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東藍田中學:千年庠序煥新顏

2020-12-12 瀟湘晨報

開欄語 揭陽地處南海之濱,自秦漢置郡,南宋復縣,文明昌盛,有「海濱鄒魯」之稱。揭陽大地多少書莊、書院,學宮、學舍,作為傳承文化的重要載體,雖經歲月滄桑,但千載以來,弦歌不輟,薪火相傳,為我們涵養了無數讀書種子、賡續了綿延不絕的中華民族文化血脈,留下了豐富的精神財富、思想資源。 鑑古可以知今。從本期開始,本版將陸續推出「尋訪百年老校」系列稿件,全方位展現我市百年老校的風採。讓我們從歷史回眸中追溯文化的根脈,從未來求索中尋覓夢想的模樣,一起去尋訪校園中的古蹟,追憶那或斑駁或清晰的歷史印記,汲取不斷前行的精神力量。

書院浮雕匾額「藍田書院」為丁日昌題寫。

藍田書院大門。

綠樹掩映下的藍田書院。

如今的藍田中學已成為一所充滿活力的現代化農村學校。

在揭東區新亨鎮,有這麼一個古老的書院,她前望羅山,右擁榕江北河,四周種滿了桃李竹木,鳥鳴花香,古香古色,再看她的浮雕匾額,「藍田書院」四字筆法蒼勁剛遒、古樸典雅,為清朝軍事家、政治家丁日昌所題寫,這就是揭東區藍田中學的前身——藍田書院,潮汕地區創建最早、影響最大的書院之一。 尋訪歷史,追蹤溯源。 藍田書院是由宋兵部侍中鄭國翰於公元1149年創辦的藍田書莊更名而來。時光流轉,歷史轉過千年,尋訪老校,我們此行的第一站便是揭東區藍田中學。 秋日,記者走進藍田中學,了解她的歷史,傾聽她的故事,感受她上千年的風採,領略她如今煥發著無限生機與活力的現代化魅力。記者 林旗華 徐劍萍 通訊員 林武忠 歷史悠久,藍田書院至今已有871年歷史 說起藍田中學,就不得不提藍田書院,這就是藍田中學的前身。 藍田書院是潮汕地區創建最早、影響最大的書院之一,有著悠久驕人的厚重歷史,和梅崗書院、寶峰書院、榕江書院並稱為揭陽四大古書院。藍田書院的前身是宋兵部侍中鄭國翰於公元1149年創辦的藍田書莊,至今已有871年的歷史,大儒朱熹曾在此傳道、授業、解惑。歷經宋、元、明三朝,書莊房舍雖然經過多次修繕,但仍破落不堪,而且當時學子眾多,已不能滿足教學的需求。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新亨的鄉紳賢達齊請時任揭陽縣知縣王殿主持新建書院,經商議,在琅山(即現在的羅山)東麓建設書莊,並更名為「藍田書院」。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當時的潮州總兵方耀和揭陽知縣周士俊共同倡議,又將藍田書院遷建於新亨別關外,即現在的藍田中學書院校區。 據介紹,藍田書院是當時藍田都最高學府,地方鄉紳賢達非常重視書院的發展,聘請了眾多名流教師,吸引了周邊磐溪都、漁湖都、榕城等地童生前來就讀,輝煌一時。當時的福建巡撫兼督船政、兼理各國事務大臣丁日昌,原籍豐順,晚年定居榕城,每當回豐順探親,經過新亨時,經常蒞校詢問校政及關心童生學業。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在「廢科舉,興新學」的大改革下,藍田書院改名為「藍田高級小學」;1939年,藍田高級小學改名為「藍田中學」;1946年,藍田中學改名為「揭陽縣第三中學」。此後,隨著時局發展,學校又曾易名為衛東中學和新亨中學。自1989年起,新亨中學復名藍田中學,沿用至今。 2007年,藍田中學易地新建,華麗轉身,建成一所充滿現代化的學校。而藍田中學舊址——藍田書院則辦成一所初中學校。 傳承發展,孕育「傳承包容,開拓創新」學校精神 千年名校,傳承千秋萬代之儒家思想;萬名學子,弘揚萬紫千紅之中華文化。藍田書院和揭陽其他古書院一起,支撐起揭陽「海濱鄒魯」的盛譽,為社會的文明進步作出了默默貢獻。藍田書院先後走出了清朝軍事家、政治家、洋務運動主要人物丁日昌;中國生理科學奠基人之一的蔡翹;世界著名經濟學家、博士,曾任原美國總統尼克森辦公室主任的邢平;黃紹金少將、陳元華少將以及旅美著名美術家謝曉澤、著名書法家倪寬等校友。 在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這裡不僅走出了一大批優秀校友,也孕育出了「傳承包容,開拓創新」的藍田精神。 「我是1989年到藍田中學任教的,雖然以前的藍田中學書院校區地方小,條件差,但是行政領導和教師們都默默無聞,無私奉獻,一腔熱血撲在三尺講臺上。同事們之間具有一種『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精神,團結協作,配合默契,開拓創新,共同為所教的學科和學校努力奮鬥。」該校教務處主任陳旭坤說出了他對藍田學校精神的理解。他認為,這種精神在千年的歷史流轉中被傳承了下來。據了解,現在的藍田中學教師來自五湖四海,以揭東籍為主,新亨籍學生大概佔比四成,外鎮籍學生大概佔比六成,但該校的幹群關係和諧、師生關係融洽、教師團結協作、學生友愛互助,在這裡工作學習的每個師生都有安全感與歸屬感。該校教師餘海燕是四川人,她於2006年到藍田中學任教,回憶起初到藍田中學的點滴,她感慨良多:「以前初到藍田書院校區時,看到破舊的老校區,我差點掉下眼淚。但是,在後來慢慢的工作中,我感受到了學校領導和同事對新老師的重視,比如,學校本地老師將他們的辦公室讓出來,作為我們宿舍;學校安排專門的老師帶我們去市場買菜,熟悉生活環境;過年時,校長還會送給我們外地老師一些土特產,讓我們帶回家鄉……一件件暖心的小事感動了我,讓我捨不得離開藍田。」而讓餘海燕更堅定留在藍田中學三尺講臺的是,該校鼓勵教師開拓創新,引領教師走專業化發展路子,讓教師在藍田的沃土上快速成長。如今,在揭東區藍田中學這一片沃土上,餘海燕已成長成一名教學眼界開闊,實戰能力強,業績突出的學科中堅教師、優秀班主任。 藍田學校精神得到傳承和發展,與該校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分不開。 2005年以來,藍田中學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善於挖掘學校文化傳統,在繼承創新的基礎上構建系統的學校核心文化,提煉出了以「實事求是、精準定位、整合資源、創新發展」的辦學思路,並以核心文化的構建,守護和傳承學校精神,使學校精神得以外化、落地,成為培養身心健康、擁有家國情懷、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人才的不竭動力。 據了解,一直以來特別是2005年以來,該校充分挖掘藍田中學悠久厚重的歷史,開啟了時間長、跨度大的校園核心文化凝練工作,通過整理和研究學校歷史資料、搜集重要歷史物證,理清學校的發展脈絡,打造出獨具特色和充滿人文力量的校園文化,在繼承學校精神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在整理和研究學校歷史資料方面,該校於2015年和2018年分別拍攝了題為《千載流芳桃李香,今朝勝景立鰲尖》《青春飛揚,圓夢藍田》的宣傳片,彰顯藍田中學的悠久歷史、深厚底蘊、人文風採、辦學特色,總結學校發展經驗,展示學校發展成果,塑造良好社會形象,通過發揮校史資源的育人功用,提高師生的榮譽感和歸屬感。在搜集學校發展過程中重要歷史物證方面,該校積極搜集一些具有紀念意義的老物件,如學校的各類榮譽證書、以前使用的鐵鐘、教師自製的教具、師生的檔案、師生的書畫作品、媒體對學校的報導、各種老照片等請進展覽室,讓抽象的校史變成具體可感的故事,讓時間凝固在校史展覽室中。易址建校, 打造充滿活力的現代化農村學校 歷史精神的傳承給予學校極大的力量。 2007年,在社會各界的共同關心支持下,「藍田」這一千年庠序第四次易地新建,成為一所充滿活力的現代化學校。如今的藍田中學,按照「一次性規劃,分期建設,爭取50年不落後」的理念,嚴格執行廣東省一級學校標準規劃建設,實行教學區、科研辦公區、運動區、生活區四區分離。乘教育「創強推現」的東風,該校的辦學環境優越,教學配套設施基本齊全,成為一所充滿活力的現代化學校。辦學規模的快速擴大、硬體環境的顯著優化、軟體建設的及時配套、辦學成果的極大產出,吸引了大量外鎮、外區(縣)、外市的學生到藍田中學就讀。 「學校老師勤勤懇懇,默默無聞,將學生們當成自己的孩子,幾十年如一日撲在教學崗位上,真正做到了『安教樂教不計較』。」該校政教處主任陳冰如如是說。近年來,藍田中學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竭心盡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教書育人成績突出,為揭東乃至粵東地區的農村普通高中教育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當前,全體教職工安教、樂教、勤教,全體學生樂學、勤學、善學,展現出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近年來,全校共有160多人次先後獲評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個人、廣東省新一輪「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名校長培養對象、廣東省特級教師、廣東省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廣東省中小學校長培訓中心兼職教授、廣東省韓山師範學院兼職教授、廣東省教育督導學會高中教育督導評估專家、廣東省群眾體育先進個人、潮汕星河輝勇師表獎、揭陽市優秀專家和拔尖人才、揭陽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督學、廣東省師德先進個人、揭陽市優秀教育工作者,以及市、區各級「名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等,1人入選「2020年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 今天的藍田中學,頭上頂著一個個市級甚至省級、國家級的「帽子」: 全國首批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試點單位、國家定點考場、廣東省安全文明校園、廣東省示範性教師教育實踐基地、廣東省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示範單位、揭陽市一級中學、揭陽市首個教師專業發展學校、揭陽市創建無毒學校先進單位。尤其是,學校辦學成績在粵東地區同類學校中名列前茅:至2020年,藍田中學高考成績連年穩中有進,多次被市教育局授予「高考成績優異獎」錦旗,為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南師範大學等高校培養了2萬多名學生;學校男子足球隊在市學生足球賽中取得五連冠,連續五年代表我市參加「省長杯」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全省總決賽…… 千年庠序,薪火傳承。古老的書院轉身為如今以「文體並進、個性發展、品學兼優」為辦學特色的農村中學龍頭學校,在全市乃至整個粵東地區產生了較大影響力,這所千年老校正煥發著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 圖片由通訊員 攝來源:揭陽日報網【來源:揭陽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全面戰爭:三國》庠序怎麼樣 庠序相關介紹
    導 讀 庠序是古代的學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學塾,在三國時期想要發展教育事業,就需要建立或大或小的庠序,本文帶來的是
  • 中華教育文明瑰寶——塾庠序學
    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xiáng),術(suì)有序,國有學——《學記》。意為:古時候的教育,家設「私塾」,黨(五百家)設「庠」,術(一萬二千五百家)設「序」,國設「太學」。今天,庠序私學教育再次開啟當代私塾的大門。「學之道,唯庠序」穿越千年時空,今天依舊閃爍……庠序私學推出TEPS和PCPS兩大教學體系,得到當今社會的充分肯定。
  • 個性化教育之源 庠序校塾
    先秦設為庠(xiáng)序校以教之。春秋時期,孔子辦學,開啟了私學教育。這是中國歷史上古代個性化教育的鼎盛時期。這一階段所產生的哲學思想基本形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並延續至今。庠序私學傳承中國千年文化底蘊的師學之道。
  • 「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
    ——《孟子·滕文公上》  「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庠者,養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 ——同上  引言之一是孟子與一位學者對話中的一句。大意是說:人生是有法則的,吃飽、穿暖、住得舒服之後要有教育,如果沒有教育,那就和禽獸差不多。  引言之二是孟子回答滕文公關於如何治理國家的一項內容。
  • 揭東區藍田中學教科室主任林武忠:在校園的沃土上辛勤耕耘
    17年辛勤耕耘,在揭東區藍田中學這片沃土上生根,在藍田文化的滋養下茁壯成長。已是高中語文高級教師、藍田中學教科室主任的林武忠,既負責學校教科研、文書和宣傳等工作,又承擔語文科教學工作,同時兼任「廣東省李永亮名校長工作室」助理等職。憑藉著對教育的熱愛和執著,他默默耕耘孜孜以求,在教書育人和學校管理崗位上發光發熱。林武忠在教育崗位上默默耕耘17載。
  • 朝坂之光 庠序永昌 ——寫在朝邑中學建校八十周年之際
    庠序永昌,庠,xiang,二聲。庠序指古代地方學校,商朝稱作序,周朝稱作庠,後也泛指學校或教育事業。庠序永昌指朝邑中學辦學歷史悠久,造福桑梓,永遠昌盛。金秋送爽,萬裡河山披錦繡。10月是偉大的新中國成立70周年,同月,大荔縣朝邑中學也迎來她的80歲生日。八十載風雨兼程,八十年春華秋實,艱辛與開拓,光榮與夢想,鑄就了朝邑中學悠久而輝煌的歷史。
  • 江門老巷煥新顏!這個充滿煙火氣息的視頻,溫暖了無數人!
    江門老巷煥新顏!這個充滿煙火氣息的視頻,溫暖了無數人!煥新顏 守初心江門老城的長街短巷是城市文明的起源文明江門我們一直在路上END來源:江門發布綜合整理原標題:《江門老巷煥新顏!這個充滿煙火氣息的視頻,溫暖了無數人!》
  • 《校長》發刊詞庠序風長
    術有序,庠序校學塾,承古學之先風,中國教育便源遠流長了。縱觀我國教育發展史,兩千年前,孔夫子在民間創立私學,平民教育由此肇始;一千年前,四大書院弦歌不絕,啟學派文化之濫觴;一百年前,伴隨著洋務運動和戊戌維新,新式學堂如雨後春筍……千百年來,教育人物一代一代更迭,教育故事一段一段訴說,我們對教育問題的解決之途從未中斷,對教育規律的求索之心從未改變。承前啟後,繼往開來。今天,吾輩教育人,步履何去何從,情懷何處安身?惟曰:弘揚教化之道,風物長宜放眼量。
  • 經典對聯:上聯「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下聯出自論語!
    其中上聯是「設為庠序學校以教」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其中的「庠」是周代學校的名稱,「序」為商代學校的名字,「校」是夏代學校的名字,「學」則是夏、商、周三代大學的名稱。而張謇的下聯出自《論語·陽貨》:「多識鳥獸草木之名」多讓孩子多學習各種自然科學知識,貼近生活。而不是一昧學習四書五經。由此可以看出張謇的眼光還是非常超前的。
  • 撿走海漂垃圾 「臺灣龍珠」基隆嶼煥新顏
    撿走海漂垃圾 「臺灣龍珠」基隆嶼煥新顏 2018-05-15 10參與互動    撿走海漂垃圾 基隆嶼煥新顏
  • 聽藍田講講那些年的歷史故事
    【圖片來源於網絡】 ——追本溯源—— 打開記憶的匣子,千年前的風早已止息【圖片來源於網絡】 ——華藏無盡—— 從以彩繪泥塑為特色的水陸庵 到聞名中外的淨土宗祖庭的祝國寺 三千七百多尊人物及自然界萬物的塑像 華藏無盡、彩塑風華,連接起千年時光
  • 國工二街「中置·庠序翠園」項目規劃!
    公示信息 瀋陽中德開置業服務有限公司位於鐵西區國工二街36號的中置·庠序翠園項目規劃許可批前公示 瀋陽中德開置業服務有限公司開發的鐵西區國工二街36號的中置·庠序翠園項目規劃許可批前公示,規劃用地性質為居住用地,面積為10677.21平方米。
  • 【畢業季】毓秀培英煥新顏 揚帆起航新徵程
    毓秀培英煥新顏  揚帆起航新徵程——晉江市毓英中學 石圳僑中2020屆初中畢業典禮暨校友聯絡組成立儀式隆重舉行
  • 古代學校稱「庠」 「學校」一詞始於民國
    在中國古代,學校被稱為庠、序、學、校、塾等。那麼,古代的學校為何稱「庠」呢?  「庠」為「培養教化」之所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庠」讀作xiáng,對「庠」字的解釋是:古代的學校。庠序,指古代鄉學,泛指學校。庠生,科舉制度中府、州、縣學的生員的別稱。
  • 庠序育人 創新歸厚——鄭州47中校長葉小耀為你講授學校「厚文化」
    荷花少年全國(中學)校園舞蹈展演是中國舞蹈家協會最新推出的以中學為主的校園舞蹈展演活動,也是目前全國最高級別的學生舞蹈類比賽。《渠•念》演繹著偉大的紅旗渠精神,感情真摯,技藝高超,拔得頭籌,獲得「荷花少年」榮譽稱號。每一個標準的舞姿、每一個認真的表情裡,都表達了她們對先輩的無限敬意。
  • 庠序育人 創新歸厚——鄭州47中校長葉小耀為你講授學校「厚文化」
    荷花少年全國(中學)校園舞蹈展演是中國舞蹈家協會最新推出的以中學為主的校園舞蹈展演活動,也是目前全國最高級別的學生舞蹈類比賽。《渠•念》演繹著偉大的紅旗渠精神,感情真摯,技藝高超,拔得頭籌,獲得「荷花少年」榮譽稱號。每一個標準的舞姿、每一個認真的表情裡,都表達了她們對先輩的無限敬意。
  • 蕉嶺縣新鋪鎮 :千年古鎮煥新顏 振興發展譜新篇
    千年古鎮新鋪,位於蕉嶺縣最南端,全鎮總面積184.9平方公裡,森林覆蓋率78%,生態環境良好、石灰石和花崗巖等礦產資源豐富,下轄21個村委會及1個社區居委會,戶籍人口4.46萬人,常住人口3.75萬人。
  • 古代學校為何稱「庠」?意為培養教化之所
    在中國古代,學校被稱為庠、序、學、校、塾等。那麼,古代的學校為何稱「庠」呢?  「庠」為「培養教化」之所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庠」讀作xiáng,對「庠」字的解釋是:古代的學校。庠序,指古代鄉學,泛指學校。庠生,科舉制度中府、州、縣學的生員的別稱。
  • 【鄉村振興】荊東小鎮煥新顏 世外桃源展畫卷
    【鄉村振興】荊東小鎮煥新顏 世外桃源展畫卷 2020-05-10 20: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千年古鎮煥新顏,福建邵武和平古鎮即將新裝亮相!
    福建第一街—凝固千年歷史的街道   通過和平古鎮的南門譙樓,便進入擁有「福建第一街」美譽的古街,漫步於古街,一條長達百米的青石板街貫穿南北,兩旁的古民居或為木製    據了解,古鎮欲以旅遊業為主導產業,堅持走挖掘及發揚特色古鎮文化、開發當地特色自然景觀景點、旅遊與生態農業相結合的路線,三者和諧共生,讓千年古鎮重煥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