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爸爸育兒記
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最頭疼的莫過於叛逆期的時候,這個階段,孩子不僅破壞力很強,還特別倔強,家長怎麼教育都不聽,其實孩子在6歲至8歲,就已經到了第二叛逆期,兒童時期的叛逆,父母要「狠心教育」,不然等到青少年的叛逆期,就難以管教。
很多家長都不以為然,覺得孩子長大了就會懂事了,但是等到孩子長大了,發現性格暴躁,非常難管教,很多孩子誤入歧途。
6歲的小圖是家裡最小的孩子,父母工作比較忙,從小就在鄉下奶奶家,是奶奶一手帶大的,都說「隔輩親」,一點不假,奶奶格外寵愛小圖,平時回家看孩子,如果說了孩子幾句,奶奶都很不高興,還會責怪小圖的爸媽。
爺爺也很寵愛小孫子,加上平時又很聽奶奶的話,也就只有媽媽會管教小圖,在這樣的氛圍中長大的孩子,也養成了很多不好的習慣,很喜歡用暴力解決和小朋友的矛盾,還特別喜歡搞惡作劇,奶奶卻覺得孩子小,又是男孩,調皮點聰明。
有一次在家裡玩積木,小圖媽休息過來看孩子,奶奶忙著做家務,不小心把孫子的搭好的積木弄塌了,沒想到小圖大發脾氣,到廚房拿起一個棒子,就衝過來打奶奶,奶奶竟滿臉笑容,「沒事沒事,我孫子就是厲害!」
小圖媽看見後,覺得孩子再這樣下去就毀了,但沒有對孩子大吼,而是給小圖講起了繪畫故事,過程中就把道理轉移到了他對奶奶的做法,最後和孩子講這樣做是不對的,為什麼不對,很快小圖就知道自己錯了,主動和奶奶道歉,還揉揉打的地方,媽媽這個舉動,也是獲得了全家人的稱讚。
叛逆期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必會經歷的,如果家長不重視,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很可能毀了一個孩子,那麼會有什麼影響呢?
1. 脾氣暴躁
家長放任不管,只會讓孩子的性格更加跋扈,脾氣變得越來越暴躁,心情不順了,就耍脾氣,目無尊長,不管是誰就亂發脾氣,和其他人有矛盾了,也是用暴力解決,漸漸就會被人疏遠,造成「惡性循壞」,還可能會走上犯罪道路。
2. 自私自利
沒有規矩約束孩子,心裡就會認為一切都屬於他自己,別人碰不得,變得自私自利,還會搶別人的東西,對人也非常沒有禮貌,這樣性格的孩子,長大後很難做到孝順,「子不教父之過」,這也是放任不管的結果。
1. 允許孩子犯錯
這個時期的孩子,年齡確實還很小,不能分辨是非對錯,難免會犯錯,家長要允許犯錯,引導孩子怎麼做是對的,培養分辨能力,這樣也能避免重複犯錯,如果多次教育還是故意犯錯,那麼家長就不要心慈手軟,要嚴厲教育,以免以後犯更嚴重的錯誤。
2. 學會換位思考
孩子犯錯的行為,多是無意的,父母也要換位思考,找到犯錯的根本原因,「對症下藥」才能解決根本問題,孩子就會變得更加優秀,這樣的方法,也要讓孩子學會,如果別人以同樣方式對你,你會怎麼想呢?
孩子處在叛逆期的時候,家長要控制好情緒,如果情緒過激,也會影響教育孩子的方式,不要輕易對孩子發脾氣,要引導孩子思考,為什麼這麼做是錯的,錯誤的教育方式,也許這一次孩子聽話了,但難保證下次不會犯。
今日話題:孩子叛逆期你會怎麼做?歡迎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