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基金倡新公屋可租可買 新計劃涵蓋公屋居屋

2020-12-25 大公資訊

  圖:「團結香港基金」昨發表首份土地及房屋政策研究報告,建議推出全新「補貼置業計劃」。左起:曾維謙、王於漸、鄭李錦芬、黃元山」/大公報記者林良堅攝

  大公網11月10日訊(記者張婕舒)「團結香港基金」昨日發表首份土地及房屋政策研究報告,建議推出全新「補貼置業計劃」。新計劃以80%港人自置居所作為長遠目標,建議新建公營房屋「可租可買」或可「先租後買」,但補價安排打破現時隨市況波動的做法,在買入單位時已鎖定金額,讓住戶有明確的目標,樓市「插水」時則可選擇按新市價或平均價支付,住戶毋須追逐市場。牽頭研究的香港大學經濟學系講座教授王於漸表示,構思的新計劃需涵蓋現存公營房屋,加上政府大力填海移山開發土地,才可能達成80%置業的目標。

  前任特首董建華於去年11月牽頭成立的智庫「團結香港基金」昨日發表首份政策研究報告,香港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兼基金研究委員會成員王於漸帶領團隊研究土地房屋政策,報告建議推出新的「補貼置業計劃」,日後將新建公屋、居屋合二為一,均「可租可買」,或可「先租後買」,物業以市值五至七折出售,補差價金額鎖定於入住時的水平,不需隨樓價上升而水漲船高。目前全港約四成住戶是業主身份,整套計劃最終目標是助80%市民自置居所,成為真正的業主。至於「地從何來」,報告建議應繼續覓地填海,並開拓佔本港面積63%的綠地及郊野公園。

  以樓價5%可上樓

  舉例一個市值400萬元的單位,在新計劃下,住戶可用五折優惠價200萬元「上車」,並在政府擔保下向銀行作樓價95%的按揭,首期僅需10萬元,餘下未補的200萬元樓價則鎖定金額,不用隨市價變化,待住戶籌夠錢時,還清這部分餘額及利息,便可買斷業權。住戶亦可選擇先租住,經濟允許時再行購買,樓價亦將鎖定於入住時的水平。而現行居屋計劃下,補價金額按未繳付樓價的比率,以這個案為例,即是50%,並按繳付補價時該物業的市值計算,若單位市價升至600萬元,補價金額會變成300萬元。

  假若樓市「插水」,王於漸則建議政府為這些住戶提供零成本對衝,住戶可選擇以補價年份的市價,或是入住期間的樓價平均值來計算,以規避樓市波動對基層人士的影響。假設業主入住後首五年樓市波動,五年間未補價部分的市值分別為200萬元、230萬元、220萬元、280萬元及190萬元,則住戶有三個選擇,分別為支付原本的200萬元;或選擇補價年份的市價190萬元;或是繳付五年間的平均價224萬元(五年的未補價市值金額總和,再除五)。

  五年不得轉售出租

  王於漸認為,新計劃受惠資格至少應與現時公屋、居屋一樣,不排除放寬至中等收入人士,以幫助年輕住戶、夾心階層置業。計劃亦應有所限制,以防濫用,例如每名合資格市民只能享受福利一次,家庭住戶中必須有超過一半是居港滿七年的香港永久居民,以確保「港人優先」,並規定在購買後首五年不得轉售或出租。他續指,如果方案運行順暢,便可推廣至現有所有公營房屋。

  「市場機制不會幫你成為業主,所以需要政府糾正市場問題,如果不能糾正,不減少『有樓族』及『無樓族』間的衝突,香港社會就會永無寧日」,王於漸指,樓價飆升令市民普遍想要置業,置業亦可助基層市民累積財富,無需長期依靠福利,並加快單位流轉。但80%港人成為業主的長期目標,不僅需將現有公屋、居屋都加入新計劃,亦需積極推行土地開發才可能達到,他希望市民凝聚共識,政府勇敢踏出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新計劃涵蓋公屋居屋

  政府之前亦曾推出供購買的「置安心」計劃,但該計劃最終「胎死腹中」。王於漸稱,新方案涵蓋所有公營房屋,是整體的重新構思,「置安心」計劃則是原有體系的小修小補。他稱「補貼置業計劃」不會延長公屋輪候冊的等候時間,因為新建的公營房屋仍是「可租可買」,業主若無力償還按揭貸款,銀行可收回房屋,售給正在輪候公屋的其他合資格人士,故相信不涉及市場風險。

  就前特首董建華曾提出70%港人置業的目標,結果並無實現,王於漸稱,當時是因為遇到亞洲金融風暴,今次倡議計劃不同,他本人對今次的計劃很有信心。

相關焦點

  • 香港的公屋與居屋
    香港的「公屋」與「居屋」,已實現了香港55%市民「居者有其屋」願望。香港1978年開始推出的居者有其屋的計劃。到2009年,所有的居屋賣掉之後,這個與居者有其屋的計劃就完成了它歷史的任務。  「公」與「私」相對,只要程序合法,條件合格,人人可住。「公屋」理解成我們容易了解的語言就是廉租房,很多的人是通過租的方式來獲得它的居住權。
  • 香港屌絲買房路:等不到公屋就更難住居屋
    與申請人數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可入住的公屋數量越來越少。       據香港《成報》報導,2014年度全港只有9000多個公屋單位可以分配,創17年來的新低,平均輪候時間為約3年的目標,並不適用於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單人申請者。
  • 香港公屋、居屋最新消息
    不過,雖然本年度有14,900夥新單位,但據悉實際單位供應量只有8,284個。據了解,至今有三個屋村(駿洋村、暉明村、海達村第一座)未能如期入夥,故連同上述三個屋村的6,650夥,才令本年度個14,900新單位可編配。 據了解,今年可編配的新單位,當中不少位於市區,例如黃大仙富山村、東匯村等,而港島區則有柴灣漁灣村。
  • 三成港人可廉價租住公屋 1480港元可租住39.7平
    為了挽留勞動力,香港在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加強公屋和居屋的建設。公屋類似於內地的廉租房,只租不售。居屋則類似於內地的經濟適用房。據了解,2003年時,香港普通商品房與政府居屋的價格相差無幾,香港也從那時起暫停了居屋的建設。而隨著房價的不斷上漲,新任特首梁振英在施政綱領中強調,將大量建設居屋和公屋。在香港,居屋、公屋、豪宅之間並沒有明確的界限。
  • 香港居屋計劃讓窮人圓夢
    香港的居屋政策是「居者有其屋計劃」的簡稱,它是香港政府的公共房屋計劃之一,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興建公營房屋並廉價售予低收入市民。該計劃於上世紀70年代開始推行,為收入不足以購買私人樓宇的市民,提供出租公屋以外的自置居所選擇。同時,也可讓收入相對較高的公屋居民加快騰出公屋單位,供有需要的人士居住。
  • 香港樓價上漲:公屋頻頻破頂 居屋可達15萬港元每平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樓價全線向上,連向來被視為基層保護網的公屋也頻頻破頂,造價升至「5球」水平,居屋更直撲900萬元港幣。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樓價全線向上,連向來被視為基層保護網的公屋也頻頻破頂,造價升至「5球」水平,居屋更直撲900萬元(港幣,下同)關口。
  • 筍價居屋遠在大澳 公屋變身最平64萬6月推售
    大澳公屋天利樓將改裝為居屋天利苑  大公網3月25日電(記者 曾敏捷) 大澳居屋「筍盤」將於6月出籠,房屋委員會資助房屋小組昨日通過,由前身是公屋天利樓改裝為居屋的天利苑家庭月入4.4萬元或單身月入2.2萬元的合資格人士,可於6月申請,最快8月揀樓入夥。  房委會計劃今年6月出售86個居屋單位,其中85個位於大澳天利苑,由龍田?公屋天利樓改建而成,樓齡19年,單位面積介乎478至485平方呎,售價以市值七折定價,參考大嶼山兩個屋苑去年的成交價,天利苑單位售價介乎64.11萬元至89.73萬元。
  • 香港人住什麼房子 解讀公屋、居屋和夾屋的由來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日前發表任內最後一次施政報告,宣布復建「居屋」,一時成為關注焦點。據最新數據,香港目前約有260萬套房子,為全城逾700萬人口提供棲身之所,其中約有48%的人以不同形式受惠於政府的資助補貼。
  • 香港:57%的市民反對停售居屋及公屋
    香港:57%的市民反對停售居屋及公屋   2002年11月11日14:44  人民網   人民網香港11月11日電 香港公屋聯會最近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
  • 香港公屋聯會建議收緊綠置居轉售限制 與居屋看齊
    香港公屋聯會建議收緊綠置居轉售限制,業主置業前5年只可向綠表人士轉售,與居屋看齊。此外,聯會已向香港運輸及房屋局提交3塊閒置地皮選項,興建組合屋作過渡性房屋,為輪候公屋的基層家庭「解燃眉之急」。資料圖:香港樓宇密集。 中新社記者 謝光磊 攝據報導,東京街是綠置居常規化後的首個項目,預計提供2500套房屋。
  • 香港房委會:新落成居屋七折定價 申請家庭收入上限為5.2萬元
    要聞 香港房委會:新落成居屋七折定價 申請家庭收入上限為5.2萬元 1970年1月1日 08:00:00
  • 李克強到香港房屋展覽中心了解公屋居屋情況
    新華社記者馬佔成攝新華網香港8月16日電(記者蘇曉 謝登科)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16日下午到香港房屋委員會展覽中心參觀,了解香港公屋、居屋規劃與建設情況。李克強表示,內地正在大規模開展保障性住房建設,內地與香港應加強交流,相互借鑑。當日下午,李克強在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等陪同下,來到位於九龍何文田佛光街的房委會展覽中心參觀。
  • 李克強到香港房屋展覽中心了解公屋和居屋情況
    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16日下午到香港房屋委員會展覽中心參觀,了解香港公屋、居屋規劃與建設情況。李克強表示,內地正在大規模開展保障性住房建設,內地與香港應加強交流,相互借鑑。  當日下午,李克強在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等陪同下,來到位於九龍何文田佛光街的房委會展覽中心參觀。
  • 26歲廚師「慳到盡」為買居屋
    圖:有市民交表後「合十」祈求五月能中籤 大公報記者蔡文豪攝  新一期居屋昨日起接受申請,首天合共收到90份申請表,全部是白表。今期居屋初步顯示較受年輕單身人士歡迎,首日趕往交表人士中,有年輕廚師月薪一萬元,憑?月儲7000元,五年來已儲備60萬元首期,希望成功申請到沙田嘉順苑。大公報記者 何進昇  新居屋推出三個全新屋苑,房屋委員會的沙田嘉順苑及元朗屏山屏欣苑,以及房屋協會的沙田綠怡雅苑,合共3677個單位,連同房協青衣綠悠雅苑七個貨尾單位,總數3684個單位可供認購,單位售價150萬至627萬元。
  • 陳振彬:香港可建「居屋」階梯式解決住房難
    全國人大代表、香港青少年軍總會主席、觀塘區議會主席陳振彬10日做客大公網兩會特別報導「大公訪談」時表示,香港應該將房產分類分級,可為年輕人建「居屋」,分步階梯式解決年輕人買私屋,實現居者有其屋。  香港很多大學生未雨綢繆,未畢業先抽樓,大學生更掀起「抽屋熱」。陳振彬說:「我了解年輕人對買房子的關心,也知道他們對居住的不安,都說安身立命,只有好的居所才可以發展。」
  • 調查:香港1/3受訪公屋居民會購買居屋或綠置居
    中新網9月27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特區政府在今年6月底修訂了資助出售房屋定價機制,居屋單位由市價七折降至五二折。香港公屋聯會與獅子山智庫調查發現,在新定價機制之下,1/3的受訪公屋居民表示會購買居屋、綠置居,顯示居民購買意願比以往高。
  • 香港房協推出未補價居屋分租計劃 接受單身者申請
    &nbsp&nbsp&nbsp&nbsp中新網8月23日電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房屋協會將於本月底推出未補價居屋分租計劃,公屋聯會22日約見房協管理層後,引述房協行政總裁黃杰龍稱,該計劃也接受合資格單身人士申請,但家庭申請會有優先權,若業主打算把單位內某一房間分租給基層,也須符合房協的範本及租約條款規定
  • 新辦法解決公屋輪候 林鄭倡居屋免補地價分租
    香港要團結、有信任、有希望,這一切都要由「同行」開始,她的競選口號「We Connect」不是宣傳,「是承諾,代表我們很用心關懷,虛心聆聽,以及決心行動」。談及置業問題,面對曾俊華質疑如何處理輪候公屋的人龍,林鄭月娥建議採用嶄新方法處理,就是25萬居屋業主免補地價分租單位,她批評過去做財政的人不批准,而這個試驗計劃是值得做。  林鄭月娥在競選論壇上發言時表示,她在不同崗位做實事,不是因為「好打得」,而可能正如丈夫形容她是「好捱得、好做得,有時都好忍得」,正因為她與同事都明白只要多走一步,社會就會多一件好事,市民問題就可以解決。
  • 香港新一期居屋11月29日攪珠 綠置居申請或延至明年
    11月9日消息,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黃遠輝透露,香港最新一期居屋將於11月29日上午攪珠,預計最快明年1月安排選樓,屆時才會推出新一期的綠置居-長沙灣東京街麗智邨約2500個單位。
  • 港房委會不排除再推出白表免補地價買二手居屋
    中新社香港2月18日電(記者 文青)香港白表免補地價購買二手居屋的5千個名額,18日進行攪珠。香港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黃遠輝表示,當局會審視措施成效,不排除日後推出更多名額。黃遠輝表示,今次共收到66000千份申請書,超額11倍,42600份為單身人士,23400份屬於家庭申請,當局審核申請後,到5月中下旬會向2500名首一批中籤者發信,到12月底再向餘下2500名中籤者發信,中籤者在收信後6個星期內,可向房委會或房屋協會,自行物色未補地價的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