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石化和巴斯夫考慮擴建南京合資企業
中國石化和巴斯夫考慮擴建南京合資企業 2013-05-30 11:27:25 來源:網上輕紡城 5月29日,中國南京,中國石化和世界領先的化工公司巴斯夫正在考慮通過擴建現有環氧乙烷裝置
-
巴斯夫最大海外投資落子廣東:100億美元建化學品生產基地
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化學公司將在中國投資100億美元,在中國廣東建設化學品生產基地,為迄今巴斯夫全球最大的投資項目。7月9日,在中國總理李克強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見證下,巴斯夫歐洲公司執行董事會主席薄睦樂博士與廣東省常務副省長林少春在德國柏林共同籤署非約束性合作諒解備忘錄。巴斯夫是歐美唯一一家以在每個生產鏈環節上都擁有業務的主要化學品公司,2017年其全球銷售額為645億歐元。
-
巴斯夫、中石化丙烯酸及聚合物工廠落成
慧聰塗料原料網訊:中國南京–2014年4月9號–中石化和巴斯夫今天宣布其位於中國南京的以50:50股比合資的先進一體化基地――揚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責任公司新建的丙烯酸裝置和超吸水性樹脂裝置投產
-
走進全球工廠面積最大的化學品生產基地--巴斯夫(BASF)
當地時間4月3日下午,e-works組織的2019春季第十屆德國工業4.0考察團來到了位於路德維希港的全球工廠面積最大的化學品生產基地巴斯夫(BASF)。 當地時間4月3日下午,e-works組織的2019春季第十屆德國工業4.0考察團來到了位於路德維希港的全球工廠面積最大的化學品生產基地巴斯夫(BASF)。
-
國內首套萬噸級溶液法聚芳醚裝置投產
本報訊 記者雷漢發報導:經過10天的試生產之後,11月22日,國內首套萬噸級溶液法聚芳醚(PAE)裝置在河北邯鄲中科寶樺創新材料有限公司實現連續生產達標運行。
-
全球首艘10萬噸級養殖工船「國信1號」在青啟建
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效果圖。全球首艘10萬噸級海上「移動牧場」2019年以來,青島國信集團發起並聯合中國船舶集團、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青島藍色糧倉公司等單位開展項目科技攻關和產業示範應用,合作研發建造全球首艘10萬噸級全封閉遊弋式大型養殖工船項目。
-
對話巴斯夫毛建文博士:多維度加強本地化建設
春節期間,巴斯夫的上海金山和南京生產基地及供應鏈、物流部門克服困難,保證正常生產及供應。2月3日,部分員工在家辦公,所需防疫用品到位。2月10日,所有關鍵崗位員工都正常到崗。這是巴斯夫的中國速度。隨著疫情在全球範圍內擴散,巴斯夫也通過捐助等方式來減輕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
-
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將建萬噸級海洋科考船
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將建萬噸級海洋科考船 2015-12-19 17:37:25 其中,天琴計劃大科學工程將建先進的雷射陀螺儀用於引力波測試實驗。 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南海大科學工程」中將籌建中國大學中最大的萬噸級海洋科考船。該科考船建設費約12億元人民幣,每年運行費用1億。 「今後它將是海面上的活動實驗室,為我們取得海洋研究的第一手資料和原始數據」,他表示,建設海洋科考船的報告目前正在申報中,得到了珠海市的大力支持。
-
廣東首個30萬噸級公用油碼頭投產 位於大亞灣石化區
據悉,該項目建有1座30萬噸級超大型油品接卸碼頭,是全省首個投入運營的30萬噸級公用型油碼頭,對大亞灣石化區優化能源儲運體系、提升惠州港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據介紹,該項目建有10萬立方米油罐6座,5萬立方米油罐8座,3萬立方米油罐5座,設計年調和能力1000萬噸。該項目還建有1座30萬噸級超大型油品接卸碼頭,3座2萬噸級碼頭泊位,總吞吐能力達2150萬噸/年。 華瀛石化總經理喬明乾說,作為廣東省和惠州市重點工程項目,項目從啟動到建設都得到市、區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與支持。
-
投資1.4 億歐元巴斯夫汽車塗料新裝置在上海投產
巴斯夫12月11日宣布,一座新的世界級汽車塗料生產裝置在位於漕涇的上海化學工業區竣工投產。項目總投資為 1.4 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1億元),是對巴斯夫與上海華誼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合資的現有汽車塗料生產裝置的擴建。
-
巴斯夫啟動雄心勃勃的 「循環經濟計劃」
近日,在巴斯夫舉行的首次在線研發新聞發布會上,公司執行董事會主席兼首席技術官薄睦樂博士在公司表示,「未來,能為循環經濟轉型提供解決方案的企業,將擁有關鍵競爭優勢。」巴斯夫正在開發高效且具有眾多優勢的化學新工藝,可從電池中回收更多高純度的鋰,既能避免浪費,與現有工藝相比又能減少更多碳足跡。 巴斯夫研發人員一直潛心研究如何有效實現物料閉環。全球每年產生約2.5億噸的塑料廢棄物,然而其中僅有20%左右能得到回收利用,實現材料循環。在機械回收領域,廢棄塑料經分解、熔化製成回收材料,隨後用於新產品的製造。然而,未經後續加工的材料將無法適用於許多應用領域。
-
...公司和巴斯夫集團將展示用於減少硫排放的下一代高性能選擇性溶劑
當在尾氣處理裝置中與克勞斯硫磺回收裝置 (SRU) 一起使用時,新技術能夠實現高於 99.99% 的總硫回收率和極低的排放量,得以應對未來的要求。中試裝置測試展示出優於甲基二乙醇胺 (MDEA) 配方的性能特點,甚至優於 FLEXSORB™ SE/SE Plus 溶劑。
-
惠生工程與巴斯夫籤署40萬噸 MDI 一體化項目聯合承包合同
此前,惠生工程還曾為巴斯夫和中石化的合資企業揚子石化-巴斯夫的二期一體化改造項目提供服務,承接了目前世界上單臺產能較大的19.2萬噸/年乙烯裂解爐建設 EPC 總承包項目。 40萬噸 MDI 項目由巴斯夫獨立投資約80億元人民幣建設,包括 MDI 生產裝置、硝基苯生產裝置和苯胺生產裝置,是重慶長壽經濟技術開發區內一體化化工生產綜合設施的核心部分
-
修建湛江40萬噸級航道
作為海洋大市,又把臨港重化產業作為主導產業,湛江人對現有海上通道也有了新期盼,能否加快修建30萬噸級雙向航道或40萬噸級單向航道?在省「兩會」上,人大代表紛紛就此提出建議,希望省裡加大扶持力度。30萬噸級以上船舶會越來越多。
-
殼牌認可巴斯夫從天然氣中去除重質烴和水技術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據世界石油新聞2020年11月2日倫敦報導,憑藉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吸附技術專家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殼牌公司日前獲得了巴斯夫Durasorb™Cryo-HRU技術的認證,可將這種技術應用於殼牌公司旗下天然氣處理廠的貧氣流。
-
巴斯夫攜手Essentium推出了超強3D列印假肢
【PConline 資訊】此前,巴斯夫與Essentium Materials合作開發了一些全新的3D列印材料。現在,兩家公司正在將注意力轉向更重要的事情:假肢。據悉,Essentium的子公司TriFusion Devices一直專注於創造可用的假肢,現在,其正在發布他們稱之為最強的熱塑性碳纖維假肢。
-
巴斯夫、優美科建正極材料工廠 構建歐洲動力電池本土供應鏈
在鋰電池正極材料領域,歐洲最大的三家生產商是巴斯夫、優美科和莊信萬豐。不過目前這三家企業的正極業務重心都主要集中在亞洲,例如優美科正極生產基地主要在韓國和中國,巴斯夫主要集中在日本和美國。而優美科、巴斯夫和莊信萬豐等歐洲鋰電材料企業具備本土化競爭優勢,自然也成為該供應鏈的關鍵一環。目前,優美科、巴斯夫和莊信萬豐都在加快其歐洲正極材料項目建設。除了建設生產基地之外,上述企業也在積極布局廢舊電池回收,為其提供原料供應保障。
-
南化建跑出南京民企「超速度」
本報訊(記者孔偉)「每天完成樁間挖土4000立方米,混凝土澆築500立方米,1300米工藝管道穿管,180萬噸儲罐安裝,120萬噸鋼結構安裝,現場協調47臺吊車同時展開作業……」這是南京化工建設集團在恆逸汶萊石化項目一天的工作清單。
-
巴斯夫、埃克森美孚等幾大化工巨頭為何紛紛在華建廠?
慧聰化工網訊:9月11日,沙特基礎工業公司SABIC表示,將在中國福建省新建石化一體化裝置,具體時間表尚未透露。 此前,同月5日,廣東省與埃克森美孚在廣州籤署系列協議。 巴斯夫宣布將在廣東建立一個高度一體化的化學品生產基地,預計投資總額將達到100億美元,與2030年左右完工,將成為巴斯夫最大的投資項目。項目一期包括石油化學品裝置作為完善的一體化(Verbund)體系的核心。一套計劃年產能為100萬噸乙烯的蒸汽裂解裝置會作為新一體化基地價值鏈的開端。後續階段將建立多套下遊裝置,為交通和消費品行業等提供更多的以客戶為導向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
漁業養殖裝備青島造「獨角獸」來了 全球首艘10萬噸級養殖工船...
全球首艘10萬噸級海上「移動牧場」2019年以來,青島國信集團發起並聯合中國船舶集團、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青島藍色糧倉公司等單位開展項目科技攻關和產業示範應用,合作研發建造全球首艘10萬噸級全封閉遊弋式大型養殖工船項目。目前,這一項目實現了由實驗室科技成果向產業示範應用的突破和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