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1847年,天主教就已傳入天津。1858年,清政府與英法美俄四國籤訂《天津條約》,允許外國傳教士在中國內地傳教,標誌著天主教、基督教正式在天津開始傳播,大批外國傳教士湧入天津。清鹹豐十年(1860年)天津被闢為通商口岸後,西方列強紛紛在此設立租界,天津成為中國北方開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國洋務運動的基地,各式各樣的天主教堂、基督教堂也隨之紛紛落戶津門。下面就一起去看一下天津人氣最高的六大教堂吧。
一、西開教堂
西開教堂位於天津市和平區西寧道,地處繁華的濱江道商業街的最南端,始建於1917年,是天津教區主教座堂,也是天津市區最大的天主教堂。教堂建築風格莊重大氣,外部用紅黃相間花磚砌成,三座呈品字形排列、高聳入雲的塔樓上浮蓋著綠色銅片,經過歲月的衝刷,斑駁的綠色在陽光的照耀下反而閃爍出具有歷史感的光彩,塔樓頂上各有一個青銅十字架。教堂內的雕塑也都繁複精美,另外彌撒和天主教節日的活動對外開放,可以參與其中,感受濃厚的宗教氛圍。
走進西開教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湖藍、白色、淡黃構成的內部主色調,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只在恰到好處的位置上雕刻著各種花紋,14根立柱從門口排列到祭臺,氣度不凡。教堂四周列著一座座精美的教徒銅像,牆壁上則掛著一幅幅記述耶穌受難故事的油畫,教堂內還有聖母、耶穌、天使等的彩色塑像。另外,一扇扇彩繪玻璃窗也很迷人。在教堂的一側有一個木質小房間,頂上有小小的十字架,那是供神父接待信徒懺悔告解用的「告解亭」。西開教堂的彌撒活動對外開放,非教徒也可以參加。
二、望海樓教堂
望海樓教堂又稱聖母得勝堂、勝利之後堂,位於天津市河北區獅子林大街西端北側,斜對獅子林橋,建成於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由法國天主教會所建,以其舊址望海樓而得名,是天津第一座天主教堂,也是天津目前唯一保存下來的哥德式天主教堂,天津教案就發生在這裡,現為天津市天主教會的一座教堂。1870年6月反洋教鬥爭時,教堂被天津百姓燒毀。1897年法國天主教會重建教堂。1900年義和團運動中,教堂第二次被焚,1904年第二次修復。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時震損嚴重,1983年修復。
望海樓教堂具有典型歐洲哥德式建築風格,堂身坐北朝南,佔地3000平方米,主體建築為石基磚木結構,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53.5米,寬15米,高22米。正前面有呈山字筆架形的三個平頂塔樓,兩側牆簷的洩水口上各鑲8個石雕獸頭,雨水自口中湧出,狀似噴泉。大廳左右,排列圓柱,分隔成三通廊式,正中為聖母瑪莉亞的主祭臺,四壁懸掛耶穌受難圖。地面鋪黑白相間方形瓷磚,頂、壁彩繪,門窗均作尖拱形,窗上嵌耶穌罹難故事的彩色玻璃。禮拜堂四角設立了小角樓,教堂後面設有唱經樓。
三、安裡甘教堂
安裡甘教堂位於天津市和平區泰安道與浙江路交叉口,地處天津納森舊宅旁邊,建成於1903年,為一座基督教堂,是當時英國僑民祈禱聚會的地方。安裡甘教會是英國聖公會的別稱,安裡甘教堂建築風格有著典型的英國風格,與天津別的教堂風格不盡相同,獨樹一幟。教堂用地是1893年英租界工部局捐贈的,當時這裡還是一處水鄉。教堂建立用了10年時間,教堂歷任牧師都是英國人。1935年5月教堂大火,禮拜堂嚴重損壞。1936年6月重修工程結束。這裡特別的建築風格吸引著很多攝影愛好者到此地拍照。
安裡甘教堂是天津唯一的哥德式基督教堂,灰磚紅瓦,門前鋪滿青磚,坡式屋頂層層外展,還有尖尖的塔樓。因為年代久遠,紅頂已經褪色,牆體深灰淺灰磚石相間,好像進行過修補。牆體有的已經剝落,但建築細節卻很吸引人的目光,圓形的頂窗,纖細的長條窗,線條優美的立柱和拱券,細緻的雕花,還有斜斜窄窄的角門,無一不讓人讚美,處處透露著工藝的高超細膩。教堂內部氣勢恢宏,造型精美。電影《白幽靈傳奇之絕命逃亡》和《南京!南京!》都曾在這裡取景。
四、紫竹林教堂
紫竹林教堂位於天津市和平區營口道東端海河岸邊,因坐落在法租界的紫竹林村而得名,建於1872年,地點因在當時法租界聖路易路,又名聖路易教堂,是一座天主教堂。教堂佔地6.8畝,建築面積779平方米。當時出入教堂的人大多為有身份的外籍教徒和中國教徒中有地位的人,一般教徒是難以躋身其中的。解放後,紫竹林教堂一度被用做工廠廠房。改革開放以後,天津市政府尊重宗教信仰。搬遷了工廠,撥款進行了修繕,基本恢復了原貌,現己重新開放。
紫竹林教堂的造型具有文藝復興晚期建築的典型風格,吸收了古希臘、古羅馬建築藝術的積極因素,建築風格和諧開朗,布局條理次序,不僅雄偉有力,而且活潑輕鬆,給人以親切悅目之感。紫竹林教堂為青磚木結構,再飾以中華的傳統磚雕,巍峨典雅。教堂內陳設高雅別致,祭臺兩側供奉著兩尊聖像,一為法王路易九世,一為法國女英雄聖女貞德。祭臺西側的牆壁上鑲嵌有一塊白色大理石,用法文鐫刻著為教堂建築捐資者的名字。堂兩側的半圓形拱窗,由菱形彩色玻璃拼成,陽光透過赤橙黃綠青藍紫的玻璃投射在大堂內,使人們仿佛進入了一個五彩繽紛的奇異世界。
五、岡緯路教堂
岡緯路教堂位於天津市河北區望海樓街道崗緯路,建於1917年,為中山路、昆緯路和黃緯路環繞,毗鄰天津中山公園,是一座基督教新教教堂,隸屬於美國公理會教堂,曾是美國公理會在天津的中心教堂,也是天津中華基督教公理會的中心教堂。教堂地基略高,位置比較顯赫。初建的岡緯路教堂及其附屬建築共佔地3.9畝,除教堂外,還建有牧師住宅。1926年,由基督教公理會早年創辦的男女書房發展而來的究真女校和仰山男校,也遷至昆緯路,這一帶遂成為公理會的活動中心。
岡緯路教堂為磚木結構,三層帶半地下室。坐北朝南,建築平面呈長方形,長約25米,寬約13米,由禮拜堂、聖堂和鐘樓組成。牆體皆由窖口磚砌築,表面均勻做「疙瘩」裝飾,頂兩坡式,門窗為實拱拳狀。禮拜堂為兩坡屋頂,外簷為琉缸磚清水牆,突顯了天津地方材料。外簷有尖拱、圓拱、方形等多種外窗。教堂內部精巧華美,明亮溫馨,在正面最為醒目之處,高高擺放著一枚巨型十字架,這是天主教和基督教教堂共同的標誌。所有椅子全部套著布墊,非常人性化。
六、倉門口教堂
倉門口教堂全稱為天津基督教會倉門口堂,位於天津市南開區鼓樓東街,地處舊城中央的鼓樓東側,最初在1860年代由美國公理會創立。1900年被義和團燒毀,後又重建。1910年10月,天津基督教自立會成立,這是華北地區第一個由華人自立、自養、自傳的「三自」愛國基督教會。自立會從美國傳教士手裡把倉門口教堂買下,作為天津基督教自立會的活動場所。倉門口自立教會成立後,做自立會的信徒成為一種時尚。隨著教會日益壯大,於1934年對聖堂進行了重新翻建,移至教會後部。
倉門口教堂整體建築坐北朝南,有大門、側房和聖堂等建築,佔地面積1241平方米,建築面積1126平方米。聖堂為二層樓建築,青磚尖頂,瓦楞鐵屋頂,造型別致,可容納四百餘人聽經。教會院內配房也多為二層樓房,外院有樓房兩層共18間,兩間為辦公和接待用,其他十六間供教牧及信徒居住,臨街建有副堂一間,可坐五、六十人,用作對外布道用。聖堂東側有跨院二層住房小樓一所,有房五間。教堂房屋建築全部為磚木結構,門窗高大。
對於天津人氣最高的六大教堂你怎麼看,歡迎發表意見和評論,我們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