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兒子失散30年,親生父母千裡尋兒,終於再次相認團聚

2020-12-23 柒月瑾年

結婚35年的謝應華夫妻每年大年初一,都要對著一張照片傷心欲絕地自言自語,哭得淚流滿面。原來這照片上的是他們的大兒子,5歲時被拐了。30年後找到了兒子,他卻說怕對不起養父母,還不知道要不要認回親生父母。

30年前,謝應華忙著去鄰居家拿小豬回去飼養,便讓自己的弟弟謝應良騎著自行車,送5歲的兒子陳作成去幼兒園。謝應良也要忙著去買農藥打莊稼,把侄子拉到學校門口就轉頭走了。

中午謝應華去學校接兒子時才發現兒子根本沒有到過學校,她意識到兒子出了事,叫上親戚村支書一起找,仍然沒有找到。

就這樣,30年過去了,謝應華夫妻倆只能每年大年初一時拿著兒子的照片,訴說著自己的思念和自責。

說起走丟的兒子,謝應華的老公不但怪自己,也怨恨妻子,怪她不關心兒子,只知道幹活。這讓這麼多年來,謝應華一直活在痛苦之中,找到兒子,是她唯一的念想。

於是找到了節目組,拿著唯一一張兒子的相片,一起來到了公安局,重新報案,希望可以找回兒子。

民警翻看1990年7月13日的報警出警記錄,發現了線索。原來在當天大概11點左右,附近村莊的一個農婦,看到了一對30歲左右的陌生男女,拉著一個5歲左右的男孩,男孩嘴裡還吃著棒棒糖。

當時的偵查員把幾個火車站汽車站都看了,依舊沒有發現這對人販子的蹤跡。而這30年來,謝應華夫妻倆也沒有放棄尋找,公安局也和其他地方聯繫,互相傳閱照片。

2009年全國啟動了打拐DNA資料庫,解決了單憑相貌確認查找的工作難度,各地方的公安廳可以動態聯網,通過DNA遠程查找對比。

這次公安局採集了謝應華夫妻的DNA血樣,節目組也把這個信息反饋給了【寶貝回家尋子網站】進行聯合尋找,在DNA盲比中發現了一組與謝應華夫妻高度相似的樣本。

為了確認對方是否是當年被拐的陳作成,節目組聯繫了數據中來自山東的董新波,與他約了見面。

到了山東之後,董新波為了不打擾養父母,約節目組到了公園。原來董新波一直很想知道自己被親生父母拋棄了還是被拐賣的,他不希望自己的人生迷茫下去,他希望知道自己是誰,從哪裡來的。

可是又怕傷害養父母,因為這30年來年一直都是養父母撫養自己長大,為了自己,他們付出太多。養育之恩大於天,他希望可以回去後考慮清楚再決定是否要認親。

回去後的董新小糾結了幾天,在徵得養父母的同意和支持後,他來到了在四川的認親大會上。他說自己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他不知道在失去兒子的30年裡,親生父母受到的打擊有多大。此時此刻,他只能說一聲對不起,讓他們擔心了。

在大會上,謝應華夫妻與董新波的DNA報告公布了,董新波與夫妻同時具有生物遺傳學關係,的確是親生父母與孩子的關係。

相認之後,董新波跟著父母回到了老家,見到了自己的弟弟,也見到了那些鄉親們。小時候抱過他的鄉親們一個個上來打招呼,非常歡迎他的回歸。董新波也說自己終於可以過第一個屬於自己的生日了。

看完之後非常感動,謝應華夫妻和董新波無疑是幸運的,他們尋回了親人,找回了失散多年的兒子。

也非常慶幸董新波把自己的DNA數據錄入了系統,才能這麼順利地找到親生父母。

對於被養父母帶大的孩子,永遠都會有一個執念,想要知道自己到底是被拐的還是被拋棄的。

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對於養父母來說,你在害怕擔心兒子認回去時,可有想過孩子的親生父母會更加痛苦。他們在失去孩子的歲月裡只能自責,以淚洗面。養育之恩再大,通過不法手段獲得的孩子,良心上能過得去嗎?

只希望不要糾結於是否是男孩還是女孩,希望更多的地方可以接受新知識新觀念,早點擺脫封建思想。

像董新波真的非常幸運,其他的一輩子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一輩子也見不到自己的親生父母。有些因為其他疾病原因還會被遺棄,甚至還會被人故意致殘,讓孩子去行乞的。

不怕萬一,只怕一萬,家長們平時也要給孩子做好預防。

1、 灌輸孩子保護自己的意識:很多孩子被拐都是被陌生人以食物糖果誘惑,哄孩子跟著他們走的。平時要和孩子說好,不能隨便拿和吃陌生人的東西。孩子想要的東西,看情況來滿足孩子,和孩子講一些故事和道理。孩子知道父母會給他買,就不會眼饞陌生人的了。

2、 看好孩子不要一心二用:平時出去玩一定要緊跟著孩子,不要把孩子丟到一邊,只顧著低頭玩手機。送孩子去上學時看著她走進校門,不要讓她隨便跟陌生人搭訕。

3、 買一些裝備給孩子帶在身上:電話手錶可以定位,可以給孩子配置一個,有什麼事情也能通過電話手錶給孩子發信息提前和他說。需要時也能直接查看定位,還能緊急求救。孩子大一起,也可以準備一些像防狼用具等。

總之,思想要做到位,裝備要跟上,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把孩子送去學習跆拳道或其他防身招術。

相關焦點

  • 上海夫婦高調尋孩子,得知兒子是聾啞人後,兩個月不相認
    ——凱洛夫都說孩子是父母的心靈寄託,一些尋親節目中,父母幾經反轉,終於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孩子,他們在一起抱頭痛哭的場面讓所有人都為之動容。但是,就在今年10月份一對遠在上海的夫婦在網上求助,希望能夠找到自己失散19年的兒子,希望早日一家團聚,並且表明「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 貴州福建千裡連線 失散31年的親人視頻「團聚」
    民警組織王某平劉某菊夫婦用微信視頻千裡連線認親王某平劉某菊夫婦一家及鄰居們無比開心在民警幫助下失散31年的親人通過視頻首次「團聚」3月30日,對於家住畢節市赫章縣野馬川鎮雙河村的王某平、劉某菊夫婦一家來說,是個特殊而激動的日子,被拐31年的兒子通過DNA
  • 尋找失散19年的兒子,找到後卻遲遲不相認,養父:嫌棄孩子聾啞人
    文丨凌青 審丨易桉導讀:父母與孩子的聯繫千絲萬縷,一些孩子被拐賣,或者走散,離開了父母的懷抱,而父母將會一直尋找自己的孩子。對於失去孩子的父母來說,孩子的的任何消息都不想遺漏,幸運的可能很短時間內就有消息會找到,但也有父母很多年都沒有找到孩子。
  • 貴州福建連線「視頻認親」,他們終於見到了失散31年的兒子
    ,艱辛尋子路終於劃上句號。王某平劉某菊夫婦一家及鄰居們無比開心1989年9月6日,王某平、劉某菊夫婦4歲多的兒子王某(男、生於1985年1月)在赫章縣媽姑鎮新橋邊被人拐走,夫妻二人發動親朋好友四處尋找,先後輾轉貴陽、畢節等地苦苦尋子,為了找尋孩子,兩夫婦甚至背上了大量的債務,31年過去了,他們從未放棄。多年來,赫章縣公安局一直對該案高度重視,但始終未能找到王某下落。
  • 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5歲兒子失散30年,到底是誰的錯?
    結婚35年的謝應華夫妻每年大年初一,都要對著一張照片傷心欲絕地自言自語,哭得淚流滿面。原來這照片上的是他們的大兒子,5歲時被拐了。30年後找到了兒子,他卻說怕對不起養父母,還不知道要不要認回親生父母。30年前,謝應華忙著去鄰居家拿小豬回去飼養,便讓自己的弟弟謝應良騎著自行車,送5歲的兒子陳作成去幼兒園。
  • 親生父母高調尋得失散19年兒子後不相認 養父:或因孩子聾啞
    10 月 18 日,遠在上海的安徽籍劉義功夫婦求助記者,表達了尋找失散 19 年兒子的急切心情。新聞報導後第二天,他便接到了親生兒子在河南濟源的消息。事後,經警方 DNA 鑑定結果顯示,濟源承留鎮玉陽村的韓全欣為其親生兒子。然而,兩個多月過去了,劉義功夫婦卻遲遲未到濟源相認。對此,韓全欣的養父韓平軍表示氣憤。
  • 夫妻高調尋得失散19年兒子後拒絕相認,養父:嫌棄孩子是聾啞人
    通過向媒體求助,安徽籍的劉義功夫婦在南濟源承留鎮玉陽村找到了失散19年的兒子——韓全欣。 可是兩個月過去了,劉義功夫婦遲遲不與韓全欣相認,其養父韓平軍懷疑,劉義功夫婦得知孩子是聾啞人後心生嫌棄。
  • 3歲時父母離異母親遠嫁他鄉 20年後千裡尋母終團聚
    2月15日下午,26歲的浙江省東陽市小夥郭鶴榮依然沉浸在找到媽媽的幸福中。23 年前,年僅3歲的郭鶴榮遭遇父母離異,之後就跟隨父親一直生活在浙江。積累多年的思母情結,幾天前再次爆發,小夥從江蘇徐州來到安徽寧國千裡尋母,在寧國警方的協助之下,小夥如願找到了離別多年的生母。母子相聚的那一刻,他哭得像個孩子,他說此刻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 親生父母高調尋子後卻不來相認,養父:嫌棄孩子為聾啞人?找人還是找事
    10月18日,遠在上海的安徽籍劉義功夫婦求助記者,表達了尋找失散19年兒子的急切心情。新聞報導後第二天,他便接到了親生兒子在河南濟源的消息。事後,經警方DNA鑑定結果顯示,濟源承留鎮玉陽村的韓全欣為其親生兒子。然而,兩個多月過去了,劉義功夫婦卻遲遲未到濟源相認。對此,韓全欣的養父韓平軍表示氣憤。
  • 姐妹失散21年 警方幫相隔千裡親人團聚(圖)
    姐妹失散21年 警方幫相隔千裡親人團聚(圖) 2016-11-18 11:50:48來源:華西都市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泉州小夥通過血樣比對找到詔安西潭的親生父母——失散26年的兒子...
    3月28日,在詔安縣公安局會議室,隨著「咔嚓」一聲,吳懷生一家人終於拍下26年來的第一張全家福。吳懷生眼睛泛紅,拉著失散了26年的兒子,不斷地說「回來就好」。這一刻,被拐已經26年的小許終於回到家,見到親生父母和家人,得知自己的名字曾叫「吳阿大」……激動的心情無以言表。
  • 親生父母高調尋子,找到後不相認,疑似因為孩子是聾啞人放棄認子
    對於父母來說孩子十分重要,對於孩子來說父母也是十分重要的,畢竟父母將你養大的恩情你是無以為報的,因為父母的愛都是無私的,可是試想一下有一天當你得知你的親生父母不願意與你相認是一件讓人多麼痛心的事情呢?據了解大約是在2020年10月18號的時候遠在上海的安徽籍劉義功夫婦聯繫到了記者,並且將自己的訴求表達清楚了, 目的就是希望能夠找到自己失散了19年的兒子,當時有記者與其進行接觸的時候發現,他們的訴求十分的強烈,並且還有一種十分急切的心情。
  • 親生父母高調尋子後卻不來相認,養父:一直隱瞞身世,如今家裡過不...
    來源 | 頂端新聞·大河報10月18日,遠在上海的安徽籍劉義功夫婦求助記者,表達了尋找失散19年兒子的急切心情。新聞報導後第二天,他便接到了親生兒子在河南濟源的消息。事後,經警方DNA鑑定結果顯示,濟源承留鎮玉陽村的韓全欣為其親生兒子。
  • 39年後團聚,山東雙胞胎姐妹圓尋親夢
    本報曾在今年的8月18日以《急尋!兩城聯動,為這對雙胞胎姐妹尋找包頭親人》《「爸!媽!你們在哪兒?」雙胞胎姐妹包頭尋親,背後故事很心酸……》為題報導了山東雙胞胎姐妹柴麗娜和馮彥景包頭尋親的故事,牽動著不少人的心。就在11月17日晚間,山東雙胞胎姐妹終於在包頭與親生父母相認,一段堪稱「奇蹟」的尋親之旅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 母子連心,失散多年的親人偶遇相認
    十月懷胎,骨肉相連,血濃於水,母子連心,有著神奇的親緣,看這一對母子,失散了三十年,上天憐憫,竟神奇的相逢相認,重續母子情深。1、借宿農家,意外相逢。抬頭2、麵條情結,各憶失散。羅欽華哽咽說「我想起了自幼失散的媽媽,小時候,那麵條跟您煮的一模一樣做法和味道,也是一個雞蛋,一點肉沬。」老婦人心裡一驚,認真、仔細端詳了眼前的小夥子一陣說「你今年多大了?我失散了多年的兒子,應該跟你差不多大」,老人一臉傷感和落寞。
  • 31年前母子被拐失散 晉江公安DNA鑑定母子落淚相認
    看到失散31年的兒子突然出現在面前,來自貴州的高女士泣不成聲,她跪在地上,緊緊擁抱著兒子。15日,這場感人的認親儀式在晉江市公安局刑偵大隊舉行。  「我當年才24歲,帶著年僅2歲的兒子小餘(化名)前往沿海地區務工。」高女士回憶說,讓她始料未及的是,陳某心懷不軌,竟將她拐騙至惠安縣。  不久後,陳某被貴州警方抓獲,高女士也被成功解救回家,但其兒子小餘卻從此失去了音信。  此後,高女士從未放棄尋找兒子。30多年來,她多次到貴州、泉州兩地警方詢問查找情況,但始終沒有進展。
  • 男子找到失散19年兒子後不相認
    孩子親生父母一直盼望找到這個當年放棄的兒子,如今有DNA鑑定結果作為支撐的情況下,卻不相認,養父母認為是嫌棄孩子是聾啞人所致。生不如養父母帶給孩子生命,這只是一個開端而已,真正困難和長期的投入,是後期的撫養過程。人是具有情感的高級動物,會自主判斷誰對自己好,所以自古就有生不如養之說。
  • 失散29年毫無音訊 判決書上的名字成為母親尋子的最後希望
    29年了,失散的孩子毫無音訊。判決書上的出庭「代檢察員張培獻」,成為尋子多年母親的最後希望。一通電話,一句承諾,張培獻檢察官用心尋找案件中的被拐男嬰。近日,在多方努力下,這對離散29年的母子在樂清市檢察院再次相見,期盼、激動、淚水和笑容,這些真情實感終於完全融合在了一起……續寫母子親緣。
  • 失散18年,相隔4000多公裡!這場特殊的團聚,警方已經等了很久……
    來源:樂清公安2002年,到2020年,離家18年,兩地相距4000多公裡,10月20日這一天,李珠(化名)終於夢想成真。為了這場特殊的團圓,樂清警方準備了很長時間。調查走訪,溝通對接,比對全國打拐基因資料庫,不懈努力下,這個失散多年的家庭終於團聚了。
  • 整整25年!他們終於與離散多年的兒子團聚!
    蒼天不負分別了四分之一個世紀的張明財夫婦和親生兒子終於團聚了發黃的照片浸透著母親的淚水1995年6月的一天,對於在福建省某磚廠務工的張明財夫婦一家來說,是個不堪回首的日子。張明財愛人許某帶著1歲多的兒子小傑在福建省某瓷磚廠務工,那晚凌晨2點,母子二人還在睡夢中,小傑被人偷走,許某深夜追蹤無果,小傑從此杳無音信。張明財夫婦是江西省彭澤縣棉船鎮人,25年來,從未放棄尋找兒子,一邊在外務工,一邊找兒子。但茫茫人海,小傑一直下落不明……張明財夫婦對小傑的思念寄托在僅有的一張相片上,卻早已泛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