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 啟發式教學的優點​

2021-02-19 高中英語教師

 

啟發式教學,就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從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徵、知識基礎、認知結構等實際出發,採用各種生動活潑的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使他們主動地獲取知識、發展智能的一種積極的雙向的教學方法。採取啟發式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充分調動教學中各種因素髮揮積極作用,提高教學質量,使課堂教學過程取得最優化的效果。那麼,如何在教學中貫徹啟發性教學原則,以最少的教學時間和精力,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呢?  

要在一堂課中成功地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首先要求教師課前要進行充分的備課。

這個備課的過程包括兩個步驟:  

①研究教材--確定目標,梳理知識點的分布。整套人教版初、高中教材共十二冊,內容可說是浩如煙海,龐雜繁複。教師要對整套教材有大略或更為具體的了解,熟悉各知識點在各冊中的分布,了解初、高中階段各學期乃至各單元的教學重點和教學目標。根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總的目的要求,正確把握整個初中階段或高中階段及各學期的教學目標,在學期初就應該制定本學期的教學計劃,這樣才能做到在完成教學目的任務的基礎上有效地進行啟發式教學。在對整個初中階段或高中階段、各學期的教學目標、任務有了整體的把握之後,更重要的是對本單元、本課的教學目的要求有一個清楚的「概念」,對本單元、本課的知識點要進行梳理。一篇課文、一次作文訓練要求掌握的知識點可能有很多,我們不可能在有限的45分鐘中全部顧及,因此要敢於取捨。有的新教師在講課的時候總喜歡面面俱到,覺得這也重要,那也必須,捨不得放手,結果自然會變成「滿堂灌」。在教學目標要求下,哪些知識點應重點突出,哪些可以一語帶過,哪些必須反覆訓練,哪些甚至可以根本不涉及,這都是備課時應該明確的。 

②研究學生--劃分層次,顧及不同程度學生。在備課中還應對教學的主體--學生--進行研究,脫離了學生的教學是一種無目的的教學,是完全失敗的教學。

我們經常用到一個成語--深入淺出,它指的是文章或言論的內容很深刻,措詞卻淺顯易懂。用淺顯的文字表達深刻的立意,這是表達上的成功。而在教學中,我認為應該提倡「淺入深出」,它遵循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孔子的「溫故而知新」,從已知導入未知,就是「淺入深出」。從淺顯而逐漸深奧,需要一個啟發的過程。啟發的關鍵就在於「淺入深出」地、恰當地設計問題,利用這些問題因勢利導地啟發學生。比如《我的小桃樹》這篇文章很多老師覺得不好教,文章容量大,主題也隱藏得較深。

筆者在講授這一課的時候設計了如下幾個問題:  ①文章題目《我的小桃樹》,作者怎樣表現小桃樹的「小」,它的遭遇如何?(用文中的文字回答)  ②文中「我」的遭遇如何?(概括回答)  ③小桃樹和「我」的遭遇有何共同之處?(答:兩者都是瘦弱的,都經歷了風雨、生活的磨難,但都有頑強的生命力。作者從小桃樹的枝頭「一個欲綻的花苞,嫩紅的,在風中搖著,卻沒有掉下去」看到了希望,堅定了信心,堅信美好的理想一定會實現。)  ④作者把「小桃樹」的遭遇與「我」的遭遇結合在一起來寫,貫穿全文,這兩條線索有何特點?(答:兩條線索一「明」一「暗」。)  ⑤題目《我的小桃樹》是個什麼短語?(答:偏正短語)強調「我」的作用是什麼?(答:說明小桃樹已成為我的化身,是我的命運的象徵。它「蓄著我的夢兒」。)  這幾個問題都是同學精讀課文後能夠回答的,不會太深而致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

成功地運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除了備課時要做到胸有成竹,課堂上要善於設計問題外,還應輔以一定的檢查。要完成教學任務,必須讓學生有適量的雙基訓練。學生不會總是那麼自覺,如果教師只是在口頭上布置,而不進行檢查,時間長了,學生容易養成懶散的壞習慣,教學任務也完成不了,而教師更是無從掌握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程度。缺少檢查的教學是盲目的教學,因此應該對學生進行各種類型的檢查,學期考試、單元測試、口頭提問、檢查作業完成情況等。通過檢查,教師掌握學生學習能力和程度,調整教學進度和方法,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習成績。檢查與「減負」並不是對立的,相反,適當的檢查有利於學生所學的知識得到更好的鞏固,也有利於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為了使檢查落到實處,必須運用一定的獎懲。獎懲,在教學中表現為教師對學生一切形式的評價。相反,獎而失當,容易造成學生驕傲自滿的心理,不利於其取得進一步的進步;罰而失當,容易挫傷學生學習積極性,與教師形成對抗心理,導致厭學情緒,造成消極的心理效應。但這並不表示就不要懲罰,只有獎勵沒有懲罰,一些自覺性差的學生會對檢查無所謂,因此適當的懲罰還是必要的。比如,對不按時完成作業的學生,課後讓其留下繼續完成是應該的。 

研究教材,研究學生實際是啟發式教學方法的運用的前提,「淺入深出」、恰當地設計問題是關鍵,加強檢查,以獎為主、輔之以罰是其保證。經過這三個過程,在教學中我們便能很好地對學生進行啟發,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內蒙古呼市紅杉樹智能英語教育機構擔任校長職務七年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八岱鄉中學擔任初中英語教師四年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市第三中學擔任高中英語教師五年

相關焦點

  • 啟發式教學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在中學歷史教學中運用啟發式教學有許多優點。首先,運用啟發式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其次,運用啟發式教學能使學生受到科學方法訓練,並有利於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再次,運用啟發式教學可以使學生在積極參與下,從提出問題開始,到形成概念為止,始終處於探究情景中,以極大的學習興趣獲取知識,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 啟發式教學
    會議中有個項目負責人想做教育,他深入閱讀了教參,發覺教參中的教學構想是希望學生能夠從現實中的現象裡獲得啟發,然後從中產生思考,接著再接受老師的引導,學會相關理論知識,最後再把這些知識回歸應用到現實,解釋更多相關的問題。這種教學方法叫做啟發式教學法,聽上去十分美好。然而上過初中的都應該明白,這種構想在實際教學中基本上都被老師忽視了。
  • 新春走基層 | 儋州新州中學謝幫琦老師:「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思考
    他,就是從教21年來,潛心育人,苦心鑽研「啟發式教學」、「一幫一、一帶多」特色教學方法,使學生弱項不弱,強項更強的儋州新州中學教務處主任、七年級數學教師謝幫琦。南海網記者王全印攝  「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勤於思考多練習良好習慣  「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教師少動手,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鍛鍊了學生勤於思考,鑽研問題的良好習慣。」謝幫琦老師說,這樣的教學方法他曾嘗試多年,學生均取得了好成績。  看似老師在偷懶,把課堂交給了學生。
  • 關於啟發式教學的思考
    上個世紀90年代末的教育改革從電化教育手段引入課堂開始,蔓延到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改革一直延續到現如今的聲勢浩大的新課程、新高考,期間關於教育改革的爭論此起彼伏.我感受最深刻的是關於啟發式教學的爭論.我在自己的課堂上是崇尚啟發式教學的,這也源於四中八年的教學經歷給我所打下的深深烙印.教學實踐告訴我能夠上出一節夠味道的啟發式教學的數學課,不是那麼容易的.記得在教改紅紅火火的時候,我在學校上了一次觀摩課.課後,聽到一位剛剛到北京的外地特級教師的議論是「不就是一節啟發式教學嗎?太傳統了!」.
  • 啟發式教學專項練習題
    啟發式教育已經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作為一名教師對於啟發式教學的領悟,運用亦成為基本要求,對於啟發式教學思想的考查也更加深刻。《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五章第三十五條:學校和教師按照確定的教育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保證達到國家規定的基本質量要求。國家鼓勵學校和教師採用啟發式教育等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從該法條中也可以看出現代我國教育對啟發式教學的重視。本題考查法條,但是也考查大家對於教學的理解,ABD三項,明顯不符合現代教育觀念。
  • 蘇格拉底的啟發式教學
    啟發式教學是我們現在非常提倡的一種方法,同時蘇格拉底被譽為西方啟發式教學第一人。那麼他是怎麼啟發的呢?今天咱們就一起來看看吧。蘇格拉底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家。蘇格拉底的著作皆已流失,後人對其活動、思想的了解和研究,主要依據於他的學生柏拉圖、色諾芬等人的著述和記錄才得以保存和傳播。
  • 啟發式教學的20種方式
    (4)比喻啟發式     教師要用具體形象的、學生熟知的事物做比喻,激發學生聯想,啟發思維,進行對照,化繁為簡,化難為易,使學生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地學習。教學中教師應該在講解抽象的概念時,用具體形象的事物加以說明。一般地說,越是深奧、抽象的道理,越需要藉助比喻。
  • 「啟發式教育法」是教育教學的「根本大法」
    「啟發式教育法」也是全世界教育教學方法的「根本大法」,是教育教學方法的「根」,各種各樣的教育教學法都是從這個「根」上生長出來的枝葉和花果。因為,「啟發式教育法」也具有深遠的歷史性、廣泛的適應性、權威的原則性。
  • 啟發式教學,沒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也並非萬能的
    我們現階段的教學都一致推行啟發式。而眾所周知,啟發式教學可以可以調動學生們上課的積極性,讓學生養成愛思考的習慣。但回顧兒子兩位鋼琴老師的不同的教授方式,引發了我對啟發式教學的思考。兒子的鋼琴課兒子的啟蒙鋼琴老師是位要求嚴格的李老師。每次回課之後,照例是進行新課。
  • @全體英語老師 | ​信息平臺輔助下的啟發式英語課堂教學培訓來了
    隨著中高考英語改革的深入和對學生英語口語、聽力及語言綜合素養考核力度的不斷加大,如何以學生為主體、提高信息技術與平臺資源利用能力、有效創設啟發式與浸入式英語學習環境,成為擺在眾多初高中英語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
  • 李凱:啟發式講授與當代歷史教學
    經李教授同意,公號發表他的文章《啟發式講授與當代歷史教學》(原文發表於《歷史教學》中學版2020年第8期),希望能夠對老師們的教學實踐提供一些借鑑參考。標黑為公號編者所加。啟發式講授與當代歷史教學    如今我們處在歷史教學改革的關鍵時期。在統編高中歷史教科書的引領下,歷史教學翻開了新的一頁。
  • 高校思想政治課應用啟發式教學的必要性
    在當代,關於啟發式教學的定性問題,有幾種不同看法,主要集中在教學原則、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和教學思想四個範疇上。而在高校思想政治課中應用啟發式教學,就是著力於學生身心發展的內部矛盾上,引導和啟發學生深入認識自身已有的基礎知識以及不能滿足心理期望的現狀,促進課堂教與學的相互磨合與學生對新舊知識的融會貫通,幫助學生掌握駕馭矛盾轉化過程的主動權和實現認識發展的飛躍。因此,啟發式教學是辯證唯物主義發展觀在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上的科學體現。 第二,啟發式教學是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質量的需要。
  • 啟發式教學之我見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非常推崇啟發式教育,例如: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那在我們的課堂中,怎麼實現啟發式教學呢?當然,這個在我們老師。
  • 教師教學方法兩大招,注入式和啟發式,哪個效果好你知道嗎?
    一個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是影響學生接受知識的多少快慢的重要因素。今天小編就要給大家分享下教師教學常用的兩種教學方式注入式和啟發式教學方式。在現在的教學過程中,運用注入式教學方法的教師佔多數,而啟發式的教學方法相比之下佔得比率較少些;相信大家從字面上來看的話,沒有弄懂什麼是注入式,什麼是啟發式?
  • 啟發式教學,需要學生的主動參與,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長遠看,填鴨式肯定不如啟發式教學方式大體分兩種,填鴨式和啟發式。填鴨式能快速增肥,啟發式可以開啟智慧。填鴨式治標,啟發式治本。啟發式用時長,見效慢,但學生可以真正理解所學的知識,並把知識變成實用的能力,考試分數自然也不會低。大體上,高考工廠式的學校喜歡填鴨式,培養精英的學校喜歡啟發式,一個死學,一個活學。從長遠的角度看,當然是啟發式教學更好。
  • 2020福建小學教資面試:談談你對啟發式教學的理解
    2020福建小學教資面試:談談你對啟發式教學的理解 【溫馨提示】本欄目為各位考生提供2020福建教師資格中小學面試備考資料,希望各位考生能夠認真備考。考生們可以關注福建教師資格考試網,獲取更多福建教師資格考試資訊。
  • 課堂啟發式教學泛化,三個方面問題表現,解決的措施建議
    我們教學中最常用的是啟發式教學,已經泛化,越來越脫離了啟發式本源,很多人理解為問答式,老師提問,學生回答,老師不斷提問,學生不斷回答。這裡就出現了幾個問題: 一、機械問答 在課堂上,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問題。在我聽的很多課上,都是教師提出一個個問題,很多是沒有思考性的,學生不假思索就會回答出來。
  • 帶你走進孔子的啟發式教學--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我們經常碰到有關孔子的言論,其中作為世界上最早使用啟發式教學的教育家,他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則不得不講了。我們將從了解「不憤不啟」開始,走近孔子的啟發式教育學。希望為考生學習有所幫助。孔子提倡「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論語·述而》)。按宋代朱熹的解釋:「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啟,謂開啟意;發,謂達其辭。」
  • 啟發式教學法的內涵
    啟發式教育 (heuristic education),或啟發式教學法(heuristic teaching method),大家可能都已經不是那麼陌生了,尤其是在西方教育的範疇,在教學方法上,是特別強調這一點的,注重啟發(inspiration
  • 為什麼幼兒園教學中不存在啟發式教學法?
    一、幼兒園教學方法是什麼    關於什麼是幼兒園教學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去認識就會得到不同的結論。    ①「教學方法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教的方法和幼兒相應的學的方法結合起來,以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的方法的總稱。」    ②「教學方法,又稱為教授法,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向幼兒傳授知識技能,提高幼兒身心素質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