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朝聞道 | 1-2月出口降17.2%,累計貿易差額8年首現逆差(2020-3-9)

2021-01-10 和訊網

 

  察消長之往來,辨利害於疑似。

  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按美元計價,2020年前2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5919.9億美元,下降11%。其中,出口2924.5億美元,下降17.2%;進口2995.4億美元,下降4%;貿易逆差70.9億美元,去年同期為順差414.5億美元。

  洪泰財富研究部解讀

  本次數據統計範疇為1-2月累計值,從具體數據來看,1-2月進出口狀況具有三個特點:

  1. 受供給端影響,出口大幅下降17.2%

  出口增速的大幅下行主要源於供給端而非需求端。1-2月海外疫情影響範圍不大,外需方面並未出現明顯萎縮,出口下降主要來源於供給端,除傳統春節假期季節性影響因素外,國內防控疫情假期延長情況下,企業生產復工受限,部分出口企業無法按時交單。

  2.  中美首階段貿易協議支撐進口增加,對美進口增速轉正

  國內疫情對進口增速的影響遠小於對出口增速的影響,1-2月進口增速降幅為4%,低於出口下降幅度。其中,對美進口貢獻主要增長部分,1-2月我國對歐盟、日本進口額累計增速均為負值,分別為-9.9%和-8%,而對美進口累計同比增長4.3%,扭轉自2018年12月以來持續一年多的負增長態勢。這主要是由於中美首階段協議於1月正式籤訂後,進入有監督機制的協議執行階段。根據中美第一階段採購協議,2020年我國需在2018年進口基礎上自美國新增639億美元貨物進口,平均每月新增53.3億美元。

  3.  貿易差額累計值呈現逆差,為2012年來首次

  1-2月貿易逆差70.9億美元,累計值逆差是2012年以來首次出現。從歷史數據來看,每年的春節假期都容易出現當月貿易差額呈逆差的狀況,而累計值逆差卻較為少見。今年數據「失常」同樣是春節假期延長企業復工緩慢所導致,但貿易逆差在一二季度部分月份恐仍會出現。

  雖然在穩步推進企業復工情況下,我國外貿企業復工率目前已超過80%,企業趕未完成的出口訂單會帶來短期出口增速的反彈,但海外疫情的爆發會將會從需求端對我國出口情況形成壓制。一方面疫情會造成主要貿易夥伴需求走弱,目前海外以日本、韓國和義大利疫情較為嚴重,我國對該三國的出口額佔比分別為5.7%、4.4%、1.3%。另一方面全球貿易加工產業鏈受到衝擊或產生中斷,影響將至少持續至四月底。總體而言,今年上半年我國外貿將繼續承壓,對經濟增長的拖累亦不容小覷。

主要指數道瓊

  25864.78

  -0.98%

納斯達克

  8575.62

  -1.87%

標普500

  2972.37

  -1.71%

恒生指數

  26146.67

  -2.32%

美元指數

  96.1049

  -0.48%

美元離岸人民幣

  6.9300

  -0.16%

COMEX黃金

  1674.20

  0.37%

NYMEX原油

  41.57

  -9.43%

  ? 上周五美股延續調整,美債收益率再創歷史新低

  美股尾盤跌幅收窄,道指收跌逾250點,盤中一度跌近900點。金融股和能源股領跌,摩根大通跌超5%,埃克森美孚跌4.8%;大型科技股全線走低,蘋果跌1.36%,亞馬遜跌1.19%,特斯拉跌2.9%。

  上周道指漲1.79%,納指漲0.1%,標普500指數漲0.61%。

  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一度跌破0.7%,創歷史新低。

  ? 美國2月非農就業數據向好

  美國2月季調後非農就業人口增27.3萬人,為去年1月來最快增速,預期17.5萬人,前值22.5萬人;2月失業率為3.5%,重回50年來低位,預期為3.6%,前值為3.6%;2月平均每小時工資同比增3%,預期增3%,前值增3.1%;環比增0.3%,預期增0.3%,前值增0.2%。

  ?OPEC+未能達成進一步減產協議,美油暴跌超9%

  因歐佩克未達成協議,NYMEX原油期貨周五收跌9.43%報41.57美元/桶,創2016年八月以來新低,並創2015年9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上周累計下跌7.13%。

  伊朗油長贊加內表示:這是我見過的歐佩克歷史上最糟糕的會議之一;經過6個小時的私下談判,俄羅斯和沙特未能達成協議;部分歐佩克成員國堅持讓非歐佩克成員國加入減產協議。

  阿聯能源部長馬茲魯伊表示:下一次歐佩克會議將在6月舉行;如果俄羅斯同意,歐佩克+將更早舉行會議;今日的會議不意味著歐佩克+的結束。

  ?黎巴嫩內閣召開會議,決定債務違約

  巴嫩總理哈桑·迪亞卜7日宣布,因外匯儲備短缺,黎巴嫩將不會支付9日到期的12億美元債券債務。

主要

  指數

上證指數

  3034.51

  -1.21%

深證指數

  11582.82

  -1.10%

創業板指

  2192.94

  -0.75%

  ?A股震蕩下挫,大盤止步四連升

  行業板塊方面,權重表現低迷,房地產、基建、券商、保險等板塊跌幅靠前;口罩概念、病毒防治概念多股漲停;新基建板塊受資金青睞,特高壓、雲計算概念表現活躍;網紅經濟概念尾盤下挫。

  兩市成交額接近萬億。北向資金當日淨流出30.41億元,上周累計淨流入56.21億元。

  上周,A股三大股指均累計漲超5%。

  宏觀

  1、商務部:一季度進出口出現波動在所難免,但影響是暫時和階段性的,全國進出口已出現恢復性增長的積極勢頭;將全力穩住外貿基本盤,豐富政策工具箱,還將出臺有針對性的舉措,保障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

  2、司法部回應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稱,條例目前尚處於向社會徵求意見階段,我們將按照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要求,對公眾所提的意見建議,認真深入予以研究。《條例》在充分吸納公眾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之前不會倉促出臺。

  3、據21世紀經濟報導,2018年-2019年,已經有67家上市公司民營、公眾或外資企業變更為國企,其中異地「收購」超過6成,大多數收購方為地方金控平臺或城投企業。隨著控股權轉讓案的塵埃落定,後續的整合成為市場各方關注的焦點。

  金融

  4、證監會就《關於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轉板上市的指導意見》公開徵求意見。《指導意見》明確,符合條件的掛牌公司可申請轉板到科創板或創業板上市,申請轉板上市的企業應當為新三板精選層掛牌公司,且在精選層連續掛牌一年以上,還應符合擬轉入板塊的上市條件。

  5、證監會降低證券公司2019年及2020年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繳納比例,A類、B類、C類、D類證券公司,分別按照其營業收入的0.5%、0.6%、0.7%、0.7%的比例繳納2019年度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2020年度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繳納比例參照執行。證監會預計,證券行業2019年度繳納金額將下降8%,2020年度繳納金額將下降45%,有利於更好發揮金融逆周期調節作用,減少證券公司經營成本,緩解疫情影響,更好支持證券行業參與疫情防控工作,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地產

  6、海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建立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城市主體責任制的通知》,對在海南省已擁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省戶籍和常住居民家庭(含夫妻雙方及未成年子女),停止向其銷售安居型商品住房和市場化商品住房。

  7、山東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復產復工率99.7%。超短融資券成為房企舒緩短期流動壓力的首選。相比動輒百億元發行額度的公司債,額度幾億到十幾億元不等的超短期融資券是房企新近運用最為頻繁的融資工具。

  產業與公司

  8、工信部召開加快5G發展專題會,要求加快5G網絡建設步伐,深化融合應用,豐富5G技術應用場景,發展基於5G的平臺經濟,帶動5G終端設備等產業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9、交通運輸部發布《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交通運輸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抓緊優化完善高速公路收費系統,持續深化ETC拓展應用;加快編制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2021-2050年),統籌研究重大工程、重大改革、重大政策;抓緊推進川藏鐵路等重大項目規劃建設;做好粵港澳、長三角、黃河流域等地區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編制工作。

  10、截至目前上海高新技術企業復工率達90%,其中,生物醫藥、集成電路、人工智慧三大領域的高企復工率已近100%。山東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復產復工率99.7%。

  創投

  11、證監會修訂完善創業投資基金反向掛鈎政策,簡化反向掛鈎政策適用標準,明確創業投資基金項目投資時滿足「早期企業」、「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三個條件之一即可享受反向掛鈎政策;同時為激活大宗交易方式下受讓方交易動力,取消減持受讓方鎖定期限制,並加大對專注於長期投資的基金優惠力度,同時拓寬享受反向掛鈎政策的適用主體,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參照適用。

  END

  聲 明

  本資訊中的信息均來源於公開資料,本公司已力求報告內容的客觀、公正,但對相關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資訊中的觀點、結論和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洪泰財富。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相關焦點

  • 1-2月中國出口同比下降17.2% 進口好於預期導致意外逆差
    【財新網】(記者 張娛)受新冠肺炎疫情和春節假期延長影響,1-2月中國進出口同比增速均由正轉負,由於進口表現明顯好於出口,前兩月意外錄得逆差。  根據海關總署3月7日發布的數據,以美元計,1-2月中國出口同比下降17.2%,較前值月回落25.1個百分點,為2019年3月以來最低;進口同比下降4%,回落20.5個百分點。進口表現明顯好於出口,導致1-2月實現貿易逆差70.9億美元,為2018年4月以來首次錄得貿易逆差,2019年同期實現貿易順差414.5億美元。
  • 今年1-9月羅馬尼亞與中國 貿易逆差下降
    今年1-9月羅馬尼亞與中國 貿易逆差下降 2012-11-14 08:37:40 來源:網上輕紡城 據羅貿易和外資促進中心提供的數據,2012年1-9月,
  • 12月貨物貿易差額年度最高 出口增加助力跨境資金流平衡
    本報記者 顧月 北京報導   國家外匯管理局1月3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12月,我國國際收支口徑的國際貨物和服務貿易收入2440億美元,支出2124億美元,順差316億美元,環比上月小幅上升28億美元,同比2016年12月則是大幅度增加103.9%。
  • 對大陸出口臺灣11月進出口貿易出現逆差
    臺當局財政事務主管部門7日公布,臺灣11月對大陸(含香港)出口額達144.6億美元,創歷年新高,同比增長17.2%,佔臺灣總出口額的45.2%。大陸(含香港)持續位列臺灣地區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順差來源地。統計顯示,今年前11個月臺灣對大陸(含香港)出口額約1367.4億美元,同比增長14.0%,佔同期臺灣總出口額的43.8%。
  • 芬蘭9月貿易逆差3.91億歐元
    《芬蘭日報》12月1日報導,根據芬蘭海關提供的國際貿易統計數據,9月芬蘭貿易逆差為3.91億歐元。1至9月貿易逆差為28億歐元,比去年同期增加近18億歐元。9月份芬蘭出口額為49億歐元,同比下降7.8%,進口額為53億歐元,同比下降4.8%。與去年同期相比,1-9月出口總額下降15.2%,進口總額下降11.3%。
  • 中國2月出現73億美元貿易逆差(雙語)
    China’s trade balance swung to a deficit of $7.3bn in February as exports slowed during the Lunar New Year holidays.   由於春節長假期間出口增長放緩,2月份中國出現73億美元貿易逆差。
  • 中信證券點評進出口數據:3月貿易差額如期轉正
    2020年3月份,中國出口金額(美元口徑)同比增長-6.6%(Wind一致預期-12%),1-2月為-17.2%;進口金額(美元口徑)增長-0.9%(Wind一致預期-7.9%),1-2月為-4%;貿易差額為199億美元,前值為-70.9億美元。復工率顯著提升以及交運改善,前期訂單的加工趕製導致出口跌幅顯著收窄。
  • 美國貿易逆差降至三年低點 經濟走強信號提振美元買盤
    來源:匯通網周三(1月8日)美元上漲,因美國11月貿易逆差降至逾三年最低水平,進口進一步下降,出口反彈,這表明美國第四季度經濟增長強勁。11月貿易逆差下降穆迪分析的分析師Maria Cosma表示,經濟可能正在走出困境。美國商務部表示,11月貿易逆差下降8.2%,至431億美元,為2016年10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 2014年1-9月羅馬尼亞與中國貿易情況報告
    2014年1-9月羅中貿易情況報告一、羅馬尼亞與中國貿易情況據羅經濟部提供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1-9月,羅馬尼亞與中國貿易額為21.8億歐元(不含轉口貿易,下同),同比增長20.7%,自2014年2月起連續出現正增長。其中,羅出口4.3億歐元,同比增長17.7%。
  • 2018年中美貿易戰最新時間表 美與中國貿易逆差再創新高
    2018年中美貿易戰最新消息,美國9月貿易赤字擴大至540億美元 與中國逆差再創新高 受工業用品出口創歷史新高推動,美國9月貿易逆差擴大至540億美元。其中,美國與中國貿易逆差擴大至402.4億美元,再刷歷史新高。 受工業用品出口創歷史新高推動,美國9月貿易赤字再度擴大。其中,美國與中國貿易逆差擴大至402.4億美元,再刷歷史新高。 北京時間11月2日周五,美國商務部公布數據顯示,美國9月貿易逆差擴大至540億美元,為連續第四個月擴大,高於預期逆差536億美元,前值逆差532億美元修正為逆差533億美元。
  • 經常帳戶逆差值得高度重視
    解盤年中經濟——時評(2)王南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國際收支平衡表顯示,中國經常帳戶今年一季度逆差341億美元。這是2001年6月後,中國時隔17年第二次出現經常帳戶逆差,也是最大的一個季度逆差。經常帳戶呈現逆差有季節性因素,年初假日影響一季度貨物貿易差額一般為當年低值。但趨勢性、結構性因素更為根本:進口增長快於出口增長使貨物貿易順差下降,而運輸和旅行項目逆差增長帶來服務貿易逆差增加。
  • 美國2018年貿易逆差擴大至6210億美元 創2008年以來最高
    摘要 【美國2018年貿易逆差擴大至6210億美元 創2008年以來最高】美國商務部剛剛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12月貿易帳逆差598億美元,預期逆差579億美元,前值逆差493億美元。美國2018年貿易逆差擴大至6210億美元,創2008年以來最高。
  • 陸家嘴財經早餐2021年1月9日星期六
    韓國綜合指數收漲3.97%,報3152.18點續創歷史新高,周漲9.7%;日經225指數漲2.36%,報28139.03點,創1990年8月以來新高,周漲2.53%;澳洲標普200指數收漲0.68%,報6757.9點,周漲2.59%;紐西蘭NZX50指數收漲0.54%,報13558.19點,周漲3.56%。
  • 貿易逆差
    貿易逆差反映的是國與國之間的商品貿易狀況,也是判斷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重要指標。2011年一季度,中國六年來首現季度貿易逆差,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淨出口為正值時,稱為貿易黑字、貿易順差、貿易盈餘或出超。淨出口為負值時,稱為貿易赤字、貿易逆差或入超。
  • 商務部解釋美對華貿易逆差原因:美限制高科技出口,當然會有逆差!
    在我看來,中美貿易為什麼會出現不平衡,首先是美國經濟結構問題,美國儲蓄不足、儲蓄小於投資,消費比較多,這決定了它一定在全球貿易上有逆差,所以美國不只是和中國有貿易逆差,和其他許多國家都有貿易逆差。第二,美元作為國際支付貨幣,也決定了美國必須要保持比較大的貿易逆差,才能維持美元國際支付貨幣的地位。
  • 2020年1-3月大陸與臺灣經貿交流概況
    一、雙向貿易2020年1-3月,大陸與臺灣貿易額為512.2億美元,同比增長2%。其中,大陸對臺出口124.4億美元,同比增長2.3%;自臺進口387.8億美元,同比增長1.9%;我對臺貿易逆差263.3億美元。臺灣是我第七大貿易夥伴和第三大進口來源地。大陸是臺灣最大的貿易夥伴和貿易順差來源地。
  • 2020年中國塑料薄膜進出口貿易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需求減少出口不容...
    近年來,世界各國家/地區紛紛發布禁塑令,中國在2020年也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對於塑料製品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在進出口貿易方面,我國塑料薄膜行業以出口為主,但2020年1-5月實現貿易逆差6.13億美元。
  • 臺當局:臺灣11月對大陸出口同比增長17.2% 創歷年新高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臺當局財政事務主管部門7日公布,臺灣11月對大陸(含香港)出口額達144.6億美元,同比增長17.2%,約佔臺灣當月總出口額的45.2%,大陸(含香港)持續位列臺灣地區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
  • 財經早餐FM-Radio 2020年8月6日
    歐元區7月服務業PMI創將近兩年新高,五個月來首次進入擴張區間。 美國7月小非農ADP就業僅增加16.7萬 ,遠低於預期;6月貿易逆差有所收窄;7月ISM服務業指數創17個月新高,就業萎縮程度加深。 美EIA原油庫存降幅超預期,油價盤中漲超4%創五個月新高。
  • 芬蘭2019全年貿易逆差為7.26億歐元
    芬蘭日報3月2日報導,根據芬蘭海關貿易統計顯示,芬蘭2019年12月貿易順差為3.17億歐元,全年貿易逆差為7.26億歐元。2018年12月,貿易差逆差為4.28億歐元的逆差,而在1-12月貿易逆差約為29億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