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吧精選︱高晞:世界歷史上的疫情與應對

2020-12-16 澎湃新聞

疾疫與人共生共存,以複雜而微妙的方式影響了人類的演化。霍亂、天花、鼠疫……人與疾疫相互博弈而共同塑造了歷史。近日,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高晞做客澎湃問吧,就全球疫情史的相關問題與網友進行互動。私家歷史精選部分問答,以饗讀者。

南京戀吧:100年內,哪些國家發生過大規模疫情?野生動物身上的病毒是怎麼產生的?

高晞

:100年內爆發的大規模疫情有些是全球性的,比如1918年至1920年西班牙流感就是席捲全球的重大疫情,死亡人數千萬;1957年至1958年的亞洲流感,死亡人數超過二百萬;1957年至1958年的香港流感,死亡人數接近百萬,1961年至1975年的第七次霍亂等,這幾次疫情都是全球性傳播、大面積感染、大規模死亡。此外,比較大的疫情有1899年至1923年的第六次霍亂,集中在歐洲、亞洲和非洲; 1911年中囯哈爾濱的鼠疫、1974年印度的天花等。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全球大規模爆發的疫情依然在危險人類的生命,2010年爆發海地霍亂延續至今,截止到2017年的統計,死亡人數達9985;2013年西非伊波拉導致11300人死亡,2015年印度豬流感爆發,死亡人數超過2000人。野生動物的病毒如何產生,應該是野生動物學和病毒學專家回答的問題,資料顯示我國脊椎動物可能攜帶37萬多種病毒。

Titanium:有哪些疫情徹底改變了歷史的進程?人類從瘟疫中獲益多還是受害多?

高晞

:有哪些疫情徹底地改變了歷史的進程?這個問題比較複雜,歷史學家認為公元2世紀左右「安東尼瘟疫」對羅馬帝國的政治文化產生了重大影響,14世紀的黑死病影響了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興起,也有中國歷史學家認為曹操在赤壁之戰時,因為瘟疫爆發在與吳劉聯軍剛交戰便敗退。但是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的絕不可能是因為一場瘟疫,必定還涉及其他諸多的因素,比如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信仰等。歷史上爆發的瘟疫的確使人類社會付出慘重的代價,造成無法比擬的危害,但瘟疫也使人類獲得對新疾病的認知,發明對付疾病的新方法和新藥;生命價值觀發生改變,國家建立捍衛生命和維護健康的新機制,教會人類懂得與自然界和動物相處的原則等,這些都是大規模傳染病教授給人類的知識。因為流行病是與文明同行的。

飛雪☆:教授,瘟疫作為一種突然性的災難,對人類文明社會造成巨大的傷害,歷史上人們在思想上、宗教上如何來解釋這種不可抗拒的自然威力。瘟疫造成的人道災難和社會衝擊,人類又是如何恢復、反思、彌補的呢?瘟疫又在人類歷史重大轉折節點上曾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高晞

:對於災難性的瘟疫,古人往往會從「邪惡」或「罪惡」的角度闡釋,比如說1世紀羅馬爆發的致命的「安東尼瘟疫」 ,羅馬人認為是軍隊洗劫塞琉西亞開始的,這是一個褻瀆的行為,是阿波羅神廟釋放出的有毒熱氣導致的。15世紀末歐洲人在發現美洲新大陸時,將舊世界的疫病,黃熱病、天花和麻疹等疫病傳染給了當地人,導致90%以上土著居民死亡,從而徵服了新大陸,16世紀梅毒肆虐歐洲時,歐洲人認為這是哥倫布從美洲帶回來的,是美洲人對歐洲人的報復。

古代社會的處理瘟疫方式是隔離(驅逐出村、或安置遠離鄉鎮的郊外空屋)、焚燒屍體;改變生活方式,比如開始洗澡、洗手;近代社會發明用了公筷、戴口罩;疫情爆發時調整交際方式。制定貿易新規則,比如港口檢疫,對貨物和外員人員進行檢疫,1374年威尼斯首先頒布法規,規定所有進出威尼斯的客商,若有感染或有感染嫌疑的商人一律不許進城,其他義大利城市也照例而行。1377年,在亞得裡亞海東岸的拉古薩共和國首先規定,所有被疑為鼠疫傳染者,必須在距離城市和海港相當距離的指定場所,同時是在空氣新鮮陽光充足的環境裡停留至30天才準入境,後延長至40天,稱為四旬齋(Quarantenaria),即為今天的海港檢疫。1383年,法國馬賽正式設立海港檢疫站。

瘟疫可以對人類社會造成毀滅性的破壞,也促使人們反思生命的價值,啟發醫學家探究致病原因,產生新型的學科,比如細菌學、流行病學的概念興起、統計學調查方法的廣泛應用、人口普查和疾病譜的出現。由霍亂而導致水資源的控制和水質量的監督管理、疾病研究的社會學取向等。瘟疫在人類歷史重大轉折節點上扮演的角色可參看前面回答。值得補充的是,SARS事件,不僅推動了中國公共衛生預防與應對機制改革與完善,而且將醫學史、公共衛生史和醫學社會史的研究從一個隱性的研究領域,推到了學術研究的前臺,成為一門顯學,越來越多地受到史學家、社會學家和人類學家的關注,開拓了史學研究的新領域。

海關檢疫

《死亡地圖》,

史蒂芬·詹森著,熊亭玉譯,

電子工業出版社 2017年

幼麟:歷史上有哪些疫情防治會給這次肺炎防治提供經驗借鑑?

高晞

:歷史上有些對付疫情的方法與措施值得了解與借鑑。

1、比如對付麻風的方法是隔離,早期是將患者驅逐出境(鄉鎮),近代以來是建立麻風病院,將患者集中在規定地區療養,禁止與外人接觸。2、急性和大規模傳染病突發時採取強制性封戶或者封城,阻斷傳染病的傳播與擴散,比如1911年東北發生的鼠疫事件,伍連德採取的就是切斷由東北進入山海關的火車,將疫情首先控制在東北地區,防止疫病散播至關內;1665年英格蘭德比郡的小鎮來姆(Eyam)爆發鼠疫時,鎮內居民主動封城,不讓外面的人進來,也不讓裡面的人出去,以中斷疾疫外傳,全村350多人有260人死於這場瘟疫,這所被歷史學家稱為「瘟疫之村」的村民以自我犧牲的壯舉,使附近地區的疫情得到控制,鄰村的居民獲得生機(趙秀榮:《近代早期英國社會史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第100頁);也有感染的患者和家庭在家自我封閉;或者是建立專門時疫醫院,集中接待傳染患者,專門治療,並與醫院其他患者隔離。3、建立嚴格的檢疫的制度,這點前面已有回覆。4、接種疫苗,歷史上持續爆發的天花,導致的總體死亡人數遠遠超過鼠疫,死亡率高達25%。自宋代以來,中國社會採取人痘接種方法預防天花,亞洲其他國家和阿拉伯醫生也會此方法,18世紀前後人痘接種法傳到歐洲,1796年英國人痘接種師詹納發明牛痘接種術,成為有效對付天花的無害疫苗,但當時人們並沒有完全意識到此疫苗的作用與重大意義,英國議會立法強制推行接種疫苗。疫苗接種的方法有效防治諸多傳染病的爆發,20世紀之前危害社會與人群的斑疹傷寒、白喉等傳染病得到控制。5、每次疫情爆發,伴隨而來的另一場隱性瘟疫:流言、謠言和迷信、非科學的所謂民間療法的傳播,這些社會性疫病,其傳播速度更快、感染人群更快,其危害並不見得比生物性疫情弱,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更易造成社會恐慌;因而防治疫情的一個重要措施是信息透明、科學知識普及和及時的防治方法指導。

ZoeJi:全球疫情史作為史學的嶄新領域,其創生有何契機,是否有論著、綜述進行較為系統的學術史回顧?

近期人文社科領域的學者也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認知特色進行了發聲。其中我關注到了科技社會學中主攻健康的領域,故而產生疑惑:疫情史中對於公共衛生防禦機制、公共衛生知識體系的研究,與科技社會學中的相關研究相比,有何異同?史學的專業特色如何體現呢?

高晞

:謝謝您的提問,全球疫情史並非是史學的新題目,自2003年SARS事件以來,國內史學界和社會學界的學者就此題目已相當的多出色研究成果,國內學者集中在中國瘟疫史研究,代表者有餘新忠先生的:《清代江南的瘟疫與社會——一項醫療社會史的研究》和《清代衛生防疫機制及其近代演變》,梁其姿先生的《面對疾病》和《麻風》。全球疫情史研究專著不多,多是翻譯著作,有飯島涉的《鼠疫與近代中國:衛生的制度化和社會變遷》、羅芙芸的《衛生現代性》、張大慶的《近代疾病社會史》。可參看我前面貼出來的書單。

與科技社會學研究不同的是,史學界的學者比較關注近代以來中國公共衛生史的研究,歷史研究還是偏重史料的收集(尤其近代以來西文的醫學與疾病報告、地方式檔案)、分析與整理,從複雜的歷史陳述中清理出歷史的事實。

梁其姿著作《面對疾病 : 傳統中國社會的醫療觀念與組織》(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麻風:一種疾病的醫療社會史》(商務印書館2013年出版)

七七八八:請問歷史上大規模的疫情從發生原因有何特點,哪些教訓是重複的?又有哪些經驗,在解除疫情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高晞

:歷史上疫情發生一般有幾個方面原因:

1、戰爭:軍隊和營房往往是疫病的重災區,戰亂會導致地方性疫病,流動的軍隊就是一個移動的大病菌,此外現代戰役是常會使用細菌戰,瘟疫成為戰爭的武器。2、地理環境和氣候變化。3、自然災荒,伴隨著地震、水災、旱災和饑荒等自然災害的結果,一定是疫病大流行。4、古代世界的商人、傳教士、信差和遊客推動了各地區的文化交流和經濟貿易,同時也會導致大規模的疫情,黑死病就是典型的例子。5、民間習俗和飲食習慣。

哪些教訓是重複的?吃野生動物,是從來都沒汲取的歷史教訓。從古至今,諸多大規模的傳染病都由動物引起,並由動物傳播到人。1988年上海發生A肝,就是因為上海習慣吃啟東的毛蚶,導致那次疫情,感染人數超過了30萬,毫無疑問是一次罕見的特大公共衛生事件。SARS事件也是由於濫食野生動物引起,此次武漢冠狀病毒依然出於同樣的原因。

經驗:一、14世紀歐洲爆發黑死病,之後有兩項重要措施一直沿用至今,並能有效地起控制作用,1、1383年,法國馬賽正式設立海港檢疫站;2、政府設立一個委員會專門監督指導收屍、殯葬、戒備外來船隻、隔離、呈報病情等事項。二、衛生立法、設立隔離場所和收容機構,隔斷疫情,救助患者。三、國家衛生動員和公共衛生知識普及:衛生海報(現在網絡宣傳)、預防指導手冊(洗手、口罩、公筷、消毒等)。四、預防學和衛生統計學興起。五、傳統中醫有針對性的抗疫方子、現代有針對性的疫苗。

飛翔的兔子:在疫情擴散的時候,中國古代王朝都會採取哪些措施化解?有沒有專門管理疫情的機構?

高晞

:中國古代王朝基本沒有專門的措施,「遇有疾疫,不特各人自謀醫治,自為保衛,地方官府尤必代為之計,使合境之人同登壽域而後已。較中國之施醫設局,任人自便,來者聽之,不來者勿強不同」。一旦疫情爆發,會派「太醫」去地方觀察,要求地方政府代為處理,地方政府會設立「別坊」、「養病坊」和「癘人坊」接收患者,或者「民疾疫者,舍空邸第,這置醫藥」,大多情況下,主要依靠民間力量或是宗教團體設立臨時醫院接收治療患者,近代上海一旦遇到疫情,就會出現地方政府和民間團體共同設立的「時疫醫院」。

耳畔如廝:教授,14世紀的歐洲鼠疫最終是怎麼停止的?病原找不到新的宿體,才會結束嗎?

高晞

:關於進一步規範世紀歐洲鼠疫的消失,醫學家有多種假設和歷史學家也有多種解釋,基本而言,病種由黑鼠經貿易傳入,再經褐鼠擴散,但棕鼠沒有傳染功能,病種就此死亡。歷史學家認為鼠疫的消失與歐洲各國有組織地進行集體性防疫措施有關,歐洲當時實行最嚴歷的隔離制度:患者隔離、村莊隔離、外來人員隔離、往來貨物隔離。但是鼠疫襲擊歐洲時間長達四百餘年,直到18世紀才在歐洲消失。關於黑死病可參考弗郎西斯·艾丹·加斯凱著、鄭中求譯《黑死病:大災難、大死亡與大蕭條》。

《黑死病:大災難、大死亡與大蕭條》,[英]弗朗西斯·艾丹·加斯凱著,鄭中求譯,華文出版社2019年出版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問吧精選 | 拒戴口罩要自由,疫情重災區義大利怎麼了?
    面對新冠肺炎的傳播,義大利政府採取了何種應對措施?當地媒體是如何報導新冠肺炎的?一般民眾現在又作何反應?如果您對這些問題感興趣,歡迎與我交流!Q&A官方宣布參考武漢的管理方式 ,在疫情原發地,相當於國內的武漢,全面停止公共運輸,公共和私人辦公全面停止,學校採取遠程教學,在城鎮出入路口,軍警守護。已經抓到要偷偷出逃的,面臨最多3個月的監禁,以及206歐元的罰款。@熊:義大利的防疫應對在西方國家中很積極?
  • 問吧精選 | 無休止的繁簡之爭:簡體字=沒文化?
    問吧精選 | 無休止的繁簡之爭:簡體字=沒文化?廢簡復繁的呼聲時有出現恢復繁體字真的有必要嗎繁體字對當下的我們還有什麼意義  // 本期問吧題主關於漢字的歷史,問我吧!中華漢字,如何走到今天?@抓住那隻螢火蟲:語言的發展難道不一直都是遵循著經濟原則、越來越簡便嗎?劉志基:歷史上其實也有很多簡體字繁化的現象,比如「暮」原來就寫作「莫」之類,這正是文字發展規律的另一種體現。
  • 問吧精選|毀譽參半的馬拉度納,為何是阿根廷的救世主?
    問吧精選|毀譽參半的馬拉度納,為何是阿根廷的救世主?1978年,成為阿根廷甲級聯賽聯賽歷史上最年輕的最佳射手。1982年7月,馬拉度納轉會至西甲球隊巴塞隆納。1984年7月,馬拉度納以創紀錄的750萬美元轉會費加盟義大利那不勒斯隊。1987年5月,馬拉度納率領那不勒斯首次加冕意甲冠軍。1990年,馬拉度納帶領那不勒斯第二次拿到意甲冠軍。
  • 問吧精選 | 2020,他們如何度過職場迷茫期
    問吧精選 | 2020,他們如何度過職場迷茫期 2020-12-21 18: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我是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閔凡祥,疾病如何改變人類歷史,問我吧!
    ,疾病如何改變人類歷史,問我吧! 我們的歷史不僅僅是由人類塑造的,環繞在我們身邊的各種各樣的微生物和病毒通過引發植物、動物和人類疫病的方式也參與其中,有時還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 問吧精選 | 歷史知道皇帝私生子是誰, 也記錄水稻從哪來
    我們誠邀中國科學院科學史杜新豪博士做客澎湃問吧,暢聊古人是如何耕田、播種、施肥、除草、收割的,大家有什麼問題,我會盡我所知地解答。就職於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方向為農學史,目前主要從事明清時期農業技術史的研究,著有《金汁:中國傳統肥料知識與技術實踐研究(10-19世紀)》。
  • 海外看戰「疫」:中國為世界贏得應對疫情的時間
    &nbsp&nbsp&nbsp&nbsp(抗擊新冠肺炎)海外看戰「疫」:中國為世界贏得應對疫情的時間&nbsp&nbsp&nbsp&nbsp中新社慕尼黑2月15日電 (記者 彭大偉)一年一度的慕尼黑安全會議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外交和戰略安全領域國際論壇
  • 問吧精選|騎自行車過馬路被罰,冤嗎?
    問吧精選|騎自行車過馬路被罰,冤嗎?如果在非機動車道上設置停車位的話,可以拿這本規範去投訴。不過如果是老百姓自己隨意停的話,趕緊打電話報警,叫協警來抄牌罰款,因為在路上,沒有停車位上的停車,都是違反交通安全法的。02騎行者該何去何從?@早餐吃的牛肉麵:您好,沒記錯的話,電動車應該不能上人行道的吧?
  • 疫情後,產業重構與企業應對
    中外企業如何應對?在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校友「雲聚會」閉幕式上,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總裁助理、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邵宇,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比亞迪北美分公司總裁李柯校友,中遠海運(東南亞)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建東校友,分享了全球宏觀經濟走勢,以及中外企業如何應對當前變局的話題——產業重構與企業應對,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陸雄文教授對此進行點評與總結。
  • 瘟疫簡史——歷史上影響世界格局的疫情
    面對全球洶湧疫情,人們勇敢面對之時不免會勾起回憶。難道瘟疫這老朋友不是一直幽靈般伴隨著我們人類文明發展麼?瘟疫所書寫的,絕非歷史中可有可無的一筆。而決定著一個強盛國家的走向,一個悠久文明的存亡,一整個地區乃至世界霸權的歸屬。回顧過去,每一次大型瘟疫幾乎都伴隨著無數榮辱興衰,更預示著新的格局即將出現。
  • 2020大學生疫情防控課心得體會500字精選
    2020大學生疫情防控課心得體會500字精選【篇二】雖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來勢洶洶,給我們的生活蒙上了厚厚的陰影。能夠在特別短的時間內讓全國人民擰成一股繩,讓全國的大學生同時觀看一場電影,一場網課,此效率之高,世界上其他國家是難以超越的。讓我們大學生倍感光榮,感謝我出生在中國。恩格斯說:「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巨大的歷史進步為補償的」。
  • 外媒:應對疫情不同,中美給世界帶來什麼
    加拿大《國家郵報》10月22日文章,原題:應對疫情的不同造成中美迥異的經濟後果美國和中國應對毀滅性的新冠疫情蔓延的方式截然不同。現在,這種不同正在改變世界兩大主要經濟體之間的全球之爭。目前,美國正處於新一輪疫情當中。娛樂場所、餐館和旅遊景點關閉或僅部分開放,數百萬人無限期失業,預計本季度GDP將出現萎縮,美國面臨可能持續數年的經濟產出缺口。前美國高級貿易官員、伯克利研究集團董事總經理哈裡·布羅德曼說:「顯然,美國政府搞砸了。」
  • 伍戈:此次疫情對世界的衝擊不亞於上輪國際金融危機
    海外疫情的整體峰值或將在4-5月份出現,但經濟突然停擺引致全球衰退在所難免,此次疫情對世界的衝擊不亞於上輪國際金融危機。  3.與國際金融危機等衝擊不同的是,瘟疫這種「天災」對整個社會經濟活動的影響更為複雜。對照歷次全球大流行病,疫情對於消費意願和私人投資的打擊往往沉重而深遠。一國經濟要走出疫情,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應對的速度和公共投資的力度。
  • 疫情遍布全球,世界高校全力應對—新聞—科學網
    當疫情在世界各地蔓延時,全球各高校為此都採取了哪些應對措施?海外交換生如何處理?校內課堂教學問題如何解決? 總體部署與應對措施 目前,世界各大高校針對各自具體情況都做了較為充分的安排。依據哈佛大學《哈佛公報》3月4日採訪常務副校長拉普時所披露的具體安排,我認為,哈佛的很多做法雖然可能是許多高校的常規做法,但依舊值得推薦。
  • 「錢學森之問」與徐鳴「大歷史」
    這就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錢學森之問」,是教育與思想變革之問、文化與科技創新之問,是中華民族復興之問。坊間流傳的一個笑話,恰是這個「硬幣」的另一面。有人問老王:「你說咱們中國怎麼就造不出那麼好的晶片?」老王反問:「你孩子畢業想讓他做什麼?」「當然是進政府做公務員!」
  • 問吧精選|電子遊戲是洪水猛獸嗎?遊戲化的本質是什麼?
    在超過40年時間裡,從超級瑪麗到魔獸世界,全球20多億人打過各種各樣的電子遊戲。 近期,遊戲研究學者、遊戲化設計師劉夢霏(Felania)做客澎湃問吧,與讀者探討遊戲化的本質以及如何理性看待電子遊戲。本文為問吧精選問答。如何理性看待電子遊戲?
  • 疫情將成為世界變革的契機,《槍炮、病菌與鋼鐵》作者分析應對之策
    在今年2~4月這段時間裡,受疫情影響,有關疾病對人類社會與世界文明進程產生的影響的書,受到大家非比尋常的關注,其中包括加繆的經典名著《鼠疫》和關於伊波拉病毒的紀實小說《血疫》等。另外,美國著名學者傑拉德·戴蒙德教授的《槍炮、病菌與鋼鐵》也再次走紅。
  • 疫情何時休?不妨重溫一下人類歷史上的幾次大瘟疫如何結束吧
    疫情何時休?不妨重溫一下人類歷史上的幾次大瘟疫如何結束吧每天接到最多的私信,就好像我們能夠預知疫情何時結束,菲律賓何時解封一樣。縱然不能預測,那我們可以來回顧一下人類歷史上幾次大瘟疫如何結束,就當作舉一反三吧。
  • 問吧精選 | 失戀了要死要活,最後是怎麼熬過來的?
    問吧精選 | 失戀了要死要活,最後是怎麼熬過來的?在追求愛情這件事情上大家都挺難的,在芸芸眾生中找到對的人,你好意思一上來就中獎嗎?阿蘭·德波頓在他頗受歡迎的隨筆小說《愛情筆記》中,記錄過一個男人如何從失戀走向新的戀情。
  • 盤點|面對肺炎疫情 世界各地機場加強監控與應對
    民航資源網2020年1月21日消息:近日,中國武漢爆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1月12日,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命名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簡稱2019-nCoV。根據最新通報,截至1月19日24時,武漢市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198例,已治癒出院25例,死亡4例。此外,泰國、日本、韓國等全球多個國家也出現了確診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