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驀山溪》:野花啼鳥,不肯入詩來

2020-12-19 史讀書

「古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夕陽下安靜祥和的氛圍,襯託著離人的斷腸哀思。失意之人,隱居鄉村,祥和卻又悲傷,真正能做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又有幾個呢?

辛棄疾隱居上饒,後移居瓢泉,他在瓢泉建築了一座「停雲亭」,在這裡欣賞山水,聽鳥語花香。「停雲亭」建成之初,辛棄疾有感而發,寫了這首《驀山溪》。

圖片來源於網絡

小橋流水,欲下前溪去。喚取故人來,伴先生,風煙杖屨。行穿窈窕,時歷小崎嶇。斜帶水,半遮山,翠竹栽成路。

一尊遐想,剩有淵明趣。山上有停雲,看山下,濛濛細雨。野花啼鳥,不肯入詩來,還一似,笑翁詩,句沒安排處。

小橋下的流水,潺潺向前,流到前溪中去。邀請故人來陪我遊玩,竹杖芒鞋,向竹徑出發。穿過曲折的林間道路,越過起伏的山丘,來到停雲竹徑。它斜繞著溪水,遮住了半個山頭,道路的兩旁翠竹已經長成,栽出一條幽徑。

舉杯暢飲,只剩陶淵明的隱逸的情趣。看山上的停雲,望山下煙雨濛濛。竹林中鳥語花香,多麼有趣,我本要為它們寫下詩句,但它們卻不肯到詩裡來,像是我沒安置好似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是一首寫景詞,通過描寫停雲竹徑的幽靜,來表達自己恬靜隱逸之樂趣。陶淵明作為山水田園詩的鼻祖,多次被蘇軾、辛棄疾等人寫進詩詞裡,陶淵明有《停雲》詩:「有酒有酒,閒飲東窗」、「靜寄東軒,春醪獨撫」。辛棄疾化用陶詩,借酒抒情,享受著如陶淵明歸隱田園的隱逸之樂。「停雲濛濛,放眼望去」這也是陶淵明的詩句,辛棄疾眼中所見,正與當年陶淵明所見一樣。最後寫竹徑的環境,鳥語花香,充滿情趣。辛棄疾忍不住要把它們寫進詩裡,它們卻不肯進來,說沒安排好。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樣的言語,讓人覺得辛棄疾早已和山中的花鳥成為好朋友,早已和自然融為一體。曲徑通幽的日子就這樣過下去也挺好的,不過辛棄疾終究還是沒能忘記自己的理想,不久後又復出了。

相關焦點

  • 當代書法名家胡維平草書 曹組《驀山溪·梅》
    曹組《驀山溪·梅》 洗妝真態,不作鉛花御。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黃昏院落,無處著清香,風細細,雪垂垂,何況江頭路。 月邊疏影,夢到消魂處。梅子欲黃時,又須作,廉纖細雨。孤芳一世,供斷有情愁,消瘦損,東陽也,試問花知否?譯文: 洗卻胭脂鉛粉,自有天然態度。
  • 朱非書法作品賞析:張九齡感遇詩與曹遇詞 驀山溪(遊鑑湖)
    曹遇詞:驀山溪(遊鑑湖)鑑湖千頃,四序風光好。撥棹皺漣漪,極日處、青山繚繞。(請橫屏觀看)驀山溪(遊鑑湖)注釋:【浮家泛宅】船為家,浪跡江湖。《新唐書·隱逸傳·張志和》:「顏真卿為湖州刺史,志和來謁,真卿以舟敝漏,請更之。志和曰:『願為浮家泛宅,往來苕霅間。』」
  • 詩詞內外皆英雄:辛棄疾
    而辛棄疾不同,我們稱之為「豪放派」,是因為他的詞作,豪邁之中具有英雄氣概,讀來讓懦弱之人,也覺熱血沸騰。同時在現實中,辛棄疾也是英雄傳奇式的人物。少年辛棄疾受到祖父辛贊影響,很早就決心為民族復仇雪恥、收復失地。宋高宗三十一年(1161年),22歲的辛棄疾率2000人投奔耿京起義軍,任掌書記。次年,受耿京委派,赴建康(南京)面見宋高宗。完成使命北歸時聽聞耿京已經被叛徒張安國謀害。辛棄疾立即率領50名騎兵直奔有五萬之眾的金兵營地,將張安國生擒綁縛於馬上,疾馳至建康。
  • 辛棄疾不起眼的一首詩,開篇便別具一格,令人贊不絕倫
    辛棄疾所作的詩詞大多為豪邁的詩詞,並且詩詞均氣勢較為蓬勃。我想他的詩之所以會有如此風格,我認為應該與他所生長的環境息息相關。辛棄疾生於亂世之中,宋朝開國以來一直重視文人而輕視武館,雖然造就了文學上的盛世,但是在後期卻面臨著被金國不斷侵佔的悲劇。
  • 辛棄疾的《賀新郎》·一
  • 古代文學——辛棄疾和辛派詞人
    辛棄疾和辛派詞人「中興」詞人群:一、12c下半葉,以辛棄疾、陸遊、張孝祥、陳亮、劉過、姜夔等為代表。(三)藝術:1、手法不僅「以詩為詞」,而且吸收散文手段,「以文為詞」;2、語言在保持自身特有的音樂節奏前提下,大量融入詩文語彙。(三)成績:空前解放了詞體,增強詞藝術表現力,最終確立詞體文學地位。
  • 辛棄疾筆下最為悲壯的一首送別詞:誰共我,醉明月?
    辛棄疾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居士。其詞風獨特,題材廣闊,善於化用前人典故,風格沉穩豪邁又兼具細膩柔情之美。今天來品讀辛棄疾著名的代表作品《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綠樹聽鵜鴃,更那是、鷓鴣聲住,杜鵑聲切。
  • 【詩詞鑑賞】古詩詞鄉村的冬天,是一首動聽的詩!
    冬天的鄉村,是一幅美麗的畫,是一首動聽的詩。一起來看看吧! 酬王季友題半日村別業兼呈李明府 唐-郎士元 松節然膏當燭籠,凝煙如墨暗房櫳; 晚來拭淨南窗紙,便覺斜陽一倍紅。
  • 惡意賣萌辛棄疾
    前幾天在知乎網讀到一篇不錯的文章,關於辛棄疾。辛棄疾是我最喜歡的詞人之一,半年前就有想法寫一點關於他的文字,但總覺自己對他了解太少,遲遲未敢下筆,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有眼前一亮的感覺。這篇文章的質量很高,不過辛棄疾這個寫詞的軍人用「賣萌」二字來描述,還是覺得未免有些太輕。今後等時機成熟,我再寫寫我眼中的辛棄疾吧。
  • 杜審言寫下一閨怨詩,50年後杜甫化用其中一句,再創一首曠世名篇
    用美麗的春光來寫思鄉的哀情,感人至深,而杜甫也有《絕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杜甫的詩歌一樣是通過春天的美景來寫羈旅之情,江水流碧,山花欲燃,春天又來了,春天的景色煥發著盎然生機,但是自己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因為一年又一年過去了,卻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才能夠回到家鄉,這一寫法和祖父杜審言的立意非常相似。
  • 他以梅為妻,寫了一首詠梅詩,蘇軾、辛棄疾都極為稱讚
    詩詞文化,是中華文化史上的瑰寶,千百年來,深受世人喜愛。從詩詞題材來看,有送別詩,詠物詩,邊塞詩等,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詠物詩中經典的一首詠梅詩——《山園小梅》,全詩如下: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 獲獎藝術精品選登——劉海忠作品《草書辛棄疾詩》
    浙江省群星行草書法大展獲獎名單於近日公布,我市劉海忠作品《草書辛棄疾詩》喜獲銀獎。浙江省群星行草書法大展由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8月26日-9月10日在富陽「富春山館」展出。參展的114件作品中,7件作品獲金獎,8件作品獲銀獎《草書辛棄疾詩》劉海忠簡介:普陀區沈家門小學專職書法教師,省優秀書法教師,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普陀區書法家協會理事。作品多次入選省級展覽,曾獲省藝術教師(書法)現場比武一等獎,連續三年獲省中小學教師書法比賽一等獎。
  • 辛棄疾的這首詩,寫盡一個人的一生,從少年到老年,讀到落淚
    例如在盛唐時期最具代表的詩人就是李白,「詩仙」李白浪漫飄逸的詩句更是引得許多年輕人學習,他豪放的性格,在開心的時候「會須一飲三百杯」,再有朋友聚會的酒桌上哪怕「天子呼來不上船「更是讓人佩服其偉岸的胸襟。而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則是和詩仙李白有著完全不同的風格。
  •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譯文及注釋】  譯文朱雀橋邊長滿叢叢野草,點點野花。烏衣巷口斷壁殘垣,正是夕陽西斜。從前在王謝大堂前築巢的燕子,如今再來飛進平常百姓人家。入唐後,烏衣巷淪為廢墟。⑵朱雀橋:六朝時金陵正南朱雀門外橫跨秦淮河的大橋,在今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⑶王謝:王導、謝安,晉相,世家大族,賢才眾多,皆居巷中,冠蓋簪纓,為六朝巨室。舊時王謝之家庭多燕子。至唐時,則皆衰落不知其處。⑷尋常:平常。
  • 辛棄疾很自戀的一首詩,一改往裡的錚錚鐵骨,讓人讀起來忍俊不禁
    南宋的辛棄疾可是位文物雙全的傳奇人物,不僅在詩詞方面的造詣很高,帶兵打仗這方面的才能也很卓越。"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便是他憂國憂民且英勇無畏的重要見證。辛棄疾的作品大多數都是抒寫自己渴望竭盡全力恢復國家統一的願望,傾訴自己人到暮年卻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當然其中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
  • 辛棄疾三次營救好友陳亮,陳亮憂國憂民,為何要訛詐辛棄疾
    公元1165年,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正擔任江陰籤判,一日,辛棄疾站在自家閣樓上眺望遠方,他看到了驚人的一幕:一位白衣男子策馬過小橋,馬兒好像中了邪一樣,就是不肯過橋。男子連續三次驅趕,馬兒到橋頭邊退了回來。男子下馬,拔出腰間的配件,一箭斬落馬頭。然後男子頭也不回,直接步行過橋。
  • 蘇軾一名句比喻精妙,辛棄疾不服,寫出意思相反之句,亦流傳千古
    新可以是角度新、觀點新、比喻新等等,因為人的審美是容易疲勞的,例如古代詩人寫月,他們將月亮比作鉤、弓、盤、銀鏡,在當時看來,或許十分新奇,能令人耳目一新,時至今日,如若還以這些事物來比作月亮,則太過平淡,讀來毫無味道。
  • 辛棄疾沒有貪汙,他又是哪來的錢修建了兩座私人莊園
    辛棄疾在帶湖的居第並非大莊園,「只是稍不一般的幾間房屋 ,稱不起豪華的府第」,後來的瓢泉居第乾脆就是幾間「茅廬」而已。然而,史料言之鑿鑿的記載,辛棄疾居所,是當時人們公認的富麗堂皇。就連辛棄疾也並不諱言此事,在其《新居上梁文》中,寫到自己帶湖新居,稱:「青山屋上,古木千章;白水田頭,新荷十頃」。新居建好之後,辛棄疾特意請當時著名文人洪邁寫作《稼軒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