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爸爸育兒記
父母都知道一句老話,「慣子如殺子」,溺愛會害了孩子一生,道理誰都明白,但實際去做是另一回事,很多父母以為是寵愛孩子,卻是在溺愛,而且把握不好尺寸,導致害了孩子,自己還不知道,下面一組圖告訴你:寵愛與溺愛到底有什麼區別。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人們的飯桌上也豐富起來了,經歷過苦日子的大人,心裡別提多高興了,但現在的孩子,卻這也不吃,那也不吃,真是愁壞了父母,自己不捨得吃,孩子卻挑剔不願吃,到了幼兒園還是不好好吃飯。
其實這都是父母在無形中「慣」出來的,有的父母嫌棄孩子吃飯弄得到處都是,就餵孩子吃飯,有的擔心孩子吃不飽,就追著孩子吃,更有的父母,面對挑食偏食的孩子,大吼教育,甚至威脅,「再不好好吃飯就罰你」。
這些行為父母都以為自己是寵愛孩子,為了孩子好,卻「害了」孩子,孩子心裡不按時吃飯,對飯菜挑三揀四,覺得吃飯有壓力,抗拒吃飯,放手讓孩子自己吃飯,鍛鍊了手眼協調能力,如果不按時吃飯,就不會再有東西吃,養成習慣,就會按時吃飯,也不會挑肥揀瘦的。
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有點風吹草動就嚇得驚慌失措,摔倒了就心疼的不得了,和別的小朋友發生矛盾了,也不問清原因,就直接教育別的孩子,孩子想幫忙,也不捨得讓他幹活,怕磕怕碰,什麼都怕。
包辦孩子的所有,需要東西伸手就有,受傷了哭一聲,爸媽就會站在前面,隨時待命的父母,經常會感到身心疲憊,抱怨孩子太柔弱,其實都是父母的過度寵愛,讓孩子失去了成長的機會,讓孩子內心無法強大。
真正的寵愛,是教會孩子學會生存的本領,讓孩子做一些家務,遇到問題能夠獨自處理,這樣孩子才會有責任心,有本事的孩子,自然不會缺乏安全感,包辦一切,只會讓孩子懶惰、自私,甚至成為「啃老族」。
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總想讓孩子成為自己理想中的人,彌補自己的遺憾,對孩子提出各種要求,全然不顧孩子的想法,如果做的不會,就嚴肅批評,比如很多家長經常犯的問題,輔導寫作業,發現有錯的地方,直接指出來,告訴孩子就應該這樣寫。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孩子不知道錯誤的原因,而且中途被打斷思路,時間久了,容易注意力不集中,真的愛孩子,就要允許孩子犯錯,父母的教育要引導為主,不是幫著做決定,告訴孩子錯誤的原因在哪裡,應該怎麼改正。
孩子的成長不是一帆風順,需要經歷風雨,才能長大成人,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自然也沒有天生的「好孩子」,讓孩子逆著成長規律去發展,最後很容易讓孩子失去信心,覺得不管怎麼做都是錯的。
作為父母不要以一個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那樣不是對孩子好,也不是「有益」的愛,要從孩子的角度去想問題,按照他們的成長節奏去發展,不要過多的幹涉,出現錯誤了,要引導為主去糾正。
寄語:
溺愛和寵愛的區別,主要就是父母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看似愛孩子的一些行為,經常說「都是為了你好」的話,結果卻是溺愛,影響了孩子的成長,還怪孩子不懂事,所以不要將溺愛認為是寵愛,才是真的愛孩子。
今日話題:對於這件事你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