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非的書法寫的「不激不厲,風規自遠」,韻味悠然,寓剛於柔中,方顯高手之揮毫。朱非先生不媚俗,不隨流,專注中國文化,完美地堅守著傳統,創作的書法作品講究結構美與形式美的和諧統一,盡力向觀者展示書法藝術的中國風骨和魅力。在先生心中,書法就是中華文脈的標誌之一,它從一個側面承載著中國文化的發展歷程,書法註定了在他生命中的重要性,書法就是他畢生的追求。他的書法作品就像一幅幅美麗的畫圖,講究構圖,經營位置,在對比呼應中完成,讓人有一種很想閱讀的衝動。端莊整齊而不板滯,方正渾穆而不侷促,雍容大度而有險勁之趣。
曹遇詞:驀山溪(遊鑑湖)
鑑湖千頃,四序風光好。
撥棹皺漣漪,極日處、青山繚繞。
微茫煙靄,鷗鶯點菰蒲,雲帆過,釣舟橫,俱被勞生擾。
知章請賜,獨佔心何小。
風月本無私,同眾樂、寧論多少。
浮家泛宅,它日郊陶朱,烹鱸鱖,酌松醪,吟筆千篇掃。
(請橫屏觀看)
驀山溪(遊鑑湖)注釋:
【浮家泛宅】船為家,浪跡江湖。《新唐書·隱逸傳·張志和》:「顏真卿為湖州刺史,志和來謁,真卿以舟敝漏,請更之。志和曰:『願為浮家泛宅,往來苕霅間。』」宋胡舜陟《漁家傲》詞:「今我緑蓑青箬笠,浮家泛宅煙波逸。」清蔣士銓《第二碑·尋詩》:「老夫野鶴閒雲,浮家泛宅,未足繫人齒頰。」李光《題亞子<分湖歸隱圖>》詩:「浮家泛宅梨川夢,尋壑經邱慄裡情。」
【風光好】
1.詞牌名。宋陶穀使南唐,自恃為上國使者,辭色毅然不可犯。韓熙載乃命妓秦弱蘭佯為驛卒女,穀與相暱,並作《風光好》詞贈之。後穀於後主席上辭色如前,乃命弱蘭歌此詞,穀即日窘歸。見宋鄭文寶《南唐近事》。參閱宋沉遼《雲巢編》。穀詞雙調三十六字,平韻。
2.曲牌名。屬南曲羽調。字句格律與詞牌同。用作引子。
曹遇,宋朝人,詞人。代表作品有《如夢令》、《宴桃源》、《西江月》、《水調歌頭》等。
宋詞連結:
宋詞是一種新體詩歌,宋代盛行的一種漢族文學體裁,標誌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宋詞句子有長有短,便於歌唱。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餘、琴趣等。始於漢,定型於唐、五代,盛於宋。宋詞是中國古代漢族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明珠,在古代漢族文學的閬苑裡,她是一座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奼紫嫣紅、千姿百態的神韻,與唐詩爭奇,與元曲鬥豔,歷來與唐詩並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詞的起源雖早,但詞的發展高峰則是在宋代,因此後人便把詞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學,與唐代詩歌並列,而有了所謂「唐詩、宋詞」的說法。
書法內容:
感遇十二首(其一)
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詩文賞析】
張九齡遭讒貶謫後所作的《感遇》詩十二首,樸素遒勁,寄慨遙深。此為第一首,詩以比興手法,抒發了詩人孤芳自賞,不求人知的情感。
詩一開始,用整齊的偶句,突出了兩種高雅的植物──春蘭與秋桂。張九齡是廣東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換成了秋桂,師古而不泥古。蘭桂對舉,蘭舉其葉,桂舉其花,這是由於對偶句的關係,互文以見義,其實是各各兼包花葉,概指全株。蘭用葳蕤來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紛披的意思,「葳蕤」兩字點出蘭草迎春勃發,具有無限的生機。桂用皎潔來形容,桂葉深綠,桂花嫩黃,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潔淨的感覺。「皎潔」兩字,精煉簡要地點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徵。
最後二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何求」又作一轉折。林棲者既然聞風相悅,那末,蘭桂若有知覺,應該很樂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賞了。然而詩卻不順此理而下,忽開新意。蘭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潔,這是它們的本性,而並非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賞。很清楚,詩人以此來比喻賢人君子的潔身自好,進德修業,也只是盡他作為一個人的本份,而並非藉此來博得外界的稱譽提拔,以求富貴利達。全詩的主旨,到此方才點明;而文章脈絡也一貫到底。上文的「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與這裡的「草木有本心」互為照應;上文的「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又與「美人折」同意相見。這最後十個字,總結上文,滴水不漏。
古體詩而只寫八句,算是短小的了,而張九齡在寥寥短章中,獅子搏兔,也用全力。詩前二句是起,三四句是承,五六句是轉,七八句是合,結構嚴謹。而且做到了意盡詞盡,無一字落空。表現形式上,運用了比興手法,詞意和平溫雅,不激不昂,使讀者毫不覺得在詠物的背後,講著高雅的生活哲理。
張九齡(678-740)字子壽,一名博物,諡文獻。漢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廣東省韶關市)人,世稱「張曲江」或「文獻公」。唐玄宗開元年間尚書丞相,詩人。西漢留侯張良之後,西晉開國功勳壯武郡公張華十四世孫。七歲知屬文,唐中宗景龍初年進士,始調校書郎。玄宗即位,遷右補闕。
唐玄宗開元時歷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令。母喪奪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賢相;舉止優雅,風度不凡。自張九齡去世後,唐玄宗對宰相推薦之士,總要問「風度得如九齡否?」因此,張九齡一直為後世人所崇敬、仰慕。
張九齡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詩風清淡,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託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有《曲江集》。譽為「嶺南第一人」。#藝惠藏#
吳大愷立足傳統推陳出新開創雪景畫法終成畫雪名家
朱非書法欣賞——現在日常生活哪種書法最受歡迎?
徐朝江小楷書法欣賞——學習書法先學趙楷是不是最好?
殷江林筆墨傳情,為抗「疫」的民族英雄,真正的國家脊梁賦詩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