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下午
外交部福建全球推介活動在北京舉行
主題為
「新時代的中國:生態福建 絲路揚帆」
在全球的目光前我們的大福建
用8分鐘英文版全球推介片驚豔亮相
▼
▲全球推介片
古往今來
福建一直都是中國對外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
古時絲路由此發祥
今日絲路還將從此揚帆!
最美的告白
不過一句「我是福建人」
說到「福建」
省會福州是備受關注的
而閩清
作為省會福州的轄縣
也向世界展示出一幅幅美麗的畫卷
閩清
一座千年古邑
優美的生態山水、特有的人文景觀
古樸的民俗風情、崛起的經濟發展
無數的自然風光與人文習俗匯聚一起
構成了閩清的立體畫卷
▲閩清旅遊宣傳片
世界,你好!我是閩清
這是我的名片
中文名:閩清縣外文名:Minqing
別名:梅城級別:縣級方言:閩東語福州話
下轄地區:梅城、梅溪、白樟、金沙、白中、池園、坂東、塔莊、省璜、雄江、東橋等11個鎮,雲龍、上蓮、三溪、桔林、下祝等5個鄉
面積:1466平方公裡
地理位置:位於福建省東部,福州市西北部
郵政區碼:350800
車牌代碼:閩A電話區號:0591
閩清簡稱「梅」
位於福建省東部、閩江中下遊
距省會福州50公裡
美麗縣城夜色 劉建新/攝
近年來
先後獲得全省教育工作先進縣
全省法制宣傳教育先進縣
全省平安先行縣
全國計生優質服務先進縣
全國平安鐵路示範縣
中國溫泉之鄉等榮譽稱號
閩清新城夜色 劉建新/攝
休閒旅遊· 閩清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閩清展現的淋漓盡致
深厚的文化底蘊誕生系列特色景區
每一處的美好都令人感嘆
駝峰雄姿 劉建新/攝
▲朱熹稱之為「八閩嶽祖」——白巖山
▲八閩第一叢林——白雲山
▲寺門橫額金字「白巖寺」由鼓山湧泉寺普雨法師所題——白巖寺
白雲寺全景 陳兆美/攝
▲「八閩第一禪林」——白雲寺
黃楮秋意 劉建新/攝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黃楮林
嬉鬧仙浴池 陳益新/攝
▲國家級3A景區——七疊溫泉
黃楮林溫泉 陳明強/攝
▲「天下溫泉第一溪」——黃楮林溫泉
青谷碧泉 劉芝慧/攝
▲素有「一湯一心境,一池一人間」之稱——大明谷溫泉
▲全國首家主打海絲文創旅遊景區——海絲精靈谷
浮頭橋古街鬧元宵 李成翔/攝
▲閩清的「三坊七巷」——梅城印記特色歷史文化街區
閩清古厝
亦指現存在閩清境內的
明清時期和民國時期的民居
古樸的建築是歲月的繾綣深情
在光陰之下顯得如此寧靜與安詳
每一處都令人流連忘返
宏琳厝 戴翔華/攝
▲中國最大單體古民居——宏琳厝
▲聞名遐爾的書香門宅第——四樂軒
磚坪下 葉林生/攝
▲「茶界泰鬥」張天福的祖居——磚坪下
娘寨 劉建新/攝
▲我省唯一一座由一位婦人獨立主持建造的古堡——娘寨
▲被光緒皇帝御賜雙鬥旗杆而得名——旗杆厝
冬籌寨 葉林生/攝
▲古民居中的經典之作——冬籌寨
目前,閩清已有鄉村旅遊精品示範點
金牌旅遊村1個
省級鄉村旅遊休閒集鎮3個
省級鄉村旅遊村11個
美麗的後壠村 劉建新/攝
▲金牌旅遊村、吳孟超院士家鄉——雲龍鄉後壠村
宏琳厝外景 劉建新/攝
▲省級鄉村旅遊村——坂東新壺村
▲省級傳統村落——三溪上洋村
▲著名的南拳武術文化村——三溪山墩村
▲革命老區村——塔莊蓮宅村
▲廉潔文化示範點——白中霞溪村
雄江梅雄 王大鏗/攝
▲庫區移民村——雄江梅雄村
冬浴 陳益新/攝
▲省級鄉村旅遊村——雄江湯下村
下祝雲海 林立輝/攝
▲美麗鄉村——下祝翁山頭村
▲福建省首批傳統村落——白樟下爐村
▲省級傳統古村落——梅溪樟洋村
七大文化 · 閩清
閩清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
禮樂、陶瓷(義窯)、華僑、狀元
院士、祠堂、溫泉等特色文化
都在傳揚著屬於閩清的精神
禮樂文化
鳳凰山下,曇溪潺潺
那是梅邑人才輩出的地方
千年儒學鑄成「禮樂」同輝
宏篇巨著留下不朽光華
歷史的豐碑銘刻著知識的力量
陶瓷(義窯)文化
閩清義窯
我省宋元時期規模最大的青白瓷產地
也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歷史見證
1991年,義窯古窯遺址群
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8年,義窯青白瓷傳統手工技藝
列入福州市第五批非遺名錄
▲陶瓷壁畫《梅川禮樂圖》
將陶瓷與書畫作品融為一體的瓷板畫
既能增強陶瓷的藝術性
又能突顯書畫的觀賞性
是閩清傳統陶瓷產業轉型升級的新亮點
狀元文化
許將畫像
「勇攀高峰,摘取桂冠」
閩清小縣歷史上出了
2位狀元、198位進士
這與閩清歷史文化底蘊深厚
向來崇文重教
學子勤奮好學有很大關係
華僑文化
立於坂東街頭的黃乃裳塑像
「愛國愛鄉,造福桑梓」
閩清因黃乃裳帶領數千貧家子弟南渡馬來西亞
在詩巫創建「新福州」
「小小閩清縣半縣在南洋」
而僑民眾多,成為福州第二大僑鄉
院士文化
「正德厚生,敬業求精」
吳孟超,閩清縣雲龍鄉後壠村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世界級肝膽外科專家
被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
祠堂文化
福建規模最大的祠堂——六葉祠
閩清祠堂文化內涵深邃
具有閩清文化特色
被譽為「文化三寶」之一
閩清現有各姓氏祠堂156座
且大部分保留完好
溫泉文化
黃楮林——溫泉第一溪 李貴烈/攝
在閩清,溫泉文化沿襲千百年
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
賦予了閩清「溫泉之都」的美譽疲累時候,閩清人可以泡泡溫泉
說著昨天誰家的故事
特色美食 · 閩清
獨特的地理位置
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造就了閩清得天獨厚的美食特色
以閩清三寶:橄欖、糟菜、粉幹最為出名
閩清粉幹
閩清糟菜
閩清橄欖
閩清特色小吃更是讓人念念不忘,久久回味
閩清名小吃
塔莊鎮
糟菜上排湯
梅溪鎮
閩清土粉燕
東橋鎮
炒糕
東橋鎮芋仔丸
梅溪鎮橄欖豬肚
閩清特色小吃
省璜鎮
省璜香糟鴨
東橋鎮
筍滑
上蓮鄉
白玉呈祥
雲龍鄉
山茶油炸油餅
坂東鎮
牛奶仔根燉全番鴨
三溪鄉
泥鰍粉幹
桔林鄉炒白粿
白中鎮手炒年糕
雲龍鄉米籽
塔莊鎮雞湯麵
「吃」對於閩清人來說
不僅是一種美食文化
更是一種精神動力
人文民俗 · 閩清
悠久的歷史孕育了
閩清眾多極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成為閩清展示自己的又一塊魅力招牌
賽龍舟
龍舟競賽 陳嵩煥/攝
端午節吃粽子看龍舟賽是閩清人素有的習俗
隨著一聲發令槍響
一艘艘龍舟猶如離弦之箭衝向賽道
飛濺的浪花、飛馳的龍舟
震耳欲聾的鑼鼓聲、吶喊聲
與沿岸歡呼的人群一起
構成了鄉情濃濃的龍舟競渡風俗畫
張聖君「遊田了」
張聖真君神像(中)
千百年來,作為「農業保護神」
張聖君是閩臺兩岸群眾的共同信仰
並發展到東南亞等地
感恩大地,祈願來年
張聖君「遊田了」是閩清縣獨特的風俗
充滿鄉土氣息
入選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每年夏至前後,中稻插秧完成之際
閩清縣金沙鎮村民
就請出農業保護神張聖君的「軟身像」出巡
舉行這項延續了幾百年的
傳統民俗活動「遊田了」
遊一下就是祈求風調雨順
國泰民安,大豐收
閩清有著
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底蘊
迷人的風景,誘人的美食
不論是投資興業還是假期旅遊
這裡都是絕佳目的地
經濟發展
2018年預計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00億元
增長8.8%
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33.8億元
同口徑增長96.1%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7億元
增長92.9%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61元
增長9%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63元
增長9.5%
完成市下達的節能減排降碳任務
入選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縣
水口水電站庫區風光 劉建新/攝
交通發展
2014年,福銀高速公路梅溪互通口通車
2015年,京臺高速閩清段通車
兩條高速公路貫通後
閩清先後開設了四個互通口
新城高速 陳天謀/攝
近年來,「合福」「京臺」兩條高速鐵路
相繼修通且穿越了閩清
增設了閩清高鐵北站
使閩清構建形成了
「一縱一橫兩鐵三高四幅射」的立體「大交通」新格局
閩清動車北站 謝伯強/攝
工業發展
2018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4%
組建縣傳統產業轉型辦
出臺降低實體經濟成本35條措施
全年為企業減負2.3億元
43家企業投入12.8億元實施技改
白金工業園區凸顯新效益
8個項目地塊實現「騰籠換鳥」
7個項目建成投產
新能源產業邁出新步伐
新能源等項目加快推進
建築業穩中向好
建築產值635億元,增長12.7%
排名全省八個建築之鄉首位
城區建設
目前,全縣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4.95%
建成區綠地率41.7%
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5.39平方米
森林覆蓋率66.89%
如今的閩清有山有水
既有自然景觀,更富有人文氣息
多個生態公園
讓市民開窗有景、出門見綠
梅溪新城雄姿 戴翔華/攝
▲閩清新城區——梅溪新城
▲閩清人的鄉愁——臺江公園
江濱生態公園 劉玲豔/攝
▲兼具生態休閒、娛樂健身、文化傳播等功能於一體——江濱生態公園
▲五大功能區——溪濱公園
世界你好,這裡是閩清
每一處風景,都是一張張特色名片
但閩清的精彩不止於此
期待您來,我在閩清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