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可不是要你製造挫折|遇見你的心理諮詢師陳雲梅

2020-09-05 簡單心理

簡·推薦 | 杭州心理諮詢師陳雲梅

到2020年初,簡單心理平臺上有來自全球117個城市、近900位專業心理諮詢師。

每一期「簡·推薦」,介紹你認識一位優秀的心理諮詢師~

近幾年,孩子跳樓事件頻頻發生,部分原因讓人大跌眼鏡:家長不順從孩子的意願,孩子在學習上受到挫折。有人評論,現代孩子的心理接受能力太差,欠缺挫折教育。

挫折,看似平平無奇,但卻存在於人一生中的每個環節,所以家長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成為了教育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

在孩子受到挫折時,如果家長總是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立刻出現並滿足孩子的需求,那麼孩子就無法意識到家長並不是自己的一部分,也無法發展獨立的現實感;

同樣的,如果家長一直不出現,孩子的需求一直不能得到滿足,那麼受到的挫折過大,形成創傷,同樣妨礙孩子的心理髮育。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進行正確的挫折教育呢?

陳雲梅諮詢師指出:

在學業挫折方面,家長常見的錯誤對應方式有:

  • 填鴨式: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布置大量的課外作業,通過增加學習時間,來提高孩子的成績。

這樣的方式容易埋下「唯成績論英雄」的隱患,他們學習的興趣、動力、樂趣,基本在這個過程中被消耗殆盡,厭學是遲早的事情。

  • 恨鐵不成鋼式:語言暴力,負面比較,甚至打罵孩子。

很多人小時候有被暴力管理的經歷,現在不自覺地就採用了同樣的教育方式,而全然忘記了當我們自己被這樣對待時,是多麼的無助和痛苦。

  • 放任溺愛式:家長擔心孩子被老師批評,於是幫孩子撒謊推脫,讓孩子逃避責罰等。

在一些不合理的情況下,家長是理應站出來替孩子說話的,但在方式方法上值得商榷。如果僅僅是心疼孩子,那麼這樣做很可能導致孩子作業更拖拉並且缺乏自信。

  • 蒼白鼓勵式:一味地鼓勵孩子「你是最棒的」「你很棒」等,但並不予以解釋。

這樣的表揚如果不配合實際有效的幫助,不能讓孩子切實體會到自己「棒」在哪裡,那麼只會讓孩子因為擔心自己配不上家長所說的「棒」,而對一切挑戰產生畏懼心理,少做少錯,不做不錯。

所謂「挫折教育」,既不是故意給孩子製造挫折,也不是過度保護孩子,而是在孩子遇到生活中自然會遇到的挫折時,給予孩子適當的鼓勵、指導,幫助孩子去體會通過努力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的過程,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了解到:

  • 挫折是可以戰勝的,但需要他自己的努力。

  • 家長是可以信任的,在他需要的時候,他們會提供適當的幫助。通過這樣的過程,孩子和家長都會體會到成長的喜悅,那才是家庭教育最終的目的。

如果「恰到好處」的挫折,能夠貫穿孩子的整個養育過程,那麼孩子就能更清楚地認識現實、接受現實,並能夠發現自己的不足、激發出克服困難的努力,成長出更多的能動性、創造性,以及意志力,最終成就他自己的人生。

簡單心理諮詢助理:您想對來訪者說的「一句話」?

陳雲梅諮詢師:一個人能夠善待自己,才能懂得如何善待他人以及這個世界。所以我們在物質上,以及精神上,都要善待自己。

簡單心理諮詢助理:是哪一刻讓您決定成為一個心理諮詢師?

陳雲梅諮詢師:當我發現這個職業能最好地整合我的興趣、能力、經驗,幫助他人的同時自己也不斷獲得成長的時候;在前輩、同道那裡不斷得到學習並且找到歸屬感的時候;發現這個職業需要終身學習且絕不會單調重複的時候,我決定成為心理諮詢師。

簡單心理諮詢助理:您從學習到從事諮詢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什麼?

陳雲梅諮詢師:剛入行的時候容易看到「問題」,漸漸地更關注問題背後的「人」,於是發現任何一個看起來有些笨拙、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的人,其實都是在以自己十分獨特的方式十分努力地生活著。當你真正去理解了一個人,你們之間產生的連接才真正具有治癒的力量。

簡單心理諮詢助理:您在諮詢過程中的關注或思路是什麼?

陳雲梅諮詢師:我關注的是,每一位來訪者如何感受和理解他/她自己以及這個世界(包括諮詢師),如何與他/她自己以及這個世界相處,以及如何成為他/她自己。

諮詢師專業經驗介紹

陳雲梅諮詢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德班精神分析連續培訓項目成員;北京大學醫學部應用心理學研修畢業;已完成中德家庭治療、精神分析治療連續培訓項目;具有5500+小時的諮詢經驗。

陳雲梅諮詢師擅長處理人際關係議題,包括社會交往、家庭關係、親密關係、親子關係,例如對某些特定的關係感到困惑,比如難以建立穩定、親密的關係,如何理解他人,獲得更滿意更有質量的關係;還有個人成長議題,分析目前的狀況、對未來的期許、存在的困難、以及如何調整、達到更滿意的狀態。

陳雲梅諮詢師認為,一個人能夠善待自己,才能懂得如何善待他人以及這個世界。所以我們在物質上,以及精神上,都要善待自己。

諮詢師擅長諮詢領域

親子教育 : 親子溝通、親子衝突、青春期、離異家庭、青春期性教育

人際關係 : 社交障礙、討好型人格、信任問題、職場人際、邊界

個人成長 : 自尊自信、自我價值、自我封閉、童年創傷、自我探索

情緒壓力 : 焦慮、迷茫、孕期焦慮、疏導壓力、羞恥、情緒不穩定

收藏&推薦陳雲梅諮詢師

(長按保存分享諮詢師名片)

相關焦點

  • 抗挫折教育:重在教育,而不是製造挫折
    最近有個家長來問我「要不要教導孩子抗挫折教育。」我說:「這個答案是毋庸置疑的,我們一定要陪伴,帶領孩子耐受挫折。」然後,她和我講了她姐姐家的事。很多父母過度的去理解了這句話,認為孩子要一直吃苦才能有出息,自以為是實施著過度的挫折教育。
  • 挫折教育:不是人為製造挫折,而是教孩子如何對待挫折
    很多人認為挫折教育就是讓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過程中遭受挫折,從而激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以達到使受教育者切實掌握知識並增強抗挫折能力的目的。認為挫折教育可以激發孩子的潛能、打擊驕傲的情緒,讓孩子適應現代環境,享受真正的成功。為了讓孩子接受挫折教育,一些家長費盡心思,結果事與願違,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反而下降了。
  • 挫折教育,或許被你誤解了
    挫折教育是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給予鼓勵和建議,幫助孩子跨越困難,而不是人為地設置挖苦和嘲笑。 01 對挫折教育的誤解一提到挫折教育,很多人總會跟打壓式教育混為一談,弄不清楚這兩者之間的一個界限。父母進行打壓式教育的邏輯是這樣的,表揚你,怕你會驕傲,而驕傲會使人落後,為了避免你落後,只能阻止你驕傲,為了阻止你驕傲,那就不能表揚你,所以選擇打擊你。《少年說》中,女孩痛苦地說了那句:「我知道別人很厲害,可是為什麼我一直在努力,你就從來沒有看到過呢?」
  • 知愈心理:對孩子的挫折教育,作為父母的你又明白多少?
    知愈心理諮詢專注您的心理健康,為所有的情緒提供一個溫暖安放處,讓您從心遇見自己。人的一生中可能會經歷很多起起伏伏的挫折和磨難,這是無法避免的。但是,很多家長出於疼愛孩子的原因,竭盡全力的避免讓孩子遭受到打擊或者挫折。這種做法反而會害了孩子,讓他以後無法直面應對社會......
  • 很多人聽說過挫折教育,但是你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挫折教育嗎
    對於挫折教育,很多人都理解偏了。他們認為,為了讓孩子更能吃苦,更堅強,就要讓孩子多經歷挫折,讓他們在磕磕碰碰中長大。孩子遇見事兒,他們幾乎不幫忙解決,冷眼旁觀,讓孩子自己面對。這還不夠,還要時不時人為製造一些波折。
  • 「親子夜話」你以為的挫折教育,並不是你以為的挫折教育
    常州金壇河濱小學五年級學生作文課後跳樓事件沸沸揚揚了一段時間,先後也有一些不斷曝光的信息,網友們的討論集中在抨擊教師的素質問題,也有很多人認為孩子缺乏挫折教育,心理太脆弱,而去指責家庭教育不足。 針對這樣的論調,我無法冷靜。我特別想反問一句,何謂挫折教育?挫折教育的目的,是要讓孩子有能力面對挫折,還是有能力面對摧殘?
  • |遇見你的心理諮詢師張冬曉
    本文字數3300+|閱讀預計需要9min簡·推薦 | 鄭州心理諮詢師張冬曉 到2020年初簡單心理平臺上有來自全球117個城市近900位專業心理諮詢師近100位督導師「簡·推薦」定期帶你認識優秀的心理諮詢師
  • |遇見你的心理諮詢師吳宇平
    簡·推薦 | 深圳心理諮詢師吳宇平 到2020年初,簡單心理平臺上有來自全球117個城市、近900位專業心理諮詢師。吳宇平諮詢師認為,單身的原因很可能不是因為你沒有遇見生命中的那個Ta,而是因為遇見生命中的那個Ta會變成你生命中最大的考驗,甚至遇見了,也不認得。不是因為不愛,而是不知道怎麼去愛。
  • 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不是簡單的打擊教育,更不是人為製造挫折
    可見,不是所有孩子都能面對失敗,也不是所有孩子在挫折面前都能鼓起勇氣再接再厲的。現如今,「挫折教育」很重要,但是有那麼一些家長,把「挫折教育」誤認為是給孩子提供挫折,再讓孩子解決。人為給孩子製造挫折是「挫折教育」嗎?
  • 時不時來點挫折教育
    因母親一直堅持,愛在心裡,平時要對孩子嚴厲管教。所以從小時候總覺得媽媽不愛我,而母親為了做到嚴厲管教,總容易看到我們做得不好的地方,而若我們犯了錯也不進行事情原委講解,就開始劈頭蓋臉的教育。長期的教育影響,讓自己沒有自信,做事情畏畏縮縮,總怕又被指點。
  • 心理專家:挫折面前需從容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防科技大學軍事心理學研究室教授 蘭 芬挫折承受能力的大小反映了一個人的心理素質和健康水平。一些人存在的心理問題就是由於遭受挫折而又不能很好地排解和調適造成的。增強挫折承受能力,是獲得對挫折的良好適應能力和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挫折是一種主觀心理感受挫折是指人們在有目的的活動中,遇到無法克服或自以為無法克服的障礙或幹擾,使其需要或動機不能得到滿足而產生的情緒體驗。
  • 簡單粗暴的挫折教育,忽視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讓親子關係變得疏離
    挫折教育不是故意的打擊摧殘,讓孩子內心感覺到自卑和畏懼;也不是人為地製造一些困難和障礙,讓孩子來克服,這樣做只會讓你和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真正的挫折教育,是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給予足夠的愛和鼓勵。在孩子面對挫折時,父母應該接納、包容、理解、克服。在情感上始終站在孩子的一邊,給予充分的支持和鼓勵,並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
  • 心理踐行錄 | 10 從拜登看挫折後高度復原力
    心理踐行錄,由兩位專業家庭教育導師、心理諮詢師分享,從西方心理學、中國傳統文化價值觀,遇見眾生象,多維探討人的內心世界,閱覽世事、照見自己,一起踐行更幸福自在的人生路。最近,很多人都在關注美國大選,而拜登最終獲勝。
  • 不可缺位的挫折教育
    近期,在青少年群體中發生的幾起悲劇性事件雖誘因不一,卻再次引發了人們對青少年挫折教育的思考。挫折 成長路上的必修課近期,筆者進行心理輔導時遇到幾個前來求助的學生,原因都與無力應對挫折有關。中考在即,小明因為數學成績一落千丈感到十分沮喪。
  • 無教育不挫折,請正確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2.在社會心理學上,指由於妨礙達到目標的現實的或想像的阻力而產生的心理狀態,表現為不快、不安、失望、憤怒等。《教育的選擇》中,有這樣一句話: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要家長製造挫折,而是能夠和孩子一同面對挫折。挫折教育的本質,是要通過教育,消除孩子在失利、挫敗或者是沒能達到目標時產生的負面心理狀態。但在實踐過程中,我們常常會因為缺乏專業知識,掉入挫折教育的誤區。
  • 孩子需要的不是挫折,而是挫折教育
    看似難以置信的理由,可能包含著很多複雜隱情,比如青春期叛逆、親子溝通不暢、心理隱患作祟……但其中一個重要因素不容忽視,就是現在很多孩子缺乏「挫折教育」,心理承受能力太差。試想,如果一個孩子能對日常遇到的挫折等閒視之,還會「一言不合」就受不了嗎?反之,如果長著「玻璃心」,即使被攔下了一時衝動,等到以後遇到比「不讓看電視」更大的問題時,能平和對待嗎?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家長要把握好時、度、效。
  • 孩子遇挫折就放棄咋辦?菲爾普斯法則:培養抗挫力,試試挫折演習
    中國父母太需要重視挫折教育了,因為他們總是忽略這一能力的鍛鍊和培養。正如心理諮詢師李松蔚所言:黑色的想像是一個友好的忠告,提醒我們有些事情要準備好。你有沒有想過它,並不會改變它未來出現的概率,而你有沒有做好準備,卻足以影響你當下的生活。
  • 孩子成長的路上,什麼才是真正的挫折教育
    挫折,是指人們在有目的的活動中,遇到阻礙人們達成目的的障礙。當「挫折」遇見「教育」演變成「挫折教育」時,事情就朝一個奇怪的方向發展了,父母們就會打著「挫折教育」的旗幟,故意給孩子製造各種困難和阻礙,預示著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成為一個能夠戰勝挫折的人。
  • 優秀的家長,從來不故意給孩子製造挫折
    每當有這樣的新聞,總有人出來呼籲,孩子經受的挫折教育太少,應該從小讓他們多體會挫折,長大後才不會如此脆弱。1、大人以為的挫折教育,就是從小不斷地製造挫折我曾在網上看到關於激勵高三學生努力學習這種能力來自於人的強大的內心,自信、有安全感的人才能夠有心理的力量去對抗各種挫折。
  • 多少孩子,被父母用挫折教育養「廢」了
    很多家長覺得,現在的孩子心理都太脆弱,受不得委屈、輸不起,於是想用挫折教育幫助孩子練就強大內心。父母開始重視起挫折教育,這一點很好。可是有些家長的做法,卻走入了誤區:人為地製造一些「挫折」,結果只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