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森林覆蓋率和蓄積量增長已被列入國家「十二五」規劃約束性指標。中央財政也在2009年開始實行了森林撫育補貼試點,對提高森林質量起到了明顯的促進作用。但是,總體看「規模小、標準低」,實施區域不均衡,難以有效推動全國的森林撫育工作。實現「林業雙增」目標,要亟待完善政策,更加有力有效推動這項關係到「生態安全、國際承諾和民生改善」的大事。
一、森林撫育是實現「林業雙增」目標的根本
能否兌現中國政府的莊嚴政治承諾:「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到 2020年,我國較2005年將增加森林面積4000萬公頃,增加森林蓄積量13億立方米。」這關係到中國在國際的聲譽和地位;能否實現這一目標,靠的是政策和措施是否能夠足夠有力。實現這一「雙增」目標,必須緊緊抓住「綠化造林增加森林面積」和「森林撫育提高森林蓄積」這兩項基本任務,出臺有力政策,加大投入。因此,政策和措施的「超前性、長期性、穩定性」顯得更加迫切。
「三分造,七分管」——造林是增加森林面積的基礎,管就是加強撫育工作,通過森林撫育,鞏固綠化造林成果,這是提高林分質量、增加蓄積量的惟一有效途經。提高質量增加蓄積,就必須在大力開展綠化造林的同時,千方百計地強化對現有森林的撫育工作,促進林木生長,提高森林質量,以實現森林蓄積量的快速增加。
二、強化森林撫育工作「迫在眉睫」
多年來,我國造林面積始終保持在世界第一,但森林質量差的局面始終沒有根本性改變。我國單位面積森林蓄積量85.88立方米/公頃,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8 %,根本問題是「重造輕管」,沒有長期而有效的開展森林撫育工作,導致森林質量差,生態功能和生產能力低。這種現狀在南方集體林區表現的更加突出。
從浙江來說,2000年實現綠化目標,森林覆蓋率達到60.58%,但全省喬木林蓄積畝均3.5立方米,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67%,世界的46.4%,而且中幼林比重佔76.7%,畝均年生長量僅為0.3立方米。
而浙江又是木材加工大省,每年需進口木材1000多萬立方米。導致這種現狀,是長期以來「重造林輕撫育」、「重數量輕質量」的結果,由於森林撫育受政策和資金制約,加上圖眼前利益的短期行為,加上近年來受到勞動工資增長、生產成本增加等因素制約,群眾開展森林撫育的積極性不高,欠帳多。因此,加快森林撫育已成為當前林業工作的迫切任務。
三、森林撫育補貼試點取得「初步成效」,但存在「不少問題」
為落實「雙增目標」,財政部、國家林業局於2009年啟動森林撫育財政補貼試點工作,工作力度逐年加大,中央補貼資金盤子從5億元增加到47.9億元,促進了森林撫育,受到各地的歡迎,取得了「初步成效」。
從浙江省實施情況來看,成效明顯。2010年安排浙江30萬畝,試點經費3000萬元(每畝補貼100元);2011年撫育試點80萬畝,經費8000萬元。2010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全面推進森林浙江建設的意見和「森林浙江行動方案」,把加快推進中幼林撫育作為提高森林質量的關鍵措施,實施「1165」森林提質行動,到2015年,全省森林蓄積量增加5000立方米,每公頃蓄積量從現有52.87立方米提高到65立方米以上。
同時,制定了《浙江省森林撫育財政補貼試點資金和項目管理辦法》,2010年安排省級撫育試點資金300萬元,2010年增加到1000萬元,列入省補貼試點計劃的補貼標準從中央的100元提高到平均每畝200元。並積極探索專業隊伍和機械化作業同步試點機制。
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森林生長量大幅度增長。比如,慶元實驗林場通過撫育的6997畝中幼林,平均每畝蓄積年生長量達2.1 m3/畝,未撫育的僅為0.7 m3/畝。
二是有效防止森林災害發生。南方集體林區山高坡陡、人口密集,植被豐富,通過撫育伐除了雜草、灌木和枯死木等,改善了林內環境,有效預防森林火災和森林病蟲害的發生。
三是促進了農村就業。每畝森林撫育大致需要4工,按照「十二五」全省每年森林撫育310萬畝,需要1240萬工,按照每人每年200天計算可以吸納6.2萬農村剩餘勞動力。
四是增加農民收入。比如,開化縣2006年杉木中幼林撫育2.2萬畝,5年後平均每畝已增加收入836元,年均增收達167元。同時,撫育間伐的剩餘物為木材加工企業增加加工產值4600萬元,消化農村勞動力19萬工。此外,森林撫育還促進了珍貴樹種、林下經濟和森林旅遊等產業的發展。
但是,森林撫育補貼試點「規模小、標準低」,已成為推動森林撫育工作瓶頸:
一是試點規模與計劃差距巨大。2011年全國計劃森林撫育1.05億畝,而補貼試點僅4317萬畝,且54.52%在天然林保護區。
二是標準低。中央財政補貼每畝僅100元,根據浙江調查,平均每畝森林撫育一次需用工4工,日工資需100-150元,撫育成本在400-600元,況且山高路遠,不如工廠打工或從事農作省力。
三是南方集體林區森林中幼林面積大,森林質量差,但國家計劃和投入少。如國家下達浙江省每年森林撫育310萬畝,而2011年補貼試點僅80萬畝。
四、增加投入,提高補貼標準,加大對南方集體林區森林撫育傾斜力度
森林撫育是增加森林面積、森林蓄積的根本措施,要順利實現林業雙增目標,兌現對世界的承諾,就必須增加投入,提高補貼標準,加大對南方集體林區森林撫育傾斜力度。
為此建議:
1、全面實施森林撫育補貼制度,把森林撫育全部納入補貼計劃,按照現有標準,全國每年計劃森林撫育1.05億畝,中央財政補貼總額僅105億,對於生態環境改善,可謂化小錢辦大事。
2、適當提高補貼標準。目前,中央補貼每畝100元,與實際撫育成本差距大,林農積極性得不到有效推動,應及時調整政策,適當提高,把補貼標準提高到200元以上。
3、分類使策,加大南方集體林區森林撫育傾斜力度。華北、西北、東北等地,森林覆蓋率低,主要任務是天然林保護,擴大森林面積,實施天保、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工程等國家重點工程;而浙江等南方集體林區基本實現了綠化,擴大森林面積有限,而且氣候適宜,植被和林木生長快,但中幼林多,森林質量差,主要任務就是通過森林撫育提高森林質量。
4、把森林撫育機械納入農機補貼。林業機械化程度低是普遍的問題,這與現代林業建設明顯不符,而森林撫育又最適宜推廣機械作業,如小型割灌機、整枝機、粉碎機以及集運機械等,根據浙江省實踐,使用割灌機1工相當與人工的3-5工,降低成本50%以上。因此,基層迫切期望把林業機械納入國家補貼名錄。(人民網記者曾書柔整理)
吳鴻(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林業廳副廳長、教授,博士後,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