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清:既陌生又熟悉的玉山

2021-01-08 樂享閩清

如今,要是說起閩清縣城有山名「玉山」,一定很多人覺得陌生,甚至渾然不知。其實,玉山卻是當今閩清人最熟悉不過的地方——縣委大樓坐落地址——位於縣城中心、梅溪之畔,只不過是人們對這座典雅韻致的山名及其頗具內涵的歷史有所淡忘而已。

民國版《閩清縣誌·城市志》記:縣治有「玉山鋪」。玉山鋪,指的是舊時設於縣治西門街的農貿市場。因其位於玉山之麓而得名。清末,這裡又辦起了玉山學校。民國初,玉山學校因辦成新制學校,則改名稱為「公立第一區第二國民學校」。《閩清縣誌·學校志》記:「公立第一區第二國民學校在縣治玉山鋪。清宣統元年二月開辦」。據該志書中《縣城圖》所標註的「玉山學校」位置,就是現在門庭若市的「閩清電大」所在地。

玉山,緊鄰閩清舊城池西向「大西門」(後改名「永寧門」)右前方,處於縣治盆地中心位置。其一山突起,俯瞰四周。西門街就是沿著玉山南側山腳,呈東西走向延展開來。舊時,西門街是縣治城外的一條主要街道,也是縣城西門通往縣內腹地的唯一大通道。沿街分布有際留倉、駐防署、玉山鋪、城隍廟、泰山廟、玉山學校以及崇實織布局等;東向山麓,過去是沿城牆外分布的馬房巷;山之北面山勢陡峭,山腳直落數十丈至梅溪岸畔,有對岸如墩沙洲與蜿蜒梅溪拱衛其背。

今天,玉山之麓的西門街依然保留使用著老街名,只是街面已拓寬,樓層也變高,街道亦向西延長開來,面貌已是煥然一新;但高樓間還有幸留存著的一座明清時期的林家老屋,可向人們訴說舊時的故事。陡峭的玉山北坡,除了對岸的如墩沙洲和蜿蜒梅溪依舊拱衛其背之外,如今又添一處新景——由瀝青公路、樹木掩映下的人行步道、溪畔彩色棧道,共同組成錦緞般將玉山北坡裝點得花枝招展。東向山麓的舊時馬房巷,現在早已是店鋪鱗次櫛比、街道車水馬龍的北半街商業區,其間也保留著一座陳家舊厝,堪以懷舊。山巔坐落著巍峨雄偉的縣委大樓,是縣內一處可圈可點的標誌性建築。

玉山輪廓,南北稍窄,東西偏長,東頭寬且圓,西端細且溜,山形卵狀,山頂渾圓,宛如一塊臥玉鑲嵌於清清梅溪之畔。名之玉山,既形象,也雅致。

作者:張德團

相關焦點

  • 一句話—你既熟悉又陌生
    是什麼話是你熟悉,但又陌生的話呢?這就話似乎每個人都好像沒有說過,並且我們也很少聽人去說。不論我們是在家庭還是在學校,當我們在眾人面前說出這句話時,人們心裡可能會想:「這人不會是個傻子吧!」甚至,有人還會覺得,你有點自私。這句話是什麼呢?那就是我很重要。
  • 熟悉背後的陌生。
    光鮮亮麗的背後都是艱辛的,所以每個人的心血都是值得珍惜的,而不是任人隨意踐踏,隨意更改的…剛剛在刷微信朋友圈時,突然刷到了我考研時報考的快題班老師發布的今年考研上岸的錄取名單,突然我被一個小小的數字吸引了,當時這個數字在我眼裡真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當時這個數字屬於我,陌生的是這個數字再也不屬於我了…跟隨小小的數字,我的目光轉移到了數字前面的名字,滿懷期待的以為會是我的姓氏,可現實是殘酷的
  • 既熟悉又陌生 香港學生中、英文能力疲弱有因由
    既熟悉又陌生 香港學生中、英文能力疲弱有因由   中新網6月28日電 據香港中通社報導,近年,普遍香港學生中、英文能力屢遭社會人士批評,香港社會就有意見認為,當前英文已不是香港的常用語文,香港學生亦疏於閱讀中國語文的經典名篇,最終導致這「兩文」成為香港學生「既熟悉又陌生」的東西。
  • 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學名句(8)
    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學名句(8) 71、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這是孟子提出的一個重要思想,意思是說,民眾放在第一位,國家其次,君在最後。這是因為,有了民眾,才需要建立國家;有了國家,才需要有個「君」。國家是為民眾建立的,「君」的位置是為國家而設立的。
  • 這種久違的船行海上的感覺讓我覺得既熟悉又陌生
    算上石牌洋,登湄洲島算是此行第二次乘坐擺渡船,這種久違的船行海上的感覺讓我覺得既熟悉又陌生……未及翻開回憶,湄洲島已然躍入眼帘,這裡是全世界華人的另一個「朝聖」之地,尤其是靠海生活人們心中的「麥加」……
  • 這裡是福建閩清!
    >▲閩清旅遊宣傳片世界,你好!1991年,義窯古窯遺址群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義窯青白瓷傳統手工技藝列入福州市第五批非遺名錄▲陶瓷壁畫《梅川禮樂圖》將陶瓷與書畫作品融為一體的瓷板畫既能增強陶瓷的藝術性
  • 閩清張姓概況
    閩清張姓族人遍布全縣個鄉鎮的100多個村莊,除六都溪頭埔、十一都東洋等村系聚族而居外,其餘各村均由外姓混居。全族海內外丁口約二萬七千多人,人數居全縣130姓的前列,與黃、劉、許、陳、林等姓氏並稱閩清望族大姓。張姓之望於梅,除因族大支繁、人口眾多外,還因其歷代家風淳樸,以孝友立身處世,素為閭裡所稱道。族人勤勤懇懇,或務農,或務工,或從商、或治學,不乏有成就者。
  • 尋找汕頭,一座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盤點正在消失的汕頭舊建築
    隨著城市的發展,汕頭變得既熟悉又陌生,一些東西正在慢慢的淡出我們的視野。舊汕頭一景曾經那些讓汕頭人引以為傲的東西,如今隨著我們時代的變化,也只能是存在於歷史的長河中,那些年,我們曾經去過的留下過美好的的地方,如今何在?
  • 熟悉又陌生之間
    一直自己帶到1歲半然後給了他外婆帶,他的伴生技能我們都一清二楚,在分別的這半年裡面,再見面時怯生生的過來抱我大腿,默默的看著我,熟悉又陌生的感覺仿佛觸動了內心傷感的一面。當「精索鞘膜」這個陌生的詞語初次見到的時候就感覺不是很友好,熬了兩個月還是怕影響發育,儘快做了手術早讓我們一家人放心。這一周是最痛心最難熬的一周,希望早點結束,早點恢復。 還是一如既往的祝福你,茁壯成長,快快樂樂。
  • 12月下旬,從陌生到熟悉,從熟悉再回陌生,舊愛深陷,難掩相思
    12月下旬,從陌生到熟悉,從熟悉再回陌生,3星座舊愛深陷,難掩相思。天秤座天秤座的人別看,他們平時做事非常的謹慎,有一些小心思,但是在愛情面前,他們仍然是可愛得像個孩子,他們一旦遇到真愛就會為愛痴狂,不知道如何是好,而且在很多情況下,他們對待自己真摯的感情,就像獲得了一個寶藏一樣,備受珍惜。
  • 優秀作文欣賞--《熟悉與陌生》
    熟悉與陌生    外祖父的面孔,我分外熟悉:無論對誰他都是很慈祥的,但精神矍鑠。
  • 從陌生到熟悉,又從熟悉到陌生,都經歷了什麼(原創短篇散文)
    人一旦有了間隙,就有了隔閡,就有了猜忌,再做什麼說什麼就都是錯誤的了,解釋會越描越黑,行動變得尷尬又做作,一切都不再順遂,一切便都是那麼陌生。我本就是那麼的小心翼翼,而你還在那裡嫌我說的不夠入心,你知道我說的每一個字有多難嗎?
  • 高考作文 | 2018高考作文題預測:熟悉源自於陌生
    《中國詩詞大會》的題目,大多是觀眾感到很熟悉但又模糊的,我認為,這種讓人們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的出題方式更能引起人們對詩詞的興趣,同時也提醒人們,熟悉源自於陌生,走進古詩詞的海洋其實並不難。所謂「熟悉」,指的是觀眾對這些名家名作有所耳聞,但又感到「陌生」是因為大眾沒有對這些詩詞進行欣賞,理會其中的美,這種矛盾不僅僅是由人們的文化素養造成的,與如今的現實社會也密切相關。
  • 最熟悉的陌生「人」
    《中華遺產》2017年5月刊的主打文章很有意思講述了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傳拓舉個大家都熟悉的例子小時候有沒有試過將一張白紙覆蓋在硬幣上再用鉛筆輕塗白紙不久硬幣上的圖案就妥妥地出現在白紙上了這與傳拓文玩,既磨鍊技藝,也能陶冶情操。- 《封泥 塵封的檔案館》 - 撰文/金碩 瑜韻 總攝影/朱子浩 助理/周玥 安洋封泥其實是先秦兩漢時期的密封條。在紙張還沒有被發明之前,文書、信件都不得不寫在竹簡上。
  • 【天天英語】:熟悉的,陌生的
    熟悉的,陌生的中午吃飯回來,在工作的園區散步,遠遠的有同事和我打招呼,我不記得對方的名字,卻並不妨礙友好微笑,擦肩而過。散著步,看園區裡楓葉五彩繽紛,正是最美的時候。偶遇幾位熟悉的同事,結伴而行。熟悉的,陌生的,都是人生。
  • 暑假,一個熟悉又陌生的詞彙
    暑假,我們兒時的那個詞彙,也變得熟悉而又陌生了起來。熟悉的是,炎炎夏日,孩子不在上學了,和我們當時一樣。陌生的是,那些我們曾經留下深刻記憶的暑假,在孩子們的身上,再難找到它的影子。時光匆匆,轉眼之間我們都老了,我們的青春以另外的方式在孩子們身上展示著。略有相同,又不盡相同,熟悉而又陌生!
  • 文旅融合看閩清 中秋國慶樂不停
    打卡網紅景點,在朋友圈曬美圖;探訪悠悠古厝,感受厚重歷史底蘊……國慶、中秋將至,在閩清,異彩紛呈的文旅活動已蓄勢待發,為持續復甦的旅遊市場加足馬力。  近年來,閩清「強旅遊」戰略穩步推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名山林海,碧水溫泉,古厝民居」的旅遊品牌。
  • 2020級閩清一中高一錄取名單
    >劉格佳 2007310213 閩清天儒中學 鄒思泳 2007310128 閩清天儒中學 陳欣玥 2007310118 閩清天儒中學 錢怡 2007310008 閩清天儒中學 姚錦鵬 2007310009 閩清天儒中學 餘潔 2007310013 閩清天儒中學 馮子怡 2007310021 閩清天儒中學
  • 閩清十大姓氏之---林姓
    作為閩清縣人口眾多,接下來樂享閩清將和大家共享下閩清的姓氏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閩清林氏在閩清的各種情況。林氏根據史料記是商朝末年名臣比幹的後裔。比幹原是商朝王室成員,在商紂王時擔任少師之職,以忠正敢言知名。
  • 陌生又熟悉的咖啡杯「JAVA」由來你知道嗎?
    相信大家對這個Logo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吧!熟悉的是有的手機遊戲進入時會有一杯熱氣騰騰的咖啡,陌生的是這杯咖啡糾結是何用意,一杯咖啡又怎麼能和程式語言揪扯在一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