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回家過年團聚又是一個永恆的話題。2月9日大年初五,在山東菏澤,生活在這裡的王氏家族舉行家庭年會,近百名王氏後人歡聚一堂,現場出現了「六世同堂」的場面,由於輩分拉的太大,晚輩遇見長輩時不知該如何稱呼了。
據了解,目前這裡的王氏家族最小的輩分是三十五世的世字輩,世字輩的孩子已經1歲,最長輩的二十七世的老人還健在。由於特殊原因,家族中最小輩分的孩子和二十七世的老人沒有到場,儘管如此,現場還是出現了「六世同堂」。
據家譜記載,王氏家族在菏澤地區繁衍生息了35代。家譜中顯示「祖居臨清縣大王營」,譜中還詳細記載了族規。
歲月的長河中,這支王氏家族在落腳到菏澤地區後,後輩們又先後分支,之後再次搬遷,散落在十裡八鄉的村屯之中。
此次春節團聚,大家從各個村屯趕來,續舊事、話新篇,共慶美好佳節。久違後重逢,家人在輩分稱呼上遇見了難題,第六輩人該如何稱呼最長輩的人?
在傳統文化中,對本祖一脈上下或親戚關係稱畏有嚴格的規定,為了有一個更準確的稱呼,古人早就排好了輩分,只不過現在的許多場合不會出現太高的輩分,大家也就把許多稱呼給忽略了。圖為六代人坐在了一起。
在古代有祖宗十八代的稱謂,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員,上序依次為:父母,祖,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遠祖,鼻祖。下序依次為:子,孫,曾孫,玄孫,來孫,晜孫,仍孫,雲孫,耳孫。從小至大:耳、雲、仍、晜、來、玄、曾、孫、子、自己、父、祖、曾、高、天、烈、太、遠、鼻。