失落的心情。那麼古人的詩詞裡也是有很多這種描寫中秋的詩作,這些作品也都描寫得極為悽美,也無比的傷感,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整首詞意境悽美,描寫了自己在中秋之夜對於故鄉,以及弟弟的思念,從而也使得這首詞成為了描寫中秋的千古名篇。
  • 中秋節望月,蘇軾和蘇轍分別寫了《水調歌頭》,一首浪漫一首樸實
    中秋佳節一家人就應該團團圓圓,和和睦睦。然而形式上的團圓,不如心靈上的默契,不如精神上的契合。即使身在不同地方,只要心在一起,也就是團圓了。如果一家人雖同坐一起,卻貌合心離,團聚也就沒有意義了。蘇軾的曠達與豪爽,恐怕也和一直以來的家庭教育有關吧。蘇軾的眾多詩詞中,寫給最多的人不是紅顏知己,妻子朋友,而是他的弟弟蘇轍。那首最經典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寫作的緣起就是因為思念自己的弟弟。「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他希望「千裡共嬋娟」之語能安慰到弟弟。當然弟弟蘇轍的心裡也是有哥哥的,同樣是中秋夜蘇轍也寫下了一首《水調歌頭》應和。
  • 蘇軾、李清照各自在新婚之夜寫下一首詩,「肉麻」程度不相上下
    蘇軾是宋朝時期最具盛名的詞人,其名程度可以和唐朝詩人李白相媲美,而李清照是歷史上最有名的女詞人,她寫的詞不僅唯美,還很有深意。雖然蘇軾和李清照沒有什麼交集,但是他們兩人都在新婚當夜寫過一首詩,而且兩個人所寫的詩內容都很「肉麻」,可以說是不相上下。
  • 1076年的中秋節,蘇軾因為思念弟弟,寫下一首傳世名詞
    這不,在王安石準備推行新法的時候,兄弟二人就站出來,指出新法中的不合適之處,表示強烈反對。在「青苗法」中,有一條是朝廷準許百姓向官府借貸錢糧,而官府必須要借,不過百姓需要在還款時支付一定利息。蘇軾認為這樣很不合適,還寫詩諷刺道:「贏得兒童語音好,一年強半在城中。」
  • 蘇軾、李清照在新婚之夜各寫下一首「洞房詞」:肉麻程度不分伯仲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兩位詞人身上都發生過一件同樣的有趣的事,那就是在新婚之夜都為自己的另一半寫了一首肉麻的「洞房詞」,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一下。我們先來說一下蘇軾,他接受了父母的包辦婚姻,對方就是王弗。本是一段沒有感情可言的包辦婚姻,卻在倆人接觸之後暗生情愫。於是兩人喜結連理,在蘇軾19歲這一年娶了16歲的王弗。
  • 中秋之夜詠月的美妙詩篇
    「此夜中秋月,清光十萬家」;一年明月今宵多,但願一見九州同」。天上的月亮和中秋緊密相連,賦予詩人以靈感,多少年來,詩人放飛思緒,寫下了大量優美的詠月詩篇。中秋之意,皓月當空,清風拂面,難免不引人遐思。蘇軾直呼圓月為「玉盤」;「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孔平仲在《八月十六習元月》詩中則將圓月比擬為「冰鏡」,詩云:「團團冰鏡吐清輝,今夜何如昨夜時」,充滿了詩情畫意。
  • 新婚之夜蘇軾寫下「洞房詩」,卻成為千古絕唱,其內容讓人臉紅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我國古代曾出現過許多詩人,尤其是在唐宋時期,當時的文人騷客非常之多,不管是在什麼場合他們都能寫詩。北宋時期曾出現過一個詩人,他就是柳永,他之所以被稱為「情聖」,是因為他寫詩的靈感都來源於女人,這也是那時的文人都被稱為「風流才子」的原因之一,而蘇軾也是如此,他在結婚的當天晚上,居然寫下了一首「洞房詩」。
  • 蘇軾無端被貶謫後寫下一首詞,首句便看透人生,歷來備受推崇!
    蘇軾因「一肚皮的不合時宜」(王朝雲語)接連被貶謫,從黃州到惠州再到儋州,可謂歷經波折。雖然蘇軾天生樂觀,生性曠達,但也難免心灰意冷,在被貶謫期間寫下了很多感慨人生的詞作。
  • 這是李清照唯一的一首悼亡詞,思念之情連綿不絕,道盡人生孤寂
    心之憂矣,曷維其已!綠兮衣兮,綠衣黃裳。心之憂矣,曷維其亡!綠兮絲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無訧兮。絺兮綌兮,悽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蘇軾、元稹、賀鑄、納蘭性德等人更是寫出了膾炙人口的名篇,「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十年生死兩茫茫」,「當時只道是尋常」等等皆是出自他們之手。
  • 七年離別情,三首中秋詞,再現蘇軾蘇轍兄弟情深,值得一讀再讀
    一首《江城子》,一句「十年生死兩茫茫」讓世人看到了蘇軾對亡妻的深情,這是愛情。一首《水調歌頭·丙辰中秋》,一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則告訴世人,蘇軾與弟弟蘇轍的感情,亦不輸於愛情。今天是中秋節,隱娘要分享宋代文豪蘇軾的兩首傳世的中秋詞,即《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和《陽關曲·中秋作》,蘇轍的《水調歌頭·徐州中秋》。前兩首詞都是蘇軾為蘇轍所寫,飽含蘇軾對弟弟的手足深情,後一首是蘇轍為蘇軾所作。
  • 詩詞話中秋,蘇軾最經典的一首中秋詞: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晏殊有詩《中秋月》:「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白居易在《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寫道中:「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劉禹錫亦有詩《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絕景良時難再並,他年此日應惆悵」。
  • 宋代書法,只有他略高蘇軾,一首《水調歌頭·中秋》不在東坡之下
    之所以這麼說,乃是因為黃庭堅乃是蘇軾學生,另一位大家蔡襄則似乎在蘇軾、米芾、黃庭堅之下。米芾大約因為書法上的成就太高了,人們常常忽視了他其實也是一位極其優秀的詩人。他和蘇東坡的比拼,不僅是在書法方面。在詩詞方面,米芾也曾在中秋寫過一首《水調歌頭》。因為寫得太好了,甚至有人認為不在蘇東坡之下。於是乎,蘇軾和米芾的全方位比拼,竟成為千古大難題。
  • 蘇軾一首《水調歌頭》,道盡人間悲歡離合,送給中秋在外的您!
    可以看出是一首中秋望月思念親人之作,思念的對象是作者的胞弟蘇轍,作者在中秋佳節通過對月亮的描寫,表達對胞弟的無限思念之情。丙辰年也就是公元1076年,蘇軾的父親蘇洵已經去世了十年,蘇軾在世上的親人只有胞弟蘇轍。蘇軾才華橫溢,是個很驕傲的人,能被他看中眼的人實在不多,而他的弟弟蘇轍恰恰是其中之一。
  • 蘇軾新婚之夜,寫下一首洞房詩,流傳至今,讀完似春風撩人心弦
    蘇軾是一個風趣的,帶有浪漫色彩的人年僅19歲的蘇軾娶王弗為妻,新婚之夜,見妻子嬌豔嬌豔,心中感慨萬千,便引用前人的詩句,寫下這首《南鄉子·集句》,裡面充滿了對妻子的愛慕和誇讚。寒玉微凝,清歌一曲倒金壺。
  • 蘇軾的哪一首詩,讓你一眼萬年?
    在星光燦爛、熠熠生輝的詩詞星河裡,蘇軾的詩詞佳句中,無不是豁達快意、唯美仙氣。一首千古絕唱《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生的千百滋味,賦之於詩詞中,最後成就了優美的詩篇。上期李白的神仙詩詞讓我們如痴如醉,知道大家還想看蘇軾大大詩詞佳句,森木紙特地精挑細選了15首驚豔古詩!
  • 新婚之夜,蘇軾、李清照各自寫了一首詞,「肉麻」程度難分高下
    當年蘇軾迎娶王弗,李清照嫁給趙明誠的時候,兩個人都曾經寫過一首「洞房詞」,「肉麻」的程度簡直難分高下。先來說說蘇軾,公元1054年,蘇軾19歲,王弗16歲,二人兩情相悅,喜結連理,蘇軾特地寫下一首《南鄉子》,為新婚作紀念:寒玉細凝膚,清歌一曲倒金壺,冶葉倡條遍相識。淨如,豆蔻花梢二月初。年少即須臾,芳時偷得醉工夫,羅帳細垂銀燭背。
  • 蘇軾臨死前一首詩,短短28字,道盡人生3境界,不少人卡在第2層
    在眾多的文學家中,蘇軾是集大成者,他不僅是詞中高手,而且詩也寫得很出彩,再加上書法、繪畫,似乎就沒有他不精通的。這樣頂尖的天才,在晚年留下了一首詩,也是他一生的智慧總結。就有網友戲稱:蘇軾的一生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蘇軾的逝世可以說是一代時代的結束,而他在晚年也依舊是筆耕不輟。彌留之際,還為小兒子蘇過寫下一首七言絕句,這也是他生前的最後一首詩。
  • 晚年的杜甫登上嶽陽樓,寫下一首經典唐詩,道盡人生悽苦!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登嶽陽樓》,便是一首關於嶽陽樓的經典唐詩。它出自於唐代大詩人杜甫之手,是杜甫晚年登上嶽陽樓,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據記載,當時的杜甫已經五十七歲,距他生命的終結僅有兩年。且杜甫身患肺病及風痺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聾,只能靠飲藥維持生命。正是在這樣一個處境艱難,悽苦不堪的情況下,杜甫登上神往已久的嶽陽樓,寫下了這首詩。
  • 豪放詩人蘇軾,過中秋時最想念的居然是他!
    花好月圓人團圓,小編祝大家中秋快樂!到宋朝時中秋節已經成為了人人都要過的節日,公元1076年的中秋節,有一個人對月長嘆~~~沒錯,這名詩興大發的男子就是蘇軾。這首《水調歌頭》在千年之後的中秋節,總會伴隨著熟悉的旋律在人們的耳邊響起——中秋夜,團圓夜,人們趁著難得的假日,和親人相聚舉杯,但是,千年前的蘇軾,為何會在這樣一個夜晚,發出「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的感慨?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寫下一首詞,只是開篇14字便扣人心弦!
    翻開蘇軾與蘇轍的詩詞文集,有很大一部分是兩人的互答之作。蘇軾幾乎每到一處任所就要給弟弟蘇轍寄去詩詞,晚年被貶謫時更頻繁。蘇軾的經典詞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便是蘇軾差知密州時,思念弟弟所作。烏臺詩案發生後,蘇軾更是在獄中寫下了「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人間未了因」的感人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