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引子
8個月前我開始寫第一篇文章的時候,我自己也不相信我能夠堅持八個月,並且因為寫文章的緣故,後期更多的刻意練習被發起、執行、持續,如果說8個月前的我是不知所措的,那麼8個月後的我無疑是充滿鬥志的,在這個過程中我獲得了自信、耐力與勇氣,但是8個月的堅持也暴露出了很多的問題,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內容質量輸出不穩定,大部分內容並不優秀、也無深度,堅持寫文章不能成為一個枷鎖,而應該是自身成長的加速器,這一點上在過去的八個月中是缺失的,因此除了保證寫作的數量的同時,還需要保證輸出內容的質量,簡單來說就是:要寫「好文章」。
02
什麼樣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寫文章初期,我選擇了熱點的科技領域,當前什麼火就寫什麼,一開始成效明顯,有幾篇文章甚至被幾個國內知名的投資人自發轉化,因此我更加興致盎然的每周去收集熱點、整體材料,但是後來問題出來了,純粹的信息整理以及輸出雖然鍛鍊了邏輯表達能力以及信息分類能力,可是卻並不能帶來讀者共鳴,原因是純粹的寫作技巧雖然帶來了流量與關注,但是在思維深度和靈魂觸動上卻嚴重缺失,因此有流量的文章並不代表是好文章,那麼到底什麼樣的文章才是好文章呢?我的認知是好的文章應該有兩個特點:
a、對於自身成長有幫助
做任何事情都應該有明確的目的,在執行過程中也應該不忘初心,我寫文章的目的除了希望獲得影響力外,更核心的是希望帶來自身的成長,所謂沉澱就是認知、思考深度上的迭代升級,因此每寫一篇文章都應該有明確的目的,這個目的就是能夠提升自身在某個領域的認知或者解決某項問題。
b、對於他人有價值
讀者與作者是相互需求的,讀者給作者帶來鼓勵、提供監督、給予反饋,同樣對於作者來說,應該給讀者提供有價值的內容,什麼樣的內容是有價值的呢?對於讀者來說最有價值的就是新知,新知一詞首次看到來自粥左羅,在他的分享中是這樣的解釋新知的:新知,知代表是知識、認知,但卻不局限於知識與認知,也可以是新方法、新資料、新故事、新視角等。因此文章的內容、觀點、認知是否能夠提供給讀者新知很重要。
03
怎麼才能寫好一篇文章
a、搭建穩定的認知系統
要想持續寫出優質的內容,最重要的就是能夠對於好的內容有足夠的認知,能夠清晰的辨別是什麼是好的內容,什麼是不好的內容。
b、搭建穩定的輸入系統
認知來自於對於信息的思考以及辯證,因此獲得好的多的信息來源至關重要,而如果能夠在寫作前的一段時間內確定想要獲得的信息類別,基於類別去進行定向輸入,能夠保證事半功倍,在接下來寫文章的過程中也會實行提前一周定主題的方式來確保輸入穩定。
c、搭建穩定的處理系統
獲得足夠多的輸入後,不代表所有的輸出內容都是正確,海綿式的思維方式會讓人被這些輸入所擊潰,反而不能分辨出哪個才是正確的選項,因此基於輸入進行批判思維對於獲得正確認知十分關鍵。
d、搭建穩定的輸出系統
在認知、輸入、處理三方面都做好的前提下,如何輸出相對來說變得簡單,只需要在主題選擇、標題寫法、文章表達邏輯、排版等多個方面做好技巧的運用即可。
e、搭建穩定的復盤系統
所有的規劃和方法在實踐過程中都會出現偏差,因此通過對讀者反饋以及數據表現等多個方面的復盤,能夠幫助我們快速發現問題並進行迭代。
總結來說,要寫一篇好文章,應該對於自身成長要幫助,對於讀者「知」的提升有幫助,同時也可以通過搭建穩定的認知、輸入、處理、輸出、復盤系統來幫助我們達到這一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