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真正聰明的人,身上都有這三個特點

2020-12-14 凱紫的詩詞之美

每個人來到世上都是為了修行,一個人命好不好,不是取決於他的出生環境。

有些人生來富貴,拿著一手好牌,卻打得稀爛。

有些人出生平凡,拿著一手爛牌,卻能打出精彩人生。

所以說真正好命的人都源於內在,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

那麼什麼樣的人才是最好命的呢?我覺得《道德經》這三句話,說到心坎上了。

1.謹言慎行

《道德經》五十六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真正聰明的人說話都十分謹慎,那些侃侃而談,隨意發表言論的人,都不是有大智慧的人。

三國時期的楊修就是最好的例子。

他出生弘農楊氏,是世代簪纓之家,聰明好學,在建安年間被舉孝廉,後來成了曹操的主簿。

根據《世說新語》記載,連一向頗為自大的曹操都曾對楊修的才華自嘆不如。

可就是這樣一個才華橫溢之人,最後卻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究其原因就是「禍從口出」。

當時曹操率軍正和馬超對峙,進退不得。

部將夏侯淳向他請示夜間的口號,他隨口道「雞肋」。

時任行軍主簿的楊修聽聞後,便吩咐士兵收拾行囊,準備歸程。

夏侯淳聽聞後大驚,問他何故。

他道:「魏王不日將退兵歸也: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

夏侯淳覺得有道理也準備收拾行裝,而軍中將士都聞風而動。

曹操半夜睡不著,發現將士都在準備歸計,召夏侯淳詢問,才知是楊修在擾亂軍心。

於是便下令將他斬首示眾。

其實曹操心中未必沒有退意,只是他自己這麼想是一回事,旁人當眾點破又是另一回事了。

楊修確實很聰明,可以看透曹操的心意,但就壞在那張嘴上,「看破又說破」,這才是曹操所忌諱的。

從這一點來看,楊修不能算是有智慧的人。

真正聰明的人都知道謹言慎行,才是安身立命之道。

不看對象,不分場合,說話口無遮攔,這樣很容易給自己招來麻煩,甚至造成一生悔恨

我們應該時刻謹記:福生有兆,禍來有端。情莫多妄,口莫多言

2.善始善終

《道德經》六十四章: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做事既要有好的開頭,也要有好的結尾。

一個真正聰明的人,不僅是善於做事,更善於把事情做成。

曾經在書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技藝精湛的木匠,受僱於一個老闆。

一直兢兢業業,建造了很多精美絕倫的房子,深受老闆信賴。

忙碌了大半輩子,年事已高的他向老闆提出了辭呈,表示要回家頤養天年,和妻兒共享天倫之樂。

老闆再三挽留,無奈他心意已決。

後來老闆便讓他最後再建一座房子,當是收官之作。

可是這次就連外行人也看的出來,老木匠已不同於以往的盡心盡力了。

偷工減料,草草應付,很快一座房子便建成了。

讓他驚訝的是,最後老闆將這座房子的鑰匙交給了他。

他建了一輩子的房子,最後卻將粗製濫造的房子留給了自己。

想必當他聽到老闆要將房子贈與他時,心中定是後悔萬分。

都說萬事開頭難,但其實最難的還是始終如一。

人生就像一盤棋,無論開局怎樣佔據優勢,若是一著不慎,也是有可能滿盤皆輸的。

真正聰明的人都知道,行百裡者半九十,即使最後只差一步,那也是失敗。

越是最後關頭,越要小心謹慎。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3.知足常樂

《道德經》四十六章:罪莫厚於甚欲,咎莫憯於欲得,禍莫大於不知足。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天下最大的罪莫過於放縱慾望,最大的錯莫過於貪得無厭,最大的禍莫過於不知足。懂得知足的人才能保住恆久的滿足,知足的人才會快樂。

佛說人生有「八苦」,其中一苦便是「求不得」。

「求不得」便是一種執念,一種不滿足。

人的欲望是無窮無盡的,若是一直困於這三字,那麼永遠是不會幸福的。

只有知足的人才會快樂,就像明朝的胡九韶。

他家境貧寒,一邊耕種,一邊教兒子念書,每日勉強溫飽。

但是每天下午,他都會焚香感謝上天,又讓他享了一天的清福。

他的妻子見狀,便嘲笑道:「每日吃糠咽菜的,算哪門子幸福?」

胡九韶回答道:「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沒有受戰亂之苦;有吃有穿,不受饑寒之苦;無人臥病在床,不受病痛之苦;無人被冤入獄,不受牢獄之苦。怎麼就不是享清福呢?」

他的妻子聽後也是默然不語。

所謂「幸福感」最關鍵的便是知足,若是不懂知足,即使每天錦衣玉食,恐怕也不會快樂。

而相反的,若是懂得知足,那麼即使是吃糠咽菜,也會覺得幸福。

每個人的幸福是不一樣的,不要羨慕,不要攀比。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我們無法決定自己的出生,但卻可以決定成為什麼樣的人。

謹言慎行,善始善終,知足常樂,這是《道德經》告訴我們的哲理。

真正聰明的人,身上都有這三個特點,願你都能成為這樣的人。

- END -

作者:凱紫

看完的讀者,記得給凱哥點個讚哦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真正聰明會辦事的人都擁有這3個特點,你有嗎?
    有沒有遇到過特別會辦事的人,就是你求人家的一件事情,即便最後沒有給你辦成,也會讓你心裡舒服的沒有任何意見的人。不要覺得不存在這種人,只要你善於觀察,就能夠從自己的身邊發現這種人的存在。他們每個人身上幾乎都有著相同的特點,如果你生的這些特點的精髓,說不定你也就會成為聰明會辦事的人,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些人身上的三個特點吧:一、先答應再想辦法---顯示自己的誠意,讓對方心裡舒服:既然別人有求於你,不要遲疑,直接做一個稍微的判斷,只要是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的,就先答應下來,之後再去想處理的辦法
  • 心理學:真正層次高的人,都有這三個特點,人生會順利
    哪怕你很有能力,但人品惡劣,沒有正確的三觀的話,就很難得到別人的認可。畢竟,一個人品差的人,往往沒有自我的原則以及道德底線。一旦彼此發生衝突時,對方則會不擇手段的加害於你。而層次高的人,不僅三觀很正,也懂得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考慮。在心理上學,人都是相互的,一個人在待人接物上面寬以待人,就越值得他人的欽佩。
  • 運氣好的人,身上都有這三個特點
    運氣好的人,身上都有這三個特點很多人都把運氣好總結成為了上天的禮物,但是怎麼可能會有無緣無故的好運氣呢?就像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運氣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而運氣好的人身上都有這三個特點,希望你也在其中。
  • 真正靠譜的人,身上都有這三個特徵!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一個人,身上有這三個特徵,說明他很靠譜!人的一生,成與敗,和交什麼朋友有很大的關係,正如曾國藩所說:「擇友為人生第一要義。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不可一世、實力雄厚的西楚霸王項羽,為什麼最後會敗給了地痞流氓出身的劉邦呢?
  • 《道德經》:不厚道的人,再聰明也沒用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洞見,ID:DJ0012398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為人厚道,天必佑之。《道德經·第八十一章》中講:「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世間最聰明的人,不是智商有多高,不是有多精明,而是有多厚道。做人,若是不厚道,即使再聰明也沒有用。人品,永遠都是第一位。
  • 「命不好」的人,身上往往有這3個特點!快看看你有哪一個
    寫在前面:「命不好」的人,身上往往有這3個特點!快看看你有哪一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的怪事,有的人做事勤勤懇懇,做人八面玲瓏,成功的條件他都具備,但最後就是沒有成功,一直到最後也是籍籍無名。有的人在前半生獲得了想要的榮華富貴,但是到了中年以後,好運氣似乎就沒了。不僅生意不景氣,到最後還飛來橫禍,中年就去世了。有的人就說,這種人一定是命不好,我可不是這樣的人。但是,佛家講了,命不好的人,都是前世造孽,今生享苦果。究竟什麼樣的人,稱得上是「命不好」的人呢?小編認為,所謂命不好的人,他們身上往往會有三大特點。
  • 身上有這三個特點的人,福氣非常的多,會大有一番作為!
    但有句話講「佛不渡人人自渡」,佛不能渡人,真正能渡人的是他身上那些良好的特點,有這三個特點的人,就會顯得萬事都很如意。第一、性格開朗《荀子》中有這樣一句:「樂易者常壽長,憂險者常夭折」。這句話的意思是愉悅樂觀的人就容易長壽,多憂愁多思慮的人總是容易早早夭折。
  • 《道德經》這3個字,寫盡了人的一生!
    文/飛魚《道德經》透露人生的智慧和命運的哲理,人生歷盡三個字,靜動相兼萬物生,無有相生無生有,常變相適能包容。讀懂下面三個字,便懂得了人生的意義。靜,是一切美好的開始,當一個靜下來的時候,才能去除雜念,拋開自己的妄想,只有做到這一點,才是真正的富有。老子也告誡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當一個人能夠真正控制自己的情緒的時候,戰勝自己的私慾,才是真正的強者。
  • 真正厲害的人,往往都有這三個特徵!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能力強大的人,往往都有這三個特徵!道家始祖老子在《道德經》中說到:「天之道,不爭而善勝。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意思就是說:真正的天道,就是在不爭不費中取得勝利,而當你不爭的時候,天下沒有人能與之相爭。
  • 真正成大器的人,往往有這三個特點
    真正成大器的人,都是經過人生風雨的洗禮,都是熬出來的。他經過人生的起起伏伏,就看透了社會上的很多現象,也懂得了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成大器的人,一定會有所作為,也許沒有成為社會上的大人物,但在某一個方面有自己的優勢,總是比別人更加強大一些,做事更有章法,對於苦難理解得更加深刻。真正成大器的人,往往有這三個特點:不要臉、很沉默、不合群。
  • 鬼谷子:真正有本事的人,身上往往有這兩個特點,碰到一定要深交
    文/一度歷史觀V鬼谷子:真正有本事的人,身上往往有這兩個特點,碰到一定要深交中國的先賢們在勸導世人的時候,都會留下一些很有哲理的話,不管是儒家的聖人孔子孟子,還是道家的老子莊周,都有很多經典名言流傳於後世
  • 一個真正的聰明人,身上都有這4種特點,你有說明你也是聰明人
    無論是在職場中還是在生活中,很多人發現,那些平時看起來很聰明的人,都未必是真正聰明的人。而那些看起來很普通,甚至有些呆的人,往往才是最厲害最聰明的人。正所謂「悶聲發大財」,真正的聰明人往往是低調的,不容易被發現的。一般來說,一個人聰明人身上都有這4種特點,如果你也有的話,說明你也是聰明人。
  • 真正聰明的人,會在這三個方面表現得「笨拙」
    其實,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並不是你表現得浮誇和聰明,就能夠得到大家都追捧,真正聰明的人,反倒會讓自己看上去很「笨拙」。一個人只有「不顯山,不露水」,才能夠在關鍵時刻驚豔眾人,平時的沉默寡言、低低調調,看似是一種很「慫」的表現,可現實卻是一種收斂鋒芒的策略,不過是一種偽裝罷了。不得不說,真正聰明的人,會在這三個方面表現得「笨拙」。
  • 真正厲害的人,身上都有這4個特點,越早知道越好
    這句話耳熟嗎?「如果當時我知道就好了。」我相信在生活中很多人都說過或者聽過這句話,當某件事的結果不是很好的時候,突然反應過來自己當初不應該這麼做。所以,那些真正厲害的人,身上都有這4個特點,越早知道越好。1不被別人的看法左右生活。村裡老人給我講過一個爺孫倆騎驢去趕集的故事。
  • 《道德經》這三個字的古文解釋
    丁字路口,叫做巨旁,有四條十字路口,則叫衢。有五個方向的岔路口,叫做康。六個方向的岔路口叫做莊。七個方向的岔路口叫做劇驂,八個方向的岔路口叫做崇期。崇期的意思就是四條路相交,路口特別多。崇,充也。道多所通,人充滿其上如共期也。有九個方向的路口,叫做達。達的繁體字是逹,逹同馗。
  • 《道德經》:真正修道者的狀態,就在這句話中,知道的人很少!
    千百年來,修道之人神出鬼沒,人們即便見到了真正修道的人,但是也不知道他的深淺。根據南懷瑾自述,他曾經在四川的一座深山中撞見一位高人,揮手間就能「斬」斷一棵松樹,由此可見,真正得道的人,功夫非同一般。當然了,真正修道的人,並不會刻意追求這些東西。
  • 「水低成海,人低為王」:真正的處世高手,都有這「三低」特徵
    同理,人低成王,做人謙虛低調才是王道,做人要虛懷若谷,才能積蓄更多福氣。很多時候,暫時的屈居人下,並不是懦弱,而是退一步海闊天空,以退步為進步的張本。而且,真正的處世高手,往往都有以下「三低」特徵。意志、情慾、思想和智謀都要由這個門窗出入。因此,我們根據一個人的說話方式以及聲音大小,就可看出個大概。《易經》中說:「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吉人話很少,音量小,說話也慢;躁人話很多,嗓門也大。在孔子眼中,真正的君子應該是「訥於言而敏於行」。
  • 真正想要修道的人,你就要懂得《道德經》中的這句話,受益匪淺!
    很多人在剛剛認識我的時候,就跟我說,他說自己走了很多地方,也看了很多的修行知識,目的是想要了解真正修行的東西。但是很多年以來,都一無所得。甚至有時候認為自己得到了一些什麼,等到看到真正修道的東西,才知道以前的那些,簡直什麼也不是。
  • 真正有本事的人,身上往往有這四個特點,碰到了一定要深交!
    白居易曾經說過「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幾人」,說一生中我們真正的好朋友能有幾個人呢?我們常說朋友不在多而在精,人生中能夠有一兩個知心的好朋友足矣了。那麼今天我們將來分享的問題就是在《素書》中當中看到的,值得深交的幾個好品質,分享給大家。
  • 品讀經典|《道德經》中有哪些讓人「醍醐灌頂」的句子?
    今天我們就來品讀一下《道德經》中那些富有深刻意義的哲學語句。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經·第一章》【譯】所謂道,可以說得出口的就不是真正的道;所謂名,可以說得出口的名也不是真正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