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不完美,是完美主義者的終極解藥.

2021-02-07 若杉生活


文|若杉


諮詢室裡,水姑娘哭得泣不成聲:「我的同學A是政治專家,無論是美國大選,還是韓國的」傀儡政治「,都了如指掌,侃侃而談;同學B不僅漂亮人還超級貼心,最重要的是彈得一手好琴;同學C英文說得比我中文還好……只有我,一無是處。」


水姑娘是我的來訪者,因為愛哭,我喜歡叫她水姑娘。幾次諮詢,水姑娘幾乎都在歷數同學的優勢,和自己處處不及他人的自卑,然後便是「大珠小珠落玉盤」,順便還給自己下了個結論:我是一個無趣的人。


根據經驗,越是覺得自己落於人後,優勢全無的人,越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


他們,不過是沒有他們所設想的那麼好罷了。


「可是,你成績好呀!上學期考試,你不還考了全班第一嗎?」 我向來訪者指出。


「那有什麼用?」來訪者迅速回擊了我。


「你個高腿長,是馬拉松健將,還是漂亮的馬甲線。」我繼續提醒她。


「那有什麼用?!」又一次,同樣的回擊。


我意識到,水姑娘是典型的完美主義者,對別人的優點耿耿於懷,卻對自己的優點視而不見。對於自己,她對自己有著全方位苛刻的要求:我要成為最優秀的,無論哪個方面!


顯然,這是不可能達到的目標,卻是每一個完美主義者,內心不可遏制的聲音。



01

什麼是完美主義者?


關於完美主義,1980年,心理學家大衛·伯恩(David Burns)給出了他的定義,認為:完美主義者並不是指那些健康地追尋優秀並在努力達到高標準的過程中體驗到快樂的人;而是指那些把個人標準定得高於自己能力、強迫自己不斷向不可能實現的目標努力、完全以工作量來衡量自己價值的那些人。也就是說,在正常範疇到,健康的追求成就者,並不在「完美主義」的範疇。


在北大做諮詢的時候,我幾乎每天跟完美主義者一起工作,他們渴望成功,害怕失敗;不允許自己做事有瑕疵;他們在學習成績上毫不放鬆,也在諸如社交能力、課餘活動、興趣愛好等領域求得自己的優勢地位……毫無疑問,因為這些特質,他們成為了同齡人中的佼佼者,或者說,在他們變得越來越秀的路上,完美主義的特質幫了很大的忙。


典型的完美主義,通常具有以下幾個特徵:


1.給自己設定很高的目標,對自己要求嚴苛。


2.要求自己的事情按自己的想像發展,否則就感到不完美。


3.對要做的事情在腦子裡反覆演練或者在做事時反覆檢查。


4.對整潔和秩序的需要。


5.在意別人的想法,懼怕否定。


但同時,完美主義者也是疲憊的追逐者,他們取得了很多成就,卻很難感受到快樂,或者即使有,也是轉瞬即逝,在新的目標的牽引下,他們如夸父追日般的追求著「完美」這個原本就不存在的東西。



在取得成就的同時,「完美主義」帶來的種種弊端也困擾著他們;


自尊水平低,接受不了別人的批評和指責,尤其在自己在意的領域內;


很難建立長久的親密關係。他們把對自己的完美主義投射到朋友、戀人身上,期待對方完美,但因為「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這一最基本的事實,他們逐漸從對方身上看到缺點,因失望而選擇放棄。


重度拖延症患者。幾乎很多的拖延症患者都是完美主義者,在他們眼裡,要麼不做,要麼做到最好。所以,常常因為很多事情沒有把握能「做到最好」,而無限制的拖延。


挫折耐受性差。因為心懷著對世界美好且完美的期待,總覺得挫折讓事情變得不那麼完美,難以接受。


完美主義者性格的形成與父母的教養方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幾乎每一個完美主義者的成長過程中,都有著「難以取悅的父母」的存在。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說:不能滿足父母期望的兒童,會體驗到慢性的無助感,這種無助感會導致他們對強加於自身的高標準感到無能為力,有條件的自我價值感。即,只有滿足父母的要求,達到所要求的高標準,自己才是有價值的,值得被喜歡的,否則就一無是處。



02

如何克服完美主義?


1.為什麼要做減法,如何做減法


加強自我認知和覺察。


是的,讓一個完美主義者在享受成就的同時,能夠更愉快、更健康的生活的第一步,便是清晰的認識到自己是個「完美主義者」。


當因為朋友因為某個缺點,「比如愛遲到」、「愛說髒話」,即將被開除出你好友名單時,提醒自己,是不是完美主義的特質在作怪,朋友是否依然有著很多閃耀的優點?是否瑕不掩瑜;


當因為某個項目沒做好,對自己極度苛責時,提醒自己:是否對自己要求過高,設定了不切實際的目標;


當取得了自己期盼已久的成就,還未來得及享受,便亟不可待的追求新的目標時,提醒自己,前方還有無數目標,並不急於一時。享受成就帶來的美好,也是對自己的犒賞。


當一次次得與自己對話,了解自己是誰?在做什麼?是否在做不必要的努力時,完美主義者會漸漸的放鬆下來,把精力集中在更重要的目標上。


這個過程,並非一蹴而就,卻能夠在不斷的自我審視中,一點點增強對自己的認知。


2、增強對過程的嘉獎


完美主義者之所以對自己有如此嚴苛的要求,大概也有社會的考評標準有關,我們生活在一個「時時被考評」的社會中,上學時被成績考評,工作後被業績考評。


很少有人因為過程的努力而被施加褒獎,但這並不代表我們不可以自己肯定、獎勵自己。哪怕只是和自己說一句「你真的盡力了」,都會讓自己感覺好很多。



3.積極的承認


承認自己能力有局限,承認世界不完美,承認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完美的事兒……不是被動的接觸,而是相信,即使有所欠缺,依然可貴,即使最令人討厭的「失敗」本身,也常常蘊含著成功的能量。


很多年前,魯豫採訪王小丫,小丫說:「年輕的時候,我們總會被各種各樣的困難逼迫著成長,以為自己無所無能,可是,有一天,我們終於可以坦然的接受,有些事兒,我們就是做不好。能夠承認自己的局限,也是一種成熟」。


積極的承認不完美,不會讓一個完美主義者變得消沉,反而是看清楚的讀懂自己,將時間與能量花在那些真正值得做、能做好的事情上。


積極的承認人的不完美,不會讓你更多的看到人性的惡,而是在認清楚「人固有缺點」的同時,更能珍惜每一個朋友、親人的耀眼之處。


承認與接納不完美,大概是每一個完美主義者一生最重要的功課。

 

若杉心理創始人

已出版作品《閱己:做自己的心理顧問》

人生最大的理想是:

見不同的人,聽不同的故事,寫不同的文章


我們的諮詢室


心理諮詢預約


微信預約:ruoshanxinli

電話預約:19910780529

點擊「閱讀原文」可選諮詢師

微博@心理諮詢師若杉

相關焦點

  • 九型人格心理學:完美主義者的人際關係是什麼樣的?
    完美主義者的人際關係特點雖然完美主義者渴望與他人搞好人際關係,但他們卻難以信任這個世界,因為人們似乎經常口是心非。他們也覺得因為自己不完美,所以不值得擁有友誼。然而,對於九型人格中的完美主義者來說,他們卻不允許自己犯錯誤,也不允許他人犯錯誤,過分追求完美的個性常常使得他們看起來木訥、呆板,過於自律也使得他們忽視了自己內心的快樂。因此,我們發現,作為完美主義者,為了不讓自己活得累,他們需要適度調節自己的心理。具體來說,他們可以根據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調節。1.承認錯誤的存在,讓自己安心。
  • 完美主義者的10條標準
    本文中使用的「完美主義者」指代的都是「順應不良型完美主義者」。完美主義不等於對卓越的追求。完美主義不僅僅是指推動你自己、竭盡全力達到目標;完美主義是內在焦慮的一種反映。完美主義者通常覺得「自己再好也不夠好」,認為「自己犯的錯誤是他們個人缺陷的體現」——這些完美主義者在「自我關懷」這件事上做得顯然不完美。
  • 完美主義者的內心世界
    完美主義的不開心1.完美主義者是個真好人完美主義者把大五人格特質的"責任心"發揚到極致,他是崇高理想和高尚道德的代言人。我在晚上驗過他,他是真好人,我作為全場唯一預言家給他發了金水。但是,就是因為他太好啦,所以他看誰誰不順眼,看誰誰都是一灘爛泥。完美主義者人生處處要求完美。這個世界離完美太遠,所以他對這個世界充滿了不解,挑剔和憤怒。他經常噴火。
  • 緋夜心理小課堂——從九型人格的角度分析完美主義者
    完美主義者不開心的原因是什麼?書中是這樣解讀完美主義者的:人類被上帝創造出來時是完美無瑕的狀態,而嬰兒初來到人間時也是完美無瑕的。這個時候不會去區分「你我」、「好壞」,一切都是一體的。每個人都是先天完美。隨著成長,有意思的事情發生了。你會發現自己沒辦法像想像中做的那麼好,總是有些事不盡如人意,而自己也會有種種缺點,比如懶惰,比如粗心大意。不管做什麼,好像都不完美。
  • 「完美主義者」的內心
    完美主義者顧名思義就是凡事都要完美。做一件事情力求完美,做一個手工品力求完美,畫一幅畫力求完美,做人也會想著力求完美。weilan從事情上來看,無疑就是什麼都想做到最好,不想把不完美的東西給別人看,所以就會強迫自己什麼都要做好,做不好繼續做,直到自己滿意為止,雖然是自以為的可以,但是內心都會覺得已經很不錯了
  • 《黑天鵝》:不要做職場中的完美主義者,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我感覺到了,我是完美的!」《黑天鵝》中,女主角尼娜為了完美,而死。電影講的是一個完美主義者的故事。劇情很簡單,講述了女主角尼娜是一個資深芭蕾舞演員,她發現自己被困在了與另一個舞者的競爭狀態中。隨著一場重大演出的日漸臨近,許多的麻煩也隨之加劇。
  • 12星座:你的他是完美主義者嗎?
    開創星座:牡羊、巨蟹、天秤、魔羯如果想分辨開創星座的他是不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你可以從他的日常習慣去發現,他是否會「自律」是你觀察的重點,若他在生活中顯現出整齊、簡約、或者軍事化的性格。例如: 他會要求一個口令一個動作,或他家的東西都是經過他精挑細選,足以令他自豪的才擺設出來、或他東西雖然不多,但你看得到的都是精品。會這樣對自己要求自律、對生活要求品質與風格的開創星座情人,他就可能是完美主義者。
  • 成為適應不良的完美主義者意味著什麼?
    根據新研究發表在《心理學前沿》上的答案可能取決於您是完美主義者的類型。來自挪威卑爾根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實際上有兩種類型的 完美主義者一種名為「努力」的完美主義者,可能與積極的心理結果相關,另一種稱為「評估」的完美主義者,可能與心理問題相關。研究人員指出:「儘管目前尚無關於完美主義的指導性定義,但通常將其定義為由不切實際的高期望和過於嚴格的自我評估組成。」 「隨著大量湧入的研究發現了完美主義的負面影響和相關性,關於完美主義是否可以適應的爭論越來越多。」
  • 這22個完美的畫面 可以讓強迫症和完美主義者感到極為舒適
    比如一些看起來非常對稱、完美,並且讓人感到放鬆的畫面。這次,擼哥將帶來可讓「強迫症」感到相當舒適的22張照片。1、威武之師如果你是一名強迫症患者或完美主義者,那麼就來看看中國軍人們的閱兵式就對了。畫面中所展現的還僅是受閱部隊進行熱身時的情況。
  • 馬斯克建議CEO:要做產品的絕對完美主義者
    同時,馬斯克還稱,CEO們的終極目標就是「要成為你做產品或所提供服務的絕對完美主義者,到處尋找負面反饋信息,不管他們是不是你的顧客。」並且,他也指出,美國公司現在最大的問題可能就是「有太多工商管理碩士(MBA)在運營公司」。  此外,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馬斯克表示,已從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搬家到德克薩斯州。
  • 你也是不勤奮的完美主義者嗎?
    ——自己就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啥事都想幹好,結果精疲力盡啥事也沒幹好, i am not a perfect boy~!在上周的晚餐聚會上,我和一個朋友探討了關於平衡自我這個複雜的問題。當時她說:「我一直告訴自己我要做我想做的一切,」然後又思忖道「但有時,我一步都不願向前邁,我只想直接躺下。」比如報名學習英語課程,一邊複習一邊兼職,說是為了更好的自己。
  • 抑鬱:病態的完美主義者,大多會迷失自我
    今天我們繼續來聊一聊抑鬱情緒,聊一聊病態的完美主義。我們都知道,病態的完美主義者,總覺得自己應該是理想中的那個完美的自己,而不應該是現實中那個失敗的不堪的自己。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很多病態的完美主義者,不喜歡照鏡子,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因為鏡子中自己真實的長相,和他們想像中相差太大,他們不忍去直視。很多時候,他們看著鏡子中的自己會突然感覺很陌生,他們很難相信,這真的是我嗎?我怎麼可以長成這個樣子?病態完美主義者不敢面對現實這個特點,從這件小事中就能夠看的很清楚。
  • 《糖豆人終極淘汰賽》完美配對怎麼玩 完美配對玩法技巧攻略
    導 讀 糖豆人終極淘汰賽中有個完美配對的玩法,主要就是要站到對應的格子上面,有時候可以利用這個陰人,那麼糖豆人終極淘汰賽完美配對有什麼技巧
  • 過分追求完美的人,往往過得很不完美.
    所以類似於「你最大的缺點是什麼」這樣的問題,他們早就應對自如,用一個看似貶低自己,實則抬高自己的所謂缺點「過於追求完美」來「完美地」應對過去。 然而,接下來這個經理又接著補充了一句:這幫年輕人根本不知道,其實完美主義在我們職場一丁點都不吃香。他如果真的有完美主義這樣的缺點,甚至比粗心大意、不拘小節這些缺點更令我們擔憂。
  • 做一個完美主義者有哪些壞處?雙語閱讀
    如果你是一個完美主義者,那麼你可能很熟悉想要把一切事情做對的糾結的心情。 高標準是一回事,而完美主義則是另一回事。而且,正如一些研究人員發現的那樣,追求完美會對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什麼是完美主義? 據研究人員稱,完美主義者堅持不現實的高標準,如果他們認為自己沒有達到這些標準,他們就會批評自我。
  • 完美主義者:即使要過好普通人的生活,也要具備足夠的勇氣和技能
    完美主義者的困擾擁有雄心壯志是十分可貴的,但是也會使人陷入麻煩和不必要的恐慌之中。率先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避免完美主義衝動的方法的,是一位英國精神分析家唐納德·溫尼考特。溫尼考特專注於研究親子關係問題,在臨床實踐中 ,他經常遇到自認失敗的父母:也許是因為孩子沒能進入最好的學校,或者因為有時他們在飯桌上會有爭吵,抑或是他們的房間不總是那麼整潔。
  • 萬代《小小夢魘2》角色介紹 追求完美主義者「醫生」
    隨後,官方在社交媒體公布了遊戲登場角色介紹和新的場景截圖,本次介紹的主角是完美主義者「醫生」和無法獨自生活的「患者」。醫生:醫生喜歡完美的東西,在面對不完美的事物時會想盡辦法改變它。因此,當他看到有缺陷的患者時,患者的最後時刻也即將到來。
  • 完美主義者,往往也有拖延毛病
    完美主義者,往往也有拖延毛病在日常工作中有非常多的習慣性拖延者,他們都具備完美主義的特質,對事情經常在腦中有長遠又完善的規劃,但遲遲不肯動手。我們稱其為形象焦慮:完美主義者最大的問題,在於他們想要完成不可能的任務,於是把目標設定過高,彷彿神一般的目標,或者制定無法在時限內完成的目標,例如:一周內瘦十公斤。但是當自己做不到進又輕易妥協,甚至強烈批評苛責自己,而不斷衍生出強烈不滿足的情緒,甚至自我厭惡。
  • 2021 年周記·第 1 篇:優秀的人都是完美主義者
    得意時不忘形,失意時不消沉,每天每日勤奮工作,這比什麼都重要。 一、優秀的人都是完美主義者 優秀的人都是完美主義者。
  • 我承認,自己是一個不完美媽媽!接受它,就是完美生活
    我想也許那時的我太想當一個完美的媽媽,太想給寶貝一個完美的、幸福的、健康的人生開端。不忍心,不允許因為自己的錯誤而讓寶寶受到傷害。拼了命地追求成為一個完美的媽媽,不允許自己在育兒過程中犯錯。這就是為何當時的我,會如此的焦慮和糾結。而這份糾結和焦慮,並沒有幫助我成為夢想中的完美媽媽,反而使我在那段時期心情變糟、情緒變差,成為一個緊張兮兮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