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35年的謝應華夫妻每年大年初一,都要對著一張照片傷心欲絕地自言自語,哭得淚流滿面。原來這照片上的是他們的大兒子,5歲時被拐了。30年後找到了兒子,他卻說怕對不起養父母,還不知道要不要認回親生父母。
30年前,謝應華忙著去鄰居家拿小豬回去飼養,便讓自己的弟弟謝應良騎著自行車,送5歲的兒子陳作成去幼兒園。謝應良也要忙著去買農藥打莊稼,把侄子拉到學校門口就轉頭走了。
中午謝應華去學校接兒子時才發現兒子根本沒有到過學校,她意識到兒子出了事,叫上親戚村支書一起找,仍然沒有找到。
就這樣,30年過去了,謝應華夫妻倆只能每年大年初一時拿著兒子的照片,訴說著自己的思念和自責。
說起走丟的兒子,謝應華的老公不但怪自己,也怨恨妻子,怪她不關心兒子,只知道幹活。這讓這麼多年來,謝應華一直活在痛苦之中,找到兒子,是她唯一的念想。
於是找到了節目組,拿著唯一一張兒子的相片,一起來到了公安局,重新報案,希望可以找回兒子。
民警翻看1990年7月13日的報警出警記錄,發現了線索。原來在當天大概11點左右,附近村莊的一個農婦,看到了一對30歲左右的陌生男女,拉著一個5歲左右的男孩,男孩嘴裡還吃著棒棒糖。
當時的偵查員把幾個火車站汽車站都看了,依舊沒有發現這對人販子的蹤跡。而這30年來,謝應華夫妻倆也沒有放棄尋找,公安局也和其他地方聯繫,互相傳閱照片。
2009年全國啟動了打拐DNA資料庫,解決了單憑相貌確認查找的工作難度,各地方的公安廳可以動態聯網,通過DNA遠程查找對比。
這次公安局採集了謝應華夫妻的DNA血樣,節目組也把這個信息反饋給了【寶貝回家尋子網站】進行聯合尋找,在DNA盲比中發現了一組與謝應華夫妻高度相似的樣本。
為了確認對方是否是當年被拐的陳作成,節目組聯繫了數據中來自山東的董新波,與他約了見面。
到了山東之後,董新波為了不打擾養父母,約節目組到了公園。原來董新波一直很想知道自己被親生父母拋棄了還是被拐賣的,他不希望自己的人生迷茫下去,他希望知道自己是誰,從哪裡來的。
可是又怕傷害養父母,因為這30年來年一直都是養父母撫養自己長大,為了自己,他們付出太多。養育之恩大於天,他希望可以回去後考慮清楚再決定是否要認親。
回去後的董新小糾結了幾天,在徵得養父母的同意和支持後,他來到了在四川的認親大會上。他說自己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他不知道在失去兒子的30年裡,親生父母受到的打擊有多大。此時此刻,他只能說一聲對不起,讓他們擔心了。
在大會上,謝應華夫妻與董新波的DNA報告公布了,董新波與夫妻同時具有生物遺傳學關係,的確是親生父母與孩子的關係。
相認之後,董新波跟著父母回到了老家,見到了自己的弟弟,也見到了那些鄉親們。小時候抱過他的鄉親們一個個上來打招呼,非常歡迎他的回歸。董新波也說自己終於可以過第一個屬於自己的生日了。
看完之後非常感動,謝應華夫妻和董新波無疑是幸運的,他們尋回了親人,找回了失散多年的兒子。
也非常慶幸董新波把自己的DNA數據錄入了系統,才能這麼順利地找到親生父母。
對於被養父母帶大的孩子,永遠都會有一個執念,想要知道自己到底是被拐的還是被拋棄的。
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對於養父母來說,你在害怕擔心兒子認回去時,可有想過孩子的親生父母會更加痛苦。他們在失去孩子的歲月裡只能自責,以淚洗面。養育之恩再大,通過不法手段獲得的孩子,良心上能過得去嗎?
只希望不要糾結於是否是男孩還是女孩,希望更多的地方可以接受新知識新觀念,早點擺脫封建思想。
像董新波真的非常幸運,其他的一輩子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一輩子也見不到自己的親生父母。有些因為其他疾病原因還會被遺棄,甚至還會被人故意致殘,讓孩子去行乞的。
不怕萬一,只怕一萬,家長們平時也要給孩子做好預防。
1、 灌輸孩子保護自己的意識:很多孩子被拐都是被陌生人以食物糖果誘惑,哄孩子跟著他們走的。平時要和孩子說好,不能隨便拿和吃陌生人的東西。孩子想要的東西,看情況來滿足孩子,和孩子講一些故事和道理。孩子知道父母會給他買,就不會眼饞陌生人的了。
2、 看好孩子不要一心二用:平時出去玩一定要緊跟著孩子,不要把孩子丟到一邊,只顧著低頭玩手機。送孩子去上學時看著她走進校門,不要讓她隨便跟陌生人搭訕。
3、 買一些裝備給孩子帶在身上:電話手錶可以定位,可以給孩子配置一個,有什麼事情也能通過電話手錶給孩子發信息提前和他說。需要時也能直接查看定位,還能緊急求救。孩子大一起,也可以準備一些像防狼用具等。
總之,思想要做到位,裝備要跟上,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把孩子送去學習跆拳道或其他防身招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