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新聞網訊(朱哲冉 陳紫欣 張小小 記者 餘闖)近日,由上海市閔行區吳涇鎮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華東師範大學孟憲承書院黨委、華東師範大學附屬第二中學附屬初中黨總支共同主辦的吳涇·蝶變——行走中的「四史」學習教育項目啟動。「以『四史』學習教育為契機,能夠深入了解吳涇鎮『五朵金花』發展史,一覽它們的華麗傳奇,讓我十分期待。」華東師大孟憲承書院2017級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高和妍說。
閔行是上海現代工業文明的發源地,吳涇鎮的上海碳素廠、上海焦化廠、吳涇化工廠、上海電化廠、吳涇熱電廠「五朵金花」在半個多世紀時間裡,為上海的工業生產和市民生活作出了巨大貢獻。今年暑假期間,華東師大孟憲承書院黨委動員學生黨員骨幹,圍繞「五朵金花」成立5個調研組,在吳涇歷史實踐體驗中感悟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四史」魅力,講好「我和吳涇的故事」。
項目實施內容主要包括體驗、調研和黨員微課三大模塊,整個項目籌備過程中充分體現了黨組織的引領和學生黨支部的參與;以「四史」學習教育為契機,增強學生黨員教育培養效果,並發揮師範生特色優勢,紮實做好「五朵金花」歷史微課,在服務社會中實現成長。
項目實行校社導師聯動指導,增強「四史」教育實效。校外導師由吳涇鎮社區黨校資深教師擔任,其中社區黨校講師團團長王錦昌擔任項目總顧問;原焦化廠宣傳部管益明,社區學校黨支部書記戴娟娟,社區黨校講師團成員、原碳素廠職工殷雲富,區市民巡訪團團長戚順泰,社區黨校講師團成員王世林等擔任「五朵金花」5個調研項目組顧問;由曾在上海焦化廠工作了40多年、企業報刊《焦化報》主編、上海焦化廠楊盛平,氯鹼化工黨辦主任顧雲平等承擔各調研組具體指導,他們都是「五朵金花」建立、改革與發展的重要經歷者和見證者。
而校內導師由華東師大孟憲承書院學生支部書記、專職組織員等一批業務骨幹擔任,以文理科黨支部、黨建中心為單位進行組隊,發揮支部在項目開展中的戰鬥堡壘作用,通過「結對學+聯動學」的方式深化「四史」學習教育。
大手牽小手,大學中學一起走。華東師大孟憲承書院未來教師與華東師大二附中附屬初中學生彌合「年齡差」,協同開展「四史」研學實踐項目,打造精品「四史」微課,實現大學中學一體化實踐育人模式,充分發揮各方資源和平臺雙向「鏈條」作用,共同探索「四史」育人新途徑。
吳涇鎮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主任楊希表示,通過學習「五朵金花」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發展歷程,可以感受社會歷史脈搏和城市發展印記,從而更加堅定地朝著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而努力奮進。王錦昌說,「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所有的回望都是為了向前。在調研題目選取上,學生們可以考慮以工人階級、先進科技、企業文化、發展軌跡、重大人物和主要榮譽等內容為關注點。
華東師大孟憲承書院黨委常務副書記夏建國表示,吳涇「五朵金花」的成長史是深入學習「四史」的重要素材。項目通過黨建引領、校地聯合、大中學牽手、校社導師指導,以研學體驗的方式深入調研和挖掘吳涇「五朵金花」的發展史,讓大中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和感悟「四史」的價值和內涵,傳承和弘揚奮鬥精神,對於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餘闖 朱哲冉 陳紫欣 張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