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愛孩子和寵愛孩子都是愛,為什麼會不一樣呢?

2020-12-20 育兒秘籍

文|秘籍君

小文帶著孩子來我家玩的時候,因為沒有帶孩子想要玩的玩具,孩子就大聲的指責自己的媽媽太笨,這點事兒就記不住,小文當時就笑著說「是媽媽太笨了,以後一定記得,這次就原諒媽媽吧。」孩子才拿著別的東西玩。看到孩子玩的開心,我就說「小文你不能太溺愛孩子,要不以後孩子長大了也不知道體諒你。」小文說「你不是也溺愛孩子嗎?」我說「我不是溺愛我是寵愛,」小文說「那不都是愛嗎?有什麼區別呢?」區別可大了。

溺愛的孩子

孩子都是家裡的寶,有些家長因為想要孩子感受到自己對他的愛,在孩子想要去拿東西的時候,媽媽就會在旁邊說「寶貝你別動,你要什麼媽媽去給你拿。」看到孩子想要動手幫自己澆花的時候就說「哎呦,我的乖乖,這個你不會,你趕緊去那邊待著,媽媽一會就來。」對於孩子想要出去玩也是自己給孩子找玩伴,從來沒有讓孩子獨立的完成一件事,時間長了,孩子以為你這都是應該的,只會接受但不願付出,適應的能力也差,等於間接把孩子害了。

寵愛的孩子

孩子不能太嬌慣,你要讓他學著做一點事情,我們不能一直幫他的。明白這一個道理部分家長就會試著讓孩子做一些事情,比如孩子想要拿東西的時候,但夠不到,自己幫了孩子,就要讓孩子對你說「謝謝」讓孩子有感恩的心,讓孩子嘗試著澆花,給孩子澆花的樂趣,孩子會更熱愛生活,讓孩子自己找玩伴,在以後的生活中會更加的獨立。

給孩子愛,是作為父母的我們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但是在給與孩子愛的時候一定要分清自己給孩子的是溺愛還是寵愛,因為溺愛和寵愛差別真的很大,一個培養的孩子是依賴一個是獨立。

你家的孩子是被溺愛的還是寵愛的?

相關焦點

  • 把握愛孩子的尺度:如何做到寵愛不溺愛?
    談到愛孩子,不可避免地遇到一個問題:到底什麼樣尺度的愛,才是真正健康的寵愛,如何避免寵愛變成溺愛呢? 這兩樣,都對孩子在學校甚至走入社會後的發展非常不利。」 大人應該把握什麼樣的尺度,讓孩子既感受到爸爸媽媽足夠的寵愛,又不會因大人寵愛無度而影響人格的健康發展?
  • 愛孩子但不能溺愛孩子,溺愛孩子只會把孩子引向歧途,毀掉孩子
    天下的父母都愛孩子,卻未必會愛孩子。過分的關心溺愛,實際上是剝奪了孩子遭受適當挫折、困難和學習愛護別人的權利。這樣的孩子從小只會享受,不知奉獻;心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情感世界中只關注自己,不知體諒別人。
  • 組圖告訴你:寵愛與溺愛的區別,別讓「有毒」的愛害了孩子一生
    文/山爸爸育兒記父母都知道一句老話,「慣子如殺子」,溺愛會害了孩子一生,道理誰都明白,但實際去做是另一回事,很多父母以為是寵愛孩子,卻是在溺愛,而且把握不好尺寸,導致害了孩子,自己還不知道,下面一組圖告訴你:寵愛與溺愛到底有什麼區別。
  • 組圖告訴你:寵愛與溺愛的區別,別讓「有毒」的愛害了孩子一生
    文/園園媽育兒日記父母都知道一句老話,「慣子如殺子」,溺愛會害了孩子一生,道理誰都明白,但實際去做是另一回事,很多父母以為是寵愛孩子,卻是在溺愛,而且把握不好尺寸,導致害了孩子,自己還不知道,下面一組圖告訴你:寵愛與溺愛到底有什麼區別。
  • 這樣的行為不是「愛」孩子,溺愛只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父母親們把他們的孩子銘刻在基因裡,這是自然生長的法則,也是人類的天性。但是過猶不及,給孩子太多的愛反而會傷害孩子的一生。許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疑問:「愛自己的孩子有什麼錯呢?」愛是沒有錯的,錯在哪裡?月滿則虧的道理大家都知道,愛情也是如此。要以理性的方式去愛孩子,所謂愛子,就是要有遠見,要有長遠的眼光。
  • 為什麼要溺愛孩子?擁抱是好的表達!
    溺愛這個詞很常見,現在溺愛孩子的現象尤其多,可能是父母覺得給孩子的還不夠,就在行為上給孩子溺愛。但是有些人對於溺愛孩子是很牴觸的,有時候會疏遠孩子。但是在我看來,我覺得多多擁抱孩子是一種很好的對愛的表達。
  • 為什麼要溺愛孩子?擁抱是好的表達
    溺愛這個詞很常見,現在溺愛孩子的現象尤其多,可能是父母覺得給孩子的還不夠,就在行為上給孩子溺愛。但是有些人對於溺愛孩子是很牴觸的,有時候會疏遠孩子。但是在我看來,我覺得多多擁抱孩子是一種很好的對愛的表達。
  • 都說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到底要如何把握「愛」和「溺愛」的度?
    我們知道對孩子要有愛又有底線,但是日常生活中,總是會出現一些我們比較糾結的場景:帶去超市,看到什麼亂七八糟的小玩意都想要,其實也都不是什麼貴東西,到底要不要給他買?咋一看這些都是處在原則邊界的事情,滿足不滿足都有足夠的理由去說服自己:可是滿足了他吧,覺得太「慣」孩子了,怕孩子被越寵越任性;拒絕他吧,好像又很冷血缺乏溫情,感覺孩子很傷心很可憐,怎麼做都是錯!蜜絲懂相信,很多父母和我當初一樣有個困惑,無條件的愛,和溺愛有什麼區別啊?
  • 父母「溺愛」孩子的行為,映射出內心對愛的渴望,卻影響孩子一生
    ,有人是分不清「愛」與「溺愛」的界限,不管是什麼原因,「溺愛」總是不對的,希望各位家長摒棄不好的育兒模式,給予孩子更健康的「愛」。每天跟著姥姥,連媽媽喊她去自家都不去,別的朋友喊她出去玩也不去,你跟她說話她才回答一下,不跟她說話完全就被忽視的那種。這種行為也是讓家長發愁,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回憶以往還是跟小時候一大家子人的寵溺有關係,小的時候沒被家人說過,等著大點更說不得了,一說就會哭,一哭家人更不敢說,惡性循環了。
  • 同樣是愛,為什麼你的是愛的滋養,我的卻是有毒的溺愛
    什麼是溺愛?我到底要怎樣去愛才不是溺愛?這可能是每一個媽媽的靈魂一問吧。想全心全意愛孩子,又怕因過於溺愛,毀掉孩子。~~~~~~~~~~~~~~~~~~~~溺愛的父母將自己『內在的小孩』投射到現實中的孩子身上,他們無節制地給予孩子,其實是在無節制地滿足自己。-------《寵愛自己——溺愛的心理真相》這是武志紅的《為何家會傷人》裡的一段。
  • 父母溺愛孩子真的是出於「愛」嗎?
    溺愛,很多家長都能意識到的問題,但卻不知道愛和溺愛的界限,於是有時候其實已經是在溺愛孩子了而不自知父母應當自省,自己對孩子做出的寵愛行為是否是為了讓孩子感覺到被愛,孩子又是否需要這樣的愛的表現。又或許,你覺得自己從來沒有被愛過,所以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和自己一樣,就把所有以前自己想要的都放在孩子身上,以此來彌補自己的缺憾。
  • 愛和溺愛的區別究竟在哪兒?真的不要陷入誤區!
    很多父母都產生過一個困惑——愛和溺愛到底有什麼區別?我對孩子太好,算不算是一種『溺愛』呢?會不會把孩子寵壞了? 這裡最應該強調的一點是,『愛』和『溺愛』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絕對不是『愛』多了就是『溺愛』。
  • 孩子絕對不能溺愛?3歲以前,請盡情「溺愛」孩子
    我有個同事,我們在吃飯之餘聊天,她跟我說她是是個比較寬容的媽媽,孩子提出的要求一般不是太過分,都會儘量滿足孩子。可是孩子的爺爺奶奶都覺得我同事太寵愛孩子了,這樣對孩子以後不好。每次孩子在家鬧脾氣,家裡人就會說都是我慣的,不然孩子也不會這麼任性。
  • 《枕上書》:鳳九為愛痴狂 寵愛卻不溺愛裡長大的女孩究竟多有愛的...
    報恩是假,放不下是真。若說報恩,幫了她頗多的司命和成玉不該被感謝嗎?   到底是小丫頭動了情,找了個蹩腳的理由罷了。   被愛澆灌的孩子,心中才最有愛。   哪怕成長為女君的白淺,對愛也是毫不遲疑的。   失憶在山中的她遇上夜華,動情成了必然。可即使如此害怕一人孤寂,成親時她還是會說,若負了她,便棄了夜華永不相見。
  • 溺愛對成長中孩子的影響,慣子如殺子,給孩子有規矩的愛
    但也有一部分父母,沒有意識到如何才能教育好孩子,依仗超強的經濟實力和對孩子滿心的愛,偏離了正常的教育軌道,寵愛溺愛,慢慢地體會到了一個任性寶貝帶來的煩惱和崩潰。如今,嬌滴滴的「小公主」和只會向父母伸手的「小皇帝」也不少。他們成長為手不能提籃、肩不能挑擔、嬌貴高傲,目無他人,他們沒有同理心,沒有道德感,自私自利,這個群體有一個專門的名稱叫:巨嬰或媽寶等。
  • 對孩子可以寵愛但不能溺愛
    現在的父母很多都知道溺愛孩子不好,但常常分不清什麼是溺愛,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溺愛孩子。溺愛在孩子性格形成期和孩子漸漸獨立期這兩個階段危害最大。尤其是前者,對孩子一生都會有影響。家長不得不反思:原來「太愛」也會有錯。
  • 「溺愛」到底是愛孩子,還是愛自己?
    今天,我想回答一個有趣的問題,一位女性朋友問:我老公非常溺愛兒子,我該怎麼辦?根據描述,這位朋友的丈夫小時候沒有得到過父母的愛,所以現在把所有缺失的愛都加倍給了兒子身上。會花很多時間陪孩子,但有時候那個陪伴很像是溺愛。
  • 應採兒拒絕長輩對孩子溺愛的行為,你不拒絕長輩溺愛,以後會怎樣
    是放棄自己管孩子,撒手不管,還是會阻止長輩溺愛孩子的行為呢?撒手不管,孩子養成不良的習慣,阻止長輩又會惹老人生氣。確實是媽媽左右為難的事,你會怎麼做呢?2)怕長輩不高興,只會滋長對孩子的溺愛父母不阻止長輩的溺愛行為,最後輕描淡寫地說一句:「都是你慣的」。孩子長大後都是以自我為中心。
  • 父母溺愛孩子會給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有些家長對於溺愛孩子不以為然,覺得自己只不過是對自家孩子稍微更寵愛了一些,不可能會給孩子造成什麼影響的,真的是這樣嗎?或許家長會以為自己只是對孩子偏愛了一些,但是對於孩子而言,溺愛會造成孩子不懂體諒和感恩父母,把父母對自己的付出當做理所當然,養成任性、目中無人的跋扈性格。
  • 溺愛對成長中孩子的影響,慣子如殺子,給孩子有規矩的愛吧
    當孩子降臨到我們身邊的時候,他們就像是上帝送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但同時請尊重孩子作為一個個體,獨立的、自由的存在。每個孩子出生時都是一張白紙,作為父母,我們要在這張紙上如何描繪呢?日益富足的生活條件,珍貴無比的孩子和幾個成人組成的家庭,是現代社會的正常家庭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