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5月27日 編輯:主站2 來源: 瀏覽次數:次
「走出舒適圈,去遇見更美好的自己。」這是浙大寧波理工商務英語161班的周蓉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大學對她來說,就像是一座實驗室,裡面蘊藏著無限的可能性。她向前邁出的每一步,都對應著自身的成長值。
國家獎學金、省政府獎學金、優秀學生一等獎學金、校十佳大學生、美國友邦公司商業策劃一等獎、浙江省「LSCAT」翻譯大賽英譯漢優勝獎、香港大學「THE CASE」演講比賽優勝獎……這些獎項無一不記錄著她的每一個步伐。在周蓉看來,學習、實踐、競賽就是不可多得的機遇。主動出擊,把握機會的可能性是50%,被動等待則機遇為零。大學期間,她為自己贏得了越來越多的機會,也在不斷地挑戰自我,一步步走出了自己的舒適圈。
24小時準備一場全英文脫稿匯報
高中,周蓉便喜歡上了英語。上了大學,出於對商科知識的興趣,在專業分流中她選擇了商務英語專業。
「商務英語不同於單純的英語學科,它會涉及到部分的商業知識與談判技巧。這個專業既可以更好地運用英語,也可以大致地了解西方國家的商業運行與商業思維。」周蓉想從事外貿相關工作,她希望在增加自己閱歷的同時,也充當一座小小的橋梁,搭建起中西兩者的聯繫與溝通。
大一暑假,周蓉參加了一個短期學習項目,有機會赴香港大學學習。全然不同的學習環境,全英授課的課堂模式,極快的生活節奏,這令她有些措手不及。「我們和mentor一起走路,她的速度都能甩我們幾條街。每個人都需要高頻率運轉,好像一慢,就會落下很多。」周蓉直言。
她參加了香港大學的「THE CASE」演講比賽。那是一場對她來說至今仍覺得高度緊張的比賽,留給她和團隊的準備時間僅有24個小時。「我們能行嗎?這聽起來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周蓉甚至有些動搖。在這24小時裡,他們需要共同協作,討論、分析商業案例,並在最終的比賽上做全英文的脫稿匯報。團隊成員只能輪流休息2小時。
直到匯報結束,周蓉仍處於半虛半實的狀態之中,不敢相信自己真的順利完成了這場全英文的脫稿演講。「我一直在挑戰著不可能。」周蓉。
在醫院做志願者收穫了不一般的友誼
除去日常學習外,志願者活動也在周蓉的大學生涯中佔據了不小的部分,她希望不斷給予他人力所能及的幫助。
周蓉分享了她在醫院擔任志願者期間收穫的不一般的友誼。「當時我服務的是一個小朋友。他剛開始很害羞,也不願意和我說話。」周蓉並不氣餒,每天她都準時出現在醫院裡。一次次的聊天、遊戲後,小朋友與她漸漸熟稔起來,變得依賴她、信任她,還邀請她以後去家裡玩,去他的幼兒園玩。後來小朋友的奶奶很高興地同周蓉說道,「他和我說,自從遇見你們以後,他在醫院裡變得開心了,也不記得病痛了,你們走以後他還一直在問,你們什麼時候再來?」
「這讓我知道我們的志願活動很有意義,也很有價值。」周蓉說。予人為樂,與己而樂。每一次的幫助,接受者的反饋,都讓她感覺到被需要的幸福感。
在大學這座實驗室裡,周蓉邁出的每一步,宛若一把把刻刀,雕琢出愈加理想的自我。這個一直在挑戰自我,努力前進的女孩,正朝著她的目標堅定不移地前進。
連結:https://xr.nbwbw.com/zpy_news.html?news=5ec53ec0e4b05b1685bb9906&full=1&nohea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