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景帝為何讓第十子劉徹繼承皇位,他的十四個兒子封地在哪裡?

2020-12-22 地圖帝

在西漢的皇帝中,漢景帝劉啟的名氣足夠大。文帝之子,武帝之父。文景之治的創造者之一,又「逼反」了七國之亂,殺了「智囊」晁錯。

景帝生於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57年即位,公元前141年駕崩,共活了48歲(虛歲),在位17年。景帝留給後世的,除了文景之治、七國之亂,還有一項重要的「遺產」。景帝生的十四個兒子,很多都不是省油的燈。

漢景帝的江山,最終被劉徹繼承,就是漢武帝。不過,劉徹本來是沒有機會繼位的,因為他只是父親劉啟第十個兒子。劉徹其實也知道自己沒有繼位的希望,老老實實地接受了膠東王的封爵,準備安穩地做個快樂的王爺。

膠東國,一看這名字,就知道就位於山東省東部的膠東半島上。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景帝時爆發的七國之亂,就有這個膠東國,但和劉徹不是一回事。漢文帝時,因齊國面積太大,便一分為六,立劉雄渠為膠東王。七國之亂,劉雄渠跟著吳王劉濞起鬨架秧子。結果劉濞失敗後,劉雄渠也沒了小命。

公元前153年,漢景帝剛平定七國之亂不久,就立第十子劉徹為膠東王。而當時的太子是劉徹的長兄劉榮,可惜的是,劉榮的母親慄姬自己作死,把兒子即將到手的帝位給坑沒了。

慄姬情商近乎為零。館陶公主想巴結她,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太子劉榮。慄姬瞧不上館陶公主,怒而拒之,館陶公主懷恨在心。館陶公主決定扳倒劉榮,第一步是把女兒嫁給了王夫人所生的皇子劉徹,然後在景帝面前詆毀慄姬。景帝病時,問慄姬願不願意照顧自己的其他嬪妃,結果慄姬又是怒而拒之,簡直蠢出了境界。景帝大怒,廢掉劉榮的太子之位,改立膠東王劉徹。倒黴的劉榮,貶封為臨江王。劉榮到了臨江國後,後被逼自殺。臨江國被廢除,更換了一個大名鼎鼎的地名——南郡,也就是現在的湖北江陵。

皇長子劉榮被廢,皇次子劉德也沒撈到太子的位子,實際上也不可能立劉德。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劉德的母親也是慄姬。劉德的封地在河間國,是個不錯的地方。不過,漢時的河間國,並不包括現在的河北省河間市,而是在獻縣、交河、武強一帶。河間位處華北平原,土地肥沃。

皇四子劉餘的程姬不算多受寵,但劉餘的封地卻讓很多宗室眼饞,因為劉餘封在了魯國。劉餘的封地本在淮陽(今河南東部的太康、鹿邑一帶,治今淮陽)。七國之亂被平定後,劉餘改封魯國。魯國從春秋戰國以來就不是大國,但地位非常特殊,儒家的發源地。當然,漢景帝時,漢朝還沒有開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儒家的地位還是很高的。劉餘的子孫中,有一個人非常厲害,他看到東漢末年局勢不可救藥,求為益州刺史,意圖割據。此人死後,由兒子接任。公元214年,劉備奪了此人的基業。不用問,這個人就是劉焉,他的兒子是劉璋。另外,曾收留劉備的荊州牧劉表,也是魯恭王之後。

皇五子劉非和劉餘同為程姬所生,封於江都,之前封為汝南。吳王劉濞作亂,年僅十五歲的劉非要求出兵打劉濞。景帝非常高興,滅劉濞後,就把吳國封給了劉非,只不過稱江都國。公元前121年,劉非不成器的兒子劉建準備作亂,事敗被殺。江都國被廢除,也換了一個大名鼎鼎的名字——廣陵郡,就是現在江蘇揚州附近。

皇六子劉發的封國就比較「不如人意」了,封在哪呢?湖南長沙。在兩千多年,江南還沒有大規模開發,長沙被視為「荒服之地」,沒人想去。劉發的母親唐姬本是程姬的侍女,被程姬進獻給景帝,一夕有喜,生了劉發。景帝不喜歡唐姬,就把劉發打到了長沙。劉發為人老實,不惹事,在長沙生兒育女。只是讓景帝沒想到的是,這個不被他喜歡的兒子,卻有一個五世孫,生生為大漢王朝續命二百年,這個人就是東漢光武帝劉秀。

皇七子是劉彭祖,因為母親賈姬受寵,封在了趙國,這可是響噹噹的大國。漢景帝曾經出獵,有個嬪妃上廁所,差點被野豬咬死。景帝要親自去救,被「酷吏」郅都攔住。這個倒黴的嬪妃,就是賈姬。賈姬還有一個兒子,排行第九。這個九爺堪稱是景帝十四個兒子中,名字僅次於漢武帝的。這位九爺,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山靖王劉勝,生了一百多個兒子。其中有一支流落到涿郡,有個子孫家道中落,編草蓆叫賣。覺得沒意思,扔了草蓆,帶著一個「紅」兄弟扛把大刀、一個「黑」兄弟挺著丈八蛇矛就闖蕩江湖。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建立了蜀漢。是誰就不用多說了,家喻戶曉。這就非常有意思了,劉餘與劉勝是親兄弟,他們的後人又都是同時代的當世梟雄,可謂緣分深厚。

景帝剩下的幾個兒子,都不是很出名,略過。計有皇八子劉端,封為膠西王(宣帝時更名為高密,今山東高密附近)。皇十一子劉越,封為廣川王(後置信都郡,今河北省冀州市)。皇十二子劉寄,封膠東王,補了漢武帝劉徹的王位。皇十三子劉乘,封清河王(今河北省與山東省交界地區,包括清河、清城、臨清、夏津等縣)。皇十四子劉舜,封常山王。常山不需要多做介紹,說一句:「吾乃石家莊趙子龍也!」人人皆知。

相關焦點

  • 漢景帝有十四個兒子,為何讓十子劉彘繼承皇位?歷史見證其真精明
    因為,在外需要保境,在內需要安民,身后妃子爭寵,身邊兒子爭嗣,而漢景帝又還需要「安撫」弟弟那顆受傷的小心臟。可謂是焦頭爛額。好在劉武最終消停了。怪不得後世梁武帝不停的往寺廟跑,看都看不住,皇帝「看破紅塵」成為歷史一大怪談。梁王退出,這才輪到漢景帝的兒子們。漢景帝劉啟在漢朝眾皇帝當中算是「高產戶」,共十四個兒子,說起後世劉姓皇族多出劉啟一脈。
  • 漢景帝一共有14個兒子,為什麼讓庶十子劉徹即位?漢景帝看人準
    大家都知道,漢武帝是我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皇帝之一,也是漢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但是其實漢武帝只是庶子出身,而且還是漢景帝的第十個兒子,那麼漢景帝一共有14個兒子,為什麼要傳位於庶十子的劉徹,難道真的是因為漢景帝看人很準嗎?
  • 古代宗法制倡導嫡長子繼承制度,庶十子劉徹為何卻能登上帝位?
    自周朝開始,歷代王朝在繼承順位上,基本嚴格遵循宗法制,而其核心便是嫡長子繼承制。那麼,漢武帝劉徹作為漢景帝的第十子,又是如何繼承大統的呢?其實這要感謝四個女人,即皇后薄氏、館陶公主劉嫖、慄姬和母親王娡,尤其是後三人的博弈,直接使得劉徹從庶十子變成了唯一嫡子。
  • 漢景帝有14個兒子,他廢掉太子劉榮後,為何偏偏選中劉徹
    劉榮不是嫡子,卻被立為太子,這當中有三個原因。 一是漢景帝劉啟的皇后薄氏,一直不受寵,也並未生下子嗣,因此漢景帝沒有嫡子;二是劉榮為長子,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他當太子也是理所應當;三是劉榮生母慄姬,深受漢景帝寵愛,使得劉榮地位更加穩固。 不過地位穩固只是暫時的,景帝七年,漢景帝正式廢黜太子,同年改立劉徹為太子。
  • 竇太后意圖讓漢景帝傳位給梁王劉武,為何最終卻是漢武帝劉徹繼位
    竇太后一直想讓漢景帝將皇位傳給梁王劉武,然而最終確實漢武帝劉徹成功繼位,說到這個事情,我始終覺得其中有一絲絲陰謀的味道,或許竇太后和梁王劉武都被漢景帝給利用了。漢景帝前元三年(前155年),漢景帝在劉武入朝時流露出立其為儲君之意,也正是這點給了劉武和竇太后希望,從而換來了劉武在「七國之亂」中的拼死抵抗,結果叛亂平定後,漢景帝再也沒有提起此事。
  • 漢景帝為什麼要廢太子劉榮,改立膠東王劉徹?
    景帝即位以後,面臨著立誰為太子的問題,按照古代嫡長子繼承制度,劉榮是沒有資格被選為皇太子,然而他卻跟自己的父親景帝一樣,擁有好運氣,因為當時景帝的嫡妻薄氏無寵無子。 薄氏是薄太后娘家遠房孫女,薄太后想讓自己娘家人富貴,在景帝還是太子的時候,就把薄氏許配給他當太子妃,可是景帝卻對薄氏很不滿,礙於薄太后的面子無奈才娶了她,因為薄皇后不受寵的緣故,一直沒有生下孩子。
  • 劉徹被立為儲君後,漢景帝為什麼要逼死廢太子劉榮?
    漢景帝劉啟是西漢子嗣最昌盛的皇帝,僅兒子就有十四個,其中當過太子的有兩個,其一是皇長子劉榮,其二才是皇十子劉徹,即後來的漢武帝。漢景帝之所以廢長立幼,是慄姬與王姪兩位妃子後宮博弈的結果。早在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四月,慄姬所生的皇長子劉榮就被立為了太子,同時,王娡所生的皇十子劉彘(後改名為劉徹)被封為了膠東王。薄皇后不能生育,漢景帝沒有嫡子,劉榮作為長子,在儲位之爭中具有天然優勢,偏偏敗在了有個愚蠢的母親。
  • 漢景帝的愚蠢妃子,因拒絕公主的橄欖枝,導致兒子失去皇位
    比如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他登上皇位就有宮鬥的色彩。本來太子的位置並不是漢武帝,因為太子的母親慄姬因為嫉妒,拒絕館陶公主的橄欖枝,才失去了太子之位。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件事。慄姬與太子劉榮其實慄姬並不是漢景帝的皇后,漢景帝的皇后另有其人,是薄皇后,她是薄太后的族人。
  • 中國歷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劉徹,在他之後是誰繼承了皇位?
    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漢景帝之子,劉徹,原名劉彘,立為太子時改名為徹,西漢皇帝(是漢朝的第七個皇帝)。漢武帝是漢景帝劉啟的第九子,漢文帝劉恆的孫子,劉邦的曾孫,其母是王娡,皇后為衛子夫。他七歲時被立為太子,16歲登基,七十歲駕崩。
  • 史稱秦皇漢武,那漢武帝為何能與秦始皇並論?
    劉徹是漢景帝第十子,為何他能成為太子繼承皇位?古時候遵循的是嫡長子繼承制,這一點在皇家更是如此,但是漢武帝怎麼能立劉徹為太子,並繼承了皇位呢?漢武帝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個兒子,其母王娡在懷孕時,漢景帝尚為太子。
  • 竇太后為什麼非要讓梁王繼承皇位,是因為偏心?專家:不完全是
    例如成吉思汗鐵木真的兒子窩闊臺汗死後,大家推舉窩闊臺的兒子貴由繼承汗位。貴由假意推脫,他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大家答應以後汗位必須讓其子孫世代相傳。但最終在貴由死後,大家還是推舉了貴由的弟弟蒙哥為汗。然而在「家天下」的漢人封建王朝中,兄終弟及是不合常理且並不被大家認同的。但也不是完全沒有,比較著名的就是「金匱之盟」,趙匡胤傳位於其弟趙光義。
  • 康熙的九個兒子為何非要爭奪皇位呢,當個無憂無慮的王爺不好嗎?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就會說了,當個無憂無慮的王爺,沒事多造造小人不好嗎,為何非要爭奪皇位,甚至爭個你死我活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雖然王爺表面來說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是僅次於皇帝的尊貴存在,但說得再好,皇帝也只有一個,可是天下之主,正所謂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王爺再尊貴也只是臣子,君臣有別,看似只差一步,實則天壤之別。
  • 慄太子劉榮為何會被漢景帝廢黜?只因為有一個坑兒子的母親!
    然而造成這一切卻和劉榮自己關係不大,只因他有一個坑兒子的母親。政治白痴母親公元前153年,劉榮被立為太子後。漢景帝的姐姐館陶公主找到了劉榮的母親慄姬,希望能聯姻,將自己的女兒陳阿嬌嫁給劉榮。但即使到這裡,劉榮依然穩坐太子之位,而更坑兒子的事情卻還在後面。得意忘形是大忌後來漢景帝劉啟病重,感覺自己挺過去了,於是將慄姬招到了床前,有點臨終吩咐後事的意思。畢竟自己死後,太子劉榮繼承大統,慄姬便貴為太后。
  • 王娡給金王孫生了個女兒後,為何還能成為漢景帝皇后?手段不簡單
    ---《史記》臧荼本是項羽分封的諸侯王,可是後來投靠了劉邦,輔佐劉邦奪取天下以後,好日子才過了沒幾天,就發現這劉老三不是個厚道人,他開始屠殺功臣了。為此臧荼是嚇得吃不好睡不好,眼看著就輪到自己了,他索性就反了。結果劉邦帶著一大幫子軍隊,把臧荼給滅了。
  • 唐太宗弒兄殺弟的報應:十四個兒子,十三個死於非命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文治武功卓越,開創大唐盛世,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不過有一點,唐太宗一直為後世所詬病,就是他發動玄武門之變,弒兄殺弟,得位不正,唐太宗一生妃嬪眾多,一共為他誕下十四個兒子,但非常不幸,除了九子唐高宗李治,其餘十三個兒子大都下場悽慘,基本都死於非命,有人認為,這是唐太宗弒兄殺弟的報應。
  • 劉備自稱中山靖王之後,為何不直接說劉邦?諸葛亮:主公真精明
    雖然劉備比較窮,但是他身份尊貴,他是皇室後裔。劉備經常說自己是中山靖王的後人,以此來彰顯自己的身份。漢獻帝看到劉備之後,趕緊扒一扒家譜,結果發現劉備是他的叔叔,漢獻帝頓時淚如雨下,大喊道:「皇叔,朕找你找得好辛苦!」劉備也抱著漢獻帝大哭:「俺也一樣!」
  • 中山靖王劉勝有120多個兒子,實行「推恩令」後,他如何處置?
    在推恩令之下,諸侯王由原來的只將封地和爵位傳給嫡長子的情況,變為要求將封地分為幾個部分,分別分給自己的兒子,其受封的領地再進一步分給下一代。如此之下,諸侯王的勢力範圍被越分越小,有的甚至被分為上百個小的諸侯國,比如當時的中山靖王劉勝,他有120多個兒子,在推恩令之下,他的中山國該怎樣分呢?
  • 劉邦、劉徹、劉秀、劉備、劉禪,他們到底是什麼關係?
    比如「鴻門宴」、「楚河漢界」、「四面楚歌」、「出爾反爾」、「功臣功狗」等等一些列千古流傳的典故2、劉徹劉徹,漢武帝的名字,西漢第七位皇帝。劉徹是漢景帝劉啟之子,劉啟是漢文帝劉恆之子,劉恆是漢高祖劉邦之子。得出結論:劉徹是劉邦的曾孫。
  • 慄姬智商情商都不高,得罪館陶公主,連累兒子劉榮被廢黜太子之位
    在呂氏去世後,漢文帝繼承了皇位,兩代皇帝創造了「文景之治」,使漢朝得以積極發展。不但社會在發展,甚至後宮的生活也取得了「發展」。比如,當漢景帝在中午睡著的時候,一個十四歲的宮女的打噴嚏聲把他驚醒,因而改變了這個婢女的命運。從漢文帝登基開始,就把他的長子劉啟立為儲君。這位儲君是後來的漢景帝。漢景帝劉啟不愧是劉邦的後代。他這個人有點隨意而且無拘無束。
  • 中山靖王劉勝,有120個兒子,那麼他有多少個老婆呢?有何依據?
    中山靖王劉勝不過是漢景帝14個兒子之一,如果不是因為他朝能生兒子,後代還出了一個皇帝蜀漢昭烈帝劉備,劉勝其實在歷史上還真沒什麼名氣,比起他的兄弟漢武帝劉徹,長沙定王劉發,劉勝其實是相當平庸的。劉勝是漢景帝劉啟之子,漢武帝劉徹異母弟,於前元三年(前154年)被封為中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