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訓有什麼特點?「德」字高居榜首 四詞八字最常見

2020-12-11 閩南網

高校校訓有什麼特點?「德」字高居榜首 四詞八字最常見

­  9月,各大高校紛紛開學。新生了解學校的時候,校訓往往必不可少。無論國內還是海外,絕大多數高校都有其獨一無二的校訓,鮮明地表達出辦學理念和治學特點。

­  校訓作為一所高校學風的體現,也是大學培養人才的首要準則。日前,網易數讀對2454條學校校訓進行數據統計發現,在我國高校校訓中,「德」字出現的頻率高居榜首。

­  四詞八字最常見

­  最長校訓28個字

­  何謂校訓?權威辭典《辭海》裡的解釋說:「學校為訓育之便利,選若干德育條目製成匾額,懸見於校中公見之地,是為校訓。其目的在於使個人隨時注意而實踐之。」一般而言,校訓是師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為準則、道德規範和精神追求。它既是學校教育理念、精神追求和核心價值的高度凝練,又是學校教風、學風、校風的集中表現,體現著大學文化精神的核心內容。概言之,校訓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正因為如此,有人指出,校訓最能反映大學的辦學傳統和教育特色。

­  國內高校校訓以工工整整的對仗形式為主,尤其是「4詞8字」。據統計,使用「4詞8字」校訓的高校有1836所。其次是4字和9字校訓:使用4字校訓的有231所學校,9字的有89所,6字的有86所。從字數長短來看,28個字的鄭州大學校訓是國內高校校訓長度之首,其校訓為「明時風,達治體,文而不弱,武而不暴,蹈厲奮進,竭忠盡智,扶危邦,振貧民」;最短的校訓只有2個字,共有13所高校,如北京交通大學的校訓是「知行」,三峽大學的校訓是「求索」。

­  「德」字排第一

­  「學」「行」「求」列其後

­  校訓是一所高校要做什麼事、培養什麼人的精神體現。有人說得好,「校訓作為高校文明的標識,體現的就是對人的關注與期許」。比如說,北京師範大學的校訓是「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國家會計學院的校訓是「不做假帳」,中國農業大學的校訓是「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雖然表面看很簡單,但是其用意簡明而深刻。

­  數據顯示,在2454條校訓中,「德」字出現的頻率高居榜首,8.7%的高校在校訓中用到了「德」字。其後出現的頻率第二至第九位的字分別是:「學」「行」「求」「新」「篤」「厚」「博」「創」「實」。校訓只用到了605個漢字,其中最通用的校訓為「博學、厚德、篤行、求實、創新」。208所高校使用了「博學」, 136所使用了「厚德」,112所使用了「篤行」。同時,校訓也出現了「撞臉」現象,「學以致用」是北京聯合大學、南京工程學院等6所高校共同的校訓。

­  國內高校校訓以訓誡、德育為主,那國外高校校訓又崇尚什麼?劍橋大學校訓為「求知學習的理想之地」、哈佛大學校訓為「讓真理與你為友」、史丹福大學校訓為「願學術自由之風勁吹」。

­  激勵前行

­  清華校訓最受歡迎

­  國內高校校訓是隨著近代教育的興起而出現的。

­  最早的校訓出現在1900年前後。如1901年由美國監理公會正式辦起的東吳大學,校訓中文意思是「為社會造就完美的人格」,後改為「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1914年,清華大學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定為校訓。進入民國後,中國大學開始逐漸繁榮,出現了很多著名大學和知名校訓。

­  校訓是學校的座右銘。好的校訓作為一個標尺,總是激勵和勸勉在校師生和畢業校友不斷前進。如:北京師範大學校訓「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中國海洋大學校訓「海納百川,取則行遠」。這些校訓,寓意深刻、朗朗上口。

­  有媒體曾在全國範圍調查「我最欣賞的十大校訓」,結果顯示,清華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以54%的最高獲選率,成為公眾最喜歡的校訓。清華大學校訓源自梁啓超的演講。1914年,梁啓超在清華作演講,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和「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激勵清華學子努力成為中國社會的中流砥柱。按照哲學家張岱年的闡釋,「自強不息」在政治生活方面,指的是對外來侵略絕不屈服,對不良勢力絕不妥協,在個人生活方面強調人格獨立,志不可奪。

­  北京交通大學的「知行」校訓,最早見於1923年北交大畢業生的紀念冊。當時學校的校徽、校旗上均有「知行」二字。有學者研究提出,北交大「知行」校訓的產生,與孫中山的知行觀有必然聯繫。孫中山的知行觀,深刻影響了當時擔任交通部總長並身為交通大學校長的葉恭綽。1921年9月10日,葉恭綽在交通大學京校開學典禮上講話,系統闡述了自己的辦學理念。近百年來,「知」與「行」的思考與探索,伴隨著北京交通大學的成長和發展。

­  如今,開學講校訓已經成為高校校領導迎接新生的方式之一。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的校訓是「崇德尚能、經世濟民」。在研究生入學儀式上,校領導的講話中明確指出「崇德」一詞出自《論語》:「主忠信,徙義,崇德也。」並勉勵大學生們做「經世濟民」的知識分子。

­  相關連結

­  哈佛牆上真有所謂的校訓嗎?

­  關於哈佛大學的校訓在網上盛傳已久。對此,哈佛大學校方在其官網上表示,這些校訓都是假的,在哈佛牆上看不到所謂的校訓,並稱所謂校訓都是編造的。

­  相信不少網民對網上所謂的哈佛校訓並不陌生,「此刻打盹,你將做夢;而此刻學習,你將圓夢……誰也不能隨隨便便成功,它來自徹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然而,這些內容只是好事者杜撰出來的「傍名牌」式的勵志口號,不少人上當了,真正的哈佛校訓是——「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斯多德為友,更要與真理為友。」

­  好事者假借哈佛的旗號宣傳勵志口號,只是刺激了人們對於成功的欲求,沒有告訴他們如何正確地「立志」。換言之,即只告訴了「要努力趕路」,卻未能明白該走什麼樣的路。這也是近年來「勵志成功學」泛濫並遭人詬病的原因所在。而真正的哈佛校訓強調的是「如何選路」和「選什麼路」的問題,這是它與「偽校訓」的本質不同。(郭東陽)

原標題:高校校訓「德」字為先 四詞八字最常見最長校訓28字

責任編輯:凌芹莉

相關焦點

  • 高校校訓「德」字為先 四詞八字最常見最長校訓28字
    無論國內還是海外,絕大多數高校都有其獨一無二的校訓,鮮明地表達出辦學理念和治學特點。  校訓作為一所高校學風的體現,也是大學培養人才的首要準則。日前,網易數讀對2454條學校校訓進行數據統計發現,在我國高校校訓中,「德」字出現的頻率高居榜首。  四詞八字最常見  最長校訓28個字  何謂校訓?
  • 高校校訓「德」為先:2454條中四詞八字最多,最長28字
    校訓作為一所高校學風的體現,也是大學培養人才的首要準則。日前,網易數讀對2454條學校校訓進行數據統計發現,在我國高校校訓中,「德」字出現的頻率高居榜首。四詞八字最常見最長校訓28個字何謂校訓?正因為如此,有人指出,校訓最能反映大學的辦學傳統和教育特色。國內高校校訓以工工整整的對仗形式為主,尤其是「4詞8字」。據統計,使用「4詞8字」校訓的高校有1836所。其次是4字和9字校訓:使用4字校訓的有231所學校,9字的有89所,6字的有86所。
  • 中國256所大學校訓調查:192所是四詞八字口號式
    中國256所大學校訓調查:192所是四詞八字口號式 2014-08-27 09:13:42  這是一個極具諷刺意味的情況:多數大學的校訓裡都寫著「創新」二字,然而,這些大學的校訓卻都像是彼此之間抄襲而來的。此前,更有機構專門做過針對國內256所大學的調查:256所大學中,有192所學校的校訓都是「四詞八字」的口號式,還有個別幾所大學的校訓完全相同,高校校訓同質化、標語化現象嚴重。
  • 晉江中小學校訓 「勤」字最常見
    ,這些校訓有「四字」和「四詞八字」兩種形式,如養正中學的校訓是「嚴、正、勤、實」,晉江二中的校訓是「團結、嚴謹、勤奮、創新」。 其中,晉江一中校訓(「誠、嚴、勤、毅」)和安海職校校訓(「誠、嚴、勤、毅」)一樣,和英林中學校訓(「嚴、勤、誠、毅」)也只在排序上有差別。另外,校訓四個詞中只有一個或兩個詞有差別的也有不少。
  • 湖北68所本科院校的校訓,有你的學校嗎
    我們統計了湖北省內68所本科院校的公開校訓(其中有3所暫缺),發現「德」字以34次高居榜首。最短校訓只有2個字大多數校訓採用「XX,XX,XX,XX」,或者「XXXX,XXXX」這種便於文字對仗工整、朗朗上口的八字結構,據統計,有35所使用「兩詞八字」,有22所使用「四詞八字」。當然,總有些學校不走尋常路。
  • 國內大學校訓:八字校訓最多,「學」和「德」兩個字最受歡迎
    校訓是一個學校的靈魂,代表著校園文化和教育理念。國內高校眾多,有許多大學的校訓高度雷同,已經說不清是誰借鑑誰,因為百年大學變得越來越多了。採用最多的是譬如厚德、博學、團結、創新之類的詞彙,其中八字校訓成為最大熱門,因為讀起來霸氣對仗,符合喊口號時的習慣。
  • 大數據分析了2740所大學的校訓,我們「記不住」校訓的原因找到了
    校訓通過最精煉的文字,闡述校園文化與理念,最短的不過兩個字,最長的也就20多個字,如下圖是我國大學校訓字數分布,2740所大學中,無校訓或未收集到校訓的大學有582所,也就是說,我國有近八成的大學擁有明確的校訓。
  • 大數據分析了2740所大學的校訓,我們記不住校訓的原因找到了
    (1)八字校訓被青睞校訓通過最精煉的文字,闡述校園文化與理念,最短的不過兩個字,最長的也就20多個字,如下圖是我國大學校訓字數分布,2740所大學中,無校訓或未收集到校訓的大學有582所,也就是說,我國有近八成的大學擁有明確的校訓。
  • 中國大學的校訓,基本都是複製粘貼
    中國高校的校訓偏愛工整對仗的形式。在2454條校訓中,「四詞八句」的形式佔到了74%,其次則是4字和9字校訓。若把中國高校校訓碼起來,可以擺成一個四四方方的矩陣。除了「四詞八句」的校訓外,四字校訓也有很多一模一樣的情況。如「學以致用」這個詞,就成了北京聯合大學、南京工程學院等6所高校共同的校訓。
  • 中國大學的校訓,為什麼千篇一律
    在這些校訓中,還有字數極短或極長的。在「四詞八句」形式的校訓中,有不少被多所高校共同使用,其中「團結、勤奮、求實、創新」更是有多達26所高校同時在用。四字校訓也有很多一模一樣的情況。如「學以致用」這個詞,就成了北京聯合大學、南京工程學院等6所高校共同的校訓。除了完全相同的校訓外,中國大學的校訓對一些詞格外偏愛。如「創新」一詞,多達10%的高校校訓中都使用了它。「厚德」出現的比例也不低,有9%的高校把它寫進了校訓。
  • 盤點:百餘「211」學校校訓偏愛「學德實新行」
    高頻字:學德實新行  統計數據顯示,這112所「211」大學中校訓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字為「學」,以41次高居榜首,佔比37%;「德」字緊隨其後,為30次。  高頻字的第三至第五名分別為「實」「新」「行」,分別出現了27次、25次和24次。
  • 盤點大學校訓:多引自經典古籍 偏愛「學德實新行」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程方平表示,一個學校的校訓不管在文學意義上多麼精彩,它真正的價值還在於,要讓師生認同,並在辦學過程、時代發展中有所傳承。  高頻字:學德實新行  統計數據顯示,這112所「211」大學中校訓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字為「學」,以41次高居榜首,佔比37%;「德」字緊隨其後,為30次。
  • 我們統計了湖北68所本科院校的校訓,驚奇地發現...
    何謂校訓?權威辭典《辭海》裡的解釋說:「學校為訓育之便利,選若干德育條目製成匾額,懸見於校中公見之地,是為校訓。其目的在於使個人隨時注意而實踐之。」我們統計了湖北省內68所本科院校的公開校訓(其中有3所暫缺),發現「德」字以34次高居榜首。
  • 調查稱校訓有雷同現象:"勤"字成高頻詞冠軍
    無獨有偶,本報記者收集了佛山五區200所學校校訓發現,佛山校訓有著自己的特點,佛山200所學校校訓中,出現勤(奮)字眼的校訓有62所,出現創新字眼的有48所,出現文明字眼的學校有29所。而佛山學校的校訓也出現同質化現象,其中,有至少6所佛山學校的校訓完全相同,都為四個字的「自強不息」。有學生直言,校訓太口號,完全記不住。
  • 國際學校校訓8字居多,最常用的原來是這個詞
    在這些校訓中,還有一些字數極短和極長的。有2所國際學校的校訓只有1個字,分別使用了「誠」和「真」。此外,有15所高校的校訓只用了2個字,比如紹興市第一中學國際部使用的「求真」,湖北宜昌龍盤湖國際學校的「固本」等,這些校訓言簡意賅,記起來也方便。
  • 盤點沈城各大高校校訓 「厚德」成為校訓高頻詞
    新大一學生對高校的「初印象」,恐怕正是來自於八字校訓。北國網、遼瀋晚報記者盤點沈城高校校訓,看看它們背後蘊含著怎樣的故事。據粗略統計,「厚德」一詞最受瀋陽高校的喜愛,至少5所高校的八字校訓中帶有「厚德」一詞。
  • 校訓「德字最火」彰顯大學之道
    廣西大學的校訓石。資料圖片 來源:南國早報厚德、博學、知行、創新、自強……看到這幾個詞是不是有些眼熟?校訓被稱為一所大學的「精氣神、育人綱」。近日,記者將廣西27所本科院校的校訓進行整理分析後發現,與全國大部分高校校訓相似,「厚德」「博學」也成為廣西本土高校的「爆款」。(8月21日《南國早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一直以來,中國高校教育都始終把「德」字放在首位,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話來說:「道德是為人的根本,根本壞,縱然你有一些學問和本事,也無甚用處。」
  • 校訓啟示:不論啥時代 "德"都排第一
    重慶部分歷史悠久的名校,校訓出自民國或清末,引經據典,注重儒家修養。而新時期校訓,用詞簡單上口,體現出價值觀的趨同,「德」字出現頻率最高,「求實創新」成為多家學校的標配。當代教育理念,已經與過去不同,追求的是科學素養、勞動創造和求真創新。但無論新老校訓,對道德修養都有一致的追求。
  • 36所廣州高校校訓大PK 有所學校校訓這麼美
    金羊網訊 記者李煥坤報導:近日,一篇《中國大學的校訓,為什麼千篇一律》刷爆朋友圈,文中列舉中國兩千多所高校的校訓,「團結、勤奮、求實、創新」有多達26所高校同時在用,「創新」一詞多達10%的高校使用,「厚德」有9%。
  • 盤點陝西52所高校校訓 「學」「德」兩字最受青睞
    又是大學錄取通知書發放季,各高校的校訓也隨著錄取通知書被準新生們認知。這些校訓出自誰之手?發生過什麼樣的變遷?校訓那些事你知道多少?且看華商報記者梳理在陝52所高校校訓後的發現。「每份手寫的錄取通知書上,都寫著陝師大『厚德積學,勵志敦行』的校訓,」60歲的書寫者賈溫性老師說,這樣可以讓學生未進校門就了解到陝師大的文化,「我1974年進入陝師大學習,畢業後至退休,都一直在學校工作,校訓代表了師大培養師生都要『師以德為先,德以志為本』的特色。我們從2007年起堅持手寫錄取通知書,就是對校訓的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