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告訴你:寵愛與溺愛的區別,別讓「有毒」的愛害了孩子一生

2020-09-07 山爸爸育兒記

文/山爸爸育兒記

父母都知道一句老話,「慣子如殺子」,溺愛會害了孩子一生,道理誰都明白,但實際去做是另一回事,很多父母以為是寵愛孩子,卻是在溺愛,而且把握不好尺寸,導致害了孩子,自己還不知道,下面一組圖告訴你:寵愛與溺愛到底有什麼區別。

一、孩子為什麼挑食、偏食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人們的飯桌上也豐富起來了,經歷過苦日子的大人,心裡別提多高興了,但現在的孩子,卻這也不吃,那也不吃,真是愁壞了父母,自己不捨得吃,孩子卻挑剔不願吃,到了幼兒園還是不好好吃飯。

其實這都是父母在無形中「慣」出來的,有的父母嫌棄孩子吃飯弄得到處都是,就餵孩子吃飯,有的擔心孩子吃不飽,就追著孩子吃,更有的父母,面對挑食偏食的孩子,大吼教育,甚至威脅,「再不好好吃飯就罰你」

這些行為父母都以為自己是寵愛孩子,為了孩子好,卻「害了」孩子,孩子心裡不按時吃飯,對飯菜挑三揀四,覺得吃飯有壓力,抗拒吃飯,放手讓孩子自己吃飯,鍛鍊了手眼協調能力,如果不按時吃飯,就不會再有東西吃,養成習慣,就會按時吃飯,也不會挑肥揀瘦的。

二、包辦一切

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有點風吹草動就嚇得驚慌失措,摔倒了就心疼的不得了,和別的小朋友發生矛盾了,也不問清原因,就直接教育別的孩子,孩子想幫忙,也不捨得讓他幹活,怕磕怕碰,什麼都怕。

包辦孩子的所有,需要東西伸手就有,受傷了哭一聲,爸媽就會站在前面,隨時待命的父母,經常會感到身心疲憊,抱怨孩子太柔弱,其實都是父母的過度寵愛,讓孩子失去了成長的機會,讓孩子內心無法強大。

真正的寵愛,是教會孩子學會生存的本領,讓孩子做一些家務,遇到問題能夠獨自處理,這樣孩子才會有責任心,有本事的孩子,自然不會缺乏安全感,包辦一切,只會讓孩子懶惰、自私,甚至成為「啃老族」

三、要求太完美

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總想讓孩子成為自己理想中的人,彌補自己的遺憾,對孩子提出各種要求,全然不顧孩子的想法,如果做的不會,就嚴肅批評,比如很多家長經常犯的問題,輔導寫作業,發現有錯的地方,直接指出來,告訴孩子就應該這樣寫。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孩子不知道錯誤的原因,而且中途被打斷思路,時間久了,容易注意力不集中,真的愛孩子,就要允許孩子犯錯,父母的教育要引導為主,不是幫著做決定,告訴孩子錯誤的原因在哪裡,應該怎麼改正。

孩子的成長不是一帆風順,需要經歷風雨,才能長大成人,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自然也沒有天生的「好孩子」,讓孩子逆著成長規律去發展,最後很容易讓孩子失去信心,覺得不管怎麼做都是錯的。

作為父母不要以一個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那樣不是對孩子好,也不是「有益」的愛,要從孩子的角度去想問題,按照他們的成長節奏去發展,不要過多的幹涉,出現錯誤了,要引導為主去糾正。

寄語:

溺愛和寵愛的區別,主要就是父母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看似愛孩子的一些行為,經常說「都是為了你好」的話,結果卻是溺愛,影響了孩子的成長,還怪孩子不懂事,所以不要將溺愛認為是寵愛,才是真的愛孩子。

今日話題:對於這件事你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組圖告訴你:寵愛與溺愛的區別,別讓「有毒」的愛害了孩子一生
    文/園園媽育兒日記父母都知道一句老話,「慣子如殺子」,溺愛會害了孩子一生,道理誰都明白,但實際去做是另一回事,很多父母以為是寵愛孩子,卻是在溺愛,而且把握不好尺寸,導致害了孩子,自己還不知道,下面一組圖告訴你:寵愛與溺愛到底有什麼區別。
  • 把握愛孩子的尺度:如何做到寵愛不溺愛?
    談到愛孩子,不可避免地遇到一個問題:到底什麼樣尺度的愛,才是真正健康的寵愛,如何避免寵愛變成溺愛呢? 大人應該把握什麼樣的尺度,讓孩子既感受到爸爸媽媽足夠的寵愛,又不會因大人寵愛無度而影響人格的健康發展?
  • 溺愛孩子和寵愛孩子都是愛,為什麼會不一樣呢?
    看到孩子玩的開心,我就說「小文你不能太溺愛孩子,要不以後孩子長大了也不知道體諒你。」小文說「你不是也溺愛孩子嗎?」我說「我不是溺愛我是寵愛,」小文說「那不都是愛嗎?有什麼區別呢?」區別可大了。溺愛的孩子孩子都是家裡的寶,有些家長因為想要孩子感受到自己對他的愛,在孩子想要去拿東西的時候,媽媽就會在旁邊說「寶貝你別動,你要什麼媽媽去給你拿。」看到孩子想要動手幫自己澆花的時候就說「哎呦,我的乖乖,這個你不會,你趕緊去那邊待著,媽媽一會就來。」
  • 對孩子可以寵愛但不能溺愛
    現在的父母很多都知道溺愛孩子不好,但常常分不清什麼是溺愛,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溺愛孩子。溺愛在孩子性格形成期和孩子漸漸獨立期這兩個階段危害最大。尤其是前者,對孩子一生都會有影響。家長不得不反思:原來「太愛」也會有錯。
  • 下跪求娃上學,中國式溺愛,別再打著「寵愛」的旗子畸形育兒了
    不得不說,「四二一」的家庭模式,讓許多孩子在無比幸福的生活著,好吃的好用的東西會讓孩子先吃先用,小皇帝小公主般的地位。家人們認為愛孩子就是滿足著孩子的需求,這種中國式的溺愛,讓孩子變得自私,無理,不懂感恩,這也是許多家庭的縮影,把寵愛和溺愛混為一談。
  • 兒時寵愛,一生荒唐
    孩子似一顆明珠,捧在父母的手心裡,恨不得摘星星、月亮來滿足孩子所有的心願。父母無論怎樣苦都可以忍受,卻忍受不了孩子失望的眼神。這就是父母,用自己的全世界為孩子鋪平未來的路。養一個孩子,我究竟要給他什麼?是無條件的提供物質滿足嗎?作為父母可以管得了一時,能管一世嗎?這是赤裸裸的溺愛。溺愛將孩子帶離人生的正常軌道,帶去了一個自以為美好卻冰冷的世界。
  • 夢語分享:毀掉孩子一生的是父母的溺愛!
    真正有格局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苦,鼓勵孩子靠自己的雙手去贏得想要的。著名教育家李玫瑾曾說:「千萬別太順從孩子,因為大部分逆子都是父母寵出來的。」《圍爐夜話》中也說道:「教子勿溺愛,子墮莫棄絕。」真正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源於父母對孩子過度的溺愛。
  • 這樣的行為不是「愛」孩子,溺愛只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父母親們把他們的孩子銘刻在基因裡,這是自然生長的法則,也是人類的天性。但是過猶不及,給孩子太多的愛反而會傷害孩子的一生。許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疑問:「愛自己的孩子有什麼錯呢?」愛是沒有錯的,錯在哪裡?月滿則虧的道理大家都知道,愛情也是如此。要以理性的方式去愛孩子,所謂愛子,就是要有遠見,要有長遠的眼光。
  • 我們對溺愛的誤解有多深?3歲以前,請盡情「溺愛」孩子
    「溺愛」是中國父母最怕的一個詞。有了一個孩子,我迫不及待地想給他我所有的愛,但是他的頭上掛著一把劍:慣性就像殺人犯。我是一個寬容的母親。只要孩子的要求不算過分,我就會盡力滿足他。但是孩子的祖父母經常抱怨我對孩子的溺愛太多。當孩子哭泣和發脾氣時,我感到不知所措。老人說:「看,這就是你從小就習慣的。」
  • 千萬別讓孩子染上這三種病,影響孩子一生
    誰家的孩子有個頭疼腦熱,家長看了擔心的不得了,連忙送去醫院治。但相比較身體,如果孩子性格裡,患了這3種病,可能會影響他一生,不治後果很危險。,萬千寵愛集於一身,但很容易培養出一個有王子/公主病的孩子。溺愛中長大的孩子,他們心安理得享受著一切,根本不知道知足,不知道感恩,不知道體貼父母,不知道生活的不容易。爸媽的無限妥協,會滋生孩子愛慕虛榮、懶惰、不學無術的壞毛病,這樣的孩子長大必定適應不了社會,註定沒出息。
  • 同樣是愛,為什麼你的是愛的滋養,我的卻是有毒的溺愛
    什麼是溺愛?我到底要怎樣去愛才不是溺愛?這可能是每一個媽媽的靈魂一問吧。想全心全意愛孩子,又怕因過於溺愛,毀掉孩子。~~~~~~~~~~~~~~~~~~~~溺愛的父母將自己『內在的小孩』投射到現實中的孩子身上,他們無節制地給予孩子,其實是在無節制地滿足自己。-------《寵愛自己——溺愛的心理真相》這是武志紅的《為何家會傷人》裡的一段。
  • 狄鶯和兒子同床,李嘉欣和兒子共浴,有毒的母愛終由孩子「買單」
    在一檔綜藝節目中,影視演員狄鶯談到了自己做了三次人工受孕才懷上生下來的兒子,她說,她十分寵愛兒子,兒子也十分愛她。兒子在12歲才斷奶,15歲還跟自己睡一張床。網友聽到這番言論後紛紛表示大跌眼鏡,因為在一般家庭孩子兩歲就斷奶了。但是狄鶯的寵愛並沒有讓兒子很優秀,留學美國後兒子變得非常叛逆,最後還被捕入獄。
  • 7組圖告訴你:優秀的孩子和差孩子區別在哪
    這7組圖告訴你,什麼樣的孩子能成為優秀的孩子普通的父母:24小時不停的圍著孩子轉,沒有給自己留時間,也沒有給孩子留出空間。智慧的父母:照顧好孩子,又能給孩子做好榜樣。不過,想讓孩子一個錯誤不犯,那真的是太難了。蒙臺梭利曾說過: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精神無序期,心理活動也會從混亂走向有序。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總想去探索,探索就會犯錯,所以說,犯錯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你不讓孩子犯錯,那麼扼殺了孩子的天性。
  • 給孩子無條件的愛VS溺愛孩子,3大區別,家長別混淆
    因此,我們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分清「愛」和「溺愛」的區別。一、看有沒有原則。愛孩子是無條件的愛,但不是無原則的愛。真正愛孩子的父母希望培養出的孩子是有足夠安全感、自信、有正確的是非觀、能夠接納自我不足的孩子。這樣的愛有明確的「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的規矩。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會告訴孩子:「我很愛你,但這不代表我會支持你做不守規矩的事情。」
  • 給孩子無條件的愛VS溺愛孩子,3大區別,家長別混淆
    畢業回國後,養父母又託人幫他找了工作,結果這孩子竟然迷上賭博。養父母不知道給養子添了多少坑,最後希望他通過結婚生子能收一收心,沒想到卻釀成大禍。慣子如殺子,在這個案例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因此,我們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分清「愛」和「溺愛」的區別。一、看有沒有原則。
  • 寵愛而不溺愛:我要做個「潛水艇媽媽」
    從字面理解,溺愛就是比愛多一點,其實不然,其實溺愛和愛有 本質的區別,並不是一件事情在程度上的深淺不同。溺愛不是太多的愛,而是太多的,打著愛的旗幟的控制和包辦。給予孩子自由也不是放任,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而是讓孩子自由選擇,對於錯誤給予包容,讓孩子在一次一次的嘗試中收穫自信和成長所必需的生活經驗。好的家長永遠知道放手,讓孩子成為自己生活的主導者。而不是把孩子看成你的附屬品,而是把他當成獨立的人來尊重,尊重他的自我選擇。放棄「我的想法就是對的,不同意我的就是錯的;我是為你好,不按我的來就是錯的」的思想。
  • 愛和溺愛的區別究竟在哪兒?真的不要陷入誤區!
    很多父母都產生過一個困惑——愛和溺愛到底有什麼區別?我對孩子太好,算不算是一種『溺愛』呢?會不會把孩子寵壞了? 這裡最應該強調的一點是,『愛』和『溺愛』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絕對不是『愛』多了就是『溺愛』。
  • 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溺愛
    著名教育家李玫瑾曾說:「千萬別太順從孩子,因為大部分逆子都是父母寵出來的。」《圍爐夜話》中也說道:「教子勿溺愛,子墮莫棄絕。」真正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源於父母對孩子過度的溺愛。有的父母在孩子做出危害社會的行為時,選擇包庇,辯解,甚至花重金去幫助他逃脫責任。要知道這樣的溺愛,根本不是愛,而是一把無形的刀,斷送孩子的一生。它殺死了孩子的感恩、獨立,責任和成長,葬送了整個家族的希望和未來。
  • 這碗「毒」麵條別再給娃吃了,看似是寵愛,實際上容易毀了孩子
    但愛孩子是一回事,溺愛孩子又是另外一回事了。過分的愛不如不愛,過分的給予,無疑就是在害了孩子。 「為什麼不把牛肉全給我?」兒子摔筷而走,這背後究竟是誰的錯?
  • 父母「溺愛」孩子的行為,映射出內心對愛的渴望,卻影響孩子一生
    如果你還不明白,說得直白些,比如孩子本來可以自己做的事情穿衣吃飯等,家長非得替孩子去做,剝奪了孩子的自由意志和獨立的探索能力,這才是溺愛的表現。2、自私這是被家長寵壞的典型特點,現在家裡兩個孩子的還好點,如果是一個孩子,四個大人甚至六個大人照顧一個孩子,那真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什麼吃的好玩的不用刻意去要就有了,全是孩子一個人的,而這也會造成了孩子的自私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