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爸媽快來看
前些天,堂姐帶著女兒依依逛超市,看著女兒坐在購物車上東摸一下、西捏一下,總覺得女兒是故意為止的堂姐,對依依說"如果你再搞破壞媽媽可不會包庇你",與此同時堂姐還指著理貨區的上貨員說:"你要是把人家的東西弄壞了,就要在這裡打工還清欠的錢為止"。
一開始,依依只是以為媽媽說說而已並沒有當回事,看到依依還是一副我行我素的樣子,堂姐直接生氣地帶著孩子來到理貨員身邊,並對理貨的大姐說"大姐,你看我家閨女破壞了超市這些東西,你算算要賠多少錢,讓這丫頭跟你一起幹活直到還清為止",理貨大姐停止手裡工作愣了幾秒後,有些心會神領地說"這就比較多了,要幹多少時間還得找我們老闆來決定"。
看到苗頭不對、像是來真的後,依依有些害怕地說"媽媽,我知道錯了",當時依依拽著衣角的小可憐認錯模樣非常到位,而堂姐則淡定地說"你破壞的又不是我的東西,跟我道歉有什麼用",說完之後依依機靈地對理貨大姐說:"阿姨,我知道錯了,以後再也不破壞超市東西了……"
見到依依的誠懇道歉後,堂姐直接說"依依知道錯了、知道道歉就行了,這次媽媽幫你把破壞的東西買回家,以後要是再破壞別怪媽媽不幫你哦!"後來,依依每一次上超市真的沒有搞破壞的行為,也沒有亂購物、想拿什麼就拿什麼的壞脾氣,因為那一次"教訓"已經讓孩子記憶深刻。
還記得堂姐跟我說這件事情的時候,我還責怪堂姐會嚇到孩子,實際上孩子不怕被嚇、就怕被溺愛,但這裡的不怕"被嚇"指的不是恐嚇、也不是打罵,而是讓孩子為自己行為承擔的負責態度,我們常常說孩子一大就變得頑劣、還經常亂搞破壞,這是因為家長只看到了孩子的行為,沒有看到行為背後該怎麼辦、該承擔些什麼。
為什麼說孩子闖禍的時候,我們做家長的父母要狠心給孩子一個難忘的"教訓"?
1、孩子年紀尚小,他們只喜歡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孩子在小的時候他們無憂無慮只喜歡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在好奇心爆棚的情況下每一個孩子都是在想起辦法闖禍,但是這些闖禍都只是孩子對事物好奇心的探索過程,就像是孩子們在超市東摸一下、西捏一下一樣,孩子的眼裡只看到對某物好奇的體驗感覺,並沒有領悟到這樣做有什麼不妥、會給他人造成經濟損失。
如果孩子從小都是自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那麼隨著孩子的天性散發,最後事情只會變得更糟糕、成為大家眼裡沒有教養的孩子,讓孩子自由自在散發天性並沒有做,但孩子對於事情的是非對錯往往分辨不出,每一次闖禍實際上都是一次是非對錯分辨,如果我們不給孩子一個難忘的闖禍"教訓",孩子就很難在點滴之中糾正自己錯誤行為。
2、不懂得承擔錯誤,未來做事情就很難有責任概念
承擔和責任是每一個人由內而外散發的修養美,你可以沒有才華、沒有高薪工作,也可以沒有萬貫家財的外在榮耀,但一個孩子若是不懂得承擔錯誤,未來做事情就很難有責任概念,而一個成年人明明做錯事情還要想辦法去掩蓋,身上這股缺少承擔的概念就會影響到孩子。
比如,孩子摔壞了某一件東西為了躲避責罵而撒謊、推卸責任,這些都是由於平時家長給孩子形成較大的精神壓力,或者爸爸媽媽在某個階段有某件事情沒有承擔,孩子從大人的逃避裡學會了掩蓋真相、丟棄承擔概念。
如果孩子一次做錯事成功逃避了責任承擔,那麼孩子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還會有更多……
所以,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父母與其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倒不如給孩子一個難忘的承擔教訓,從生活中的各種大事小事去滲透教育,讓孩子在這些承擔裡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平時家長也可以帶孩子多到植物園和動物園活動,植物和動物都是有生命的活躍色彩,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可以感受到生命的氣息,通過觀察互動都會讓孩子增長不少社會見識。
最重要的是植物和動物在外來力量的破壞下,會形成生命的流逝、暫停,這個觀察會讓孩子從內到外感受到尊重的價值,有些孩子小小年紀就知道愛護花草、保護動物,實際上這些正是他們參透了生命裡應有的尊重,儘管社會裡心態灰暗的孩子、或成年人依舊有很多,但作為父母的我們管理好自己的孩子就是給社會減少汙染、添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