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聚焦網際網路+背景下區域醫聯體的醫療質量管理,歸納了國內外發展現狀,分析了當前網際網路+背景下區域醫聯體的醫療質量管理存在的矛盾問題,提出了完善醫療質量管理機制、組建內部融合新體系、開發醫療質量管理舉措、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多渠道引進發展資金等共五個方面對策和建議。同時文章也提出了醫療質量管理一體同質、醫療質量監管實時可控、醫療服務流程快捷安全、醫療數據信息共享可知的網際網路+區域醫聯體醫療質量管理發展趨勢。
【關鍵詞】網際網路+醫療;區域醫聯體;醫療質量管理;信息化
1 國內外發展現狀
歐美國家醫聯體的信息化發展較為成熟,網際網路背景下的分級診療、遠程醫療、質量管理應用廣泛。美國最大健康維護組織(HMO)凱撒醫療集團(Kaiser Permanente),截至2017年底共擁有39家醫院、682家社區診所、超過22000名醫生和57000名護士。凱撒醫療集團執行嚴格的分級診療及轉診制度,會員可通過線上、電話、醫生預約就診,初診全由全科醫生負責,只有疑難雜症才到專科醫生處就診;通過建立的KPHealthConnect醫療管理系統,可實現患者診療全過程信息化,醫務人員可隨時查看患者的治療信息;該系統還可通過智慧型手機或電腦終端對會員進行營養、疾病預防、戒菸等健康管理[1] 。英國NHS體系內的醫療機構實行統一管理,建立了社區醫療服務--地區醫院--教學醫院三級網絡,有明確的分級診療和轉診制度[2] 。德國的所有醫療機構均實行集團運行機制,集團統一管理內部財務、醫療質量、信息系統等,患者在集團內部實行雙向轉診[3] ;2018年起,德國所有醫療行業實行數位化辦公,包括儲存每位公民所有健康信息的電子醫療卡、遠程診療、醫保在線支付等。
國內網際網路醫療概念提出以來發展迅速,許多醫聯體均不同程度開展了網際網路醫療相關業務。烏鎮網際網路醫院連接了全國1187家醫聯體成員單位和5850個基層衛生網點,實現了遠程診療和轉診、遠程培訓、雲病歷、雲檢查檢驗、雲藥房和支付結算等[4] 。北京兒科醫院聯合全國20多家兒童醫院構建了兒科醫聯體,建立了「首診在基層,複雜病例遠程會診,疑難急重患者轉診無障礙」的聯動服務模式,並提出了醫療質量同質化的理念[5]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浙江省人民醫院、安徽省立醫院將聯手騰訊成立長三角地區跨區域醫療機構合作組織,構建覆蓋診前、診中、診後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囊括電子健康卡、智能醫學影像、醫保支付、遠程問診、技教培訓、科研協作等眾多醫療環節[6] 。
2 網際網路+背景下區域醫聯體醫療質量出現的矛盾問題
2.1實踐經驗不足
網際網路+背景下的醫療聯合體在我國是一個新興事物,沒有經驗可以借鑑,是在不斷摸索中發展的。因此,發展初期必然會出現醫聯體內各個醫院之間融合度差、醫療資源浪費等現象。由於診療信息難以共享、醫療質量標準不一致,患者在醫聯體內醫院轉診後,還要重新預約掛號,進行多項重複檢查,不僅延長了患者就醫時間,也浪費了醫療資源。缺乏有效的雙向轉診標準和利益共享機制,致使醫生想方設法將患者留在本院醫治,甚至疑難雜症也會延緩向上級轉診,從而耽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加重了患者病情。
2.2質量標準不統一
醫聯體內不僅有三甲醫院和二甲醫院,也有基層醫療機構,各醫院都不同程度開通了網際網路掛號、在線就診等項目。但「線上諮詢、線下就診」的模式銜接程度和方式不規範,容易出現誤診漏診和病情延誤等[7] 。研究型醫院智慧醫療體系構建的初步實踐。醫聯體內各個醫療機構醫療質量控制標準不同,同一疾病的醫療檢查標準、用藥規範及治療規範等均不相同[8] 。醫療質量評價標準不統一、檢查分析不規範,導致各醫院醫療質量參差不齊,難以確保患者享受到相同的醫療質量。
2.3質量監管較難
醫療質量監管一直是醫院管理的弱項,尤其在網際網路醫療領域。當前,網際網路醫療的提供主體、服務範圍、準入程序,還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衛生部門實施監管沒有有力依據。通過網際網路就醫或遠程就診時發生的侵權、糾紛、事故也沒有立法規定[9] 。醫聯體內各醫院線上預約掛號和診療平臺獨立分散。這種通過獨立分散的線上預約掛號和診療的患者醫療信息無法得到有效監管,不僅會增加隱私洩露和數據丟失的風險,也很難避免醫療差錯,保證患者醫療安全。
2.4發展經費欠缺
網際網路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方便了群眾就醫,提高了管理效率,但對資金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由於醫聯體內部融合性較差,而政府投入有限,導致資金缺口過大,影響了發展成效。完善的網際網路醫療系統從掛號、分診、診療、數據共享、信息安全等環節的資金投入動輒在百萬元以上,而後期維護也是一筆不少的開支,加上技術人員的勞務費,給一些中小醫院帶來了較大的經濟壓力。即使這些中小醫院擠出部分資金開發網際網路醫療平臺,由於經費有限,平臺的建設質量不高、環節缺少、後期維護較差,這都給患者就醫埋下了醫療安全隱患。
3 創新網際網路+背景下區域醫聯體醫療質量管理的對策建議
3.1發揮政府作用,完善醫療質量管理機制
政府要更好發揮行政幹預作用,修訂完善網際網路+背景下醫聯體協作融合的相關規章制度,實現行政管理一體化和醫療質量管理同質化,將醫聯體內醫療質量控制標準和評價標準、雙向轉診標準、診療流程、醫療質量全域實時監控通過制度統一起來。依據各級醫療機構的診療水平和特色,定位其在醫聯體內的職責分工[10];制定不同種類疾病的雙向轉診標準、治療規範和標準化流程,促進「患者流」合理、平穩、快速;實行一體化的醫療質量控制標準和考核標準,進一步規範線上線下醫療行為,減少醫療差錯。發揮政府、市場和醫聯體的多重監管作用,政府負責行政執法監督,市場通過輿論監督進行輔助,醫聯體內部通過信息平臺進行實時監控。
3.2搭建一體化信息平臺,組建內部融合新體系
搭建區域醫聯體內一體化信息平臺,對接各醫院信息系統,建設雲數據中心,共享醫聯體內衛生資源、信息資源、服務資源,信息數據實時查詢,全程可溯。建設一體化信息平臺,患者可預約線上音視頻就診或線下實地就診,線上就診可實時查看病歷資料,醫生可依據患者病情開具電子處方,並連接醫聯體內距離患者最近的藥房進行快速配送。如需進一步到醫院就診,信息平臺可自動分配患者至就近醫療機構開展;線下就診可依據信息平臺實現疾病診療介紹、智能導診分診、智能提醒、檢查檢驗結果實時查看,減少就診環節和等待時間;開通遠程高清視頻會診、診斷、手術指導、病歷討論,對於重症患者,支持床旁體徵參數信息實時傳輸[11];醫聯體內各醫院的治療、護理、手術、藥品、影像、檢驗、病理等信息數據可通過信息平臺實時上傳至質管部門,後臺第一時間完成匯總分析,自動生成醫療質量評價報告。
3.3找準網際網路特點規律,開發醫療質量管理舉措
醫療質量管理要貼合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信息共享、移動互聯等特點,實施多種管理辦法。依據大數據和雲計算特點,整合患者就診信息、體檢數據、藥品使用等,了解區域內人群發病率、發病特點和趨勢,知曉患者全程就醫堵點和難點,明確診療標準。藉助信息共享、移動互聯技術,醫療質量可實現在線管理、檢查、監控,管理人員和醫生登錄信息終端,可實時查閱臨床診療指南和技術操作規範、行業標準、用藥原則、臨床路徑等制度要求;在線檢查患者就診記錄、醫生查房記錄、醫療查對記錄、電子病歷等醫療文書,還可實時修改、上傳文字信息。
3.4引進網際網路信息技術,提高醫療服務效率
開發就診患者電子標識牌,實現在線建卡、信息存儲和查閱、自助體檢、自助辦理出入院、線上支付。醫護人員隨身佩戴可攜式終端設備,對接患者電子標識牌,對臨床病人實行遠程監護、動態監測、疾病管理,可隨時查看診療和住院期間的所有檢查、檢驗、治療信息和電子病歷[12],並實時更新患者治療信息,進行患者信息核對。配備病房視頻設施,使患者在病房內就可以通過網際網路進行視頻會診、診療、康復指導。推行手術全過程可視化,不僅能夠督促醫護人員減少手術誤差,也能提高患者對手術的信賴度和降低術前緊張情緒。
3.5加強多方協作,多渠道引進發展資金
在確保醫聯體為主導的前提下,積極籌集社會資金,或與第三方合作,建設區域網際網路醫療信息平臺,引進最新技術。在政府和醫聯體的引導下,通過爭取政策性扶持資金,整合醫聯體內現有閒置資源,出讓無形資產、信用貸款、拍賣引進等方式進行社會捐助和投融資。醫聯體與大的網際網路公司強強聯合,共同開發醫聯體信息平臺,明確投資比例和優惠措施,將網際網路的優勢技術融合進患者就醫的所有環節,做到方便、快捷、安全、高效。
4網際網路+區域醫聯體醫療質量發展趨勢
4.1醫療質量管理一體同質
在政府支持扶助下,建立「緊密型」醫聯體,實施一體同質的醫療質量控制標準和考核標準是醫聯體醫療質量管理發展的趨勢。無論從國外成熟模式還是國內部分醫聯體近兩年的實踐來看,統一標準的醫療質量管理是提高衛生資源合理性和利用率,增強醫聯體凝聚力,提升各醫療機構的診療和護理能力的有力推手[13],同時也是確保醫聯體內患者醫療質量安全的最好保證。
4.2醫療質量監管實時可控
通過移動互聯技術,醫院質管部門隨時抽調醫療數據,第一時間糾正診療不準確、用藥不合理、文書不規範等現象,及時查看患者對醫療服務的反饋,這種新型的監管模式已被國內外醫療體系認可。韓國HIRA平臺正在與各個醫院做接口,希望近年能夠實現從電子病歷系統中直接提取並監測醫療質量數據;德國可以將醫療指標的數據採集細化到具體患者,目前正在向實時數據採集過渡[14]。不久的將來,醫療質量監管實時可控將成為常規的監管模式,最大程度減少醫療差錯,確保患者安全。
4.3醫療服務流程快捷安全
促進群眾安全快捷就醫是醫改的總體目標之一,也是所有患者的期待。醫聯體借用網際網路優勢,能夠進一步優化診療流程,實行線上線下同步智能開展。美國凱撒醫療集團每年都有超過50%的初診是通過線上診療平臺進行的,2017年共接受了500萬次在線預約診療,13.2萬次視頻就診,開出了2500萬張電子處方[15],通過網際網路看病已成為越來越多患者的選擇。運用智能導診分診,根據病人需求自動分配最佳醫療資源與診療路徑,患者從就診-轉診-入院-出院-後期隨訪,全程電子信息服務是未來就醫趨勢。
4.4醫療數據信息共享可知
患者的就醫信息通過雲數據中心實時共享、隨時查閱是網際網路醫療最重要的特點,也是提高診療效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院長羅伯特·瓦赫特在《數字醫療》一書中將目前可預知的醫療衛生信息化過程分為4個發展階段,即「建庫、互聯、AI和落地」,他認為美國已完成「建庫」,正在實現「互聯」、解鎖「AI」,也初步涉及第4階段[16]。我國醫療大數據建設還處於初級水平,僅僅局限於數據採集及信息平臺初建,沒有形成一個標準化、可複製的醫療健康大數據互通平臺[17]。當前,在國家醫改戰略的推動下,網際網路+這股信息化浪潮已勢不可擋,醫療數據信息共享也是發展的必然走向。
參考文獻
[1] Kelly Quigley.Digital Conversion Holds Promise of Lifesaving Payoffs for Kaiser[J].San Diego Business Journal,2011,32(22):13
[2] 孫秀雲.全科醫生首診製成就英國衛生服務體系[J].中國社區醫師, 2011,19 (7) :25
[3] 陶然,吳華章.國外醫療聯合體模式研究概述[J].國外醫學·衛生經濟分冊,2015,32(3):99
[4] 趙 波.青島日報[N].青島日報,2018-05-07(2)
[5] 田劍,牛雅萌,沈穎,等.醫聯體內醫療質量同質化管理方法探析[J].中國醫院管理,2015,35(10):70-72
[6] 李慧.長三角醫院聯盟攜手騰訊共建「網際網路+醫聯體」[EB/OL].(2018-06-04)[2018-07-10]http://difang.gmw.cn/2018-06/04/content_29125387.htm
[7] 修燕,李勇,梁敏,等.研究型醫院智慧醫療體系構建的初步實踐[J].中華醫院管理雜誌,2016,32(1):58-61
[8] 張潘.我國醫療聯合體的質量與安全現狀及對策探討[J].中國醫院管理,2016,36(11):52-54
[9] 閆涵.網際網路醫療監管法律問題研究.廣東財經大學碩士論文,2017:4
[10] 楊曼茹,王志偉,趙桐,等.北京市區域醫聯體探路分級診療的實施困境與對策建議[J].中國醫院,2016,20(11):45
[11] 孫俊菲.基於o2o的醫療服務模式創新研究.華中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44
[12] 夏子金,胡小軒.民營醫院這些年[M].廣東人民出版社,2011:175-183
[13] 田劍,牛雅萌,沈穎,等.醫聯體內醫療質量同質化管理方法探析[J].中國醫院管理,2015,35(10):70-72
[14] 葉全富,舒婷.基於電子病歷系統的醫療質量評價現狀與趨勢探討[J].中華醫院管理雜誌,2018,34(7):560-563
[15] Kaiser Permanente.2017 Annual Report[EB/OL].(2018)[2018-07-10]https://share.kaiserpermanente.org/static/kp_annualreport_2017/?kp_shortcut_referrer=kp.org/annualreport
[16] 羅伯特·瓦赫特.數字醫療:信息化時代醫療改革的機遇與挑戰[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
[17] 安利鵬,萬立軍.大數據背景下醫療信息共享平臺構建研究[J].現代管理,2018,8(1):68-76
(原標題:網際網路+背景下區域醫聯體醫療質量管理創新服務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