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點評進出口數據:3月貿易差額如期轉正

2021-01-10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網站

來源:中信證券

3月復工率顯著提升以及交運改善,對前期訂單的加工趕製導致進出口跌幅顯著收窄。貿易差額正如我們所預期的由負轉正。向後看,海外疫情3月大幅擴散對國內出口的影響將在4月開始逐步顯現,預計隨著國內經濟秩序的逐步恢復以及逆周期政策帶動下的投資活動的展開,進口增速的表現可能將好於出口。

2020年3月份,中國出口金額(美元口徑)同比增長-6.6%(Wind一致預期-12%),1-2月為-17.2%;進口金額(美元口徑)增長-0.9%(Wind一致預期-7.9%),1-2月為-4%;貿易差額為199億美元,前值為-70.9億美元。

復工率顯著提升以及交運改善,前期訂單的加工趕製導致出口跌幅顯著收窄。

3月出口金額為1851.5億美元,增速為-6.6%,較上月回升10.6個百分點,也顯著高於市場預期。但從邏輯上符合我們月度前瞻報告(《2020年3月經濟金融數據前瞻——復工復產進行時,實體經濟壓力不減》2020-4-2)中對出口的判斷,我們認為儘管3月中旬開始海外疫情擴散較為嚴重,但由於海外疫情仍處於發展的前期,對3月的外貿活動影響較為有限。因此對3月前積壓訂單的趕製導致出口增速跌幅出現了明顯的收窄。

從我國出口的主要地區來看,3月我國對東協、美國、歐盟、日本的出口增速分別為7.7%、-20.8%、-24.3%和-1.4%,較1-2月的增速分別回升了13、6.6、5.7和23個百分點),我國對主要貿易夥伴國/地區出口增速3月均出現普遍性的回升。

東協取代歐盟上升為我國第一大出口地區。

從出口絕對體量上看,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已經從歐盟轉變為東協,主要原因有三點:

1)英國脫歐後我國對歐盟的貿易口徑進行了調整,按照往年數據我國對英國的出口在歐盟中的佔比約為15%左右;

2)通過一帶一路的建設,中國對東協的貿易一直處於穩步增長趨勢,尤其是能源和農產品方面合作促進了相關領域貿易增長提速。2019年受到貿易摩擦全球經濟下行等因素擾動,我國全年出口增速約為1%,但對東協出口增速為12%;

3)中美貿易摩擦以來,微觀上出現了中國企業藉助東南亞轉口或者將半成品到東南亞的工廠完成最後的加工步驟的情況,這也可能是導致我國對東協出口增長動力強勁的原因之一。據海關總署數據,一季度我國對東協出口集成電路427.5億元,增長28%,佔對東協總出口的7.9%。

3月是國內主要的復工月,內需支撐進口增速回升。

3月進口增速為-0.9%,較1-2月回升3.1個百分點,好於市場預期。對主要貿易夥伴進口方面,我國對東協、美國、歐盟、日本的進口增速分別為10.5%、-12.7%、-6.5%和4.8%。從產品上來看3月進口較高的產品主要是集成電路、農產品、機電產品等。

結合進口國家/地區和細分產品種類的情況,考慮到一般情況下,我國對東協等國的進口主要集中在原材料和半成品,而對歐美國家進口的主要是附加值價高的終端產品,因此當月的進口情況符合3月國內生產恢復快、終端消費需求恢復慢的特點。

需要說明的是,3月進口增速好於預期的主要原因是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後國內出現了進口量的顯著增加,數量的增長一定程度彌補了價格方面對整體進口金額的拖累。原油、銅材、天然氣的進口數量增速均高於整體金額的增速。

3月貿易差額如期轉正,預計二季度仍然存在壓力。

3月貿易差額為199億美元,較1-2月的貿易差額增加了270億美元,正如我們上月所判斷的貿易差額如期轉正。一季度整體實現貿易順差128億美元,增速為-82%。

在對美貿易差額方面,我們發現,從2019年以來,我國對美貿易順差增速持續下降,今年一季度對美貿易順差額為407.7億美元,但增速為-35%。這與中美貿易摩擦有密切的關係。向後看,隨著中美經貿第一階段協議的履行,預計對美貿易順差將繼續收窄。海關總署也表示,隨著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逐步落地,大豆、豬肉、棉花等商品自美進口增長迅速。一季度,自美進口農產品355.6億元,增長1.1倍。其中,進口大豆218.8億元,增長2.1倍;進口豬肉30.4億元,增長16倍;進口棉花15.9億元,增長17%。

向後看,3月海外疫情的嚴重擴散導致國外出現了停產停工以及關店等現象,對國內的出口活動和未來的訂單產生了較大的衝擊。預計4月開始海外疫情對國內出口的壓力將會逐步顯現。而隨著國內需求的逐步恢復以及逆周期政策帶動下的投資活動的展開,國內需求料仍然有支撐。預計4月開始進口增速的表現將好於出口。

3月外儲大幅回落可能存在疫情衝擊下的外匯淨流出。

外儲方面,3月外儲規模為3.06萬億美元,較上月回落了460.9億美元。3月外儲規模以SDR計值為2.24萬億,較上月下降了197.1億。3月末黃金儲備報6264萬盎司,從2019年9月開始連續7個月持平。3月美元指數上升0.85%至98.96,且英鎊兌美元貶值2.5%,歐元美元微升0.15%,日元兌美元微升0.54%,總體來看,匯率變動對美元計價下的外儲帶來負向的估值效應。

資產價格變動方面,3月美債收益率下行,但日本和歐洲的債券收益率有所上升,全球主要股市跌幅明顯,整體來看考慮到儲備資產中資產的配置比例,預計資產價格變動對外儲的估值是小幅的正向影響。

綜合來看,考慮到歷史外儲資產月度波動和對應的市場情況,3月外儲的大幅下降預計還存在一定的外匯淨流出因素。但隨著海外疫情在3月的演變,以及國內經濟增長秩序的恢復和逆周期政策的開展,我們認為後續外匯不存在較大的淨流出壓力。

相關焦點

  • 中信證券宏觀11月金融數據點評:如何看待社融增速的如期觸頂?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中信證券11月金融數據仍然在數量和結構上保持較好表現,M1、M2增速也均環比回升,實體經濟需求側繼續處於景氣區間。但我們也注意到,社融增速在今年以來首次回落,意味著本輪信用擴張大概率已經「觸頂」。
  • 財經朝聞道 | 1-2月出口降17.2%,累計貿易差額8年首現逆差(2020-3-9)
    其中,出口2924.5億美元,下降17.2%;進口2995.4億美元,下降4%;貿易逆差70.9億美元,去年同期為順差414.5億美元。   洪泰財富研究部解讀   本次數據統計範疇為1-2月累計值,從具體數據來看,1-2月進出口狀況具有三個特點:   1.
  • 中信證券點評經濟數據:產投恢復 基本面復甦斜率平穩
    來源:新浪財經文:中信證券固收 【中信證券固收研究——2020年1-4月經濟數據點評】產投恢復,基本面復甦斜率平穩1、工業增加值超預期:回補+回暖3、地產景氣度延續回升1-4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同比下降3.3%(+4.4pcts),4月當月同比增速7.0%(+5.8pcts),1-4月施工增速同比2.5%(-0.1pct),土地投資增速明顯回溫。
  • 12月貨物貿易差額年度最高 出口增加助力跨境資金流平衡
    本報記者 顧月 北京報導   國家外匯管理局1月3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12月,我國國際收支口徑的國際貨物和服務貿易收入2440億美元,支出2124億美元,順差316億美元,環比上月小幅上升28億美元,同比2016年12月則是大幅度增加103.9%。
  • 中信證券:出口高景氣預計將持續到明年上半年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中信證券11月美歐等地疫情反覆疊加年底海外節日,相關商品需求旺盛帶動中國出口景氣再上臺階。12月出口數據可能會受到高基數的壓制,但不影響對內生增長動能的判斷。 2020年11月份,中國出口金額(美元口徑)同比增長21.1%(Wind一致預期9.5%),10月為11.4%;進口金額(美元口徑)增長4.5%(Wind一致預期4.3%),10月為4.7%;貿易差額為754.2億美元,10月為584.4億美元。對此我們點評如下。
  • 中信固收進出口數據點評:外貿數據喜憂參半 出口強勢進口疲軟
    來源:新浪財經文:中信固收數據:按人民幣計價,4月份,我國外貿進出口2.5萬億元,同比微降0.7%;其中,出口1.41萬億元,同比增長8.2%;進口1.09萬億元,同比下降10.2%;貿易順差3181.5
  • 國家統計局:9月貨物進出口均較快增長,貿易結構繼續改善
    10月1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20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在回應我國前三季度外貿順差情況時表示,前三季度,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9月份以來進出口均保持增長態勢,貿易結構繼續改善。
  • 中信證券:明年製造業投資有望內生性上行
    中證網訊(記者 周璐璐)中信證券12月9日下午發布研報稱,11月CPI同比下跌0.5%,核心和服務業CPI同比仍保持穩定,因此CPI通縮並不意味著國內基本面的走弱,同時考慮到是食品供給端擾動造成的影響,短期貨幣政策或不會因此作出調整。
  • 為做空A股帳戶違規融券 中信證券被罰3億
    5月24日晚,中信證券發布公告稱,因違反融資融券相關規定,在2015年為司度(上海)貿易有限公司提供兩融服務,證監會責令中信證券改正,沒收違法所得約6165.58萬元人民幣,並處約3.08億元罰款。證監會披露信息顯示,中信證券違規為外資機構提供兩融服務,後者在2015年股災期間做空中國股市獲取巨額收益。
  • 中信證券:疫情對於我國貿易和產業鏈的影響分析
    從原因上來看,顯然新冠疫情和假期因素帶來的停工停產也對我國進口方面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由於疫情防控與民眾居家所產生的物資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支撐了我國的進口需求,與此同時進口方面當前中國正處於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履約期,相比而言新冠疫情對於出口端的影響更為顯著,前兩月進出口數據的表現也與我國2月PMI分項數據反映出的疫情影響相一致。
  • 魏尚進:中美貿易實際差額僅為官方數據的一半
    發布時間:2018-09-25信息來源:近日(9月16日-17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專題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學術訪問教授魏尚進出席研討會,並在「中美貿易摩擦的前景」的分組會上做主題發言。9月18日,美國政府宣布實施對從中國進口的約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的措施。
  • 中信證券融資融券信息(6/3)
    中信證券(600030)6月3日融資融券>信息顯示,中信證券融資餘額5,073,502,810元,融資買入額147,250,623元,融資償還額218,785,704元,融券餘額42,907,855元,融券賣出量2,841,918股,融券償還量2,687,822股。
  • 2019年中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現狀及主要貿易方式分析「圖」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對外貿易的逐漸擴大,農產品貿易也經歷了較大的進步和發展。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一大農產品進口國以及世界第四大農產品出口國。中國農產品的貿易夥伴國日益增多,主要的進出口市場包括日本、美國、韓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並且農產品貿易的種類繁多。2019年中國農產品進出口額2300.7億美元,同比增長5.7%。
  • 中信證券
    中信證券 金融理財 大小: 52.02MB
  • 前11個月外貿「成績單」發布,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長1.8%...
    來源:證券日報海關總署官網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1.8%。其中,出口16.13萬億元,增長3.7%;進口12.91萬億元,下降0.5%;貿易順差3.22萬億元,增加24.6%。按美元計價,前11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4.17萬億美元,增長0.6%。其中,出口2.31萬億美元,增長2.5%;進口1.86萬億美元,下降1.6%;貿易順差4599.2億美元,增加23%。11月份,我國外貿進出口3.09萬億元,增長7.8%。
  • 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長1.8%,亮點有哪些?
    小夥伴們晚上好,今天證事聽小編要跟大家聊一件振奮人心的事情,那就是今日海關總署發布了最新外貿進出口數據,快跟小編一起來看看這張「成績單」吧!海關總署官網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1.8%。
  • 中信證券:布局華南的雄心壯志能爭幾分臉面?
    財華社再依其前三季業績推算出,中信證券的2019年第四季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91%,至104.03億元,扣非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2.01%,至17.37億元。截至2019年12月31日,該證券公司的資產總額同比增長21.23%,至7918.04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權益同比增長5.58%,至1616.85億元。
  • 中信證券公告:因融資融券違規 被罰3億元
    2015年,公司曾公告收到中國證監會調查通知書(稽查總隊調查通字153121號),該次調查的範圍是公司在融資融券業務開展過程中,存在違反《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第八十四條「未按照規定與客戶籤訂業務合同」規定之嫌(詳見公司於2015年11月26日、2015年11月29日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披露易網站,次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和《證券時報》).
  • 11月我國外貿進出口增長7.8%
    人民日報北京12月7日電 (記者杜海濤)據海關統計:今年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8%。其中,出口16.13萬億元,增長3.7%;進口12.91萬億元,下降0.5%;貿易順差3.22萬億元,增加24.6%。
  • 11月中國外貿進出口增長7.8%
    人民日報北京12月7日電 據海關統計:2020年前11個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比2019年同期增長1.8%。其中,出口16.13萬億元,增長3.7%;進口12.91萬億元,下降0.5%;貿易順差3.22萬億元,增加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