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媛: 讓孝義皮影戲重放光芒

2020-12-19 澎湃新聞

趙媛: 讓孝義皮影戲重放光芒

2019-12-09 17: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走進第四屆山西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呂梁展區,孝義三皇聖殿皮影梅、蘭、竹、菊的皮影展覽牆前,非物質文化遺產孝義皮影戲傳承人趙媛正在認真雕刻著皮影,隨著一副皮影作品《番王戰樊梨花》逐漸成型,吸引了大量遊客駐足觀看。

趙媛已經是第4次在省文博會參展,16歲就師從孝義皮影戲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李世偉,2017年參加中北大學舉辦的「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培班」,成為呂梁市級傳承人。她向記者說:「現在我們製作的皮影,分為兩種,一種是用於演出的,還有一種就是裝飾畫。作為呂梁文化的一張名片,皮影戲演繹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下一步我們準備在皮影進學校,開設專門的課程,從皮影的製作到表演、唱腔依次教學。」

皮影戲又稱燈影兒,弄影戲、影戲,是我國民間廣泛流傳的古老劇種之一。以其雕刻的精湛、表演的生動、聲腔的激越、劇目的豐富,綻放在三晉大地,根植於人民生活的土壤之中。每逢良辰佳節,迎神賽社、趕廟會、過生日、做滿月都有皮影戲助興。「皮影戲的影人可用牛皮製作,也可以用驢皮、羊皮製作,在很久以前是用鹿皮。演出時,影人在表演藝人的操縱下,利用燈光的透射,將影人映現在屏幕上,隨著樂器伴奏和唱腔的配合,而成為栩栩如生的戲曲表演。」趙媛向記者介紹。

孝義皮影戲2006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一方面是皮影藝術,涵蓋了聲腔體系、音樂場面、表演技藝以及劇本等;另一方面則是皮影的本身,包括了制皮工藝、造型、雕刻等技藝。趙媛說:「孝義影人結構複雜,比例勻稱,操縱靈活。影人分大中小三等,大的身高60-70釐米,中的身高40-55釐米,小的身高30-40釐米,不僅能表演走圓場、抖肩膀、水上漂、風擺柳、耍鬍鬚、翻筋頭、變臉子等難度較大的動作,打鬥場更是繪聲繪色,精彩動人。」

皮影戲曾經給人們帶來歡樂和喜悅,在光與影的默契交融中走過了悠悠歲月,在電視電影繁榮發展的今天,皮影戲雖然失去了昔日的輝煌,但其豐富的文化內涵,熱辣、淳樸的民風民俗,仍然在文博會上展示出呂梁傳統文化的厚重、精深。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孝義皮影戲在西安耀眼亮相
    當日,孝義市皮影戲第八代傳承人、省級非遺傳承人、孝義市皮影木偶藝術研究會會長侯建川,用熾熱匠心與精湛技藝在碗碗腔伴唱下,為現場專家和八方來客以及市民遊客,展示了孝義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孝義皮影戲 「一口道盡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的皮影文化魅力。
  • 真假難辨,光影之間——非遺項目:孝義皮影戲
    坦白來說,作為一名零零後,我第一次聽說皮影戲還是在以前看《小兵張嘎》的時候,電視劇裡胖墩他爹以演唱皮影戲的方式養家餬口構成了我對這種藝術形式的最初印象。雖然現在我早已對皮影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但還是會為自己沒有更早接觸皮影戲而感到些許的遺憾。
  • 孝義皮影戲:從三晉大地走進世界舞臺
    孝義皮影戲時代久遠,是一門古老的漢族傳統藝術。據孝義皮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孝義皮影戲)第八代傳承人、孝義市皮影木偶藝術研究會會長侯建川介紹,孝義皮影起源於戰國,發展於宋金,鼎盛於明清,一直流傳至今,因其在山西省孝義地域流行,故名孝義皮影戲。
  • 侯建川:讓塵封的孝義皮影戲「活」起來
    這是一張拍攝於2017年的照片,它記錄了孝義皮影人從第七代到第八代的傳承,這張照片對於侯建川來說彌足珍貴,這是他和已故師傅武海棠唯一一張合影。1990年,時任碗碗腔劇團導演的侯建川在中國戲曲學院進修,期間,他受導師啟蒙接觸到孝義皮影戲,但是當時的孝義皮影早已沉寂多年,塵封在破窯洞裡。
  • 【尋找最美勞動者】侯建川:讓塵封的孝義皮影戲「活」起來
    1990年,時任碗碗腔劇團導演的侯建川在中國戲曲學院進修,期間,他受導師啟蒙接觸到孝義皮影戲,但是當時的孝義皮影早已沉寂多年,塵封在破窯洞裡。 孝義皮影戲唱腔音樂豐富,地方特色濃厚,繪畫、雕刻精緻,表演生動逼真,這門極具歷史價值的傳統藝術被塵封在土窯洞裡,鮮為人知,侯建川頓感自己肩上的責任,立志要讓古老的皮影藝術「活
  • 【文化·視點】皮影戲的眾多流派
    【文化·視點】皮影戲的眾多流派  皮影戲在我國流傳地域廣闊,在不同區域的長期演化中,形成了不同流派。  北京皮影戲:北京皮影以線刻見長,自清中葉後,在造型上借鑑京劇,出現了生、旦、淨、醜、末的臉譜。北京皮影繼承了西派皮影藝術的特色,善演神話、武打和寓言劇。久演不衰的保留劇目有幾十齣,都以唱腔委婉、表演細膩而著稱。  華縣皮影戲: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民間藝術。因其主要流傳於關中東府渭南二華、大荔一帶,所以也稱其為東路碗碗腔。
  • 戲曲 皮影戲的藝術流派
    藝術流派綜述浙江皮影浙江海寧皮影戲位於錢塘江北岸的浙江省海寧市境內,至今流傳著具有南宋風格的古典劇種——海寧皮影戲。江漢皮影尤以沔陽皮影戲最為著名,它融傳統繪畫、雕刻、美術於一體,集電影、電視動畫於一身,具有濃鬱的民族氣息,是我國藝術菀裡的一朵奇葩。沔陽皮影戲中的各種人物、動物和道具是用牛皮採用沔陽雕花剪紙的工藝手法精心雕刻而成。
  • 擁有隱形的翅膀,實現最初的夢想——趙媛
    青島金水路小學趙媛老師,就是這樣一位快樂的行者,從小夢想做一名音樂教師的她已經工作19載,仍以飽滿的熱情辛勤耕耘在教學這片沃野上,用愛為註腳,青春鋪陳,恣意享受那一份與學生一同成長的欣喜,用愛心、耐心、更用慧心讓自己的最初夢想變成現實。讓音樂課成為孩子們的幸福花園,讓孩子們真正的愛上音樂是趙媛的教學之道。
  • 放天燈穿越時空聽心靈低語 逛廟會皮影戲裡看大千世界
    這盞天燈忽遠忽近,閃閃爍爍,與星月交相輝映,在幽藍的夜空中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時間,人們分不清哪是星星,哪是天燈……快去找放燈的人,可是人們一時不知誰才是放燈之人,這盞天燈承載著大家的美好願望越升越高。 能放天燈的地方還有市民俗博物館,這裡的「泉舜·盛世唐莊洛陽之春」第十五屆洛陽民俗文化廟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大門口擺著一副巨型象棋,棋子有臉盆大小。
  • 山西孝義:致敬「四有」好老師
    10日,市委教育工作會議暨慶祝第36個教師節大會在孝義中學舉行,會場外開設有一場展覽,吸引著每一個人,一幅幅鮮紅展板,呈現孝義教師最美的模樣。都說眾行者遠,你們不僅自身是能量發光體,還用這光芒照亮同行者,給更遠的遠方帶去了向上生長的力量。
  • 黃墩皮影戲——燈影裡的故事會
    有據可考的皮影戲始於唐代中晚期,至宋代與說唱藝術結合,盛行於宮廷市井。清末民初,在全國盛行。其中,東路皮影主要盛行於河北、山東等地。現存於日照市嵐山區黃墩鎮黑家溝村的皮影戲,是1895年左右皮影藝人夏良濱從莒南縣澇坡鄉夏家溝村夏氏傳承而來,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夏良愛出生於1951年,童年最大的快樂就是每年正月裡看皮影戲。
  • 皮影戲:正在從曾經的娛樂為主,欣賞為輔向現如今以欣賞為主
    公元十三世紀,當時的蒙古軍營中也演皮影戲,作為一種娛樂,後來還隨軍把皮影帶到波斯、阿拉伯、土耳其等國。之後,皮影便在東南亞各國流傳。 中國的皮影從十八世紀中葉開始傳到歐洲。據記載,1767年,法國傳教士把中國皮影戲帶回法國,並在巴黎、馬賽演出,被稱為「中國燈影」,曾轟動一時。
  • 師傅·皮影戲
    兒時兄妹多,父母一狠心將我送給外鄉唱皮影戲的當徒弟,也算給我找份謀生手藝。我是師傅的關門弟子,師傅視為掌中寶,師兄師姐們自然不敢得罪。年少好奇,學藝是個幌子,總將師傅使用的戲偶弄壞,可師傅從來不怪罪,只是拍拍我的後腦勺,說:「戲如人生,人生如戲,好徒兒,不要虛度光陰,以後學戲要認真。」然後,接過戲偶,戴上老花眼鏡,不慌不忙取出針線,精細修補。
  • 清代影偶是怎樣的 海寧皮影戲影偶展講述「光影故事」
    海寧皮影戲國家級傳承人徐二男攜孫女現場表演皮影戲,引來陣陣喝彩;521件皮影戲影偶作品大放光彩,叫人目不暇接……前天,「浙江好腔調·嘉禾擷萃——2017嘉興傳統戲劇展演暨『光影故事』海寧市文化館總分館皮影展」在海寧市文化館開幕。這場展覽以空前體量重磅展現了海寧皮影戲這一人類非遺的別樣魅力,吸引了眾多觀眾。
  • NO,47山西省呂梁市孝義景區、美食
    1、孝義的交通條件優越。孝義位於晉中和呂梁的門戶,距省會城市太原120公裡,孝柳鐵路向西延伸至黃河;和汾高速公路穿境而過,直達大運高速公路、青銀高速公路,孝汾大道、小街大道、汾街公路、小石公路、340省道直達周邊縣市。全市公路總裡程達1743.3公裡,15分鐘可到達介休和汾陽等周邊縣市。
  • 孝義村召開2020年教師節表彰大會
    important}9月10日下午,為樹立典型、表彰先進,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孝義村召開2020年教師節表彰大會。縣教科局、電視臺、駐孝義村工作隊、孝義鎮鎮村幹部及全體老師和學校負責人參加會議。2018年獨立,改名為孝義鎮中心幼兒園,全園有教職工十四名,幼兒149名,自獨立以來得到上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園內環境的到了很好的改善,幼兒園各項工作也都在有序的進行,並取得了上級領導以及家長的肯定。
  • 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之皮影戲
    皮影戲其流行範圍極為廣泛,並因各地所演的聲腔不同而形成多種多樣的皮影戲。有些皮影藝人是專業的,有些是業餘的,只在農閒時節表演。皮影戲的相關技藝通過家庭、戲班或師徒進行傳承。中國皮影戲傳遞文化歷史、社會信仰、口頭傳統和當地風俗等信息。在過去還沒有電影、電視的年代,皮影戲曾是十分受歡迎的民間娛樂活動之一。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老北京人都叫它「驢皮影」。
  • 中國木偶劇院11月演出劇目介紹 皮影戲趣味多
    媽媽去哪兒——皮影戲在這兒!  原創體驗式兒童皮影戲《曹衝稱象》獨家上演  保護野生動物好少年——曹衝,智慧和愛的化身。大象媽媽的母愛感動孩子,感召家長。大愛和貪婪的一次較量,讓孩子在美麗的皮影戲中感受愛的力量。原創體驗式兒童皮影戲《曹衝稱象》,從古代走來,我們的孩子為他歡呼——因為他身上,閃爍著美德少年熱愛生命的智慧光芒!
  • 關於皮影戲的steam教學案例設計
    《皮影戲》講授年級:三年級《關於皮影戲的steam教學案例設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皮影戲的發展,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生興趣知道光與影之間的關係,了解皮影戲的表演原理。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等活動,學會選擇合適的材料,製作簡單的皮影戲道具。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了解皮影戲,培養學生愛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情感,能綜合設計皮影戲表演的劇情、人物角色。
  • 中國幾近消亡的皮影戲,竟讓外國人如此痴迷
    為宴會表演的戲班採取了一種新型的表演風格——皮影戲。包括歌德在內的所有來賓,無不驚呼皮影戲的魅力,欣賞過後,心裡仍久久不能平靜。 那時,皮影戲才剛剛傳入歐洲不久。人們每次觀看它都覺得新鮮有趣,奇特的藝術形式和生動的故事劇情,使得皮影戲成為了當時西方人最時髦的談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