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港人可廉價租住公屋 1480港元可租住39.7平

2020-12-25 環球網

葉青山一家七口以每月2萬多港元的租金租住香港一套120平方米的私人房屋。雖然房子已經算是香港人眼中的「大宅」,但是葉家的三個女兒仍需要和印尼幫傭擠住在一間臥房裡。大女兒和二女兒睡上下鋪,小女兒則和幫傭打地鋪。

1480港元即可租住39.7平方米公屋 租120平方米私人樓宇則需2萬多港元

編者按:香港的魅力在於,東西方的文化、觀念在這裡交融著、碰撞著,產生的火花讓人目眩神迷。這裡有最現代化的經濟制度和體系,有著最開放的貿易政策,也有著讓人嘆為觀止的密集的高樓大廈,但是這裡也有著最堅持的中華精神,以及種種原汁原味的地道鄉土文化。回歸15周年以來,在「一國兩制」的光芒照耀下,香港的活力依舊,而那些滿大街說著普通話的內地遊客、越來越多到港發展的內地精英,都在告訴我們,東方之珠魅力依然,內涵卻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香港回歸15周年之際,本報特派一組記者,走近普通香港人,著重從衣食住行、文化傳承與融合等方面記錄他們生活的不變與變遷。

住 香港將大量建設居屋和公屋惠及低收入家庭

小小公屋讓低收入港人安居樂業

在香港市區,一個房齡30年、保養良好的電梯樓單位,售價都已達到8萬港元/平方米。高昂的房價讓大部分工薪階層只能通過租房解決居住問題。但是租用私人房屋也價格不菲,價格區間約是每平方米200港元到500港元。為了挽留勞動力,香港在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加強公屋和居屋的建設。公屋類似於內地的廉租房,只租不售。居屋則類似於內地的經濟適用房。

據了解,2003年時,香港普通商品房與政府居屋的價格相差無幾,香港也從那時起暫停了居屋的建設。而隨著房價的不斷上漲,新任特首梁振英在施政綱領中強調,將大量建設居屋和公屋。

在香港,居屋、公屋、豪宅之間並沒有明確的界限。往往一座豪宅附近,就有居屋和公屋存在。事實上,政府建設的這些公共房屋設施都非常完備,學校、醫院、市場、綠化應有盡有。目前,香港700萬居民中,有30%人居住在公屋、18%的人居住在居屋,其他人則住在或租在私人住宅中。

居住在天水圍公屋「晴彩樓」的葉先生此前和父母以及5個弟妹八口人一起居住在深水埗一間約70平方米的公屋內。2001年,葉先生和來自內地的妻子結婚,兩年後女兒出生,一家三口被迫搬離與父母同住的公屋,自行向政府申請公屋。葉先生告訴記者:「我覺得香港政府在公屋建設方面,真的為我們這些低收入者著想。雖然房子還是有點小,住得有點遠,但這個小區裡經常有義工來幫忙,上學、看病都很近,如果政府能夠提供一點交通補貼,我也就很開心了。」

葉先生的公屋面積是21.1平方米,只有一個廚房、一個衛生間和一個大單間,單間裡用一個衣櫥和帘子隔出一個臥室,僅夠放一張狹小的床。衣櫥外則是客廳,屋子雖小,但「五臟俱全」。「但是畢竟是女兒,所以和我們一起住還是有點不方便。」葉先生說。

私人物業租金貴 夾心階層置業難

在香港,人們普遍認為有兩類人生活最幸福,一種是住在豪宅的李嘉誠這類的超級富豪;一種則是住在公屋裡,享受非常低廉的租金和超值社區服務、每月收入有結餘的公屋族。而兩者之間的夾心階層人士,高於規定標準的收入令他們沒有資格租住公屋,也沒有財力去購買私人住宅,被認為是在香港生活得最累的一群人。

今年50歲的葉青山就是這樣一位典型的夾心階層人士。他在銅鑼灣的一家證券交易公司上班,工資與業績掛鈎,年薪高的時候能超過100萬港元,低的時候只有20萬港元左右。為了全家人的居住,葉青山租了一套在九龍城的120平方米的私人房屋,他和妻子、老父親、三個女兒以及一個印度尼西亞幫傭一起居住。這已是葉青山從2001年開始在九龍城區域租住的第三套房屋,房租每月2萬多港元。從大女兒一出生,葉青山就開始為三個孩子購買保險,這項支出目前每月高達1.5萬港元,再加上其他零碎的衣食住行的開銷,葉先生一個月要花費將近6萬港元,「一個月沒有多少結餘,夫妻倆基本收支相抵。」

雖說已經是港人眼中的「千呎豪宅」,但一家七口人住起來依舊非常擁擠。這間已經30年的屋子共有三個臥室,葉青山的父親自己住一個房間,葉青山夫婦一間房,三個女兒和幫傭也擠在一間房裡,大女兒和二女兒睡上下鋪,小女兒則和幫傭打地鋪。

從出生到現在,葉青山經歷了住公屋-買居屋-買商品房-最後賣掉所有房產選擇租私人房的歷程。「小時候,我和父母還有弟弟住在一間30多平方米的公屋裡。1983年,我就考進暨南大學念了四年本科。畢業後,我去了日本留學,並與太太回到香港工作。上世紀90年代初,我花了160萬港元在港島買了一間4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1997年金融危機,房價跌了60%。我在2000年賣出這套房屋,成交價格是120萬港元,虧了40萬港元。」

也是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葉青山在香港馬鞍山購買到了一間兩室一廳的居屋,但到了2000年左右,葉青山卻將居屋出售,原因是家庭的人口不斷增多。「因為我在香港島上班,馬鞍山離香港島非常遠,打的的話要花費兩百多港元,又花時間又花錢。九龍區在香港是最好的一個區,環境、學校都很不錯。為了小孩上學,我們也想搬到這裡來。」

葉青山說:「擁有資產並不是人生唯一的目標。安居樂業,有地方住就行了,不一定要擁有那個住的地方。」

相關連結

公屋面積狹小 但租金極低廉

要想入住公屋,必須滿足兩個條件,那就是月收入和個人資產低於政府公布的數據。一般來講,這兩項指標越低,排隊的位置就越靠前。每個輪候公屋者有三次看房的權利,只要滿意就可入住,不滿意就看下一間,但如果看了三次房都不滿意,就要重新排隊。

按照規定,單人要想入住公屋,月收入要低於7700港元,兩人家庭要低於13300港元,三人家庭則需低於14300港元。

葉先生住的晴彩樓一共有4種戶型面積,分別是17.6平方米、21.1平方米、30.3平方米、39.7平方米,分別針對單身人士、雙人家庭、三口之家、四口之家和五口以上家庭。相對於私人房屋,公屋的租金可以說非常低廉,以上的四種戶型,其租金每月分別僅為660、790、1300和1480港元。

為了防止公屋租給富人,如果有人在申請公屋時虛報財產,依照香港法律,將會遭受牢獄之災。與此同時,公屋的住戶也執行嚴格的積分制度,一旦扣滿15分,將會被收回公屋。例如,一旦公屋擁有者將房屋轉租給他人,政府將立刻向他「出示紅牌」沒收房屋。公屋禁止養狗和其他寵物,亂丟垃圾、高空墜物等也會被扣分。

食 老餐館有歷史 更有溫情故事

「肚子餓不餓?我煮碗面給你吃。」對於有著深厚TVB劇情結的老廣來說,這一港劇金句並不陌生。港人愛吃,著名食品眾多。北角的雞蛋仔、碗仔翅,銅鑼灣的粥粉面、廟街的大排檔、西貢離島的海鮮、中環的高檔西餐,還有隨處可見的茶餐廳……曾環遊世界並最終返港居住的50歲港人元華說:「不管魚蛋粉還是魚翅,香港是一個不會叫人餓肚子的城市。」舌尖上的香港,每個有歷史的老餐館背後往往都有不少溫情故事。

銀杏館:長者退休後自食其力 月入過萬

港島上環歌賦街,如果不熟路的人,不一定能找到這條不到200米長的老街。這裡有TVB電視劇最愛在此取景的全香港最長臺階,也是以蘭桂坊為中心的香港中高檔西餐廳聚集地。在中環上班的白領步行就可走到這裡午餐。被周圍人親切稱為「長者餐廳」的銀杏館就座落在這裡。

銀杏館與其他餐廳最大的不同是,該餐館從侍應、收銀到水吧和清潔都由長者負責,甚至廚師團隊中除主廚、二廚外也有長者的身影。作為香港第一家為60周歲以上的長者提供就業服務的中高檔西餐廳,銀杏館創業6年來,累計為300多名長者提供了就業機會。

銀杏館總監麥敏媚介紹,長者員工有好多優點:細心認真、敬業、人生閱歷豐富、節儉和環保。例如,長者的上班非常守時甚至提早1個小時就來店鋪,常常讓負責開門的年輕人感到壓力,長者請病假和事假遠比想像中少。

長者服務人員來源多樣,除20%的員工有餐飲業經驗外,其他的員工中有退休的小學校長、教師、金融業從業人員、人力資源管理和製造業者、九龍巴士車長、家庭婦女等。正是因為如此豐富閱歷,使得長者服務員與顧客有更多話題。有的長者懂得紅酒,可以講英、德、法、意等5國語言。面對不友好或難纏的「惡客」時,長者服務員相比年輕服務員,更有耐性,能妥善處理問題。

目前,銀杏館一名長者服務員的時薪大約是30~50港元,每位長者工作是以每次服務5小時作為一個時段。長者服務員的月薪一般在1萬到1.9萬港元左右,而且不同於其他高檔西餐廳,該餐館服務員獲得的小費不是平分,而是全部捐出做慈善。

金雀餐廳:吸引內地遊客來尋電影中的感覺

繁華的銅鑼灣名店遍布。然而走進蘭芳道的一家舊式餐廳——金雀餐廳,時光仿佛穿越到了50年前的香港。王家衛的電影讓這間擁有50年歷史、承載香港人集體記憶的金雀餐廳,走入了內地和國外影迷的心中。

在金雀餐廳,不只可以喝出中西融合的鴛鴦的「幼滑」,還可以看到香港人的精神面貌。比如,從中西食物可見香港的多元文化;從一天的早、午餐,下午茶、晚餐及夜宵,可見香港人的靈活變通。

王家衛電影《2046》、《花樣年華》都在金雀餐廳拍攝。影片上映後,不少內地影迷慕名而來。為此,餐廳為內地影迷提供了《2046》和《花樣年華》套餐,讓內地遊客充分體驗老香港的「中西合餐」情懷。

「新香港人」看香港:房價太高影響幸福感

崔女士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在10多年前,她大學畢業之後,被招入了香港的一家知名企業,從此,就一直留在了香港,成為了一名「新香港人」。「就我的親身感受而言,如今香港的投資銀行裡,很多都是說普通話的內地人才,比例相當高。」崔女士這樣告訴記者。

「香港的房價太高了,嚴重影響幸福感!」這是她在談及香港時,首先提及的話題。對於很多在港發展的內地人來說,香港經濟制度、社會環境、市民素質,都讓他們頗為滿意。只是,房價卻成了很多人的心頭之痛。崔女士告訴記者,無論自己的收入是多少,高昂的房價都會降低自己的幸福感。

行 香港的士牌10年身價漲10倍

在香港,便利而發達的公共運輸,讓人印象深刻,而在這其中,滿大街奔馳的計程車,自然是要經常打交道的。據記者的了解,近些年來,香港的的士司機們的身家可謂不斷攀高,其增速能與樓市相提並論!

「我們這些做的士司機的,身家是很豐厚的!」的士司機王師傅顯然對自己的行業充滿了自豪感。他指著旁邊的貨車告訴記者,「你別看都是做司機的,但是貨車司機、巴士司機,經常被人罵,我們做的士司機的,就沒人敢罵。」雖然記者並不是很能理解這個「罵」字的含義,但是可以知道,在王師傅的心裡,在香港做一個的士司機,是無限光榮和被人尊重的。

香港的的士司機中,經常見到不少白髮老者。張師傅,已經年屆六十,但是還在努力工作著,對他來說,這並沒什麼好驚訝的。「你要知道,我們開的士的是很有錢的!」張師傅很喜歡聊天,而且時不時還會開個玩笑。他給記者透露了自己的家底:他已經擁有了三套房子,並且還有500萬港元存款,所以對他來說,自己好歹已經是有幾千萬港元身家的富翁。

52歲的陳師傅,在10年前是名工程師,後來改行來開計程車。「我那時候是專門修理複印機的工程師,當時的複印機都是全機械的,後來,科技進步了,全部開始數碼化,我就搞不懂了,所以就改行了。」陳師傅說。

「10年前,拿個的士牌照只要幾十萬港元,可是現在,已經漲到了560多萬港元,差不多翻了十倍。」陳師傅指了指自己的牌照說,現在他只要願意將自己的牌照轉讓出去,隨時都可以輕鬆獲利幾百萬港元。

交通工具多樣 海陸空服務全

終點遍布全香港重要地區的機場快線、暢通八達的地下鐵路、乘坐舒適的雙層巴士和叮噹車……回歸15年以來,香港交通越來越暢通,而廣州的公共運輸也從香港的經驗裡獲益良多。

香港地下鐵每兩至四分鐘便有一班列車,營業時間是早晨六點到第二天凌晨一點,不過在早上上班及黃昏下班的繁忙時間地鐵十分擁擠。地下鐵路的任何指示及路線皆以中英文標示,每站有粵語、國語和英語廣播,十分清楚,乘客只要留意方向及轉車站,很少會出現迷路。

香港的公共汽車大部分是雙層巴士。香港的巴士線覆蓋港島、九龍、新界和部分大嶼山地區,而且價格便宜。在香港,電車是最具特色的,自1904年開始投入服務,一直只在港島行走。電車行走的速度較慢,但勝在車費便宜,而且在鬧市上行走,可欣賞四周的景物和行人,又是另一番樂趣。喜歡懷舊的旅客,可乘坐敞篷古董電車,漫遊中環至北角,飽覽大城小景。

天星小輪已服務香港逾百年,主要行走中環至尖沙咀和紅磡,灣仔至尖沙咀和紅磡。很多旅客喜歡在晚上乘坐小輪往返中環至尖沙咀,沿途欣賞維港兩岸的華燈奪目生輝,特別是在聖誕和新年期間,更可欣賞維港兩岸的璀璨燈飾。

陸海之外,香港還有在天空飛行的交通工具。據悉個人選擇乘坐直升機,可向香港直升機服務有限公司或香港直升機有限公司查詢,但價格不菲,據悉,直升機半小時包機費用就達到4750港元。

文/本報特派記者武威、李鋼、王丹陽

圖/本報記者王燕

相關焦點

  • 香港超兩百萬人住公屋 申請者可隨時查看輪候冊
    香港新界的公屋。公屋由運輸及房屋局管理,該局是香港政府決策局之一,負責香港對外的交通、物流和房屋政策。  「一成收入交房租」  記者:香港居民申請公屋需要滿足什麼樣的條件?  鄭汝樺:香港公共房屋是為無力負擔私人市場租金的人提供的。申請標準在月收入方面是:一個人在9000塊以下;兩人家庭在13000塊以下。
  • 香港屌絲買房路:等不到公屋就更難住居屋
    與申請人數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可入住的公屋數量越來越少。       據香港《成報》報導,2014年度全港只有9000多個公屋單位可以分配,創17年來的新低,平均輪候時間為約3年的目標,並不適用於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單人申請者。
  • 團結基金倡新公屋可租可買 新計劃涵蓋公屋居屋
    前任特首董建華於去年11月牽頭成立的智庫「團結香港基金」昨日發表首份政策研究報告,香港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兼基金研究委員會成員王於漸帶領團隊研究土地房屋政策,報告建議推出新的「補貼置業計劃」,日後將新建公屋、居屋合二為一,均「可租可買」,或可「先租後買」,物業以市值五至七折出售,補差價金額鎖定於入住時的水平,不需隨樓價上升而水漲船高。
  • 香港的公屋與居屋
    香港的「公屋」與「居屋」,已實現了香港55%市民「居者有其屋」願望。香港1978年開始推出的居者有其屋的計劃。到2009年,所有的居屋賣掉之後,這個與居者有其屋的計劃就完成了它歷史的任務。  「公」與「私」相對,只要程序合法,條件合格,人人可住。「公屋」理解成我們容易了解的語言就是廉租房,很多的人是通過租的方式來獲得它的居住權。
  • 李克強到香港房屋展覽中心了解公屋和居屋情況
    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16日下午到香港房屋委員會展覽中心參觀,了解香港公屋、居屋規劃與建設情況。李克強表示,內地正在大規模開展保障性住房建設,內地與香港應加強交流,相互借鑑。  當日下午,李克強在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等陪同下,來到位於九龍何文田佛光街的房委會展覽中心參觀。
  • 「Time Matters自如客時光計劃」上線,暢享租住福利
    隨著智能租住時代的來臨,大且好的租住機構逐步成為年輕一代租住首選。作為長租行業的領頭軍,自如租房用科技投入重塑租住產業鏈條,用O2O思路打造了新型城市服務,給自如客帶來美好租住體驗。
  • 成都:租住由政府提供人才公寓滿5年後,可按入住時房價購買
    租住由政府提供的人才公寓滿5年後可申請按入住時的市場價格購買,購房後5年內不得出售。人才等級的界定需遵循《成都市急需緊缺人才和高端人才目錄》(以下簡稱「《人才目錄》」)。發布會上,成都市城鄉房產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夏先義介紹,在人才公寓方面,符合《人才目錄》中A、B、C、D類標準的人,才可申請租住由政府提供的人才公寓。
  • 公屋人家的百味人生
    新華社香港2月25日電題:公屋人家的百味人生新華社記者蘇萬明「公屋單位是個讓人又想、又恨、又愛的地方。」《我們都是這樣在屋邨長大的》作者之一範永聰在序言中寫的這句話,代表了很多香港公屋人家的情感。許多香港人曾經或依然在公共屋邨中生活,那裡演繹的人間百態,耐人尋味。
  • 香港人都住什麼房子 住公屋的港人最幸福
    ●香港公屋相當於內地的廉租房,目前香港約有260萬套公屋,供700萬人居住●除了租金便宜,公屋住戶還享受超值的公共設施,公屋周圍就有公共娛樂設施和孩童遊玩設施●在香港,如果有申請人偽造資料申請公屋,一旦被發現,將避免不了牢獄之災1、誰是香港最幸福的人如果一個公屋家庭月入一萬元,繳納租金水電後大約還有八千餘元
  • 《中國青年租住生活藍皮書》:上海租賃人口超40%,近五成願意花30%...
    在上海青年中,超八成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近三成租住時長超3年;換房時間上,5~6月是上海青年們的換房高峰期;超八成租客愛布置房間,近五成願意拿30%及以上月收入用於租房。對於高品質租住生活的需求,已經成為上海青年們的重要訴求。超八成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近三成租住時長超3年藍皮書顯示,2018-2019年度,在上海租住青年中,90後佔比77%,其中95後佔比達到26%。
  • 《2020長租消費新趨勢報告》:多維度解析城市租住消費
    雖然市場如此,但長租行業肩負起新市民、青年人安居的責任,可持續發展下仍未來可期。因此,有近6成受訪者表示願意選擇長租機構,一方面,認可其用戶多為高學歷、高淨值人群,更易相處且尊重他人生活習慣;另一方面,自如等長租機構通常有更為有序、規範的管理方式,並出臺多種規章制度與舉措,共促合租用戶之間形成良好和諧的租住關係,可很大程度上解決租住後的後顧之憂。
  • 魔方公寓推出「拎包入住」租住方案 軟裝入戶省去添置煩惱
    上海2016年2月29日電 /美通社/ -- 對於今年需要在開年租房的白領人群而言,真正的「拎包入住」將不再只是個空泛概念的租賃行業關鍵詞,而是已經有了系統化的、可切實落地的方案。
  • 李克強到香港房屋展覽中心了解公屋居屋情況
    新華社記者馬佔成攝新華網香港8月16日電(記者蘇曉 謝登科)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16日下午到香港房屋委員會展覽中心參觀,了解香港公屋、居屋規劃與建設情況。李克強表示,內地正在大規模開展保障性住房建設,內地與香港應加強交流,相互借鑑。當日下午,李克強在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等陪同下,來到位於九龍何文田佛光街的房委會展覽中心參觀。
  • 自如推出14天臨時獨居房源舉措,保障租客租住安全
    「對於返回城市後如何保證自己的租住安全,我一開始是擔憂的,但看到自如發布的最新公告後踏實了,對我們回京工作的人來說,租住安全問題解決了,就是在這個城市生活最大的保障。」北京自如客王欣欣(化名)對記者表示。
  • 《2020中國青年租住生活藍皮書》:約半數租客接受「租房結婚」
    數據顯示,超過6成人已經租房3年以上、超過56%的租客熱衷選擇大且好的長租機構、約有半數租客接受「租房結婚」、有超過2成租客表示願意一直租房,科技體驗與全場景服務正在成為租住品質全新註解。而在長租機構租客中,本科及以上學歷租客佔比近8成。值得一提的是,整體租客群體中海歸租客佔比突破10%,已成為城市租住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高學歷及相對較高的收入,使得租住群體成為了城市居民中消費能力較高的群體之一。
  • 北京南三環理想家,萬科泊寓成壽寺社區重新定義租住生活
    萬科給了很多人屬於自己的家,現在也在探究什麼樣的產品可以給租房年輕人「家」的感覺。2020年中旬,北京萬科攜手豐臺區政府,在南三環方莊橋邊上打造長租公寓升級版——泊寓·成壽寺社區。一個集聚眾人智慧的「新探索」就要和大家見面了。
  • 產品分析(上):自如——打造年輕人的品質租住社區
    數據來源:艾媒數據中心根據艾媒數據中心的預測,到2020年底,房屋租賃人口預測可達2.2億人,到2022年底可達2.4億人。2.2 畢業生租房現狀2019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834萬,2020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預計可達874萬,《2019大學畢業生租住數據報告》顯示:8成以上畢業生選擇合租,且多數願意和戀人、朋友一起合租。超40%的畢業生選擇地處市區、房屋條件好的房源;簡潔現代風的房屋風格最受畢業生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