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中國兒童戲劇節正在進行中,中國兒藝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現實題材音樂劇《火光中的繁星》啟幕,隨之《小美人魚》《月亮上的媽媽》《音符環遊記》《我們是秦俑》以及羅馬尼亞的《你好,夜精靈》陸續上演,掀起戲劇節首輪觀演熱潮。除主會場之外,中國兒藝兒童劇《三個和尚》赴新加坡演出,《伊索寓言》在北京中山音樂堂演出,《罐頭小人》在山西、內蒙古演出,《小美人魚》在山東演出,來自丹麥的《大腕》在天津演出。與此同時,「國際兒童戲劇合作與發展論壇」「中外兒童戲劇夏令營」等活動也陸續舉辦,吸引各方參與戲劇節。
「繁星」「月亮」引出動人故事
鋼鐵質感的裝置,編排密集複雜的燈光,振奮人心的音樂……7月6日,作為開幕大戲,音樂劇《火光中的繁星》精彩上演。該劇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時期,在日軍的轟炸下中華大地山河破碎、百姓流離,一群經歷不同卻都失去父母的孩子,在進步青年林睦的幫助下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故事。
音樂劇《火光中的繁星》劇照
來自文化和旅遊部定點扶貧縣——山西省靜樂縣的師生代表受邀參加戲劇節開幕式並觀看演出,靜樂縣利民小學5年紀的高梓越說:「第一次走進劇場,看這麼精彩的演出,我覺得自己生活在這個時代真是太幸福了。音樂劇中的孩子們在那個戰亂年代失去父母都能堅強地生活下來,那我們現在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努力學習。」
同是現實題材兒童劇,7月9、10日晚,由廣西文化產業集團、廣西演藝集團出品,廣西木偶劇團創作演出的兒童音樂劇《月亮上的媽媽》亮相中國兒童劇場。這部戲關注關愛「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生動展現了人性之美與親情之愛。該劇運用現實、童話和夢境相互交織的藝術手法,將中華傳統故事裡大家耳熟能詳的「嫦娥奔月」故事,跟現實生活中「打工媽媽」等進行巧妙嫁接,並巧妙利用木偶、剪紙等非遺藝術營造「戲中戲」講故事,現場樂隊及合唱隊渾然一體地植入廣西特有的彩調、漁鼓、零零落等民族音樂元素,為大小朋友們奉獻了一場極富中國西南民族藝術特色的精彩演出。
兒童劇《月亮上的媽媽》劇照
讓文物、音符「活」起來
當博物館裡的文物活了過來,將會發生怎樣的奇妙故事?7月13日、14日,由西安兒藝打造的《我們是秦俑》在中國兒童劇場上演。
兒童劇《我們是秦俑》主要講述了午夜時分,在二十五點的博物館裡,展櫃中文物一個個「醒」了過來,一位秦朝將軍俑秦大白與機器人「009」因「顏色」引起紛爭,卻無意間「喚醒」沉睡多年的的銅鑄巨龍,最終共同明白了什麼才是永恆的故事。該劇以博物館文物為創作原型,讓文物在劇中真正的「活」起來,通過憨態可掬的秦俑等形象展現文物古老的故事。
兒童劇《我們是秦俑》劇照
西安兒藝院長王麗虹表示:「西安兒藝創作這樣一部以中國文物為題材的兒童劇,目的就是要『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挖掘文物在新時代的價值,通過戲劇的形式表達出中國文物的獨特魅力,吸引更多的觀眾尤其是青少年觀眾加入到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中來,同時也通過這樣一種文化概念的植入,讓兒童觀眾從小就樹立起對中國文化的自信。」
由北京兒藝帶來的戲劇魔法音樂會之《音符環遊記》7月9日、10日在中國兒童劇場演出。戲劇魔法音樂會之《音符環遊記》把五線、音符等元素形象化為主要人物,和討厭練琴負氣離家的小主人公一同浪跡在魔法的音樂國度,隨著風格迥異的律動,前往世界的各個角落,感受奇趣自然的同時探索世界文明。在這樣的音樂會中,音樂不再晦澀抽象,而是具象成為人物、故事和風景,讓孩子看得見摸得著,帶領孩子環遊美麗地球。正如劇中所表達的主題:音樂不是一紙譜子,它是一幅風景、一段故事、一個生命。
《音符環遊記》劇照
「做一場不一樣的音樂會」是該劇主創的創作初衷,這種不一樣不僅體現在讓樂手、舞者、演員同臺演出,更體現在全劇1/3的表演將在舞臺下,和觀眾一起完成作品。導演劉曉邑在談到「全能演員」時說:「演員們跑到觀眾身旁,讓觀眾隨時都能成為表演的一部分,那種表演是全新的、極具震撼力。我們希望冒險做一個富有想像力和創造力的東西呈現給現在的孩子。」
戲劇節公益活動持續進行
自山西靜樂師生代表來戲劇節觀看公益演出之後,7月13日,第九屆中國兒童戲劇節又迎來一批特殊的小觀眾,39名來自北京順義太陽村的孩子由中國兒藝聯合演員許亞軍邀請至中國兒童劇場,觀看兒童劇《我們是秦俑》。這是中國兒童戲劇節自首屆至今持續舉辦的公益活動。
7月13日下午,中國兒藝院長尹曉東和許亞軍早早在劇院等候太陽村的孩子們,迎接他們進入劇場。許亞軍表示,作為中國兒童藝術劇院的一名演員,儘管拍戲的任務繁多,但仍經常參加劇院的各項公益活動,當得知中國兒童戲劇節為困難群體的孩子們提供免費觀看演出的機會,主動報名希望參加公益活動,為劇院、為社會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接觸藝術對孩子們成長很重要,開闊他們視野,培養情商,所以我們每年到了暑假都會邀請這些孩子們來到劇場看演出。」許亞軍說。
今年13歲的蔡欣怡已經連續3年來到戲劇節看演出,她還記得第一次看音樂劇《小公主》時激動的心情。「我特別喜歡藝術,平常也有愛心人士來教我們街舞、二胡等等,走進劇院看演出的機會卻很少,希望有更多這樣的機會。」蔡心怡說。
太陽村主要為父母是服刑人員且無人撫養的未成年子女提供特殊教育、心理輔導、權益保護以及職業培訓服務。太陽村老師邵鵬超是從太陽村成長起來的,他說,在他小時候,太陽村的條件很艱苦,孩子們接觸不到藝術。現在有了中國兒藝的幫扶,孩子們每年能走進劇場看演出,這對孩子們是一個特別好的開闊眼界的機會,通過接觸藝術也能感受到孩子們慢慢地從內向變得開朗,會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了。
太陽村的孩子們觀看《我們是秦俑》後與主創合影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院長尹曉東表示,中國兒童戲劇節堅持秉承公益性原則,開幕式邀請了文化和旅遊部定點扶貧縣——山西靜樂縣的師生代表參加並觀看兒童劇《火光中的繁星》,這次邀請太陽村的孩子們走進劇場看《我們是秦俑》,接下來還會邀請延安的孩子們來中國兒童藝術劇院看演出。同時,我們還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孤殘兒童、低保家庭等困難群體免費派發公益演出票,並邀請其參加戲劇體驗活動。希望通過這樣公益活動,帶動更多的人關注、關心這些困難群體的兒童,傳播愛心,幫助少年兒童健康快樂的成長。
接下來一周,青島市話劇院《愚公移山》、丹麥蘇菲·珂劇院《大腕》、臺北如果兒童劇團《舅舅的閣樓》、美國芝加哥兒童劇院《彼得兔和朋友們的下雪天》將陸續上演,第九屆中國兒童戲劇節精彩劇目持續升溫。(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蘇麗萍)
[ 責編:王宏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