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要是說起閩清縣城有山名「玉山」,一定很多人覺得陌生,甚至渾然不知。其實,玉山卻是當今閩清人最熟悉不過的地方——縣委大樓坐落地址——位於縣城中心、梅溪之畔,只不過是人們對這座典雅韻致的山名及其頗具內涵的歷史有所淡忘而已。
民國版《閩清縣誌·城市志》記:縣治有「玉山鋪」。玉山鋪,指的是舊時設於縣治西門街的農貿市場。因其位於玉山之麓而得名。清末,這裡又辦起了玉山學校。民國初,玉山學校因辦成新制學校,則改名稱為「公立第一區第二國民學校」。《閩清縣誌·學校志》記:「公立第一區第二國民學校在縣治玉山鋪。清宣統元年二月開辦」。據該志書中《縣城圖》所標註的「玉山學校」位置,就是現在門庭若市的「閩清電大」所在地。
玉山,緊鄰閩清舊城池西向「大西門」(後改名「永寧門」)右前方,處於縣治盆地中心位置。其一山突起,俯瞰四周。西門街就是沿著玉山南側山腳,呈東西走向延展開來。舊時,西門街是縣治城外的一條主要街道,也是縣城西門通往縣內腹地的唯一大通道。沿街分布有際留倉、駐防署、玉山鋪、城隍廟、泰山廟、玉山學校以及崇實織布局等;東向山麓,過去是沿城牆外分布的馬房巷;山之北面山勢陡峭,山腳直落數十丈至梅溪岸畔,有對岸如墩沙洲與蜿蜒梅溪拱衛其背。
今天,玉山之麓的西門街依然保留使用著老街名,只是街面已拓寬,樓層也變高,街道亦向西延長開來,面貌已是煥然一新;但高樓間還有幸留存著的一座明清時期的林家老屋,可向人們訴說舊時的故事。陡峭的玉山北坡,除了對岸的如墩沙洲和蜿蜒梅溪依舊拱衛其背之外,如今又添一處新景——由瀝青公路、樹木掩映下的人行步道、溪畔彩色棧道,共同組成錦緞般將玉山北坡裝點得花枝招展。東向山麓的舊時馬房巷,現在早已是店鋪鱗次櫛比、街道車水馬龍的北半街商業區,其間也保留著一座陳家舊厝,堪以懷舊。山巔坐落著巍峨雄偉的縣委大樓,是縣內一處可圈可點的標誌性建築。
玉山輪廓,南北稍窄,東西偏長,東頭寬且圓,西端細且溜,山形卵狀,山頂渾圓,宛如一塊臥玉鑲嵌於清清梅溪之畔。名之玉山,既形象,也雅致。
作者:張德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