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的樂樂以前總是比別的孩子更容易感冒發燒,光是因為肺炎就住過3次院,看起來也比同齡的孩子瘦小不少。原來,因為過敏,樂樂很多疫苗都沒有接種,導致容易生病,後來在湖南省人民醫院兒童醫學中心就診,在醫生建議下補種了一部分疫苗,又通過醫生的營養和餵養指導,樂樂現在很少生病了,體重身高也達標了。
湖南省人民醫院兒童過敏反應專科負責人李文開表示,我國約有2.7億人受到過敏問題的困擾,這其中兒童過敏的發病率已猛增至30%左右。李文開介紹,免疫系統對人們的身體起到保護作用,抵擋各種微生物,但有時候又保護過度了,把對人體無害的東西誤判為「敵人」,產生一種過度或過強的免疫反應,從而造成機體的損傷,過敏就此發生。兒童由於免疫系統尚處於發育階段,因而比成人更容易過敏。兒童過敏性疾病如果不及早發現,容易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而家長們對過敏問題上的一些認識誤區,也同樣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影響。
「過敏的孩子不能打疫苗,就是個典型的誤區。」李文開介紹,疫苗是能主動獲得免疫保護的重要途徑,但許多父母因為平日裡因聽說過疫苗過敏的事件,導致談「敏」色變,而不積極接種疫苗將會導致孩子缺乏基本抗體,更易生病影響生長發育。
李文開提醒,疫苗過敏非常少見,因此大部分家長不需要過分擔心注射疫苗時會出現過敏反應。患過敏性疾病、過敏體質或有過敏家族史的兒童,只要既往不對疫苗或其成分過敏、所患過敏性疾病與疫苗成分無關,均可按計劃常規行疫苗接種,但患有與疫苗成分有關的過敏性疾病患兒,特別是曾經有過嚴重過敏反應情況者,接種相關疫苗就需謹慎,要求在具備處理嚴重過敏反應條件的醫療機構進行。
疫苗裡哪些物質與過敏相關?一份「過敏」清單供家長收藏:
1.牛奶:
嬰幼兒3月齡接種的白喉+破傷風疫苗是在牛奶蛋白中培養出來的,因此對牛奶過敏的患兒在接種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相應的過敏反應,考慮是跟疫苗中的酪蛋白存在一定的聯繫。
2.雞蛋:
少許疫苗是以雞胚蛋白為培養基,如麻疹+腮腺炎+風疹三聯疫苗、狂犬病疫苗、流感疫苗、水痘疫苗等,從理論上來講,對於雞蛋過敏的人群在接種這些疫苗的過程中有發生過敏反應的可能性,尤其是流感疫苗。
3.明膠:
明膠是一種在食物和藥物中廣泛使用的動物蛋白,活疫苗或滅活疫苗中(如麻疹+腮腺炎+風疹三聯疫苗、日本腦炎、水痘疫苗等)均添加牛或豬來源的明膠作為穩定劑。但明膠致敏的確切機制目前尚不清楚。
4.抗生素:
慶大黴素、四環素、新黴素、鏈黴素和多粘菌素等常見抗菌劑常用於疫苗生產過程中,以防止細菌或真菌的生長。
5.外源物質:
大面積黏膜暴露於高含量天然橡膠的水溶蛋白時可引起速發或嚴重過敏反應,而天然橡膠存在於一些疫苗瓶的瓶塞中和一些預充注射器的活塞中,過敏病例報導雖少見,但嚴重橡膠過敏的患者應儘量避免使用瓶塞中含橡膠的疫苗以及含橡膠活塞的注射器。
(本報記者-王璐,通訊員-黎雨、吳靖)
【我們只提供經專業記者編輯採編的靠譜內容,恭請您在此訂閱,或移步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