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韓戰中,美國已經把原子彈運到日本,為什麼最終沒敢投放?
美國在二戰結束以後變成了一個各方面都十分強大的國家,為了能夠保證自己的利益不受到損害。美軍經常會發動戰爭,比如發生在1955年的越南戰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時美國打了20年的時間,經濟損失很嚴重,後來見到國內民眾反戰情緒高漲,所以只好撤軍回國,最後越南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其實,在越南戰爭之前,還發生了韓戰。
在1950年的10月份,抗美援朝戰爭爆發,當時的原因是由於朝鮮半島處在分裂的時期,南北方都出現了不同的政權,這讓矛盾變得更加激烈。當時的雙方領導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想要用武力來解決這個問題,並實現民族的統一,因此內戰也就這樣爆發了。
美軍也參與了這場戰爭,兵力有120萬,在軍事實力上十分有自信,並且擁有原子彈,他們相信在一次能夠輕鬆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日本當時因為遲遲不肯投降,所以遭遇到了美國的原子彈攻擊。但這一回的戰場在朝鮮,動用原子彈的概率已經變得非常的小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是在這場戰爭中,有蘇聯在暗中幫助,他們駐守在朝鮮的北部。
萬一美國動用原子彈,那麼蘇聯肯定也會採取一定的措施。到了那個時候,就等於把戰爭給擴大化。這時候還在美蘇冷戰時期,其實美軍早就已經考慮到了原子彈這個問題,所以運到日本的原子彈,最後還是決定沒有使用。最終美國失敗,這場戰爭也在1953年的7月結束,雙方籤字並進行了停戰,在1958年,志願軍也已經全部都回到了祖國。抗美援朝的勝利,維護了亞洲的秩序還有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