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高考志願填報馬上就要開始了,對於奮戰了整整一年的每一個考生來講,填報好志願,上一所理想的大學,乃是每個考生心中最大的願望。那麼,在填報志願的時候,考生如何填報?方能實現心中這個美好的願望呢?筆者的經驗是,填報時,先守好這5個原則。只有這樣,你才有可能被自己心儀的大學所錄取。這5個原則是:興趣為主的原則、冷熱搭配的原則、著眼未來的原則、就高不就低的原則、就大不就小的原則。下面一一分析之。
一、興趣為主的原則
這是考生填報志願選擇專業時必須遵循的一條原則。換句話說,考生填報志願選擇專業時,必須服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來選擇專業,這樣,你選出來的專業你才會用心去學、努力地去學、持之以恆地去學;否則,今後的學習過程對你來說,不是樂趣,而是痛苦。
在這個方面,2008年青海高考狀元周浩的遭遇可說是個典型。2008年周浩以660多的高分尊父命、師命填報了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專業,可是,周浩不喜歡這個專業,上課對他來說簡直就是痛苦。無奈之下,他最終選擇了退學,去了北京工業技師學院,學習數控工具機操作。本來,周浩在上高中時就對實驗操作很感興趣,高考填報志願時,他想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習工科,可在老師、父母的壓力下,上了北大生命科學學院,可最終的結局還是退學。由此可見,興趣在填報志願時的重要性。
二、冷熱搭配的原則
這條原則依然是填報專業志願時應該遵循的一條原則。具體來說,考生在填報專業志願時,不能一味只填報那些在當下很熱的、眾多考生都想上的專業;考生在填報專業志願時,必須考慮將熱門專業和相對來說較冷的專業搭配填報。這樣填報,錄取的機率會更大一些;如果只盯著那些熱門專業,不考慮相對較冷的專業,就有可能滑檔。
三、著眼未來的原則
所謂著眼未來的原則是指考生在填報專業志願時,除了要考慮興趣、考慮冷熱搭配外,還要考慮四年大學畢業後自己的人生走向。實際上,說得再透徹一些,就是考生在填報專業志願時,還要考慮兩個因素:一個是四年大學畢業後,是就業,還是考研。如果就業,就要考慮填報那些在就業方面相對來說,比較容易的專業;如果是考研,那就儘可能向興趣靠攏,從興趣出發來選擇專業。
四、就高不就低的原則
這是考生填報院校志願時應當守住的一個原則。這個原則的要義是:考生在選擇院校時,從自己的分數出發,能上重點大學,就不要填報普通大學;能上一本院校,就不要填報二本院校;能上二本院校,就不要填報三本院校。這樣填報的目的就是把考生的考分發揮到極致,不浪費考生辛辛苦苦掙來的每一分。當然,在具體運用這個原則時,考生不要過於死板,要結合相關的實際情況,在一定幅度上注意靈活變通。這樣,這條原則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五、就大不就小的原則
這個原則是考生填報志願時選擇大學所在地域的一個原則。這個原則的具體含義是:考生在選擇大學時,儘可能選擇大城市的大學。為什麼要這麼選呢?原因有四:
一是相對來說,大城市的大學辦學水平更高;
二是大城市的大學擁有的教育資源更為豐富;
三是大城市的現代化程度更高,考生在這樣的城市裡讀大學,它帶給你的許多有益的影響是偏遠地區的城市無法比擬的;
四是大城市一般都有悠久的歷史、都擁有十分豐富的各種文化資源,而這些東西對正在成長的考生精神世界的薰陶同樣是偏遠地區的城市無法比擬的。
總之,志願填報是考生高考歷程中的最後一個關口,也是考生高考歷程中不亞於考試的一個關口。這個關口考生走好了,考生千辛萬苦掙來的成績才算是用到了刀刃上;這個關口走偏了,考生千辛萬苦掙來的成績無形中就會浪費很多;而且,這個關口還關聯著考生未來的人生走向。因此,不論從哪一個方面來看,志願填報都是考生高考歷程中千萬輕視不得的一個環節,這個環節完成得漂亮,你將來的人生才有可能實現華麗的轉身;否則,它帶給你的可能是一輩子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