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食蟹正當時

2020-12-19 中國經濟網

■ 三畝

每到初秋,人們就開始忙著「貼秋膘」了。江南秋天的美食,應該是「一腹金相玉質,兩螯明月秋江」的螃蟹了。

元末四大畫家之一的倪瓚在《雲林堂飲食制度集》裡錄有「煮蟹法」:「用生薑、紫蘇、桂皮、鹽同煮。大火沸透便翻,再大沸透便啖。凡煮蟹,旋煮旋啖則為佳,以一人為率,只可煮二隻,啖已再煮,搗橙齏、醋供。」

到了晚明,吃蟹變得更加精細。張陶庵在《陶庵夢憶》裡《蟹會》中寫道:「河蟹至十月與稻梁俱肥,殼如盤大,墳起,而紫螯巨如拳,小腳肉出,油油如螾蜒(蚯蚓)。掀其殼,膏膩堆積,如玉脂珀屑,團結不散,甘腴雖八珍不及。一到十月,餘與友人兄弟輩立蟹會,期於午後至,煮蟹食之,人六隻,恐冷腥,迭番煮之。從以肥臘鴨、牛乳酪。醉蚶如琥珀,以鴨汁煮白菜如玉版。果蓏以謝橘、以風慄、以風菱。飲以玉壺冰,蔬以兵坑筍,飯以新餘杭白,漱以蘭雪茶。由今思之,真如天廚仙供,酒醉飯飽,慚愧慚愧。」

「九月圓臍十月尖,持蟹賞菊菊花天」。南方水網密布,涼風一起人們食慾大開時,最好的蛋白和脂肪來源就是這「無腸公子」河蟹了。加上江南文人眾多,吃起來情調很足,「待到菊黃秋蟹肥,共君一醉一陶然」。

到了北方,貼秋膘方式就從「文吃」變成了「武吃」。不管是什麼,都是把動物的「膘」貼到人身上。以前沒有空調,苦夏普遍胃口不好,等到秋天一到,牛羊為了過冬開始積蓄脂肪,蝦蟹也開始準備產卵,古人就開始大量進補,這才有了「貼秋膘」。一句話,要把夏天做不到的事情,在秋天補回來。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來源:中國婦女報

相關焦點

  • 秋風送爽已覺遲,寶寶屁屁呵護正當時
    秋風送爽已覺遲,寶寶屁屁呵護正當時!話不多說,好用的紙尿褲選——草木開花!
  • 小兒推拿李波:處暑到盛夏過,秋風漸起防秋燥!節氣推拿正當時
    小兒推拿李波:處暑到盛夏過,秋風漸起防秋燥!節氣推拿正當時!處暑,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今年為8月22日。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於這一天結束,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
  • 白露食蟹,陽澄佳節!
    「……尖臍蟹,秋風高,團者膏,請舉手,不必刀,羹以蒿,尤可饕。」此刻正是品嘗螃蟹的佳節。「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一樣,人類越來越渴求回歸自然,與山水相融,與鳥鳴共生,正如蘇軾所云「侶魚蝦而友麋鹿」,陽澄湖及周邊地區能夠成為蘇州「詩意棲居」的一塊樂土典範,不光有秀美的山光,更得益於這裡的人文情懷,美食之螃蟹,舉山谷詩曰:『一腹金相玉質,兩螯明月秋江』就是一道獨有的特色。
  • 曾慶偉談吃:秋季食蟹(三)
    2,我國的食蟹傳統與食蟹文化中國人食蟹的歷史非常久遠。在長江三角洲,考古工作者在對上海青浦的淞澤文化、浙江餘杭的良渚文化層的發掘時發現,我們的先民在它們食用的廢棄物中,就有大量的河蟹蟹殼,表明我國人民已有6000多年的吃蟹歷史。
  • 秋風起防治鼻炎正當時 鼻塞流鼻涕別錯以為是感冒
    然而,當秋風起時,羊城空氣中有大量的花粉飄散,加上晝夜溫差開始加大,乾燥的空氣夾雜粉塵影響人們正常的呼吸,鼻腔容易受到外來刺激物的影響,導致過敏性鼻炎高發。耳鼻喉科醫生指出,秋季乾燥空氣和花粉是導致過敏性鼻炎發作的主要原因,日常生活中遠離過敏原,尤其是注意保暖和增強體質,有效預防過敏性鼻炎,平穩渡過「多事之秋」。
  • 詩詞丨一念秋風起,一念相思長
    秋天是思念的季節,當秋風起,思念也隨風而來。秋天,可能天生就是思念的時節。梧桐夜落,秋風細細,每一絲空氣裡,都滲透著思念的味道,每一片秋葉上,都書寫著思念的篇章。看到晴空,大雁歸去,黃葉飄落,我的心,早就飛向你在的方向。
  • 九月半:一念秋風起,一念相思長
    秋天是思念的季節,當秋風起,思念也隨風而來。秋天,可能天生就是思念的時節。梧桐夜落,秋風細細,每一絲空氣裡,都滲透著思念的味道,每一片秋葉上,都書寫著思念的篇章。看到晴空,大雁歸去,黃葉飄落,我的心,早就飛向你在的方向。
  • 秋風起,螃蟹肥,古人的快樂「蟹會」
    追溯起來,實際上,蟹會早在唐宋間就有了,比如據宋楊億《談苑》裡說,南唐建州將領陳德誠宴客,「食蟹」,席間布衣詩人朱貞白「詠蟹」,詠蟹通俗俏皮,「眾客皆笑絕」;比如據宋韓琦《九日水閣》詩裡說,某年重陽,詩人邀集嘉客,在自家隳摧的池館賞花吟詩,「酒味已醇新過熟,蟹螯先實不須霜」,大家一起飲酒食蟹……不過,那時候還沒有「蟹會」的稱呼。
  • 20210202秋風起兮木葉飛,吳江水兮鱸正肥
    一年秋天,季鷹在洛陽感受秋風陣陣,似乎帶來了泥土的芬芳,他突然產生了強烈的思鄉之緒。接著,他又回憶起家鄉吳地蓴菜羹和鱸魚膾等佳餚美味,更覺得鄉情無法排遣。於是,他自然自語地說:人生一世應當縱情適意。既然故鄉如此值得留戀,我又何必定要跑到幾千裡之外,做這一個受拘束的官兒,去博取什麼名位呢?接著他毫不猶豫地到齊王那裡辭了官,千裡驅車,回到了自己的故鄉。
  • 秋季食蟹正當時,加了它,味兒更鮮
    秋食螃蟹正當時,有了王致和料酒,讓美味更加鮮美。王致和怎麼樣?以精良的工藝、道地的配方,把美味和營養帶給千家萬戶。
  • 菊芋花開正當時 邀您打卡小川村
    菊芋花開正當時 邀您打卡小川村 2020-09-24 18: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秋風起,蟹腳癢 據說沒有一隻螃蟹能活著走出這個地界
    據說沒有一隻螃蟹能活著走出這個地界……  秋風起,蟹腳癢。  「知食分子」快坐不住了  這可是守了快一整年的大螃蟹啊  「養肥它們!」    每年秋風颯爽之際,江浙滬人嗅到蟹鮮,手裡承包整個夏天的麻辣小龍蝦,就再也不香了。  西風一吹,他們便掏出手中早已備好的繩子,把大閘蟹五花大綁,抬上餐桌,蒸、炒、煎、炸、燉、烤……絞盡腦汁,研究出各種料理方法,開啟金秋的「為蟹瘋狂」。  「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 斯亞收起性感食蟹照 被贊將圍兜穿出時尚風格
    臺灣綜藝節目《娛樂百分百》的單元《丫嗚狼人殺》,捧紅了多位狼人殺偶像如陳零九、邱鋒澤,而經常上節目的嘉賓,當中亦不乏女高玩,而斯亞必定是其中一位,由黑澀會的美眉,轉形至現時的狼人殺女神,更多了一班粉絲支持,而近日她Po出一張準備食蟹的相片,竟然被網民大讚潮流服飾,相當匪夷所思。
  • 磨礪以須新徵程,倍道而進正當時
    紅旗豔豔,迎風飄揚,國歌聲起,「出旗 敬禮」,昂首挺胸。鮮豔的五星紅旗在全體師生的注目下,帶著久別重逢的喜悅,帶著新學年的期盼,帶著戰勝疫情的決心和希望,冉冉升起!磨礪以須新徵程,倍道而進正當時。勤誠勇肅的一小人必將心向遠方,奮楫揚帆開啟新篇;星辰大海,乘風破浪續寫華章,再創百年名校新輝煌。
  • 破案36起 抓獲50餘人,贛州贛縣「秋風行動」利劍出鞘
    贛縣:破案36起 ,抓獲50餘人!「秋風行動」利劍出鞘秋風掃落葉,魍魎無遁形利劍除邪祟,贛警安民心「秋風行動」在贛縣區正式啟動11日至今贛縣區公安局已破獲刑事案件36起>不遺餘力破大案近日,由副區長、公安局長廖肇洲親自督導治安、刑偵、合成作戰、特警聯合行動經過長達3個多月的鏖戰攻堅贛縣公安成功偵破一宗特大非法採礦案目前已打掉5個涉嫌非法採礦團夥抓獲犯罪嫌疑人23名涉及非法開採點30餘處涉案金額400餘萬元目前案件深挖工作正有序開展
  • 贛縣:破案36起 ,抓獲50餘人!「秋風行動」利劍出鞘
    秋風掃落葉,魍魎無遁形利劍除邪祟,贛警安民心「秋風行動」在贛縣區正式啟動11日至今贛縣區公安局已破獲刑事案件36起近日,由副區長、公安局長廖肇洲親自督導治安、刑偵、合成作戰、特警聯合行動經過長達3個多月的鏖戰攻堅贛縣公安成功偵破一宗特大非法採礦案目前已打掉5個涉嫌非法採礦團夥抓獲犯罪嫌疑人23名涉及非法開採點30餘處涉案金額400餘萬元目前案件深挖工作正有序開展
  • 秋風秋意多惱人!
    而在秋風起時,會愈加勾起離人的傷痛。「颯颯秋風生,愁人怨離別」,這是孟郊在《古怨別》中對有情人即將分別時的描繪。別時痛,而離時的思念更痛。燕國,周朝時的諸侯國,領地在今河北北部一帶。秦統一中國後,此地被稱為燕地。
  • 高考滿分作文:《 又見秋風起愁思 》《綠蘿》
    又見秋風起愁思 一考生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秋風又起,飄落的還是一片片黃葉,翻滾的還是金黃的稻浪,變了的是如黃葉般凋零的時光和波翻浪湧般前進的人們。秋,一個讓文人墨客望而興嘆的季節,一個讓人觸景傷懷、感嘆蕭瑟的季節,也是一個豐收的季節,喜悅的季節,憧憬未來的季節。秋風乍起,可曾引發你的秋思?時間的細沙無情地從我們的指縫間流去,秋風又起時,它是否觸動了你的感傷,在你心湖上掀起陣陣波瀾?
  • 春花秋實正當時,來一次舌尖上的果園摘果之旅吧!
    進入10月,秋意一天濃似一天,秋風起兮,樹葉飄落。這個果實成熟飽滿的季節,各種果實躍上枝頭,嬌豔欲滴地出現在果攤上。最過癮的吃法當然是親自到果園去,即摘即吃了!春花秋實正當時,果樹下即摘即吃最鮮美蓮塘村又到了一年瓜果飄香的季節,吃點應季的新鮮杮子,是入秋後很多遊客的一種享受。以綠道為載體,帶動其他農業、農產品、農家樂、農田採摘園等業態的發展,增城蓮塘村的旅遊發展呈現一片熱火朝天景象。
  • 盤點北京八大賞秋勝地 地壇頤和園秋景正當時[圖]
    原標題:盤點北京八大賞秋勝地 地壇頤和園秋景正當時[圖] 頤和園:皇家範兒 古老的潭柘寺坐落在峰巒環抱之中,聚風納氣。秋風過後,這裡「霜草縈淺碧,霜梨落半紅」。可謂是「漫山紅遍,層林盡染」,如火似霞,宛如丹桂塗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