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農民報通訊員 朱婷婷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風雨過後,陽光灼熱,浙江的天空湛藍如洗,仿佛一下子回到了盛夏的灼熱天氣。而比陽光更熱烈的,是平涼市崆峒區鄉村振興專題培訓班學員在一個個示範點深度考察的學習熱情。
五天的培訓,以現場教學和理論授課相結合,併到7個示範點學習考察。學員們帶著飽滿的熱情與十足的勁頭,邊走邊看、邊學邊悟,並結合自身崗位進行對比思考,真正做到了學思結合、學用相長。
理論授課 拓思維 提素質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產業興則鄉村興,要科學謀劃,精準施策,進一步明確鄉村產業發展方向。」培訓期間,浙江生態文明幹部學院常務副院長劉宏偉,浙江紅船幹部學院副院長徐連林,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原院長黃祖輝等專家教授向全體學員講授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理論與實踐》《學習「紅船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城鄉協調發展》《「楓橋經驗」與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創新公共管理加強公共服務—服務型政府的理念與建設》等專題講座,既有理論知識的深度,又有客觀的案例指導。
教授的授課從「生產、生活、生態兼顧」「園林+園區=家園」「景區+消費產業集聚區+新城城鎮化社區」等角度,以大量詳實的案例解讀了浙江特色小鎮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精髓,分析精闢、語言詼諧,並為學員們今後的工作提供了更有條理性和針對性的建議。
實地考察 闊視野 激活力
為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先後組織學員來到杭州安吉餘村、深奧村、南湖革命紀念館、荻浦村、富陽區行政服務中心、諸暨楓橋鎮、楓源村等地進行了現場考察學習,一路參觀、一路驚嘆、一路收穫。
作為「綠山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理論發源地的安吉縣天荒坪鎮餘村,三面環山,一條小溪從村中流過,一幅鄉村美景躍然眼前:群山蒼翠、竹海連綿;草木掩映、溪水潺潺,一派和諧安寧之象。在導遊小潘的解說下,方知餘村的生態之路,經歷了10年的漫長探索,餘村人用客觀事實詮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走進深澳村,桐廬一個清靜的小村落,隱匿在浙西青山綠水間,放眼望去儼然一幅水墨畫。長800米的暗渠貫穿整個村莊,幽幽的小巷以及遍布村落各個角落的坎兒井使這個古村顯得與眾不同。獨特的辨識度,讓這裡的人家充滿煙火氣。荻浦村、楓源村藉助獨特的自然資源及豐富的人文資源,依託美院努力打造「農家村+歷史文化村+藝術創意村」一體化的綜合體藝術村,進一步詮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紅船精神」,要求黨員幹部要有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楓橋經驗」理念提供了良好的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模式,為當代穩定與發展提供正能量,築牢了鄉村振興的組織保障。
星火燎原,建功鄉村。浙江之行是一次開拓視野、充電賦能的學習之行,更是一次解放思想、求新求變的探索之行。大家紛紛表示,要把浙江實施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成果帶回崆峒,進一步開拓新思路、探索新路徑,因地制宜地謀劃新舉措,讓村莊更美、農民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