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技巧】潛在攝影群裡時間長了總有神奇的發現。許多人看到一張別人拍得好看的攝影作品,多數都會在說完「大師好作品贊票支持」之後,都會再問一句用的什麼相機什麼鏡頭拍的。而大師多數都會默不作聲,因為大師會覺得攝影壓根不在於器材是什麼級別,而是在於怎麼讓照片變得更美好。那愛問什麼相機鏡頭的你們又有沒有考就過如何才能讓照片更好看?加濾鏡是一種死板的方法,我認為學好曲線才是萬能。我們就來看看後期所說的曲線,是到底如何美化照片的。
一般來說,對攝影或攝影后期完全是菜鳥級別的同學,在手機攝影的薰陶下,他們絕大多數只會知道P圖的apps,以及一些他們最喜歡的一鍵濾鏡。在手機攝影沒普及之前,其實大多數人都是使用PS來P圖的,也就是一定得在電腦上進行。不過時代不同了,就算手機端推出了PS的官方app,然而使用率也遠遠不及一些傻瓜式一鍵生成效果的軟體。如果你想要追求更好看的照片效果,那就要從專業P圖方面下手了。
現在越來越多的專業攝影師,都會從電腦P圖轉移到手機P圖上去。而很多沒有很深的後期功夫的朋友,也很想學習相對高級一些的P圖手法,可是專業的知識不多,往往很難下手。於是我就推薦他們一個最簡單的方法——什麼都不需要懂,只需要看懂並學懂曲線就行。
曲線,也被攝影老手稱為最萬能的後期P圖工具。多數P圖軟體都會提供曲線工具可以選擇,諸如Adobe公司的Photoshop(PS)和Lightroom(LR)移動版,谷歌出品的超人氣Snapseed,又或者是國內精品潑辣修圖,都能在裡面啟用「曲線」。那到底哪個更好用呢?我真的很難給出答案,因為它們功能都很全面。反正都是免費的,大家可以都下載來使用,挑自己順眼的來用就好。我就給出三款推薦軟體的使用界面吧!
三款軟體都是支持橫屏操作的,我個人是比較喜歡Lightroom的,就拿它當例子吧。之所以說曲線是萬能的,因為對於一張照片來說,除了過曝完全沒法再現的細節之外,曲線能把照片每個部分的顏色都能重新整合。我們用下面這張照片做示範吧!先看原圖:
無論要修怎樣的圖,拿到照片後要先分析照片的優缺點,再進行改色計劃。原圖是一張普通的JPG,自然不做作,展現人與動物溫馨一幕,是一張好的攝影作品。但由於陰天導致照片本身顏色比較幹,所以改色的方向可以令其更鮮活一些。不過我有個更好的想法,就是令其更「膠片」一些。二話不說,立刻導入LR。
因為有萬能的曲線在,我們根本不需要理會曝光、對比、黑白色階的調節,而因為是JPG,高光基本上毫無用處,就算拉低也挽不回細節,乾脆什麼都不用做,只要拉曲線就行。拉曲線,其實就是控制曲線的彎曲程度,每個節點都可以自己上下左右調,分別代表什麼不需要記住(左到右分別是暗部、中間調、高光,多拉幾下就會看到效果的。
曲線的調色是有四個部分的,RGB整體、紅通道、綠通道、藍通道。LR和另外兩個app不同,還多了一個色階(不愧更專業)。調節的時候一步步來,根據這張照片,在RGB整體上可以讓其高光和中間調都亮些,而為了讓鹿、人、後面的樹木都突出一些,增強了一點點暗部對比。之後就開始對紅綠藍通道做更改。
我一口氣把紅綠藍的通道顏色節點設置先放上來,因為這算是曲線調色裡比較固有的思維,某些特殊的設置是對所有照片基本有效。不同照片只需要做細微的更改即可。比RGB整體調色,這個紅綠藍更容易看到想要的效果。如果發現拉多了,可以雙擊節點,直接取消。至此,照片已經改得有點膠片的味道了。所以加起來四條曲線完全可以實現你的更萬能的P圖夢想。我個人更喜歡把照片做得完美一些,所以我會在HSL(單色控制色相飽和亮度)弱化一點綠色,最終得出的效果圖會比原圖更有感覺一些。
如何更能體驗「曲線是萬能的」這句話呢?我想我應該拿曲線再來改改色——這次我想要的是有電影感覺的feel,是否只使用曲線就能達到目的?正如我們之前介紹富士X-H1的時候提及到,電影的色調要的是可以讓人長時間觀看都不覺得疲累的風格,也就是說需要的是低飽和和低對比,我們改用潑辣修圖來示範。
RGB整體,我會讓照片整體偏亮。固定三個節點,如上圖。需要注意的是高光部分壓下來,會使得照片看上去覆蓋了一層半透明白色。這也是低對比的主要手段。
之後紅通道起主要作用,中間調不變,亮部和暗部靠中間壓縮,高光增加紅色,暗部增加綠色。這就是我想要的電影色效果。再度中和一下顏色,就需要把綠通道和藍通道都做一點改動。
綠通道主要作用,在亮部增加綠色輕微中和紅色,但要注意只在靠近中間調的高光部分作用。
同樣地,藍通道也需要在高光部分做覆蓋(只有紅綠藍一起改變質感才會出來),但要注意不是往下拉,而是往左拉。如果下拉就變成了增加黃色(減少藍色)了。這涉及到互補色原理,增加一個顏色,其對應的互補色就會減少。(青色對紅色,綠色對品紅,藍色對黃色)
電影色最終效果圖
色環需要知道一下,但不需要記住細節。簡單的曲線,你以為它控制的只是RGB整體(其實就是掌控曝光和陰影)以及紅綠藍通道,實際上它還掌控者互補色裡面的另外三個。而在曲線維度上,可以說整個色環都讓曲線「為所欲為」了。所以掌握好曲線,等於抓住了調色的核心了。
以上就是我們利用曲線所調得的兩種色調效果。
總結:
儘管時下很多app都自帶預設好的濾鏡,在社交分享的時候確實非常好用,但如果給我選擇的話,我會根據每一張照片的不一樣,去改出心裡想要的顏色。反正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使自己更加愉悅,不管直接套濾鏡還是手動調曲線都一樣。選擇自己喜歡的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