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讀書時候,讓人印象最深刻的科目一定是語文。因為除了有「背誦全文」還有寫一篇作文。
從入門的記敘文到抒情、散文、議論、命題、半命題等等,作文的形式可以說是多種多樣,真的是為難壞了孩子們。其實寫作能力能體現出一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想像力,對於表達能力也是非常大的提高。
所以一般作文寫的好的,表達能力和想像力都錯不了。如果作文能拿到滿分,一定會被當作範文在全班朗讀的。
有網友曬出一張照片,照片內容是讓寫一篇設計武俠內容的文章,字數不限,越少越好。
小學生僅僅給出了9個字「禿驢,竟然敢和貧道搶師太」,不但符合要求,字數也真的是精煉。老師也是毫不吝嗇的意外給了滿分,網友卻紛紛表示:虧你想得出來,人才啊。
雖然這篇內容的真實性不確定,但是孩子的想像力真的是讓成人都自嘆不如。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設想過,和自己的鉛筆、橡皮對話,可以成為好朋友,不用自己寫,他們就可以幫自己把作業完成。
想像過進入童話世界,和奧特曼一起打怪獸,自己也成為特別厲害的大英雄。
「小學階段是大腦發育高峰期,此時孩子的想像力非常豐富」
孩子不同階段大腦發育程度不同,8-12歲是孩子最後一個大腦發育高峰期,正好是小學階段。這個時期的孩子想像力特別豐富,思維足夠活躍。
「強烈的好奇心,激發了孩子的學習動力」
有句話說「好奇害死貓」,小孩子和小貓是一樣的,越是沒見過的東西越想看,家長越是不讓碰的物品,越想嘗試一下。強烈的好奇心雖然有時候會有危險,但也是激發孩子學習的動力。
很多小發明家都是因為好奇誕生的。比如有孩子好奇為什麼鬧鐘到了時間就會響?是有人在裡面嗎?然後家裡的鬧鐘就會被「大卸八塊」。
家長這個時候不要批評孩子,或許長大後他就是一個發明家。
「如韓寒所說:小孩子才分對錯,大人只看利弊」
成年人的思維基本都已經固化,比如提到美術、音樂就覺得是不務正業,耽誤學習;聽說有人做兼職接觸社會,會認為兼職賺不了幾個錢。在大人的思維中只有對錯和利益,而孩子的世界中更多的是美好和期望。
韓寒曾經說過:小孩子才分對錯,大人只看利弊。做家長的不要扼殺孩子的思維,多讓孩子表達和嘗試,最多是經歷一次失敗,但是過程中的經歷確是非常寶貴的。
一:多讀多看,搬運和摘抄也是學習的過程
有句古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讓孩子多看書可以增加孩子的詞彙量,學會不同的表達方式。
了解不同的詞語有哪些用法,在自己的寫作當中也自然就會運用了。想要孩子文章寫得好,首先肚子裡得有「墨水」,哪怕只是簡單的搬運和摘抄都是在學習的過程。
所以語文課本中經常出現「背誦全文」,首先背誦下來,然後理解意思,最後自己在寫作和生活中運用,就是把這個詞語完全掌握的過程。
二:鼓勵孩子去動筆寫出來,把想像落實在紙張上
文章沒有對和錯,只有好和更好。無論之前孩子的作文寫的怎樣,都要多鼓勵孩子去寫,把自己內心的想法寫出來、把自己的想像落實到紙張上。
把文章從內心寫到紙上,也是孩子鍛鍊的一個過程。這其中包括語法的使用、標點的區分、前後段落的呼應、甚至是錯別字的糾正等,都是鍛鍊的機會。
三:帶孩子參加一些寫作興趣班,讓孩子參加各種比賽
家長多帶孩子出去參加寫作興趣班,參觀學習別人好的方法,不要在家「閉門造車」。
如果有機會也可以帶孩子參加各種比賽,一方面可以接觸到更優秀的人,另一方面競賽的緊張氛圍可以激發孩子的潛能。
相信大家身邊一定有平時學習一般般,但是每次考試都能超常發揮的人。不但是過硬的心理素質,還有被激發的潛能。孩子的想像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少,慢慢的就會被各種固化的思維給同化掉了。
在孩子小的時候,可能會天馬行空,可能會腦洞大開,只要不犯大錯誤,家長就不要抨擊和扼殺,只需要做好正確的引導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