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兒媳婦復崗上班,打電話叫來婆婆照顧6歲的兒子,「隔輩親」這話一點不假,老輩人對孫子那是相當溺愛,想吃啥買啥,想幹啥就幹啥,一點也不顧及是否對孩子好。這天,孩子不想吃家裡的飯,奶奶就帶孫子去附近吃自助餐,到了餐廳,奶奶把各種孫子愛吃的東西全拿來,整了一桌子,奶奶想,反正是花這麼多錢,多拿點。
可眼大肚子小,畢竟兩人飯量有限,剩了不少,於是打包,起身離開的時候,被服務員叫住了:「飯館有飯館的規定,不能浪費,吃不了的,剩下的需要付費。」節約、不能浪費糧食,本來就是中華傳統美德,服務員的做法被其他就餐人員點讚。
家長的行為會影響孩子的判斷力,如果這種行為不遏制,孩子會認為是對的,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
那麼,這種平時老輩人帶孩子比較多的情況下,家長應該注意什麼呢?
首先,年輕人和父輩間的教育理念是有區別的,畢竟差了一代人,年輕人的教育方式會更貼合時代的發展,對孩子會更好些。家長應該把正確的教育理念及時傳達給老人,讓老人以正確的方式去帶孩子,用正確的行為去引導孩子,而不是一味的溺愛和順從。如果家長和老人發生分歧,也不要產生衝突,要以理服人。
其次,家長應該多抽時間陪伴孩子,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爸爸媽媽的陪伴是不可或缺的,多帶孩子去戶外,多接觸大自然,這樣,孩子的性格會變的很陽光,開朗。
當然,在成長路上,孩子對社會的認知和三觀的形成,其實是在不斷完善和改進的,通過家長正確的引導,才能讓孩子少走彎路。無論是家長還是老一輩人,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孩子,為了讓孩子有個更好的未來。其實教育孩子也是一門學問,也需要一起學習和努力。
你對長輩帶孩子的問題上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