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新聞|盧漢公館明起對外開放 明年翠湖周邊展館將增至20個

2020-12-23 掌上春城

掌上春城訊在風景如畫的昆明翠湖畔,綠樹掩映著一幢別致的法式建築,這就是著名的抗日愛國將領、雲南起義的領導者、原雲南省政協主席盧漢的住宅——盧漢公館。日前,記者從五華區獲悉,翠湖周邊歷史文化片區整治提升工作一期已完成並初見成效,位於翠湖邊的盧漢公館將在7月1日對外免費開放。開放後,將在盧漢公館內設立「雲南起義紀念館」。

盧漢公館是前雲南省政府主席盧漢的私人園林式住所,建成於1933年,主體建築為磚木結構,面積約1280平方米,是昆明目前保存最好、體量最大的法式建築。其內部有新老兩個公館,目前開放的部分為建於20世紀30年代的老公館,位於今天翠湖南路與圓通街交叉口。

1949年12月9日晚,盧漢邀請國民黨中央駐滇軍事首腦召開緊急會議,在館內將國民黨第八軍軍長李彌、第二十六軍軍長餘程萬、軍統雲南站站長沈醉等人扣押,並於當日午夜宣布雲南起義,實現了雲南和平解放,為解放大西南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這就是至今仍為昆明人津津樂道的「鴻門宴」。

新中國建立後,盧漢到北京工作,便將其在昆明的公館捐贈給了雲南省人民政府。如今,盧漢公館成為了見證雲南起義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重要歷史遺存。

公館有兩層,紅瓦搭配黃色的牆壁,配之以灰色邊框線條,其屋頂為陡坡影山平瓦,側面皆為正三角形。窗體十分講究幾何構圖的形式美,窗戶採用了彩色玻璃花窗,室內設有壁爐,呈現出浪漫典雅的氣息。進入到盧漢公館館內,一樓是盧漢的會議室和客廳,二樓是盧漢和他夫人的臥室、書房和辦公室。

館內採取場景復原、實物資料展示和展板展示相結合的形式,展現了盧漢生平事跡和雲南起義驚心動魄的經過。在一樓盧漢會議室裡,人物蠟像生動復原了盧漢為發動雲南起義而巧設的「鴻門宴」。二樓則是盧漢名為閉門謝客,實則召集各部隊主官面授機宜,安排起義行動的場景。

開放之前,盧漢公館常年大門緊閉,少有人目睹過公館的真容。公館開放後,除周一閉館外,市民和遊客可以提前預約,周二到周日都可以進館參觀。作為雲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五華區也將限制參觀人數,每天只允許600人以內參觀,每次只容納20人同時參觀。

五華區文物所所長徐世昌介紹,利用翠湖周邊比較集中的雲南陸軍講武堂、朱德舊居、王九齡舊居等文物保護資源開辦博物館,目的在於充分挖掘文物蘊含的歷史文化內涵,展現翠湖周邊歷史文化片區的文化底蘊、城市文化特色和文化資源稟賦,打造獨具魅力的昆明「文化符號」。

在翠湖周邊歷史文化片區,五華區還將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不斷創新博物館項目建設、運行模式和展示、傳播手段,持續推進具有昆明深厚歷史文化、鮮明地方特徵、多元文化交融、城市生機活力的博物館項目,爭取在明年實現各類博物館、展覽館、紀念館、展示館達到20個的總量,基本形成翠湖博物館集群。

昆明日報全媒體記者:王恩國/文

實習記者:董鳳玲/文

昆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周密/視頻

責編:靳玉嬌 一審:秦聰俊

相關焦點

  • 昆明翠湖博物館群2020年建成 盧漢公館7月開放
    掌上春城訊絕大多數昆明人、乃至雲南人都知道盧漢公館,翠湖邊一棟大門緊閉的別墅,裡面到底長什麼樣?6月24日,掌上春城記者從昆明市五華區委宣傳部獲悉,盧漢公館將於2019年7月1日對外免費開放, 開放後的盧漢公館將更名為「雲南起義紀念館」。
  • 翠湖邊塵封多年的神秘小院子 盧漢公館
    盧漢公館在昆明翠湖的南岸,有一處關閉了很多年的院子,在去年的七月份這裡終於打開了塵封已久的大門,這座神秘的建築對公眾開放,這裡就是盧漢公館,開放之後這裡有了一個新的名字--雲南起義紀念館盧漢公館盧漢公館是當時抗日愛國將領盧漢的宅邸,是一棟兩層樓的法式建築,在布展的時候按照當年盧漢生活在這裡的情況進行了還原,所以這裡的二樓可以看到很多生活用品,床、沙發、桌椅和壁畫儘量還原了當年的狀態
  • 昆明翠湖周邊這些博物館開放時間確定
    無論是沿湖賞景,還是餵鷗休閒,昆明翠湖一直是熱門打卡點,尤其一到節假日,湖邊不乏操著天南海北口音的各地遊客。目前,五華區以翠湖為中心,北至雲南師範大學老校區、南至文明街歷史文化街區、東至華山東路周邊、西至錢局街一線,著力打造翠湖博物館群。
  • 家門口的「博物館群」就在翠湖
    翠湖博物館群以翠湖為中心,北至雲南師範大學老校區、南至文明街歷史文化街區、東至華山東路周邊、西至錢局街一線,由雲南陸軍講武堂歷史博物館、昆明朱德舊居紀念館、西南聯大博物館、昆明聶耳故居紀念館、中共雲南地下黨建黨舊址紀念館等多家博物館及在建博物館組成,突出陳列展覽近代昆明乃至雲南的歷史事件、歷史名人及傳統商貿發展等歷史文化內容。
  • 這個翠湖邊的神秘別墅,復古風十足!
    經過修繕,公館更名為「雲南起義紀念館」,再現盧漢的生平和雲南起義往事。 二樓為盧漢及其夫人的臥室和書房,明亮整潔,從窗外就可以看到翠湖美景。 不知道盧漢先生是否也曾站在窗前眺望翠湖呢? 雖然公館面積不大,但在細節處卻可圈可點,不失為一個打卡點。 因為自身獨特的歷史和環境,盧漢公館總在不經意間給人一種濃濃的民國風。
  • 走進翠湖博物館群落 領略歷史文化遺蹟魅力
    文物保護單位齊聚引導博物館多樣化發展被譽為鑲嵌在昆明城的「綠寶石」的翠湖,擁有優美的自然景觀和主題鮮明的歷史文化遺蹟。翠湖周邊共有博物館13個、文物保護單位39個,其中,建築類文物保護單位30個。翠湖博物館群落現建成開放博物館、紀念館15個,在建3個,擬建1個,力爭年內達到具備對公眾開放的博物館18個。
  • 走進翠湖片區五大歷史博物館
    ,經昆明自來水泵房舊址、翠湖歷史文化片區整治提升展示廳、雲南解放紀念館,終於雲南起義紀念館,線路一共經過5個博物館,展覽內容以將帥搖籃主題展為主,包括昆明自來水發展史主題展、翠湖的歷史、文化和未來項目規劃展示、雲南解放專題展和雲南起義專題展。
  • 青派公寓品牌新項目——「青派公館·翠湖莊園」亮相廈門
    2018年2月22日,廈門青派公寓首個開放性項目——青派公館·翠湖莊園在綜合性眾籌平臺【萌達眾籌】眾籌完成,眾籌金額為666005元,眾籌完成率達133.2%。據了解,目前青派公館·翠湖莊園已完成了前期工程與後期收尾的所有工作,4月29日上午9:30該項目將在所在地正式開盤,現誠邀廣大租客前來實地考察。青派公館·翠湖莊園項目坐落於廈門市湖裡區林後北路48號,這裡是太古生活區與林後生活區的核心所在,除日常生活極為便利外,周邊交通配套也十分優越,公館附近共設有公交站點5個,公交路線20餘條。
  • 昆明翠湖博物館群未來可以「雲遊」了
    會議提出,翠湖博物館群建設要以紅色之旅、革命教育為特色,策劃推出博物館群落參觀旅遊線路,注重各類平臺整合、實現資源共享,要完善翠湖博物館群管理運營機制建設
  • 雲南大學歷史博物館成為昆明翠湖博物館群落新成員
    1923年4月20日奠基的會澤院,是雲南大學前身東陸大學的第一棟建築,是雲南大學最為古老和具有學院風的標誌建築之一。其規模宏大、設計精巧,融合了中西古今的風格和特色。2019年,會澤院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一年租金550萬,思南公館長什麼樣?都是什麼人在那裡住
    近日,張雨綺離婚原因疑似與房產錢財有關,張雨綺與袁巴元婚後居住在上海思南公館,婚前袁巴元說這套別墅是買的,結果前段時期張雨綺媽媽去物業交物業費,才得知袁巴元騙了她,這套別墅是租的。為此,不少網友說袁巴元是偽富豪。
  • 昆明有個「零差評」景區,歷史底蘊深厚,最重要的是免費對外開放
    昆明有「零差評價」的景點,歷史悠久,最重要的是免費對外開放。不是所有的觀光景點都是這樣的,這裡要介紹的景點是零差評價的景點,雲南昆明翠湖公園,昆明是一個四季景色宜人的地方,這裡有很多有名的景點,但是,翠湖公園是普通的城市公園,可能有很多人去昆明周邊的觀光景點體驗原來的生態,環城後來翠湖公園也是不錯的選擇。
  • 盧漢在昆明起義中為何私自放走張群
    盧漢夫婦一1949年初,中國人民解放軍經過三大戰役後,已將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殲滅。1月14日,毛澤東代表中共中央發表了關於時局的聲明,提出以徹底消滅反動勢力為基礎的八項與國民黨的和平談判條件。在強大的革命力量面前,以國民黨雲南省主席、雲南「綏靖」公署主任盧漢為首的雲南地方實力派清醒地認識到,國民黨統治行將垮臺,如果繼續跟蔣介石走,肯定是死路一條,必須著手為自己的前途尋找出路。盧漢當即秘密派人到香港,與中共中央華南分局取得聯繫,了解了共產黨對國民黨軍隊起義的政策和態度,表明了自己和平起義的願望。中共中央對此十分重視,進行了具體的籌劃和安排。
  • 全國鐵路明年1月20日調圖 鄭太高鐵開行列車增至74列
    全國鐵路明年1月20日調圖 鄭太高鐵開行列車增至74列 2020-12-23 08: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多圖)昆明翠湖片區改造今年啟動8大項目 將重現「柳營洗馬」景觀
    雲南網訊(記者 田源)8月11日,雲南網(微信公號:yunnancn)從昆明市五華區翠湖歷史文化片區整治提升現場綜合協調辦公室了解到,今年將開展八大重點工程提升翠湖景觀品質。力爭2020年完成整體提升整治,屆時將還市民一個不一樣的翠湖。
  • 今年內昆明翠湖片區將新建成這兩座博物館
    今年內昆明翠湖片區將新建成這兩座博物館 2020-10-14 1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昆明周邊的小景點——翠湖公園
    翠湖公園位於昆明市區的螺峰山下,雲南大學正門對面,原名叫菜海子。這裡最初曾是滇池中的一個湖灣,後來因為水位下降而成為一汪清湖。翠湖水光瀲灩,綠樹成蔭,樓現波心,環境優美,是昆明城內的一顆綠寶石,享有城中之玉的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