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累了,好想睡覺」,可是再也沒醒來,別讓孩子活得太累
父母都是望子成龍,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很多父母逼孩子補習文化課、上興趣班。對父母來說,逼孩子比逼自己容易多了!這無形中給孩子很大的壓力。很多父母只考慮了孩子的「前程」,沒有考慮過孩子的身體和感受。對於這樣的情況,我只想說:不是不能逼,前提是把握好度。
「媽媽我累了,好想睡覺」,可是孩子卻再也沒醒來
前不久,一個八九歲的小男孩被送進了重症監護室,在醫生和護士的搶救中,孩子只清醒了幾分鐘,和媽媽說的唯一一句話就是「媽媽我累了,好想睡覺」。之後,便陷入了昏迷,再也沒有醒來。
經診斷,孩子是臟器衰竭致死,和平時過度勞累、壓力過大有很大關係。父母聽後失聲痛哭,但後悔已經來不及了。原來男孩的爸爸媽媽給他報了很多興趣班,孩子每天除了上學就是奔波於各種班,沒有了喘息的時間,長期積累就成了這樣的結局。
逼孩子比逼自己容易太多
相信很多家長聽到這個事情都會非常悲痛和不可思議,勞累致死這樣的事情,竟然發生在這麼小的孩子身上。大部分家長小的時候,雖然物質生活不豐富,生活條件也很艱苦,但是父母不會催著做作業,逼著去上興趣班,周末就是在公園和朋友一起瘋跑、做遊戲,至今回憶起來都覺得是一個快樂的童年。
也許是如今的社會形態給了這些80、90後家長太多壓力,他們無法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存活、適應、立於不敗之地甚至脫穎而出,於是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比自己更成功亦或是害怕孩子跟自已一樣沒本事。他們擔心孩子沒出息,以後過上不好的生活,也擔心孩子給他們丟面子。他們無時無刻不在替孩子的未來擔憂,他們怕自己不逼孩子一把,會是自己的失職。於是,他們剝奪了孩子們應該有的童年,換來的卻是父母的「心願」。
逼孩子要把握好度
有人說快樂教育是一碗毒雞湯。孩子小不懂事,家長適度地逼孩子學習知識和技能可以讓孩子更好地適應社會,但是一定要把握好度,操之過急反而會適得其反。
給孩子報興趣班或者複習班,要重質不重量。報複習班要有針對性,就像瞎子一把抓,最後啥都學不好。興趣班不僅要讓孩子有一技之長,更是要真正培養起孩子的興趣,從逼孩子學到孩子願意學主動學。
另外,家長要注意勞逸結合,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好的身體,怎能有好的未來。可以經常帶孩子去戶外放鬆一下,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讀書是智慧,行路是閱歷。眼界開闊的孩子格局會更大。
老人常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孩子有自己的人生,終究會活成他自己的樣子。可憐天下父母心,沒有哪個父母不為孩子好的,家長與其殫精竭慮讓孩子不停地學習,不如教給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為孩子人生路上的引導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與文章無關,如有侵犯,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