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問題:3歲孫子語出傷人,&34;這是為什麼?
大家在生活中,經常會聽見這幾個字,那就是&34;。其實童言並沒有那麼無忌,孩子的一舉一動都常常會受到父母的影響,而且小孩子沒有分辨是非的的能力,好的壞的他都學。
所以孩子的表達是最直白的,有的人常說,一個孩子在外面的一言一行,映射著家裡的父母,其實也確實是這樣,像3歲孫子語出傷人&34;,孩子口中這樣一句話,讓奶奶紅了臉,寶媽也是很沉默。
靈兒大學畢業之後就和老公奉子成婚了,生完孩子後,她老公的工作很忙,沒有時間照顧她,所以就讓遠在鄉下老家的婆婆來照顧她,剛出院的時候還好,但是後來靈兒發現,婆婆區別對待。
老公在家飲食就是營養均衡,老公不在家飲食就是很簡單,婆婆好像把自己照顧的對象給弄反了,但是靈兒並沒有計較太多。
出了月子之後,幾年的時間裡,婆婆在照顧孩子上根本沒有伸過手,只是很&34;的關心一下孩子,有的時候來看孩子的時候,還會到人前炫耀自己多會&34;,照顧孩子有多麼多麼累。
但是只有靈兒自己知道這裡面的心酸,幾次之後忍不住了,就和老公嘟囔了幾句,沒想到這些話讓孩子聽了進去,後來婆婆來的時候,孩子自己說了句&34;,這樣的一句口無遮攔的話,寶媽聽完也沉默了。
大多數的家長,在生活中有很多小細節都不怎麼在意,在孩子的面前有一些舉動也不怎麼得體。婆媳有矛盾要及時溝通,如果溝通困難就避免經常見面,父慈子孝很有道理,這一切還會影響到孩子未來對自己的態度。
給家長的建議:
有孩子在的地方儘量不要發生爭吵,就算說話依舊很文明,那樣拔劍弩張的吵架氛圍也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婆媳之間說話要注意方式和態度,給孩子營造一個幸福有愛的家庭環境,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有一些事情私下解決就好了。
1. 生活觀念不同
隔輩人之間生活觀念難免會不同,在一些事情上會產生一些不同的意見,婆媳之間也需要磨合,所以在和老人相處的時候,態度要放平穩,語氣要放慢,在雞毛蒜皮的小事兒上互相包容一下。
2. 立場不同
一個人的價值觀幾乎一生都不會改變,所以兩個人對待一件事情的看法也會不一樣,寶媽們可以想自己和閨蜜的觀點有的時候還會有一些不一樣,所以在面對婆婆的時候,心態儘量放平和一些,明白不看憎面看佛面的道理。
3. 婆媳間溝通少
在這個時代,婆媳之間住在一起的家庭逐漸在減少,不少年輕人都喜歡有自己的天地,這樣長時間的不溝通,很容易產生誤解,所以寶媽們可以沒事約著婆婆逛逛街,給婆婆買一些小禮物,順帶吃個飯聊個天就把事情給解決了。
溫馨寄語:
先有好婆婆,後有好媳婦。大多數的家庭想要婆媳之間和諧一些,婆婆也要做出表率的作用,不要無理由的太過於挑剔,人都是感情動物,試著將心比心,這樣才能讓家庭的氛圍更熠熠生輝,家和萬事興。
每日一問:你和婆婆的關係好嗎?如果出現問題第一時間怎麼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