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家查證,世界上最早實行人口普查的是中國。中國歷史上人口普查,於《周禮》中就有記載,歷經漢、唐、元多朝代漫長的實踐,不斷總結經驗從粗略到精細,從不規範到規範,從不夠科學到比較科學,到明代初期形成了相當接近現代水平的人口普查管理制度。
明朝以前人口登記,基本上是按納稅人為準進行統計,總人口數掌握不準,到明朝初年就開始實行一種名叫「戶帖」的戶口管理制度,類似於現在的戶籍制度。「戶帖」,下面分三項依次列表續寫。首先一項是戶主姓名、性別、籍貫以及全家人口數。接下來一是全家其他成員的「花名冊」,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與戶主親屬關係等。最後一項是「戶別」,即從業性質,按戶主從事行業劃分類別,具體標明該戶是屬於「民戶」、「軍戶」,還是「匠戶」等。「戶帖」填好後,集中起來統由朝廷戶部管理,建立全國戶口檔案。各府州縣每年都要報一次人口增減變化情況,以便及時準確掌握全國人口數量。明朝開始的這種「戶帖」制度,與現代的「人口普查」相當接近,較為準確地記載了自明以來中國人口的歷史變化情況。這比西方「人口普查」制度的形成早了300多年。但由於歷代政府調查人口都是為了徵稅、抽丁,因而不重視保存統計資料,直到1949年以後,我國才開展了現代含義的科學的人口普查。
據文獻記載,公元前22世紀,大禹曾經「平水土,分九州,數萬民」。所謂「數萬民」就是統計人口。當時統計的數字約1355萬﹔進入封建社會以後,人口數字統計更加完整。漢朝有「算賦法」﹔隋朝有「輸籍法」﹔唐代有「戶籍法」﹔宋朝採用「三保法」﹔元世祖忽必烈於至元八年頒布《戶口條畫》,將強制為奴的人口按籍追出,編為國家民戶,使人口不斷增加,元順帝初年,全國人口達到八千萬左右。明朝有「戶帖制度」,現存明初洪武年間的戶口統計,其總數均已達到1000餘萬戶,近6000萬人口。具有近代意義的人口普查只有兩次。第一次是在1909年清朝政府為了應付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籌備立憲事宜,下令開展全國人口普查,當時推算我國人口約3.7億。第二次是國民黨內政部舉行的人口普查。當時由於軍閥混戰,只調查了13個省份的人口,1931年發表的全國為47480萬人口的數字,是後來估算出來的。
為查清人口狀況,新中國成立後先後於1953年、1964年和1982年進行過三次全國人口普查。三次人口普查的時間都確定為7月1日零時。
1953年的人口普查全國人口總數為58260萬餘人。1964年的人口普查增加了本人成份、文化程度和職業三項。全國人口為69122萬人。1982年的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調查項目共19項,增加了常住人口的戶口登記狀況,在業人口的行業、職業和不在業人口狀況,婚姻狀況以及生育子女總數、存活子女總數和生育胎次等,並首次使用電子計算機處理大量數據。截止1982年6月30日24時,全國大陸地區人口為100391萬人,加上香港、澳門、臺灣共計103188萬人。
1990年我國進行了第四次人口普查,這次普查與聯合國關於1990年人口普查的建議相一致。到1990年7月1日,全國總人口113051萬人,9年淨增人口1.27億。
我國政府於2000年11月1 日進行了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登記工作。據統計,全國總人口為129533萬人。這次人口普查適逢世紀之交,是一次跨世紀的人口普查。它不僅直接關係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而且對於21世紀我國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進程也將產生重大深遠的影響,是一次承前啟後的人口普查。這次人口普查又是我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進行的首次人口普查,確切地說,是在我國經濟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進行的人口普查。
2010年開展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的全國總人口為137054萬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521萬人,增長5.81%,年平均增長0.56%。2010年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承上啟下的年份,也是國際人口普查年,中國、美國、俄羅斯、日本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在這一年開展人口普查。此次人口普查還首次將我國境內的境外人員作為普查對象。而將居住在本國的外國人納入人口普查是各國人口普查的通常做法,也是聯合國的建議。增加外籍人口為普查對象,也是為了更加合理地安排有外籍人口居住地區的教育、住房、醫療及公共設施的建設。在第六次人口普查宣傳工作中,國務院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先後發布了關於啟用普查宣傳標語和口號、關於啟用「中國人口普查-2010」標誌的通告,並且組織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有獎知識競賽等一系列有關宣傳方面的工作。全國各省市縣根據國務院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文件指示精神,開展了如火如荼的人口普查宣傳工作。
2020年國務院決定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開展的重大國情國力調查。普查對象是普查標準時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自然人以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國公民,不包括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員。普查主要調查人口和住戶的基本情況,包括姓名、公民身份號碼、性別、年齡、民族、受教育程度、行業等內容。
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統計改革發展的決策部署,堅持實事求是、改革創新,精心組織,周密部署、依法實施,確保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真實準確,全面客觀反映全縣人口發展狀況,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科學準確的統計信息支持。
來源丨央視新聞客戶端、中國政府網、新聞聯播、兩當統計聲明丨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