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9月羅馬尼亞與中國貿易情況報告
2014年1-9月羅中貿易情況報告一、羅馬尼亞與中國貿易情況據羅經濟部提供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1-9月,羅馬尼亞與中國貿易額為21.8億歐元(不含轉口貿易,下同),同比增長20.7%,自2014年2月起連續出現正增長。其中,羅出口4.3億歐元,同比增長17.7%。
-
芬蘭9月貿易逆差3.91億歐元
《芬蘭日報》12月1日報導,根據芬蘭海關提供的國際貿易統計數據,9月芬蘭貿易逆差為3.91億歐元。1至9月貿易逆差為28億歐元,比去年同期增加近18億歐元。9月份芬蘭出口額為49億歐元,同比下降7.8%,進口額為53億歐元,同比下降4.8%。與去年同期相比,1-9月出口總額下降15.2%,進口總額下降11.3%。
-
今年1—9月份中國貿易逆差最多國家和地區,澳大利亞分列第二
今年1—9月份中國貿易逆差最多的國家和地區中,臺灣省和澳大利亞分列第一第二,看來還有很大的壓減空間。通過數據可看出,大陸對臺貿易逆差達992.77億美元,對澳大利亞貿易逆差526.51億美元。而這兩個貨,正是需要我們大力鞭打的對象。
-
1-2月中國出口同比下降17.2% 進口好於預期導致意外逆差
【財新網】(記者 張娛)受新冠肺炎疫情和春節假期延長影響,1-2月中國進出口同比增速均由正轉負,由於進口表現明顯好於出口,前兩月意外錄得逆差。 根據海關總署3月7日發布的數據,以美元計,1-2月中國出口同比下降17.2%,較前值月回落25.1個百分點,為2019年3月以來最低;進口同比下降4%,回落20.5個百分點。進口表現明顯好於出口,導致1-2月實現貿易逆差70.9億美元,為2018年4月以來首次錄得貿易逆差,2019年同期實現貿易順差414.5億美元。
-
貿易逆差
貿易逆差反映的是國與國之間的商品貿易狀況,也是判斷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重要指標。2011年一季度,中國六年來首現季度貿易逆差,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淨出口為正值時,稱為貿易黑字、貿易順差、貿易盈餘或出超。淨出口為負值時,稱為貿易赤字、貿易逆差或入超。
-
財經朝聞道 | 1-2月出口降17.2%,累計貿易差額8年首現逆差(2020-3-9)
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按美元計價,2020年前2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5919.9億美元,下降11%。其中,出口2924.5億美元,下降17.2%;進口2995.4億美元,下降4%;貿易逆差70.9億美元,去年同期為順差414.5億美元。 洪泰財富研究部解讀 本次數據統計範疇為1-2月累計值,從具體數據來看,1-2月進出口狀況具有三個特點: 1.
-
美國貿易逆差降至三年低點 經濟走強信號提振美元買盤
來源:匯通網周三(1月8日)美元上漲,因美國11月貿易逆差降至逾三年最低水平,進口進一步下降,出口反彈,這表明美國第四季度經濟增長強勁。11月貿易逆差下降穆迪分析的分析師Maria Cosma表示,經濟可能正在走出困境。美國商務部表示,11月貿易逆差下降8.2%,至431億美元,為2016年10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
日本電子產業首次陷入貿易逆差 老牌彩電告別中國
《日本經濟新聞》12月13日報導,曾支撐著日本出口的家電、電子零部件等的電子產業預計將在2013年首次陷入貿易逆差。相關產業2013年1-9月的貿易逆差約為8000億日元,而上年同期則是約2200億日元的貿易順差。隨著日本不斷將生產轉移到海外,加上日元貶值,使得出口低迷,而智慧型手機等產品的進口卻在增加。
-
2018年中美貿易戰最新時間表 美與中國貿易逆差再創新高
2018年中美貿易戰最新消息,美國9月貿易赤字擴大至540億美元 與中國逆差再創新高 受工業用品出口創歷史新高推動,美國9月貿易逆差擴大至540億美元。其中,美國與中國貿易逆差擴大至402.4億美元,再刷歷史新高。 受工業用品出口創歷史新高推動,美國9月貿易赤字再度擴大。其中,美國與中國貿易逆差擴大至402.4億美元,再刷歷史新高。 北京時間11月2日周五,美國商務部公布數據顯示,美國9月貿易逆差擴大至540億美元,為連續第四個月擴大,高於預期逆差536億美元,前值逆差532億美元修正為逆差533億美元。
-
中國2月出現73億美元貿易逆差(雙語)
由於春節長假期間出口增長放緩,2月份中國出現73億美元貿易逆差。 中國經常因巨額貿易順差而受到美國政界人士的指責,但在過去一年裡,這已經是中國第二次進口超過出口。作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消費國,由於原材料價格上漲,中國進口額出現了激增。
-
芬蘭2019全年貿易逆差為7.26億歐元
芬蘭日報3月2日報導,根據芬蘭海關貿易統計顯示,芬蘭2019年12月貿易順差為3.17億歐元,全年貿易逆差為7.26億歐元。2018年12月,貿易差逆差為4.28億歐元的逆差,而在1-12月貿易逆差約為29億歐元。
-
商務部解釋美對華貿易逆差原因:美限制高科技出口,當然會有逆差!
【環球網綜合報導】國務院新聞辦4月4日舉行吹風會,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介紹中美貿易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記者:我的問題是,川普總統在推特中提出,希望中方每年減少一千億美元的對美順差,中方怎麼看?
-
3月美國貿易逆差再度擴大至500億美元,關稅和大豆來擋槍
美國商務部於周四表示,由於對外國商品的需求提振了進口,美國3月份對全球貿易夥伴的商品和服務逆差小幅擴大。但美國對華商品貿易逆差卻收窄至283億美元,創5年以來最低。 報告指出,3月份經季節因素調整後的貿易逆差為500億美元,較2月份增長1.5%。經濟學家預計,美國3月貿易逆差將從2月的499億美元增至502億美元。 儘管貿易逆差在3月份有所擴大,但仍低於最近12月份的最高點。2018年年底,貿易逆差猛增至599億美元,這是10年來最大的差距。
-
2019上半年中國與泰國雙邊貿易概況:貨物進出口額同比下降4.1%
一、2019年1-6月泰國貨物貿易概況據泰國海關統計,2019年1-6月,泰國貨物進出口額為2433.2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下降2%。其中,出口1227.3億美元,下降2.3%;進口1205.9億美元,下降1.7%。貿易順差21.5億美元,下降25.2%。
-
對大陸出口臺灣11月進出口貿易出現逆差
臺當局財政事務主管部門7日公布,臺灣11月對大陸(含香港)出口額達144.6億美元,創歷年新高,同比增長17.2%,佔臺灣總出口額的45.2%。大陸(含香港)持續位列臺灣地區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順差來源地。統計顯示,今年前11個月臺灣對大陸(含香港)出口額約1367.4億美元,同比增長14.0%,佔同期臺灣總出口額的43.8%。
-
經常帳戶逆差值得高度重視
解盤年中經濟——時評(2)王南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國際收支平衡表顯示,中國經常帳戶今年一季度逆差341億美元。這是2001年6月後,中國時隔17年第二次出現經常帳戶逆差,也是最大的一個季度逆差。經常帳戶呈現逆差有季節性因素,年初假日影響一季度貨物貿易差額一般為當年低值。但趨勢性、結構性因素更為根本:進口增長快於出口增長使貨物貿易順差下降,而運輸和旅行項目逆差增長帶來服務貿易逆差增加。
-
2019上半年中國與芬蘭雙邊貿易概況:進出口額31.7億美元 下降0.9%
其中,出口375.9億美元,下降3.3%;進口370.6億美元,下降7.2%。貿易順差5.3億美元。美國是芬蘭最大的貿易順差來源國,1-6月順差額為19.4億美元,增長13.8%。此外,芬蘭對日本的貿易順差6.1億美元,增長46%。芬蘭的貿易逆差主要來自俄羅斯、瑞典和丹麥,1-6月與三國的貿易逆差分別為27.1億美元、22.3億美元和7.4億美元。
-
美國人心甘情願買中國製造,貿易逆差不斷擴大,美媒:川普錯了
據美國彭博社1月12日報導,隨著冠狀病毒在中國得到有效控制,中國在工業生產和經濟復甦方面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績,而美國則成為中國復工復產後生產的醫療設備和家用設備最大的客戶。畢竟同中國相比,新冠病毒仍在美國肆無忌憚地傳播著。報導直言,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正在不斷擴大。
-
2018年中國服務貿易逆差創新高 旅行貢獻超八成
【財新網】(記者 張娛)儘管出口增速超過進口,2018年中國服務貿易仍為逆差,且規模創新高。 商務部2月12日發布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服務貿易出口1.77萬億元同比增長14.6%,創下2011年以來的出口最高增速;服務進口3.47萬億元,同比增長10%,全年服務貿易逆差額1.7萬億元,較2017年增加908.6億元。 分行業看,傳統服務貿易行業表現不及總體。
-
旅遊局:中國成旅遊服務貿易逆差最大國說法是誤導
中新網1月16日電 據國家旅遊局網站消息,2015年全國旅遊工作會議近日召開,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指出,稱「我國已成為世界旅遊服務貿易逆差最大的國家」是誤導性的說法,出境旅遊支出和入境旅遊收入,目前不是同一個統計口徑,不具備可比性。 李金早指出,旅遊業已成為綜合性大產業,旅遊業關聯度大、涉及面寬、拉動力強,對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