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幾近消亡的皮影戲,竟讓外國人如此痴迷

2020-12-16 騰訊網

引言

它是西方人口中神奇的「中國影子」,比盧米埃爾發明的電影早1200年,比莎翁創造的戲劇早1800年。這個歷史悠久的「中國影子」,就是皮影戲。

製作皮影

提到皮影戲,大家想到的,一定是中國傳統皮影戲中的景物:燈光、帳幕以及幾根牽動著人物動作的木棍子。但如果你認為只有中國有皮影戲,那就有點小瞧咱們傳統文化的輸出能力了。

實際上,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皮影戲早就傳到了國外,而且讓外國人痴迷不已。

風靡國外的皮影戲

著名的詩人歌德,在他32歲生日的宴會上就看到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戲劇。為宴會表演的戲班採取了一種新型的表演風格——皮影戲。包括歌德在內的所有來賓,無不驚呼皮影戲的魅力,欣賞過後,心裡仍久久不能平靜。

那時,皮影戲才剛剛傳入歐洲不久。人們每次觀看它都覺得新鮮有趣,奇特的藝術形式和生動的故事劇情,使得皮影戲成為了當時西方人最時髦的談資。

工藝精緻的皮影角色

幾百年過去了,這個被西方觀眾稱為「東方魔術般的藝術」的皮影戲在國外的地位,不僅沒有因為時間的打磨而失去它的光環,還反而愈發地閃耀,成為了國際舞臺上的「名角兒」。

很多國家已經形成了自己特色的皮影戲,例如:東南亞的《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泰國的南雅皮影戲和南德隆皮影戲,以及印尼的爪窪皮影戲和峇里皮影戲等。

在美國、德國、法國、奧地利、土耳其等國家都建有皮影戲藝術博物館,有的還成立了相關的研究中心。可以說,皮影戲已經成為一門國際性的研究學科。

皮影戲在國外到底多受歡迎?連卓別林提起皮影戲,也是讚不絕口!義大利導演塞爾喬·萊昂內更是把它用進了電影《美國往事》,想借它表達一種認識:皮影戲是電影的鼻祖,也是人類最早的活動影像。

電影《美國往事》劇照

那這麼有意思的皮影戲,是怎麼被創造並被傳到國外去的呢?這裡不得不提到兩段故事。

「北方有佳人,遺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佳人指的是漢武帝的寵妃——李夫人。傳說,她溫柔貌美,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不幸的是紅顏薄命,沒多久便染疾故去。漢武帝對她思念過度終日不理朝政,大臣們都急壞了。

臣子中有一個叫李少翁的,一日出門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影於地,栩栩如生。受此啟發,李少翁用棉帛造成了李夫人的樣子。

入夜以後,他命人圍上方帷,點上燈燭,恭請漢武帝前來觀看。漢武帝一見到帷幕中的美人仿若李夫人再世,心情大好。這段愛情故事便是關於皮影戲的創造來源。

皮影戲

而皮影戲的對外輸出,還多虧了成吉思汗將軍的功勞。歷史上的成吉思汗驍勇善戰,將元代的版圖擴張至地中海。隨軍途中,令各國驚訝的不單單是鐵木真的鐵騎,還有隨軍演出、鼓舞士氣的皮影戲。

從那以後,蒙古鐵騎踏過的地方,都留下了皮影戲的蹤跡,而皮影戲便如同絲綢之路上的絲綢、瓷器,傳入各國並被當地所驚嘆和接納。

皮影在國內的發展

在中國,皮影戲遍布大江南北,派系眾多,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就有唐山皮影戲、冀南皮影戲、華音老腔等。

皮影戲中的人物的造型是依據戲曲人物生、旦、淨、醜等角色設計的。人物臉部不同的顏色寓意著不同人物的性格,如黑臉寓意鐵面無私、剛正不阿;白臉鏤空寓意端莊正派、典雅俊俏;綠臉則寓意暴躁蠻橫……百姓在觀看皮影戲時,便能很直觀地通過人物造型來辨認人物性格。

皮影戲的各種人物形態

在過去沒有電影電視的年代,皮影戲是十分受民間歡迎的娛樂活動之一。無論逢年過節、喜慶豐收、添丁祝壽,都少不了搭臺唱影。

夜幕降臨,點上燈籠,好戲即將上演。嗩吶一響,喧天的鑼鼓中,一聲開嗓,就是開場;—丈八紙窗,五尺白布,一盞燈,就是舞臺;一個匠人,百張皮人兒,一副方言唱腔,就是故事。皮影戲匠人們以獨特的唱腔、技法,用方寸舞臺,演繹大千世界,給漫漫長夜增添了無限熱鬧。

沒有電影時,大家聚集在一起看皮影戲

後來,電影傳入中國,人們被新鮮的西洋玩意兒吸引住了眼球,皮影戲漸漸被人們遺忘,像這樣熱鬧的場面現在已經很少見到了。

好在仍有部分皮影戲匠人們堅守著這份使命。他們不甘落後,與時俱進做出了屬於中國自己的品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屬《大鬧天宮》了。

《大鬧天宮》孫悟空手稿

它是中國第一部彩色動畫長片,創作者在作品中糅雜了京劇、皮影戲、剪紙、雕塑、壁畫等多種中國傳統藝術元素。齊天大聖孫悟空,雞心紅臉,綠眉毛,身穿豹尾圍裙,手拿如意金箍棒。這樣的孫悟空,陪伴了多少個八零、九零後的童年。

法國的《世界報》評價他做到了迪士尼作品的美感,同時藝術造型又是迪士尼所做不到,因為《大鬧天宮》裡包含了中國特有的文化氣息。

《大鬧天宮》二郎神、哮天犬手稿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皮影戲匠人陳雪月,曾創造了《功夫熊貓2》中的白孔雀反派形象,將皮影文化帶入了國際文化產業當中。

小時候,她在皮影身邊長大,為了繼承姥爺的遺願,她放棄了高考進入名校的機會,向皮影老師傅拜師學藝。

皮影戲匠人陳雪月

皮影戲的製作可不是剪個造型就貼棍子上那麼簡單,它需要經過選皮、制皮、畫稿、過稿、鏤刻、敷彩、發汗熨平、綴結合成等八道工序,歷經3000餘刀的雕刻才能成型。

一般的年輕人都心浮,做不來這些。好在有像陳雪月這樣的匠人肯努力、肯堅持,皮影文化才能在國內發光,甚至在坎城電影節等國際舞臺上驚豔眾人。

《功夫熊貓2》中,陳雪月參與設計的白孔雀

但只有零星的光芒,還不夠。皮影戲隨著社會的變遷一路走來,從單純的皮影戲,到活潑生動的皮影戲動畫,再到新興的動畫3D產業,人類的審美和娛樂方式都在變化。面對工藝繁瑣的皮影戲,年輕人大多數都不願意。

如今,皮影戲的傳承與發展再次進入了瓶頸期,我們又該如何挽救「中國影子」?

後記

最近,為助力推廣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發布了一支特別動畫短片:孫悟空、葫蘆娃、哪吒、敖丙等組成「中國童話聯盟」大玩冰雪運動。哪吒和敖丙還玩起了雙人滑。

片尾那句「孩兒們,操練起來!」一下子就讓人穿越回年少時。那時的我們,搬個小板凳坐在電視機前,眼睛一動不動盯著齊天大聖。也不知道有多少個小孩在家裡拿個木棍假裝成金箍棒,然後蹦蹦跳跳耍著戲子。

冬奧會宣傳片

曾經有人說過:「創作這些作品,是希望終有一天要讓他們來證明:中國曾經存在過一門叫做『皮影戲』的藝術。」如果這些源自傳統皮影戲的回憶被完全抹去,那是多麼令人唏噓的事。

但願皮影戲依然能在歷史的洪流下,生如夏花。這需要一代代人的堅守和努力,才能讓皮影戲這個令國內外百姓都為之痴迷的藝術,綻放異彩。

內容為『手望Sowarm』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皮影:神秘而美麗的「電影」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皮影:神秘而美麗的「電影」     來自美國的博士安妮來到皮影的故鄉河北唐山
  • 日威王牌,卻幾近消亡:餘市威士忌的生與死
    如今,卻貨架空空,遍尋世界也難覓,幾近消亡。從輝煌到空空如也,餘市威士忌經歷了什麼?故事,還要從傳奇的起點,日本北海道講起。01北海道的溫柔與新生的餘市威士忌竹鶴政孝1934年在北海道建立餘市蒸餾所時,絕對想不到後來餘市竟有如此成就
  • 外國人痴迷中國電視劇,評論區熱議:想學漢語,去中國生活!
    外國人痴迷中國電視劇,評論區熱議:想學漢語,去中國生活!   電視劇作為一種文化載體,在各個都存在著,但是因為文化的差異性,一些本國人愛看的電視劇,在其他國家可能會反響不那麼熱烈。不過要是有些電視劇足夠優秀的話,那麼即使語言不通的話,也會受到別人的喜愛。
  • 美國皮影戲大師:曾因《梁祝》愛上中國皮影
    4月29日,一出根據《梁祝》故事原型改編的皮影戲《蝴蝶戀人》在位於松樹街的皮影戲主題酒店裡進行了首演,長達45分鐘的戲劇中全場靜默,只有舞臺上光影和唱腔交織。最後一幕,兩隻蝴蝶在屏幕上飛舞,光影斑斕,如夢如幻。人群中爆發出熱烈掌聲。許多從不關注皮影戲的人驚訝:皮影居然可以這麼精彩!更沒有想到的是,最後在掌聲中出場的導演竟是個外國人。
  • 中國的皮影戲,是世界上最早的動畫片
    「皮影似神仙 我身輕如燕 你面前忽隱又忽現 飄逸在雲和霧裡面 傲氣貫山巔隨性唱一遍 變世代傳承的經典……」周杰倫唱的這首《皮影戲》,就是取材自陝西元素的皮影。動靜繞指尖,光影舞翩躚。中國的皮影戲,是世界上最早的動畫片。一張獸皮、一根絲線、一盞燈就可以演繹各種劇目。栩栩如生,讓人嘖嘖生奇。2011年,「中國皮影戲」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國皮影戲,也叫「皮影」、「燈影戲」、「土影戲」,是一種以皮製或紙制的彩色影偶形象,伴隨音樂和演唱進行表演的戲劇形式。
  • 千年非遺皮影戲,坎城演繹「功夫熊貓」
    在民間,人們如此形容皮影戲。對於這項有著兩千年歷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皮影民間藝術傳承人周樹飛從興趣發展到職業,從收藏延伸到學藝製作,希望終身去「守護」它,並將它的魅力分享給海內外更多的朋友。坎城上演皮影版「功夫熊貓」「藝術和文化不分國界」,周樹飛希望讓更多外國人了解這種藝術形式。
  • 卓別林稱讚的皮影戲,在國外是「中國影燈」,為何在中國無法傳承
    的確,這個從戰國就開始流傳的皮影戲,確實可以說是歷代傳承的經典了。皮影戲是中國傳統的民間藝術,又叫做影子戲、燈影戲,在老北京它還有個更接地氣的稱呼叫做「驢皮戲」。看名字就知道,所謂皮影戲就是在燈光下進行的剪影表演,人們用動物的皮或紙板做成各種人物的剪影,然後在燈光的照射下隔著一層布進行表演。
  • 孝義皮影戲在西安耀眼亮相
    黃河新聞網呂梁訊(李竹華)12月5日,由西安城牆管理委員會和三星(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2020西安城牆非遺文化傳承」活動,在擁有1400餘年深邃歷史文化的西安唐皇城牆含光門遺址博物館開幕。孝義皮影戲,唱腔音樂豐富,地方特色濃厚,繪畫、雕刻精緻,表演生動逼真,是一門古老的漢族傳統藝術,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教育價值和藝術價值。據專家考證,孝義皮影起於戰國,是中國最早的皮影發源地之一,也是中國皮影戲的重要支派之一,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中國傳統民俗文化:淺析出神入化皮影戲
    引言中國美術館展出過廉振華收藏、整理、繪製的皮影雕刻藝術圖譜;皮影戲劇造型影窗、清代皮影戲「影卷」(即劇本)等七百多件珍品。皮影戲居然登堂大展,說明它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和魅力。那時不叫唱影戲,叫做宣卷自然很濃厚地帶著「中國偕教」的色彩。」可以認為,這就是那個時期皮影的特點吧。到了宋代,皮影戲盛行起來,史不絕書。據宋人記載,影戲在北宋仁宗天聖年間至治平年間已趨於完備,並成為市井鄉野盛極一時的主要劇種。其班社之多,藝人之眾,技藝之精,都是前所未有的。
  • 中國皮影戲的歷史與演變
    講故事通常將中國歷史和文化融合在一起,並受到兒童和成人的共同慶祝,伴隨著奇特的音樂,融合了中國豐富的歌曲和文字文化歷史。戲曲,講故事,美術和歷史作為皮影戲合而為一。所使用的皮影戲通常由透明塑料,水牛和驢皮製成。有才華的中國藝術家將設計的複雜輪廓雕刻到所選的材料上,然後將它們染成鮮豔的色彩。接頭採用輕螺紋製成,可靈活移動。
  • 皮影戲的困境與出路:曾是中外文化交流先驅
    在電影、電視、卡通漫畫、流行音樂等各種現代文化樣式的衝擊下,中國傳統藝術面臨著嚴峻考驗,歷史上熠熠生輝的文化藝術正在被邊緣化,有的甚至面臨著消亡的危險。以皮影戲為例,上世紀50年代,僅湖南一省就有皮影戲班社1500多個,而目前全國建制齊全、有傳承能力的皮影團體不足20個。
  • 非物質文化遺產之「皮影戲」詳解
    中國皮影戲與傳統社會的生產、生活、宗教信仰等緊密相連,是民俗的重要組成部分,民俗活動是皮影戲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皮影藝術根植於民間,生動地表現了多彩民俗生活。皮影戲演出以及相關的包括祭祀、節慶、婚喪嫁娶等民俗惠東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諸如酬神還願、驅邪避疫、祈福祭祀、歲時節慶、堂會廟會、紅白喜事等,常有皮影戲表演。皮影戲既是人們的一種娛樂方式,也是民間宗教活動的重要儀式,承載著一定的倫理教化與宗教傳播功能。
  • 長春:傳統皮影戲成時尚名品購物節亮點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中國民間的一門古老傳統藝術,一般採用獸皮或紙板做成人物剪影,在燈光照射下用隔亮布進行演戲。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中國民間的一門古老傳統藝術,一般採用獸皮或紙板做成人物剪影,在燈光照射下用隔亮布進行演戲。  眼前這位熟練操縱皮影的人名叫馬彩萍,來自寧夏,學皮影戲已經12年了。馬彩萍表示,隨著對皮影戲的深入了解,讓她從最初的興趣愛好,逐漸變成了對皮影戲的痴迷。
  • 當古老皮影戲遇到現代輕喜劇—看傳統藝術如何「潮」起來
    這樣的皮影戲在中國流傳了千年之久。   1月18日晚,在陝西大劇院裡,平面的幕布變成立體的舞臺,被操控的皮影由活生生的演員替代,幕後的戲班走上臺前……當傳統皮影戲《閻王樂》遇到現代輕喜劇,古老的藝術會煥發怎樣的魅力?
  • 漢字為何能令外國人痴迷?與英語相比漢字有什麼魔力?
    #漢字與英語誰能成為地球通用語#近日西方某論壇上討論起東亞的虎文化,並談到了老虎額頭上的花紋與漢字「王」的關係,外國人感到很神奇學習中文的外國人雖然少,但痴迷漢字的外國人可不少。有一個理察.希爾斯的美國人痴迷漢字20年,創建了字源網,專門研究漢字的起源和發展,其對漢字的痴迷令人動容。世界上有很多熱愛漢字的外國人,他們通過自學掌握了不少漢字,每天在網上討論漢字的構造和寓意,樂此不疲。還有很多外國人把漢字刺在身上,認為漢字很神秘,像神秘學中的符號。
  • 羅思義:我為什麼對中國經濟如此痴迷?
    因此,這篇長文想從一個長期關注中國,又在中國智庫工作了7年之久的外國人的角度,淺談我的學術經歷以及經濟思想的形成,希望能對中國讀者有所助益。  中國智慧對一個外國人的衝擊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盤大棋》顛覆了大多數西方書籍對中國的印象。從馬可·波羅(Marco Polo)開始,西方人對中國印象的研究有很多!
  • 中國民間古老藝術——皮影戲
    其流行範圍極為廣泛,並因各地所演的聲腔不同而形成多種多樣的皮影戲。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老北京人都叫它"驢皮影"。據史書記載,皮影戲始於西漢,興於唐朝,盛於清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而且在2011年,中國皮影戲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皮影戲的這些故事你聽過嗎?
    皮影張主動請纓,深入了匪營,表演他的拿手好戲,所有土匪都被那皮影戲吸引過去。待解放軍衝進去把他們包圍了場戲恰恰演完,土匪們正歡呼叫好。解放軍竟沒費一槍一彈。皮影張再次引起關注,就到了「文革」。大家突然發現,和皮影張起被鬥的,竟還有一個奇醜無比的女子。而且,大家這才得知,那皮影幕後的千變萬化之聲,竟是出自這一醜女之口!
  • 長沙皮影戲:光影中靈動的藝術和故事
    正因如此,村民們才會如此喜愛它並被它打動。」是的,朱大平沒有說錯,獨具魅力的皮影戲一度是湖南農村流行的「大戲」,深受老百姓的喜愛。據考證,皮影戲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歷史悠久,傳說始於漢,盛於宋,明朝萬曆(1573—1620)年間得以成熟,舊時稱「影子戲」或「燈影戲」。
  • 你看過皮影戲嗎?你知道它的是怎麼才形成的嗎?
    一直在傳播戲曲,中國的戲曲如果真的一一的去精緻的去講解,我想我寫上幾萬篇的文字都不一定可以將戲曲的種類內涵去傳達到每個人心裡。但是我仍然很希望通過我的傳播可以讓不了解戲曲的人,對中國戲曲又所了解,也希望之前對戲曲不感冒的人,可以慢慢有興趣的了解一下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